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学习心得 内容页

教师读书笔记读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心得

暑假里,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蓦然发现:错误之于学生,不是瑕疵之于碧玉。相反,错误却像五彩的云翳之于朝阳,会随着朝阳绚烂、升腾。
生本教育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错误观。它认为:儿童获得的东西,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的错误。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儿童获得真知,获得最可宝贵的知识和技术。学生认识需要多次或长期来复式提高才能完成。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希望学生能够一次性正确完成对所学事物的认识。就拿学习词语来说,我通常会让学生把字典、词典搬到字词的解释中来,熟读乃至成诵。我肤浅地认为,这样做会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关于这个词语的准确定义,以防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对这个词语的模棱两可的认识。读了《教育走向生本》后才知道,学生对字词的认识是不会封顶的。一个词语,往往有着十分丰富的含义,开始似乎知道了它,但想想,又感到还是可望不可及,越想越不清楚,这也就说明了一个人的语言是在同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教学中没有必要让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语就生搬硬套词典的解释,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而随着经验的增长,这个词语的内涵将会在不同的场合获得更加丰满的、甚至无限的意义。
郭教授认为:我们做教师应该大胆地说: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点没关系。我们应当允许学生有一段相当笨拙的学习过程,允许错误的出现。但这并不等于说对于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我们要善待儿童所犯的错误,因为儿童的错误中常常包含着正确和灵气。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常常会为孩子写错字而感到懊恼,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是把学生劈头盖脸地批一顿,有时甚至用罚抄的形式粗暴地对待他们。一段时间下来,许多孩子惯写错字的老毛病并没有因老师的整改而改掉,照样我行我素。这种现象其实不难理解: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直接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接受知识快些,有的接受知识慢些。如果孩子对这个字或词的书写、记忆产生了困难,而得不到老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孩子就会视这个字或词为障碍。时间长了,障碍多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自然也就没了。一旦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再想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就比登天还难。
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新的错误观后,对待孩子们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我每每带着宽容来对待。直面孩子的错误,我的脸上多了微笑,手势多了轻柔,目光多了关爱,话语多了赞叹。这些无不令学生赏心悦目,欢欣鼓舞。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我竟然感谢起了孩子们的错误。正是因为有了孩子们所犯的错误,我们的语文教学才那么丰富多彩。你看,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多有意义啊,孩子们在纠正错误字词的过程中又习得了更多的知识,拓展了词汇量,从而使得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比如:学生很容易把屏幕的“幕”写成坟墓的“墓”,那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幕”的底部部件是“巾”,它属于布类,而“墓”的底部部件是“土”,屏幕跟布有关,坟墓跟土有关,我想经过这样的疏导,学生下次怎么也不会再把这两个字写错,当然,我们还可以拓展学习跟时间有关的“暮”,这样一来,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些天真无邪的发展中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的过错不应该恼怒,而应把他们看成幼苗,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教诲他。这样,在兴趣盎然的儿童面前,错误将越来越少或者得到克服。
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对待学生的学习有了正确的错误观,教学的过程将不再充满着苦涩,相反,它会伴着一路花香。“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一定会激扬起学生生命的风帆!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