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教学计划 内容页

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文章来
源一流范文网课

xxxx—xxxx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的重要性毋庸置言。对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自己进入高三以来第一次正式的阶段性测试,是学生确定自己高三起点的标志。对于高考来说,期中考试具有路标作用,是高考改革的风向标,透露出xxxx高考改革的基本趋向。学生必须利用期中考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确定自己的起点,调整学习的方向。下文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语文组郑宪新老师就期中考试题进行相近分析,以期给考生更多的学习参考。

  本次期中考试,沿袭了xxxx高考真题的出题方式,在细节上又有很多改变。具体如下:

  第一大题依然是社科长文本阅读

  总分29分,比高考多了7分。文本选择了李建军的《经典的律则》,这是一篇有关“经典”的科普性读物。选择这段文本正契合了现在高考改革的本质。这个文本,迎合了当下“经典泛滥”的现实,具有极强的现实观照,也反映出出题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的强烈意图。这个文本又关联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回归传统,复兴文化。与xxxx年高考相比,文本长度没有太大差别,但是高考是三个主题相关的段文本,每段文本单独设题,但本次期中考试却是一篇长文本,文本之后统一设题,这种长文本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疲倦,如果阅读方法不对阅读速度太慢的话,在这个题上会失去先机优势。

  从题目上来看,有很多点需要考生特别关注。第一个题目考查“比喻”这个修辞手法,这个题目真正考查学生对手法的理解,提出了我们在课上不长讲的“喻体”这个概念,深入“比喻”这个概念的内部,考查学生对“本体”“喻体”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从这个题目来说,现在的语文考试不再浮于表面,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判断能力,而是深入知识内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个题目和第三个题目都属于考查学生对局部文本的概括能力,这是一个常规考查点,学生往往难以概括全面、精确,因为文本太长,学生阅读方法有问题,难免会漏掉文本要点,所以学生需要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才能解决这种题目;第四个题目是选择题,但这个选择题并不是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而是提高了一个考查难度,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文本内容,判断选项分析是否正确。选取了《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语》《堂吉诃德》这四部经典作品,让学生结合文章判断选项是否正确,顺带考查了学生对经典的阅读情况;第五个题目第四个题目有相似之处,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利用文本的知识和原理,分析文本内容是怎样在一首古诗中体现出来的,学生不仅需要理解文本信息,还需要理解诗歌内容。第六个题目还是常规概括题,但是概括的范围是全文,要点很多,学生很难概括全面。第七个题目是诗词默写,总共7分,考查了《春夜喜雨》《劝学》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其中只有一个空是直接默写,其他6个空都是理解性默写,学生只会背诵不行,不理解文本依然写不出诗句。

  总体来说,长文本阅读难度又有所增加,一是阅读量很大,二是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第二大题是文言文阅读

  总共26分,比xxxx年高考多了2分。从文本上来说,选择了私人笔记,用词、句式具有极强的个人化特点,影响学生的理解,不过依然是类人物传记的内容,跟高考相比文本长度有所增加,总体来说文本难度并没有太大提高。

  从题目来看,第8题考查诗词虚词,分为四个小题。跟高考相比,考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出题方式却有很多新意。第一小题考查实词意义,跟xxxx年高考出题相似,不再问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而是在文本中摘一个句子,问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是哪一项,这实际上不单单考查实词的意义,而是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了,需要学生能够判断每个选项加点实词的意义,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全面理解高考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的全部意义。第二个小题考查虚词,不再问下列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而是给学生两句话,四个虚词,让学生选择应该填哪个虚词。这种考法,真正考查学生文言文的运用能力,熟记每个虚词的意义,而不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语境,就不可能做对题目。第三个小题依然考查实词,不过问的是加点词是否可以用括号里的成语替代,相当于变相考查了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成语的意义。第四个小题考查比喻手法,出了一个喻体,问考生这个喻体在文中指什么,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比喻这个手法的把握。第9题是一个概括题,这个题目并不难,但是因为文本是古文,学生理解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个题很多人不得分,因为文言文文本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存在问题。现在的文言文考试,来不得半点虚,不理解文本很难做对题目,这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第10题考查翻译,这两年零星出现的考点,xxxx年高考也涉及到了,应该是以后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两个句子涉及到了兼词、省略句、疑问句和难解实词,分数不高但难度很大。第11题考对联,与之前相比,不考选择题,而是让学生自己填下联,学生不仅要掌握对联的形式,还要思考对联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第三大题是古诗鉴赏

  由于默写放在了长文本阅读中,所以分数有所降低,只考查了12分。

  本次考试诗歌鉴赏部分有一定难度,出的是清代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首古体诗,而且篇幅较长,增加了阅读量,虽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但是这次选取的物象是我们不经常见到的木棉花,是对学生知识积累的一大考验,诗歌中大量运用典故,甚至有一些典故晦涩难懂,对学生的文化常识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设置的三个题目来看,考查的知识点也非常全面,第一题的四个选项分别从四个角度进行考查,首先考查了这首诗歌与课本内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对比阅读,需要把课本内知识进行有效迁移,然后考查了“尧时十日”的传说和“魏宫万炬”这一学生并不太熟悉的典故,还考查了诗歌的叙述角度,需要对诗歌整体结构的准确把握,最后又对诗歌的主题进行了探究,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题的命题方式好像似曾相识,在北京历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曾经出过,但是这次考查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用衬托的手法考查学生对课本内诗歌的理解,真正做到了课内课外的有效对接,需要学生完成由死记硬背到理解记忆的转变,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息,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将不再能够适应新课改之下的语文考试。第三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果不能读懂诗歌这道题也将无从下手,进一步提高了试题的难度,同时也引出了“英雄”这一在今年高考中就已经出现过的词汇,与我们平时强调的“英雄意识”不谋而合。

  是散文阅读,总共23分,跟高考相比只是减少了一分。

  本次现代文阅读部分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选取的是周明的《黄河在咆哮》,篇幅字数大幅增加,通过这篇选文我们也清晰的看到了新课改下语文改革的方向和力度,要在如此紧张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如此长篇幅的阅读并答题绝非易事,所以学生一定要提高速读的能力,同时本次现代文阅读的出题也一改以往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的出题方式,并且出题不仅仅局限在篇目之内,例如16题考查了课本内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识记,同时与17题又考查了诗歌鉴赏中“意境”和“意象”两个概念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语文各个模块之间的打通,以往循规蹈矩的答题方式也必将不再适应新的出题模式。与诗歌鉴赏相同,本次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也更加全面,除了19题考查了鉴赏能力之外,18题还考查了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文章细节部分的把握,虽然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并没有降低做题的难度,总之,现代文阅读部分变化很大,更加灵活,真正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最后一部分是写作部分

  微写作依然是三选一的形式。第一个题目,要求学生针对古诗中“风花雪月”这四个意象,展开联想写一段抒情文字,这属于考查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很多学生这方面有很大欠缺,文字特别没有文学性,所以很多学生不会选择这个题目,也就意味着在高考中失去了一个选择权。第二个题目考查学生语文的实用能力,针对京郊“践踏花草太不仁,乱挖野菜实无德”的标语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学生平时说话就不注意,那就无法发现标语的问题,更别提修改意见了。第三个题目是学生最喜欢的论说类题目,要求学生对私家车占用应急车道导致伤员错过救治机会而失去生命的现象发表评论。这种题目,学生必须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从高考得分统计来看,这个题目得满分的几率最低。

文章来
源一流范文网课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