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活动总结 内容页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社会实践是一次体验社会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你肯定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更学到了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但是,你知道自己究竟收获了什么吗?如果不知道,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报告,如果你不知道写,可以到教师范文吧来了解,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前来了解,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内容,可以登录活动总结网。

  今年,为了不浪费我的暑假时光,我到了朋友的美术工作室当教师,虽然我只工作了20多天,但是我很知足,毕竟这是我一辈子第一次工作,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为了给这段时光留下纪念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现在,我就这段工作经历书写一下我的时间报告。

  为了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我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记录资料,里面包括有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说话特点、性格类型推论、表现美术特长等等,这能直观地看到他们的不同之处和差异程度。但这些都只是基础工作、皮面程序,要想精确、科学地分析、结论,还必须通过测试方法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由于条件所限,我未能完成这一步骤。这是本次实践中的一大缺陷。

  每天的课程是简单重复的。前十天的时候,上午教小朋友美术理论知识,再进行画画训练,下午完成图作后再针对作业对其进行讲解。后十天的时候,就教他们一些艺术设计基础知识,进行一些这两个角度上,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表现出来的很不一样,同龄的之间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个别差异。我虽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我认为在学生专业补习班实践能拓宽我的眼界与知识面。小孩子纯真无暇,其表达的是内心最为真实的东西。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在转变,比如在认知方面:创造力、想象力发展;在社会化方面: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具体来讲,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有两个局限性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我想思维。

  首先,思维的片面性指儿童此时的思维有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倾向。对此,我们用两根小木棒对想朋友们作了测试。用两根长短相同的木棒,但摆放方式不同,先把两根木棒摆成平行状,第二次把木棒摆成一前一后。测试结果表明:5至7岁小朋友较难集中注意力,所以不能给予答案;7至10岁小朋友知道前一种摆法是两根木棒等长,第二次摆法,大多数这一年龄的小朋友都认为摆得往右靠一点的棒子长一点;10止14岁小朋友对前一种摆法与7至10岁小朋友表述相同,当他们被问到第二种摆法时,他们会试着把木棒移动到平行位置再作判断,不过这一现象并非占大多数,这可能与小朋友各自因素有关。但就此我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层次是不同的,同一年龄的儿童对待、处理事物的方式也出现差异。只是这一差异是否显著,或说这差异来源是什么则有待进一步的计算。

  其次,“自我中心”即为“我向思维”,是指儿童倾向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和进行思考,即他们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时的小朋友还没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这一点,从我对小朋友的日常观察中可体现出来。如,有几个小朋友,他们有个通性,就是极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看到某个小朋友的说话做事与自己或周围不一致时,就觉得“他不应该这样”,“他应该受到老师的惩罚”等。总结起来,我认为小朋友们爱告状有如下几个原因:一、对老师的要求或自己知道的一些道德要求堪的过于僵化,是非对错“黑白分明”,不懂灵活处理事情;二、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想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讨好老师,这点突现出小朋友开始“自我评价”,有功利心和自尊心;三、用告状来发泄对其他小朋友的不满,或报复与自己有小矛盾的同学,虽然告状并非都出于恶意,但事事告状,时时告状就是不好的,告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告状”导致儿童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会全面地认识别人,时自己也变得心胸狭窄了。而且你告我,我告你,长此以往也影响小朋友间的友谊和团结,阻碍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他们在道德发展阶段中属于习俗前道德,处于外在控制时期,服从于得到奖赏、逃避惩罚的道德原则。所以,他们时常表现出爱受老师表扬、爱打小报告,有从众心理,看到某个小朋友做得好被老师表扬,自己也会学他,使自己深得老师宠爱。

  此外,我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绘画的接受程度有较大差异,犹其在5岁与6岁的小朋友间,5岁的小朋友任老师怎样一笔一划教画画,都画不出来,而6岁小朋友则能根据老师画的模板,创造出更多漂亮的画,或是给模板加工,这两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虽可以说只有个过渡期,可绘画能力却相差甚远,其它能力也是如此。不过,也有极个别性格特别外向活泼的小朋友,虽只有5岁、6岁,绘画、想象力都发展得很好这也许跟其遗传、天分而和家庭的教养有关。同时,我还认为,艺术方面的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性格较为开朗外向的,在这方面也会发展得较为完善。

  虽然只有短短20天实习时间,但我达到了我自己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受益匪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个暑假实践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还可以,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这次实践真的收获不少,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展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形式和渠道。在实践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服务活动,磨练了广大学生意志,锻炼了能力,增长了知识。参加实践有这样的好处:

  1、了解了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

  2、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

  3、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4、服务回报了社会,实现了大学生自身的价值。

  5、拓展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了学生干部队伍。

  如今的人们开始比以往更多地考虑从为数众多的可能性中为自己选择职业。职业选择的过程是一种决策过程,是将个人特点与工作需求最大限度地相匹配的过程。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也总存在着一些更适于他做的工作。

  我认为,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在几乎一切工作上都能得到满足,和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只有很少的工作(如马路清扫工作)是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即使是马路清扫工作这种几乎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并不能给所有的人(甚至不能给多数人)带来满足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有一些工作更适合他的特点;对于大多数工作来说,也总有一些更适于承担之人。为了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为了生活得更好,有必要更多地了解和更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更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在考虑职业选择时,能力倾向是最重要的因素。智力水平因为影响到人在各种职业中的成就,因此对职业选择来说并不重要。对某一职业领域中专业知识的学习,通常是在职业选择之后进行的,因而对职业选择的意义也不大。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倾向不同,一个人在某一些职业领域上如果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他完全可能在另一些职业领域上获得很大的成功。因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就非常重要了。

  要工作,岗位还是有的,就看我们放不放得下“大学生”这顶帽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们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社会。这个月挣了一千多块,一千块钱的工资确实太少了,在大城市简直就无法生存,更别说有钱送回家孝敬父母,毕竟这是靠自己能力挣来的。在这个社会里,好多人挣扎,挣扎,见到工作就去做,无论什么也好,最重要的还是钱。楼价升,肉价升,物价也在节节升,惟独人工不升,太不平稳了,压力很大。公司就说是大学生低能,素质也低,不值得高薪聘请;而毕业生就说是黑心公司看准他们求职心切而故意压价;再来又有人说终归是中国大学的教育体系有问题。怎么说都有理,到底要怎么摆正心态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大学毕业后,学得好,学得不好,现在似乎也改变不了,毕业后就是社会这个大机器的一颗钉子,与其天天盼做高薪阶层,不如踏踏实实的做一些能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工作。

  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点东西,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利用暑假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然后他给我说了他读书时的事,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也是求知欲非常强烈,想方设法地想多学点东西,放假的时候,经常各个地方到处跑,不为别的,就为了增长见识想得很多,可是我这个人很懒,做的事很少,不过这就是我的步伐,对于艺术,我想用自己的步伐来走下去。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而是要深入地探索,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基础,在学校学会更多的书面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

  暑假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过去了,这段工作经历却在我的心里印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没有这段时光,就没有我现在的成长。以前总是教师教我,看着教师在讲台上一直讲一直讲,我觉得很无趣,现在,才知道,原来讲台上的一分钟,是老师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得来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珍惜身边的一切。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