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一篇论文,还不如说是一篇读书体会,在读了谢云老师的《幸福教师五项修炼》之后,骤然生出很多想法,开始喜欢从一些故事来看我们的教育,或是想到的一些想法,把它记录下来,与读者交流……
【摘要】净空法师法语:佛教本来不是宗教,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在佛教里禅门的祖师大德对学僧的解悟开示之中,可以看到很多教育妙法。无论是禅门公案,还是故事,都会隐喻出在禅宗与教育之间,有着幽深而美妙的联系。因此笔者通过一些禅门里的故事,来思考我们当下的教育,思考我们教师的这个职业。
【关键词】禅宗教育教师启示
在选择读师范专业时,我们便与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托付给教育,做一个在教育道路上思考的旅者,犹如一位行僧,又如当下的教育:为了遥远的目标而牺牲当下的幸福。然而学生还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体会不到育人的幸福,彼此每天煎熬着痛苦与艰辛。因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反思我们错在何处?
一、从“拈花一笑”看到了教育天堂
禅宗,源于佛教,始于世尊拈花微笑,迦叶会心一笑。据《五灯会元》卷一载: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佛祖安详拈花,迦叶会心一笑,这里没有机械的形式,没有语言的絮叨,没有反复的叮咛,只有蕴含诗意的相合,相契。这里何尝不是最佳的教育境界,这种“以心印心”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课堂,心领神会,应该是心灵间最完美的默契;破颜微笑,应该是教育教学中最和谐的篇章。睿智的佛祖,聪明的迦叶,共同创造了教育史上的绝妙教学美。在学校里,应该是充满笑意的,快乐的,课堂里更应该是有笑声的,那怎样才能做到“微笑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匠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课堂上,学生的微笑,是检测教育的最佳标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拈花一笑,既体现了学生的真切感悟,又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现在的课堂大多是一张张焦灼、迷茫、冷漠的脸。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找到了天堂。”今天的我们,在哪里才能找得到天堂?
微笑,是教师最美的语言。教育本身就是为了追求师生彼此的会心一笑。现在很多家长都会说:“这孩子现在谁都不怕,就是怕老师。”这句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值得反思的,难道我们的追求就是让学生怕吗?学生都畏惧我们了,那学习是在惊恐之下完成的,谁会愿意学习呢?也许这是因为老师总是严肃的神情,古板的面孔,教训人的语气,会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冷漠感,使学生不愿也不敢接近,让学生好生敬畏,难怪人们说:学生怕老师。难道我们的师道是建立在冷漠之上吗?
当学生听到你讲课时,流露出了微笑,说明他们对你的讲解感兴趣,或是听懂了,这种微笑是来自内心的声音。教师当时常微笑,微笑能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有这样一个故事:
开学的第一天,踏着铃声我微笑地走进了教室。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坐了后排的两位同学在那嘀嘀咕咕,我心里不高兴了,但是为了实施我事先决定的教学计划,把微笑贯穿这一堂课,我就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和颜悦色地问:“杨超、万强同学,你们为什么讨论呀?”杨超同学连忙站起来,吞吞吐吐地回答道:“因为……因为老师,你今天笑了。”这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但是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是呀,我有多久没有在课堂上笑过,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家务活,让我的心情压抑着,动不动发脾气,在课堂上不是批评这个,就是指责那个,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这堂课,我没有批评一个学生,而是改成不停地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本来很捣蛋的那几个学生也因为回答对了一、两个很简单的问题而受到一番大大的赞扬,这堂课的气氛异常的好,每个学生都很开心,我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觉得精力倍增,心情也变得十分愉快。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的火焰”。那么,微笑就是点燃火焰的火种,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在英国的教学中,“把微笑带进教室,带进课堂”是教师的基本准则。快乐的教学,首先应从教师的微笑开始,一种源自内心的微笑,是内心智慧的传递.
有一次上完课,在反思中这样写道:“今天,学生很开心,反应很敏捷,学生听得很认真,应该效果不错。”在我陶醉今天的课时,我从批改的作业本中发现了一张纸条:“老师,您笑的时候真的很帅!”看到这句话时,我顿时又笑了起来,原来这节课效果好的秘密在这儿。
对于教育最大的期待,莫不过就是师生发自内心的微笑绽放在课堂里,绽放在教育的生活中。真的会是“笑过”才会有“效果”。对学生来说,微笑犹如南来风,温暖受伤苦闷的心,散尽郁积心头的迷茫阴霾,增进内心的信心,克服内心的脆弱。只有课堂里师生彼此的微笑,才是最美的教育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