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运达国际新城3#、4#栋建安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本文关键词:建安,长沙,工程施工,新城,测量
长沙运达国际新城3#、4#栋建安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本文简介:长沙运达国际新城3#、4#栋建安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目录编制说明21、编制依据22、编制单位及人员23、发放范围2第一章工程概况3第二章施工测量准备31.测量工作步骤32.施工测量主要仪器3第三章施工测量技术要求41.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42.测量技术要求43.测量依据4第四章测量方法51.测量工作程序5
长沙运达国际新城3#、4#栋建安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本文内容:
长沙运达国际新城3#、4#栋建安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编制说明2
1、编制依据2
2、编制单位及人员2
3、发放范围2
第一章
工程概况3
第二章
施工测量准备3
1.测量工作步骤3
2.施工测量主要仪器3
第三章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4
1.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4
2.测量技术要求4
3.测量依据4
第四章
测
量
方
法5
1.
测量工作程序5
2.
基础施工测量6
3.
标准层施工测量8
4.高程测量8
5.
细部测量9
5.
沉降观测10
6、标高、垂直度观测12
7.测量记录12
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长沙运达国际新城承包合同及招标文书、投标答疑。
1.2
长沙运达国际新城结构和建筑施工图纸。
1.3已编制审批的《长沙运达国际新城3#、4#建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4
中建五局三公司质量、安全、环境、健康管理体系文件。
1.5
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图集有(包括但不限于):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2、编制单位及人员
本方案由中建五局三公司运达国际新城一期工程项目经理部编制。
——编制人:舒毅
蔡志立
——编制日期:2010年8月25日
3、发放范围
3.1
分公司:中建五局三公司长沙分公司技术部、工程部。
3.2
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质设备部;商务合约部;机电部;综合办公室及作业施工队。
第一章
工程概况
长沙运达国际新城一期工程是湖南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雨花区黎托乡大桥村开发的大型楼盘,位于长沙大道与沙湾路交汇处西北角,总建筑面积为91460平方米,由两栋32层高层住宅楼和两层地下室组成,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为二级,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不低于B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剪力墙结构。。根据施工总部署采取分区流水组织施工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测量放线采用整体控制、分幢自成体系测设的方法。
第二章
施工测量准备
1.测量工作步骤
轴线坐标:
交接桩→复核→建立整个工程控制网→复核→建立每栋单位工程测量网→
各单位工程测量放样
高程传递:
高程原点→场内基准点→复核→各单位工程基准点→复核
2.施工测量主要仪器
序号
型
号
用
途
精
度
数量
1
全站仪(GTS-102N)
测量控制网的测设
2+2PPM
1台
2
电子经纬仪
精密水平角测量
2″
2台
3
DS3型水准仪
高程测量
3mm
3台
4
DS2型水准仪
沉降观测
2mm
1台
5
50m钢卷尺
水平垂直方向尺寸丈量
检定
2把
6
小钢卷尺(5m)
小距离丈量
检定
15把
7
塔尺(5m)
高程测量
检定
3把
8
线锤
吊线
5kg
5个
第三章
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
序号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1
楼层标高允许偏差
10mm
2
主体封顶标高总允许偏差
30mm
3
竖向层间测量每层轴线尺寸偏差
5mm
4
主体封顶总垂直偏差
30mm
5
沉降观察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5mm
2.测量技术要求
2.1
水平角的观测,一个测回中的误差不大于±2秒;
2.2
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2.3
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对点调平;
2.4
圆心气泡在360℃范围内保持在中心位置;
2.5
视准线必须与仪器机轴复合。
3.测量依据
3.1
本工程测量依据为建设方在长沙运达国际新城工程现场联系单20100712-02中交接的测量控制点为准。
3.2
测量控制点见下表:
长沙独立坐标系
1980国家高程基准
序号
点名
X纵坐标
Y横坐标
H高程
1
A
96613.756
54465.299
32.860
2
B
96473.255
54493.368
34.405
3
TK2
96557.370
54423.099
34.278
4
TK4
96606.911
54686.581
32.970
5
TK5
96459.255
54775.666
34.275
第四章
测
量
方
法
1.
测量工作程序
1.1机构设置
针对本工程地形复杂、建筑面积大、建筑单体多的特点,在本项目工程技术部下设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三名人员组成(组长:技术负责人,副组长:技术员、各栋号长,组员:施工员、各作业队专职测量员)。专职测量员要求持证上岗。
1.2职责划分
职责划分表
人员
工作内容
组长
副组长
作业队测量员
备注
交接桩
★
监理参与
交接桩复核
★
监理参与
群体工程控制网建立
★
群体工程控制网复核
★
监理参与
单位工程测量网
★
单位工程测量网复核
★
监理参与
各单位工程控制线、标高测量放样
★
各单位工程控制线、标高测量放样复核
★
监理参与
注:负责
★
参与
1.2.1测量小组负责从建设方接收场区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和轴线的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1.2.2各栋号作业队专职测量员根据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各区段长随即进行复核。项目技术部负责人负责对主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
1.2.3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栋号施工员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地下室控制桩、轴网示意图
2.
