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 本文关键词:高考,复习,建议
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 本文简介: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适合多学科)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和关键,在复习方向、方法、知识范围及深广度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特提出《高考第一轮复习实施意见》,希望各学科组高度重视,下死把强化落实,切实把高考一轮复习搞得扎实、高效,为本届的高考胜利奠定坚实
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 本文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建议
(适合多学科)
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和关键,在复习方向、方法、知识范围及深广度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都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特提出《高考第一轮复习实施意见》,希望各学科组高度重视,下死把强化落实,切实把高考一轮复习搞得扎实、高效,为本届的高考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认真总结2010年高考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学习领会省厅关于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山东省考试说明》,要特别注重对考试变化内容的研究,努力把握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并根据新的变化,及时正确地调整教学计划和复习策略,积极探讨应对措施,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稳扎稳打,采取有效的方法,从领导、管理、教研、教学等各方面加大抓促力度,力争明年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一轮复习要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优化过程,用情备考;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科思维和答题规范的培养。
二、一轮复习的地位和任务
1、一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的基础。
高考复习工作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整个复习虽然分三轮展开,但目标却始终如一,且又环环相扣。一轮复习作为高考复习系统工程的第一个子系统,是整个系统工程的基石和关键,抓好了一轮复习,就为二、三轮复习赢得了主动权。在复习方向、方法,知识范围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失误,都必将会对二轮、三轮的复习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会打乱整个复习计划的健康实施,因此,后进学生的上台阶,“边际学生”的上线,优等学生的拔尖,必须从一轮复习就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有序进行,必须下死把强化落实措施,保证一轮复习计划的健康实施。
2、一轮复习必须全面、系统、牢固、抓纲务本。
“抓纲务本,大网密扣;注重基础,着眼能力;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强调落实,讲求实效。”
这是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
就知识覆盖面而言,必须全面。复习的内容要覆盖考纲中的所有知识点,广到边,不遗漏。
就知识结构而言,必须系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本身,而且对与其有关联的前后、左右相关的知识点也要梳理清楚,力求抓住点、串成线、织成网,切实做到知识的单元过关。
就复习程度而言,必须牢固。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全部的记忆任务,一次到位,能熟练地背出来,写下来,决不能把记忆任务推到第二轮。
就例、习题的设置而言,必须抓纲务本。紧紧围绕“三基”做文章,以考试说明为参照,以低、中档题为主,以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为宗旨,重视课本习题及旧题的改造和翻新,善于以基本题为依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指导学生掌握学科思想方法,把学科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渗透到例、习题的讲练中去,严禁盲目求新、求高、求难、求热。
三、具体要求
(一)分层教学,分类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推进。
一轮复习要踏踏实实地落实因材施教措施,使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实行优生优培,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一种名牌意识,加大优生培养的力度。
重视希望生的转化,全面提高本科上线人数,
希望生转化工作是确保高考大面积丰收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市实际,各班级、学科教师要切实做好希望生的转化工作。要找准对象,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拟定具体的补弱措施,当补思想补思想,当补知识补知识,当补学法补学法。
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和方法指导,使这些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并做到学有所长,学有进步。提高后进生的素质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要目标,是稳定班级学生管理,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增长点。后进生更应强调以本为本,抓课本抓基础,拿基础分。相反,丢掉了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最大的增长点,一轮复习必然失败,而且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给今后的教学带来很大隐患。
(二)提高课堂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一轮复习的主战场,是落实一轮复习目标、计划、措施的主渠道。一轮复习要严格教学常规、严格教学五认真。只有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才能真正提高一轮复习质量。
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教学要树立四个意识: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是学习的最高目标,它是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会以创造。高考是学生进考场考试,学生组织答案。③新教学观意识,一轮复习中要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观念、提倡民主平等、教学相长。④教学互动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做、多讲、多练,互动的质量与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课堂教学要实施四个策略:①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激励学生生疑;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境;要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②思维高峰激起的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思维,进行创造性想象。③创造兴趣激发的策略。教师要创设适度困难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求知创造的需要;要创设适度新颖的方法手段,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创的需要;要引导学生尝到创造性学习成功的快乐;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④民主氛围营造的策略。教师应宣传、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教师应转变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讨真理的伙伴。
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理清知识清单,将重点知识、难点知识、主干知识,按考试大纲逐一进行整理,让学生在课堂完成。②理清知识网络。③选择典型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高考题解题技巧。④练习巩固,精选例题,当堂练习。
研究四类课型:
