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日期:2021-01-30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关键词:红旗渠,心得体会,两份,精神,弘扬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简介: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一】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内容: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外国朋友来到中国,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从1969年红旗渠竣工以来,先后到此参观的外宾就有来自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700人之多,他们无不对红旗渠发出由衷地赞叹。红旗渠也是全国的一面红旗,40多年来国内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62.4万人,现在它已成为太行山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红旗渠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奇在哪里呢?

第一,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耕社会,水是生存的命脉。历史上因水利纠纷,省与省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鸡犬之声相闻的邻里之间,时常发生争斗,有的还开枪动炮,造成死伤悲剧。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将平顺县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是林县人民千百年的梦想,这一梦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变成了现实,而且主干渠有20公里建在平顺县境内,施工三个月。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体现了山西人民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风格。

第二,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同时,修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架设渡槽157个,还建起了扬水站、水电站等等,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山水水。

第三,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封锁、制裁我国。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当时,新中国成立只有10年,尚属“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基本上是靠人一锤一钎干出来的。期间还历经了“文革”十年的曲折及影响。在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建成红旗渠如此宏伟的工程,实在是可歌可泣的壮举!

第四,结束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的历史,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十年九旱,小旱薄产,大旱绝产,人畜吃水十分困难。红旗渠的建成,功在当代,造福千秋。不仅解决了全县人畜吃水困难,而且把大部农田变成了水浇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红旗渠的建成,铸造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今天,我们回顾总结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关键

红旗渠的建设,从计划的提出到勘察、设计、施工,时任县委书记杨贵同志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被誉为是建设红旗渠的旗手。当地群众说:南有都江堰,北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这充分说明了杨贵同志在红旗渠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杨贵同志是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干部。正是因为他长期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使他能够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林县人民干出了红旗渠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翻身,许多人仍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缺水,是影响林县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全县父老乡亲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1954年,杨贵同志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医疗、文化、教育等问题全面调研,特别是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提出了水字当头、全面发展的方针。他积极发动群众挖掘山泉水,管住天上水,开渠、打井,修建中小型水库、塘坝……,建起一批水利工程,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959年遇到特大旱灾,全县无水可用。在这种情况下,县委派出三个调查组到外县找水源。杨贵同志带领的一组,越过太行山来到山西省平顺县,发现浊漳河水源丰富,大胆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方案,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林县人民的困难,辛苦一代,造福万代。经河南、山西两省协调,批准了这一工程。

然而,好事并不好办,真正办好,困难重重。当时不仅在技术、物质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大家对能否建成红旗渠的看法不尽一致。有人表示怀疑,有人甚至坚决反对。究竟是干还是不干,是大干还是小干,是自力更生,还是等、靠、要,从领导干部到群众,从党内到党外,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绝大多数人认识到“引漳入林”是一个关系林县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林县县委经过分析,下定决心,无论困难有多大,也要把这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办好。1960年农历正月十五,全县3.7万民工浩浩荡荡开赴主干渠第一线,正式拉开了工程的帷幕。

40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修建红旗渠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效益是巨大的。当杨贵同志调离林县时,自发为他送行的群众排成了长龙,一片感谢、赞扬声。有的端着一碗清水,有的泣不成声,苦苦挽留,还有的打出横幅“太行一渠清水,杨贵一身正气”。群众的感情说明,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功绩。历史的脚步永不停留,情况时刻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是无限的,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而不懈奋斗。

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求真务实,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是红旗渠成功的又一关键所在。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杨贵同志作为主要领导经常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当“引漳入林”工程开工20多天后,在工地上参加劳动的杨贵同志,发现战线太长,力量分散,工效很低。他随即与民工、技术人员座谈,听取意见;紧急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作出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把主要力量集中摆在山西境内20公里长的渠道上,既可尽快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境内,又可减轻山西人民的负担。这样调整力量后,只用3个多月就把20公里的渠道建好。

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林县县委首先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前进的坚强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杨贵和县委一班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优良传统,把党的基本理论与林县的实际紧密结合,抓住了干旱缺水这一主要矛盾,大搞水利建设,因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杨贵同志是修建红旗渠的举旗人,但在这一旗帜下前进的是县委领导集体,是全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千百万群众。由于始终把坚持民主集中制摆在重要位置,所以他做到了既大胆负责,又集思广益,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从不个人说了算;尤其是注重发挥每一个领导成员的作用,从不包办代替,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红旗渠兴建伊始就注重发挥党团员、党团组织的作用,加强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正确认识修建红旗渠的意义,自觉成为修渠的宣传员、工作员、战斗员,成为走在前列的带头人。每一个党团员都充分发挥了先锋战士的作用,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吃苦在前,艰巨任务在前,危险在前,是每个党团员的自觉行动。24岁的女党员李改云,是姚村公社第一营妇女营长。有一次她检查施工情况时,忽然看到崖壁上有碎石滚落,判断崖壁要坍塌,立即呼喊大家赶快躲开。有一青年姑娘吓得不知所措,她急步向前将其推出。就在这时山体崩塌了,李改云被压在了乱石下,救出来时她已不省人事,人们火速将她送进医院抢救。她稍一清醒,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还有人压在下面吗?”她身体好转后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流点血算得了什么?为了水,就是把一腔热血都洒了也值得。一个人的鲜血和生命,哪有全县人民的水重要和宝贵呀!”英雄说人民之水贵如血,人民说英雄之血浓于水。水与血,血与水,其中的深情厚意,比山高,比水深。

