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爱无痕,它常常轻轻浅浅,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的无私与宽容足以让人感怀至深,也许在经年之后,才会懂得,什么才是“师爱”。
吴非,本名王栋生,南京师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他胸怀天下,呕心沥血;他一针见血,激扬文字;他正气凛然、无欲则刚。从《不跪着教书》到《致青年教师》,他的书总让人思考和落泪,总让人从其中温暖的教育细节中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高贵与美好。
华东师大出版社副社长吴法源先生在《感受教育之光的温暖》一文中写道:“在编辑这本书时,我好几次不忍卒读。怕读得太快,一下子读完了,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充满深情和智慧的书籍了。”吴非老师病了,他的一只眼晴失明了,如果不是对教育的执著和人性的尊重,他不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他那颗纯真爱心的温度,简直就是热透纸背。读过《致青年教师》的老师,难道你们不曾为作者对教育常识、对教师职业尊严的捍卫而击掌?难道你们不曾被作者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而感动?我相信,你们也一定心灵为之震撼过、感动过。
读这本书,我带着笔细细读完,在书中,我一句句一字字郑重地写下了读书心得。吴老师的点点话语有如丝丝清泉在我心头涌动,有如跟吴老师在灯下亲切地交谈,深刻地进行着思想的洗礼,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一种爱与善的彻底的洗礼。那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不仅教给了我们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且给了我们一个个响亮的耳光,在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美好人性的追寻和赞美的同时,也正一个个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在学生面前,我们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哭泣与落泪未必是软弱,不要忍,就让你的眼泪流下来,当着学生的面流下来,如果这一切有利于他们人性的苏醒。”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只要从“心”开始,伸手就能成功。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孩子们满载父母的殷殷期望走进校园、步入课堂,望着这些天真的笑脸,一股暖流怎能不融进心田?“学须静,才须学”,为了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图书角,那些精彩的故事时常让老师和孩子们沉醉其间、爱不掩卷、浑然忘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互相考验、共同探讨,彼此分享读书的乐趣。熟话说读名人诗书,如对风雅渊博之友,且在书中能寻找到智慧、思想和方法,便使学生觉得原来恰似很枯燥的内容渐渐地散发出那股淡淡的书香味道来。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因为快乐是最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啊,孩子感到了成功便会觉得快乐。“我们不光要自己感到快乐,还要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也能感受到快乐。”
没有梦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撑一支长槁,和学生一起寻梦,便觉出湖中原来是别有洞天的。学校里读书节、新苗艺术节、英语节、校运会等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人人参与,大伙儿齐心协力,那些富有创意的手抄报,令人赞不绝口!那些图文并茂的美文佳画经常引得学生和家长的顾盼、流连!连那调皮、活跃的小家伙也懂得了修身养性、勤练书法……
李镇西说“只有童心能够唤起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必须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敬重文化和文明,让学生敬重教育,敬重老师,敬重所有的劳动者。”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作为教师,应该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学校一贯注重学生的常规教育,如文明礼貌、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老师们针对班级特点,制度出相应的班级规划,取得了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英国凯恩斯的《成功的潜质》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个孩子似地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水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凡人与不平凡的人的区别仅仅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