①“复习课”是指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课,必须兼顾能力培养。知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总起来说,占用时间要短,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注意事项尽量通过例题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故意让学生犯错误,再指出应注意的问题。精心设计例题,最好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活学生思维。
②“习题课”是指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课。目的性要强,例题选取特别要考虑的是题目的功能和可扩展性。尽可能联系实际,尽可能安排实验。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审题。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突出教师的示范作用。避免形成思维定势。
③“练习课”是指学生整节课练习的课。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择题目。严肃认真的评价,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学生看到成绩,也看到不足。
④“讲评课”是针对学生课上练习试卷的讲评课。首先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其次要注意分类归纳,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要归纳整理,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要举一反三,对于错误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最后要注意深层反馈,最好的方式是再出几个变式题,让学生再动手做一遍。
要加强多选题、非选题、实验题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一轮复习的关键。
(三)
落实高考一轮复习的一般模式
一轮复习的一般组织形式是单元复习,从模式上看,主要有三大环节。
1、单元复习的第一环节——单元读、点、练、评。
这是教师带领学生挥洒汗水,攀登高考顶峰的第一站,也是抓好基础落实的关键之一,可谓基石的基石,其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应该指出的是,读、点、练无先后之分,往往是交错、穿插进行的。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1)“读”:教师以教材章节顺序为线索,选取一节或几节内容,确立导学提纲。让学生对照导读提纲,对课本相应内容进行尝试回忆和?a href=http://www.16fw.com/sjc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事迹圆荒芑匾淦鸹蚰:闹兜憬蟹锤垂獭?/p>
这里要强调的是:①筑好支点,为学生架起阅读自学的杠杆。自读不等于放任自流,必须通过导读提纲,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复习要求和复习应达到的高度,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定时定量去完成。导读提纲的设计,一要内容全面、细致,不漏点;二要便于学生动脑、动手落实,给学生留出解答的地方,便于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要能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建构网络。②加强“读”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善于思考,富于联想、比较、归纳和总结。在完成基本识记任务的基础上,站得再高一些,从宏观上,将本部分知识加以辐射,通过纵向延伸、横向联系,将相似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异同对比,理清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小知识结构。③做好保存,以备随时巩固,并可以保证在后两轮复习时借鉴,以便对一轮复习时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再加工。
在学生忆、读、记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辅导释疑,掌握反馈信息,为下一步的“点”提供素材和依据。
(2)“点”: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学生面上不会的问题,二是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忽视点。三是引导、帮助学生将相似、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异同比较、总结规律,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好知识网络。四是讲知识的合理延伸。五是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
点拨可分为课节点拨与单元知识梳理两个方面,对以上要求相互包容,各有侧重。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点拨,都应遵循一定的线索,以利于知识结构的构建。
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不能包办代替,不是“满堂灌”。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角度,创设多变而有序、新颖而有启迪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至于产生老生常谈的厌烦情绪。
可以采取查点结合的方式进行点拨,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做答→教师矫正→师生发散、归纳”,这种方式不仅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思维,而且能够充分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和错误根源,针对薄弱和错误狠打猛敲,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思而不练则罔,练而不思则盲。练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在“练”这一环节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习题要精选、对口,难度适中。教师跳进题海,紧紧围绕复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以低、中档题为主,以基本题为依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筛选出题组,使情景呈现在例题中,道理折射到对口练习中,把学科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渗透到例、习题的讲练中去,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落实重、难点误认为就是讲练新题、难题,要坚定不移地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切忌用所谓的新题、难题取代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清醒地看到,高考命题专家是人,不是神,他们命制的所谓新颖题目,往往是被我们抛弃多年的传统习题的改造和拓展。因此,在讲练中,我们既要选择适量的跟基础知识密切相关的新颖题,又要注意传统旧题和课本习题的研究、挖潜和拓展,有目的地对传统题进行再造,旧题翻新,新旧结合,进一步提高讲练效率。
对于每一单元知识的训练,既要全面照顾,不漏“点”,又必须克服事无巨细的平均使用力量的做法,要突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剖析重点,揭示其内核和本质。坚决克服例、习题选配中的盲目求新现象,不管新题、旧题,重在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凡能很好起到巩固基础、培养能力作用的题目,都应该列入我们的首选之列。禁忌用超量高档题去挤压学生。
②指导练习方法,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析题、解题习惯,并提高相应的能力。练习过程中,要使学生认真落实好以下几个环节:A、认真审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我们提高学生成绩的一大生长点。审题是一种由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综合起来的综合能力,需要长期的刻意训练才能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指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B、仔细剖析。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条件、求解以后,还要思考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这些知识点是否已经熟练掌握(若不清晰,则需首先落实知识点),这些知识间的关联点是什么,怎样把这些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方法来解题,等等。C、做答查验。学生往往对得出的结果不去进一步确定究竟是对还是错,也很难讲清为什么,懵懵懂懂地交上去,等待老师的评判。这是典型的被动式学习的表现。D、总结、延伸。对所做题目及时进行方法总结,发散延伸。这是促使学生能力提升的最关键环节之一,也是学生的欠缺之一。
(4)“评”:
对于学生练习的题目,要及时的进行批改和讲评,通过批改发现学生的不足,针对不足设计讲评方案并予以实施,真正达到落实基础,提高能力之目的。关于如何讲评,将在后面作为一个重点来探讨。