红旗渠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前进!

篇2: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关键词:红旗渠,心得体会,两份,精神,学习

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简介:2017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2017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今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而红旗渠精神-——这抹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旭日上采下的虹,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蕴涵共筑中国梦强大正能量。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

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内容:

2017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2017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

今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竣工通水50周年纪念日,而红旗渠精神-——这抹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旭日上采下的虹,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蕴涵共筑中国梦强大正能量。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的凝聚力。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前后建造10年,当时林县只有50万人,其中10多万人参加了红旗渠的建造,这种巨大的动员力、凝聚力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在通水后的半个世纪里,林州人民秉承“战太行”精神,续写出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篇章。如今,这个昔日穷困的“太行锅底”,已跃身为河南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第三强,为红旗渠精神增添了更为鲜活的时代内涵。

红旗渠精神深刻体现了党的为民宗旨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修建红旗渠,是我们党抓住了群众的根本需求,从群众身上汲取不可思议能量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党领导人民筑梦圆梦的伟大创造。修建红旗渠十年,也是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和发扬的十年。红旗渠工程总投资近亿元,在当时是个不小数目,但没有一个干部挪用工程资金,没发生过一起请客送礼。在通水后,工程指挥长马有金要把自己的工具箱留作纪念,还交了三块钱。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生在太行山的愚公移山虽然只是个神话,但清晰表达了中华民族价值理性:难而不惧、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源于历史的深处,源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文化的积淀和传承。红旗渠精神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手干出来的。从引来“幸福水”到跨向晋冀豫区域性中心城市,林州人坚守着红旗渠精神;经艰难困苦的锤炼、市场经济的淬火、中国梦的激发,已融入林州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一种个性,一种文化,一种民风。

红旗渠精神与世界联通,闪耀人文精神之光。在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并介绍了很多外国领导人前来参观。1974年,邓小平参加联合国大会时,带了十部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影片,放映的第一部就是纪录片《红旗渠》。从那个时候开始,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

红旗渠精神反映了人类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的精神内核,其中闪耀的坚韧、奋斗、牺牲、责任、承担、团结等都是超时代、超国界的,是人类共同情感,共同精神。

盘旋在太行山上这条大渠,诉说着坚守的必要,昭示着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至关重要的互为依存关系,呼唤着永远不会过时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蕴涵着迎接现实和未来的磅礴力量。

【2017弘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2】

50年前,面对“旱魃为虐”的生存环境,30万林州干部及群众选择“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太行山巅,在这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半山绝壁上,修渠人腰系绳索,抡锤打钎,硬生生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这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

红旗渠的建成,也是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丰碑的建成,它根植于中原沃土,与焦裕禄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原儿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河南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正是有着红旗渠的精神,河南人民在历届省委、政府带领下建设河南、发展河南,使河南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2013年早春,以郭庚茂为书记的新一届省委班子,更是高度重视红旗渠精神,2014年1月,他指出,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省范围内持续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抓住红旗渠精神,省委、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目标,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围绕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聚焦三大国家战略规划,使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步伐迈的更加坚实有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实验区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成效初显。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成就辉煌,形势喜人,一批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纷纷落地,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利。

红旗渠精神是河南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她是我党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延续和继承,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征程中的伟大实践。“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2012年,在参加十八大代表团讨论时,总书记习近平如是说。诚如总书记所言,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不怕困难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是党与群众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干群精神的延伸。中国道路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典范,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粘稠剂。

“樱桃好吃树难栽”,天上不会掉馅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才能“幸福的花儿遍地开”。今天,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心聚力、激浊扬清的精神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党上下必须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带领13亿人民为之不懈奋斗,发扬红旗渠的“蛮拼精神”,以真抓实干劲头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中原的振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篇3: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关键词:红旗渠,心得体会,发扬,两份,精神

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简介:2017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2017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每当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到红旗渠,仰望太行绝壁,远眺滚滚漳河,无不为“人工天河”的奇伟而惊讶:“在那么困难的年代,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这渠,这水,正是千百年来林县人追梦圆梦的写照。自古以来,林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

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本文内容:

