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 >> 实习总结 内容页

民工子女生活现状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范文(9)

926
生存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xxxx年7月10日至8月10日。

调查地点:宿迁、淮安、盐城、徐州。

调查人员:高宁、王大江、井康亮、吕苹、戚红军、徐菊香。

指导教师:唐善梅

调查主题:苏北四市外出民工子女生存现状。

从繁华都市到卫星城镇,到处都有这么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搞建筑,送牛奶,卖小吃,当服务员,做清洁工……他们不知疲倦风雨无阻,承担了城里人最不愿意干的脏活、苦活、累活;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就是从农村流入到城镇的劳动力;他们,就是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被人们约定俗成为“农民工”,简称“民工”。
置身繁华都市,漫步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忙碌而又不知疲倦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与工作的劳累,可以看到他们在追寻梦想和希望中洒下的辛勤汗水,但我们却看不到与他们相隔千里、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这些“留守孩子”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身体、心理、教育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今年暑假,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社会实践服务团走近淮安、宿迁、盐城、徐州四市,深入苏北农村,与这些孩子进行面对面地接触,零距离地交流,去倾听一个个辛酸而又无奈的故事……

淮安: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孩子

在苏北广大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大都由爷爷奶奶照养,农村里的这部分老人,不仅年龄大,与孩子之间存在较大的代沟,而且他们中的教育程度偏低,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局限性,他们欠缺教育孙辈的能力,有的甚至扭曲了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却在其他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是“隔代教育”现象。
xxxx年7月11日,我们来到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龙窝村进行采访,全村共1400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就达378人,其子女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管。现读一年级的李加农,是一个典型的叛逆男孩,其父母在无锡打工,与爷爷奶奶相依生活。他身体强健、皮肤黑亮,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很顽皮、很霸气。由于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孙子,因此被奉为掌上明珠,倍加宠爱,大有“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了,要月亮不敢给星星”的意思,这导致了他放纵、狂妄、蛮横的性格。周围的小朋友都很怕他,家里家外是个小霸主,听奶奶说,去年加农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欺负别人,没想到对方也不甘示弱,两个人就打了起来,慌乱中被对方手中的金属钉刺伤了眼球,后经医生检查右眼已失明,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前途,家中花了好几万元在上海为他做眼球移植,即便如此,奶奶还是担心的说:“小小年纪就做出这种事情,长大了怎么得了啊?村里人会怎么评价他啊?恐怕连媳妇也难讨啊!”就因为这件事,妈妈和爷爷奶奶大吵大闹了一场,埋怨其管教不力;也因为这件事,学校劝其退学回家,可是没有别的学校愿意接收他,如今仍辍学在家,看着别人快乐的上学放学,这个昔日的“小霸王”忍不住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经过这件事后,爷爷奶奶也开始意识到应对他加强管教了,每天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以消磨他任性、霸道的性格。如今,理菜已经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了,在我们离开的时候终于听到好消息:经与校方多次请求,小加农又可以重返他向往已久的课堂了。
该村的凯旅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上小学一年级,凯旅在三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到苏州打工,如今已有5年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对父母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常年的分离而越来越浓,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淡,他说父母不疼他,他也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把“凶狠”这个词用在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身上本身就是残忍的,但我们所见的一切却不得不让我们想到这个词:他和比他壮一点的孩子发生了矛盾,在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先是装输,然后又乘对方不备的情况下拿起板凳向对方砸去,真是令人胆战心惊。亏得我们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让我们费解的是,听村里人说,这种危险的事情经常发生,却得不到爷爷奶奶的阻止,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别人,他说,是爷爷教的,爷爷曾经用一把铁叉把他和姐姐扎得浑身是伤,他说:“不这样就会遭别人欺负,包括我爷爷!”说着说着,指着头上的伤疤说:“看,这就是我在学校和别人打架留下的。”二婶告诉我们说,凯旅今年数学考了48.5分,爸爸认为这样子与他的名字出入太大,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准备让他辍学回家,放牛放羊,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一方面,祖父母岁数大了,生活很拮据,舍不得花钱买菜吃,甚至连油也舍不得放;另一方面,爷爷与爸爸矛盾重重,因此孩子就成了他们之间的牺牲品,凯旅的生活起居还要看爷爷的脸色,这对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极不合理的,不过凯旅也能吃,不挑食,看,这么青的西红柿他也吃得津津有味的。