2、单元复习的第二环节——单元过关检测
对于这一环节,希望老师们把握好以下几点:
(1)检测要对准目标,切准要害,有的放矢。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力求使每位教师都明确读、点、练、评后学生(特别是边际学生)达到的大致水平,合理确定试题难度,认真搭配各知识点在试题中的占分比例及试题类型。在此基础上,备课组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带着确定的目标任务,有重点地去认真筛选,选编高质量的单元目标过关题。
(2)单元过关检测要定时、定量,认真对待。
要引导学生以严肃认真地态度对待每一次过关检测,把每一次单元过关都看成一次真刀实枪的演练,定时定量。要力戒单元过关的随意性、盲目性,决不能把它当成一次练习来完成。只有认真对待,才能真正暴露学生的弱点,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才能使讲评更具针对性。
(3)检测要在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熟练、规范程度上狠下工夫。
解题时要牢记四字诀:“稳、准、快、巧”。首先做到“稳”和“准”,逐步达到“快”和“巧”的境界。“稳”,即不能因为题目简单而轻慢,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准”,就是答题一定要找到解题的根据,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能够讲出这样做的道理,答题步骤严谨、规范性强;要做到“快”,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审题和析题能力,掌握学科思维方法,能够迅速形成解题思路;“巧”,即能在多种解题方案中迅速选准方向,采取最佳途径进行解题。
3、单元复习的第三环节——单元过关讲评
讲评课可以说是高度浓缩的复习课,是巩固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极其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功底深薄和敬业精神的最好课型之一,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把握好。讲评可分为练后评和测后评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实施过程中都务必把握好以下几点:
(1)搞好诊断,有的放矢。
认真批改——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还原学生错误思路,从知识掌握、方法思路上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设计讲评方案,这是搞好讲评的前提。
批改、诊断是学情研究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们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最佳时机,没有批改和诊断,讲评就失去了针对性,更谈不上实效性。凡是没有经过批改和诊断的卷子不能进行讲评,各学科组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2)归类讲评,对症下药。
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抓出一个或几个讲评专题,选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方法,把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讲深讲透,一次解决。根据学生的症结所在,筛选针对性强的例题和习题,狠打猛敲。
要坚决禁止对答案式讲评和逐题讲解式的讲评。
(3)解剖麻雀,促进提高。
讲评课绝不能停留在诊治上,而应该诊治和提高兼顾,以诊治促提高。要以典型错题为例,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还原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概念、方法、思路上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拔,配以对口演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4)发散延伸,重视创新。
讲评绝不能就题论题,要注意对原有题目进行拓展和延伸,在“一题多解、多法择优”和“一题多变、触类旁通”上狠下功夫。
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再思考,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活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变通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能力和评价方案的能力;通过对原题条件、设问、题型等的改变,对原题进行辐射和演变,使它变为一道更有新意的题目,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辐射与训练,做一题会多题,达到对其周围知识的系统掌握,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补救练习,跟踪落实。
对于学生严重欠缺的知识或方法,仅靠一次讲评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它只能初步将学生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学生即使掌握也不甚熟练,要想真正落实下来,还需要经过学生的自我加工和内化。因此,讲评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反思、感悟和整理的时间,让其自行纠偏、消化和总结。然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补救练习,根除病症。
(6)狠抓规范,培养习惯。
高考阅卷对规范性要求相当严格,而我们的学生在答卷上表现出的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如学科用语表述不够规范,答题格式、步骤、单位运用不规范,卷面书写等随意性较强,整洁度差,等等,丢失了本不该丢的分数,令人痛惜。可以说,提高答卷的规范性,是我们学生提高成绩的一个重要生长点。请各学科组遵照教研室下发的第107期《高中教学信息》中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107期:《关于进一步加强答题规范训练的意见》和《关于规范学生答题的五项要求》)
(7)讲评考试技巧,提高应试技能。
学生应考技能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通过平日的考试与讲评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与指导,使学生能够结合答卷得分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做到从心理上、意识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从如何审题、答题程序、卷面安排等各方面,逐步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得分能力。
(四)开拓创新求突破
高考复习,一轮复习是重中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开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质量,培植新的增长点。“管理出效益,细节定成败”,力求2010年高考成绩有新突破。各学科组要切实做好作业环节教学研究。
(五)周密计划,有序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对高考更是如此。高三一轮复习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制定周密的一轮复习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具体内容、材料组织、达成目标等要求十分具体而清晰,必须做到:一轮复习的目标明确、时间合理、每天干什么,每节课干什么,一轮要达到什么目标等等,要统筹安排,做到有条不紊。
四、对一轮复习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高三教学的领导和管理
1、各学科组要成立2010年高考应考教学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目标,加强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领导和宏观调控,特别要注意对新课标下高考的研究,注意搜集有关信息,早动手,争主动,制定详细的计划,各学科组、班级及教师个人都要制定具体可行的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请各学科组将复习计划上交年级组。
2、各学科组要全面吸取上一年高三教学工作的得与失,要对照先进,找出差距,落实帮教责任。
3、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年级组要继续落实领导包班包组、班主任包本班学生、任课教师包弱科学生的层层责任制,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建立教学评估方式,以便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各学科的力量,促进更多学生成才。