2017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2017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1】

每当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到红旗渠,仰望太行绝壁,远眺滚滚漳河,无不为“人工天河”的奇伟而惊讶:“在那么困难的年代,为什么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这渠,这水,正是千百年来林县人追梦圆梦的写照。自古以来,林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修渠引水的愿望早已有之。让子孙后代有足够的水、再无生存之虞,是饱受缺水之苦的林县人民的梦想。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凿一条水渠让漳河水穿越巍巍太行山,工程量之大,技术难度之高,以当时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水平来说,这个梦想遥不可及,但林县人知道,只有梦想实现才能彻底改变命运。

勇于筑梦,敢于圆梦。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山河”的豪情壮志,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一锤一钎地开凿,一砖一石地砌筑,10年时间,1500公里,10万人的心血和汗水,林县人民用勤劳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山修渠,建成红旗渠,结束了林县水源匮乏、十年九旱的历史。

梦想没有终点。20世纪60年代“战太行”建成红旗渠,解决了饮水吃饭的生存问题;80年代十万建设大军“出太行”,实现了劳动力转移,使林县的建筑业品牌蜚声国内;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伴随着“富太行”的号角,打工族返乡,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创新创业千帆竞发;现在,“美太行”的蓝图绘就,经济转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和谐宜居。当林县撤县建市成为了林州,这里的人民继续行进在新的圆梦征程中。

如果说红旗渠是一个奇迹,那么奇迹还在延续。从半世纪前红旗渠引来“第一桶水”,到今天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0亿元,县域经济在河南省排名位列前十;昔日纪录片《红旗渠》中看到的荒山秃岭,现在满目青翠、游人如织,成为国家级风景区,每年迎接游客400余万人次……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驱,软环境和硬实力同升,一个现代化城市正在太行山东麓拔地而起。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不利,也可以通过创新发展来改写,安林高速、林长高速、鹤辉高速、晋鲁豫铁路,交通动脉打破了太行千年屏障,为发展拉开了骨架,打通了关节,使缺陷变为优势。

林州的发展成就再次证明: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从上世纪60年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发展到今天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林州人干事创业的品格特质,党员干部创新、实干、为民的生动教材,支持经济不断升级的“源代码”。

眼前的红旗渠宛如一条漫卷的飘带,飘扬在太行山壮美的峡谷之中,真切而实在。它像一座丰碑,激励着今天的追梦人——昨天的梦,已然成为现实,今天的梦,也必将实现!

【2017发扬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2】

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9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带领广大人民创造了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今天,继续梳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过程、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激励和鼓舞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由“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工程”和“闪光的精神”三部分有机构成。英雄的人民是主体,伟大的工程是主题,闪光的精神是主旋律。伟大的工程是英雄的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英雄的人民与伟大的工程的结合才弹奏出时代的主旋律。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千百年来缺水的天然困境,坚信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立誓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历时十年,修建了中国的水上长城、天下第一人工河——红旗渠。当时参加工程修建的干部群众达30万,经受了最困难时期的考验,在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跨经两省,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投资6865.64万元,在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叠生的太行山上修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林县人民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敢教日月换新天,创造性地发挥了自身的智慧,创造了人间奇迹,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是根基,艰苦创业是根本,团结协作是核心,无私奉献是源泉。自力更生就是力争依靠自身力量,立足自身条件办一切事情,这是我们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艰苦创业,就是秉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信念,艰苦创业苦作舟,成就大业勤为径,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弘扬;团结协作就是凝聚共识,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是民族振兴的动力,是国家强大的正能量。

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行健自强的民族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同时又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征,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延不息、繁衍壮大。红旗渠精神正是刚毅坚卓的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红旗渠修建伊始,就面临着既无大型的设备又无充足的资金,既缺乏专业人才又缺少相应技术支撑,既不被理解支持又深受两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同时还要面对“九峡十八断”的漳河水,面对悬崖绝壁连绵、险滩峡谷丛生的太行山脉,困难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林县人民从中华民族精神源流中汲取营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以气壮山河的豪迈情怀、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敢于胜利的拼搏勇气,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红旗渠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持。当前,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我们党正经受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正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如何有效应对考验和危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艰巨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高度警惕和防止理想信念的滑坡与动摇,高度重视全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推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半个世纪前,红旗渠的横空出世,彰显了理想信念的能动作用,生动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飞跃。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夯实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供精神支持。

红旗渠精神是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人类精神高地。红旗渠从20世纪60年代一路流淌到今天,红旗渠精神也在岁月的淘洗中,愈发光彩夺目。红旗渠精神表现了人类在自然境遇中的不懈探索和精神追求,它立足中国大地,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特别是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正以其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乘势而上、积极有为、团结奋进的精神鼓舞和价值引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以上《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镇弘扬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两份》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