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大学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进入到教育这个行列,成为一名教师,也许是命中注定吧,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学了师范,考了招教,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的工作经历只有短短的一年,可以说之前没有任何教学的经验,但我喜欢孩子,喜欢和他们一起笑,一起闹,一起感受纯真,所以,我觉得自己完全能应付这些小不点儿们,可是,实际的教师工作却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有压力,学生有压力,他们烦躁,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而我对学生也没有了当初的热情,讨厌成绩不好,作业不写的学生,而且在教学上也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效率低下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扑面而来,让我甚至觉得,我到底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吗?直到这个暑假,当我看到梁好老师的《回归真教育》这本书,我才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我教师之路的方向……
真这个字,在我看这本书之前从没有好好的研究过,觉得再平凡不过的一个字,怎么会跟教育有关系,可是,梁好老师却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在这本书中把“真”和“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细小的事例中阐释了教育的真谛,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该怎样遵循自然的规律,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让教育回归常态、回归理性、回归真实”是梁老师对当前教育、对教师最真切的寄往。
《回归真教育》总共五辑。其中第一辑,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让我感触颇深,梁老师根据他的教育经历写出了他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微弱的、容易受伤的孩子的一种悲悯情怀。在“每一颗小草都有露珠滋润”这篇随笔中,梁老师从一期《鲁豫有约》采访袖珍人的节目中感悟到学生就像是一颗颗花草,老师的爱心就像是露珠,虽然小草不能决定自己的生长环境,但是大自然的给予却是绝对公平的,就像我们教师不能只把关心和爱护赐予那些娇艳的鲜花,那些不起眼的小草才更需要老师甘甜的露珠呀!看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我的学生和我平常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其他老师一样,我所教的两个班中,也不乏有优等生和后进生,那些优秀的学生自然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是那些后进生,特别是有几个特殊的孩子真的是让我很头疼。起初,我对他们还抱有希望,但是渐渐的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上课也不再关注他们了,讲题也没有了耐心,更别说关心和爱护了,我知道,作为教师,应该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但是他们有时候的行为真的让我很生气,很头疼,于是,到最后,我便草草的把它们丢在了一边,任凭他们“胡作非为”,有时候真的想让他们回家算了,这样我真的省心很多,但是现在看来,我这种想法真的是太不应该了!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不正是梁老师笔下的小草吗?虽然他们没有花儿的芬芳和艳丽,但是他们却拥有着生长的渴望,而我作为教师,却没有及时的给予他们露珠,让他们享受到公平,忽略了他们其实才是最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关爱。读完这篇文章后,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话“有教无类”,不管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如何,他们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公平的对待他们,让每一颗小草都得到露珠的滋润,给予他们无私的爱心和教育。
第二辑,“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梁老师也是以随笔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在面对当今教育问题时的一些思考:从一所课改名校的宣传口号,他感受到了当今教育的拥挤与倾轧,冷静地告诫我们“真正的教育应该追求‘学生第一’,而非让学生追求‘第一’,在教育者的眼里,‘第一’的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所谓的分数”,联系自己一年多的工作经历,似乎也没有从“分数定学生”的这个圈子里面走出来,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质量分析,谁是满分,谁是第一?哪些孩子考了不及格,不管大考小考,我们关心的就是这些,不只是老师,我觉得家长和学校,甚至我们的整个教育都还在围绕着学生的成绩做文章,即使现在有一些新的政策,但学生、老师和家长都依然能感觉到不小的压力,我们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办?我想这依然是未来一个长久的,值得我们教育者去思考的一个问题。还有梁老师从工作群的一次交流,他发出了“教育之累何时不再有”的感叹;从到一所学校参观,他发出了“别让统一抹杀了学生个性”的谏言;从观看一档电视节目,他断言“起跑决定不了胜负”……从身边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引发出他对真教育的思考,而这,正是我们这样年轻的教师所应该学习的,不断的从自己的教学中反思,从身边优秀的实例中反思,从生活中反思,逐渐形成成熟的教育理念,思考着的教育,会让我们不断前进,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方法,也会让我们在审视教育的过程中触摸教育的真实。
梁老师在接下来的文字中,从教师、校长、教育家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解读真教育、细说真理。教师需要成长,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到原点,寻找教育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