4、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各方面工作的落实。高考备考教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要制定的科学可行,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各学科组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办法,对教育教学的每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进行细致严格的检查。尤其是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练习和测试题的编制和评阅等主要的教学环节,都要安排专人定期组织检查,使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并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加强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
1、加强研究,把握方向。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高考试题。一方面,要研究学习2010年高考的新形势、新特点,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要确保在一轮复习中一步到位,彻底落实;另一方面,要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上一年试题作细致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重点研究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学科知识重难点、题型的设计、命题规律以及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核心思想。建议高三各教研组写出《上一年高考试题研究报告》。
2、重视备课,抓好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因此应从各个环节入手下大气力研究课堂教学。备课中坚决杜绝不扎实,不充分,对教材研究不深不透的现象;上课中坚决杜绝不管不顾教学对象,不研究学法指导,随意盲目,平铺直叙,搞满堂灌的现象;听评课中坚决杜绝不听、少听、不评和形式主义的现象;讲评课中坚决杜绝不备课、对答案的现象;教案编写中坚决杜绝教案、学案、教学案混为一谈的现象;作业布置中坚决杜绝陈旧、重复、过量、过难、过易和不批改不讲评的现象。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优势。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搞好集体备课对于缩短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争取高考取得大面积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学科组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切实落实集体备课的责任人和带头人,并根据本学校实际给予相应的利益,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集体备课的教案要做到全面、精要、实用。各学科要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各科至少要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4、分类指导,确保全面发展。经常地认真地进行复习各阶段的质量分析,随时摸清和把握本届学生的学情。要定期召开学生质量分析会、班教导会和学生家长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的变化,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一方面,要确保复习起点落实到边际学生上,加大推进这部分学生方法和措施的研究,争取大面积丰收。另一方面,要树立名牌意识,加强对尖子生和优生的辅导。
5、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中,没有基础就没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复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点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尽管高考试题正由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化,但基础知识教学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一方面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部分,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仍占有较大比例;另一方面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或者学生不能把知识系统化,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偏差,从而造成思维的不畅通,致使能力的培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把准确、深刻、系统、熟练、灵活作为目标。即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准确把握有关公式、定律、原理、生理过程的条件、功能和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应用模式,要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强化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从中可以体会到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基点和永恒的主题,《考试大纲》中提出了对能力的具体要求,高考试题也确实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也不能靠复习阶段的突击。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是: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观和相应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即使在解题活动中,也要注意在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在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指导学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一轮复习知识复盖面广、内容多,如果不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学生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各学科组要请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学法的专题报告,加强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7、加强对“X”和“1”科目的教学研究。政、史、地,理、化、生教师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学科间的研讨。要加强对选修模块的研究,即要相对统一地选择模块进行教学和训练,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优势模块进行学习,教师加强指导和点拨。综合学科在处理教材时着眼于课本中的主干知识,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纵向上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横向上贯通三种相关知识,最终形成“知识体”。要注意各科知识的渗透,拓宽知识面,联系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注重知识的渗透和交叉点。要明确三科的地位,如文科中地理是命题的地点和条件,是线;历史是时间和事件,是中心;政治是主题和观点,是方向。对“1”科目也要组织力量加强研究,音、体、美、技术等学科要把本学科有关内容进行梳理,要认真研究2010年高考样题,搜集信息,正确指导。
8、加强对网阅科目的研究。网上阅卷正在向所有学科铺开,加强对网上阅卷科目的研究,无疑也是重要的成绩增长点之一。
9、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各学科组要充分认识综合考查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尽量增加必要的图书资料,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特别是将来文科班一定要落实学生阅读的书籍、场所、时间和指导教师,务必做到切实有效。
10、加强联合,建立网络,打整体战。近几年高考备考中,教研室和各高中通过各种途径采集了大量的教学和高考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的应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学科组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的价值,要采取多种方式,重视与外界扩大信息交流,要正确地处理、消化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包括资料、高考命题信息等),准确把握高考动向。备课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分析高考试题走向,确定授课内容和范围,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各学科复习体系建议(各学科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