基础施工测量
2.1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建设方给定的坐标点和高程以及甲方提供的放线回复单图中建筑物、地下室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建立控制网,控制网用全站仪投测,场内引测轴线控制点,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有条件的控制轴线,引测到固定的基坑外围土层上作为外控的依据,并与内控点进行校核;控制桩的具体设置地点在施工时根据场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建筑物的角点对应控制点,投影建筑物的轮廓线。具体作法如图1所示。将仪器设置在1,后视3,定出A2A
2方向线;后视2,定出B2B2
方向线;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桩点。用同样方法在2、3、4控制点上定出A3A3
,B3B
3方向线,此方向线的交点即为建筑物的四个角点。随时可用经纬仪恢复建筑物角点。然后按设计图纸用钢尺或皮尺定出其开挖基坑的边界线。
1
3
4
2
图1
建筑物放样示意
2.2控制桩的设置方式
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400×400,深度不小于500;所有砼面上的点均在砼内锚入钢钉,上刻十字丝。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2.3基础施工测量方法
引桩(轴线控制桩)的测设
采用在基槽外各轴线的延长线上测设引桩的方法,作为开槽后各阶段施工中确定轴线位置的依据。在多层楼房施工中,引桩是向上层投测轴线的依据。
引桩一般钉在基槽开挖边线2—4m的地方,在多层建筑施工中,为便于向上投点,应在较远的地方测定,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最好把轴线投测在建筑物上。引桩是房屋轴线的控制桩,在一般小型建筑物放线中,引桩多根据轴线桩测设。在大型建筑物放线时,为了保证引桩的精度,一般都先测引桩,再根据引桩测设轴线桩。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引桩钉在基坑支护桩上。
基础施工测量阶段,由于3#、4#栋地梁、承台布置较为复杂,在承台、地梁开挖时,拟采用龙门桩控制建筑物轴线的方法进行测量放线,龙门桩设置在建筑物外围1m~2m反范围内,用以控制建筑物轴线。
3.
标准层施工测量
3.1标准层施工时的控制网设定方式:
标准层施工轴线测量采取内、外双控轴线进行传递和引测。在首层楼面上设置内控点(控制内网设定见附图所示),并在建筑物外围侧壁设置外控网。
3.2控制线的引测
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50×150方形观测孔。在进行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将5KG线锤架设在内控点位上进行转点,然后用电子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再根据控制轴线放出其他轴线和模板线。
外控线用经纬仪投放在建筑屋外围角上的柱子上,支模时吊线控制。
4.高程测量
4.1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水准点(B点,H=34.405m),用DS3水准仪在施工现场远离基坑开挖边线的3个相互通视的安全地方各埋设一个半永久性控制点,测出其高程,并记录、整理相互校核,作为地下室、首层施工和沉降观测的原始依据。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剪力墙柱身上,至少2
个点(通常为相对标高H+1.000米)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4.2根据本工程实际特点,标准层施工时,高程控制点随结构上升设定次数不多于三次,3#、4#栋在首层、十三层和二十五层进行设定(相对标高H+1.000m),其它各楼层以上述各控制点进行引测,避免层层转设出现累计误差。
5.
细部测量
5.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放出轴线位置。每次传导时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5.2.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5.3.梁、板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
H+1.000m
线,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梁、板的放样
5.4.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5.5
砌体施工放样
施工放线,根据楼层中的控制轴线,事先测放出每一楼层墙体的轴线和门窗洞口的位置线,将窗台和窗顶的位置标高线标识在框架柱上。待施工放线完成后,上报项目部技术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墙体砌筑。在砌体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墙体放双边线。
5.
沉降观测
5.1沉降点的设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详见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设计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如上图)。
5.2沉降点的测量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固定的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项目技术员组织实施;沉降观测采用S2水准仪进行测量(该水准仪及配备塔尺仅供沉降观测用)。其测量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要求。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可在基础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本工程主体施工阶段每上升二层施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监理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2、塔吊、人货电梯的沉降观测在塔吊安装后即开始施测,第一周每天施测一次,以后每周施测三次,塔吊第一次附臂后每周施测一次,直到塔吊、人货电梯拆除为止。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沉降出现异常,测量组成员应及时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汇报,项目部技术负责应及时与监理、设计院沟通,讨论解决方案。
2、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对于二级、三级观测点,可允许使用间视法进行观测,但视线长度不得大于相应规定等级的长度。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测量小组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
沉降观测成果表;
2、
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周期沉降展开图;
3、
V-T-S(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
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6、标高、垂直度观测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标高、垂直度观测应从主体出±0后开始施测,随建筑物的上升应每层观测一次,每次施测结束后计算出层高垂直度和总高垂直度,形成相应记录,并按要求填写《建筑物垂直度、标高观测测量记录》,每次填写完毕后应及时报送监理部门审核。
塔吊、人货电梯等大型设备的垂直度观测应在设备安装完成后即开始施测,施测周期为第一周内每天测量一次,以后每周测量一次,直至塔吊、人货电梯拆除为止。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垂直度有较大偏差,测量组成员应及时向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汇报,项目部技术负责应及时联系设备租赁单位对设备进行检查、纠偏,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使用。
7.测量记录
7.1每次测量均需完整的详细的记录,作为主要的是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保管。
7.2工程竣工后,汇总施测的所有成果资料,并按1/1000比例汇编竣工总平面图。
3#栋a单元测量轴网示意图
3#栋b单元测量轴网示意图
4#栋a单元测量轴网示意图
4#栋b单元测量轴网示意图
4#栋c单元测量轴网示意图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