宿迁:妈妈,请多给我一点爱
在农村,除父母均外出打工外,父亲或母亲单独外出打工的现象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就是新型的“单亲家庭”现象,在这种现象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又当爹又当妈,上有公婆,下有孩子,农活家务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甚至由于夫妻常年分居,感情出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日益维艰。
这是一张让人震撼让人揪心的照片:这几天接连下雨,我们刚到这个厨房时,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而由于常年燃烧留下的灰烬又给这个厨房增添了几分陈旧和昏暗,这个仅5平方米的屋子仅能容下一个灶台,小小的灶台上灰迹斑斑,这又怎么能与城里人光洁明亮,华丽无比,清洁卫生的灶台相比呢?仅有的一堆柴禾散落在角落里,由于阴雨连连,因此这堆柴禾对女孩来说异常宝贵。一个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常年不用的簸箕斜靠在墙壁上,似乎在诉说着它的过去,黑黑的瘦瘦的女孩,蜷缩在小小的板凳上,是那么的孤独和凄凉,不过看她的动作,似乎显示出她对烧火做饭已经轻车熟路了。
我们无不为女孩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深深的震撼着,无不为女孩不幸的命运而深深的牵挂着,她叫丹丹,今年11岁,上小学三年级,家住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新新村。丹丹很不幸,爸爸在三年前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基本上每年只有春节才回家,妈妈在村上的小盒厂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年仅11岁的丹丹总是一个人单独生活。除此以外,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每天放学回家后,丹丹还要忙着做家务:养鸡,喂鸭,农忙的时候还要到田里施肥除草,丹丹黑黑的皮肤就是很好的见证。采访时我们意外的发现,丹丹的妈妈还经常抽烟,看,丹丹的写字台上还有两盒香烟呢!听村里人说,由于丹丹是女孩子,在农村,重男轻女现象很普遍,妈妈对丹丹的生活不是很关心,家里没有米的时候,丹丹还得到奶奶家解决吃饭问题,但尽管如此,丹丹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孩子,她懂事、勤劳、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看,这都是丹丹获的奖状!
和丹丹有着同样命运的是该村的小聪聪。他今年10岁,上小学二年级,爸爸离开家已经三年了,和母亲相依为命。xxxx年7月16日下午,我们到了聪聪的家,那是一个不堪目睹的家:地面坑坑洼洼,杂草丛生,脏乱不堪,发出一股股腐臭的气味,几个简单的家务用品散乱的摆放在那里,旁边是断壁残垣,狼籍一片。在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这里,时间的脚步是不是走得太沉重,太缓慢了呢?见到我们,聪聪停下手中的农活,领我们进屋。
“这大伏天,挤在这么小的屋子里,热不热啊?”聪聪低着头说:“怎么不热呢?现在都热的睡不着!”
“没有风扇吗?”聪聪指着那只灯泡说:“这几天没电,风扇基本上靠手摇动了。”
听聪聪的妈妈说,这屋子夏天热,冬天却冷得要命,屋子里没有暖气,被子就是几团破棉花凑成的,摸上去棉絮结成一块一块的,保暖性不好,质量很差,又脏又薄,我们不能想象孩子冬天是怎样度过的,也许是“热水基本没有,取暖基本靠抖”吧。
一个简陋的书桌和一条长凳,便是聪聪的写字台,这里很昏暗,很简陋,没有城里人那样明亮而又华丽的台灯,没有他们时髦而又实用的文具用品,没有他们数不清的学习资料,在农村,尤其在小学,学习资料除了课本还是课本。
转眼到了吃饭的时候,菜很简单,不过是萝卜青菜之类,饭主要是煎饼,没有白米白面。聪聪说,他最喜欢吃方便面,其实,他又何尝会知道:对城里人来说,方便面是最便宜、最没有营养,只是用于充饥的食物呢!如此简单的营养结构,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是残酷的,聪聪是严重营养不良,有时候还会头晕,看,宽松的衣服更显现出他瘦弱的身材。
更让我们忧心的是,由于爸爸妈妈常年分居,夫妻感情出现危机,妈妈最近闹着要离婚,这对可怜的聪聪来说,是更不幸的事了,聪聪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生活会更加窘迫,聪聪说:“不想失去妈妈,不能没有妈妈,妈妈,请多给我一点爱!”
盐城:我想有个家….
在外出打工的父母中,将孩子托付给亲戚照管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甚至有的一家子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我们姑且称之为“寄人篱下”现象。由于寄人篱下,不少孩子往往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不愿与人沟通,甚至自暴自弃;由于寄人篱下,即使孩子心事重重,也无人陪伴无人倾诉,容易形成我行我素、任性自私的性格,自我封闭脾气暴躁,逆反心理严重,在受到欺负或嘲笑时甚至有过激行为。
xxxx年7月20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盐城市阜宁县三灶镇前灶村村支部了解情况,该村是三灶镇的模范村,全村有2960人,劳动力为1323人,占全村人口的45%,外出打工人员73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55%,我们选了两个寄在别人家的孩子进行采访。
在村外的一条小路上,我们遇到了李大叔家的几个孩子,他们赤裸着上身,骑着一辆自行车,一起嬉戏、打闹。而不远处就是一块棉花地,李大叔正在田里辛苦劳作。
李大叔告诉我们说,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在了,李大叔的两个弟弟都外出打工去了,他家有大弟的孩子两个,二弟的孩子两个,再加上自己的三个孩子,差不多能构成一个幼儿园了。“这么多孩子,能管得了吗?”我们问。
“哪里管得了啊?农村活儿又多,天天忙着干活,哪有时间顾得上啊?这么多孩子,管也管不住啊!”
“孩子的生活是怎么解决的?”
“和我的孩子一样,一起吃,一起住。孩子的爸爸有时候也寄点钱来。”
“都上学了吗?”
“有的上了,有的没有。”
“成绩怎样?”
“不知道,总之天天都去了。”
小成是李大叔二弟的孩子,上小学六年级,他看见我们的时候,把头埋得很低,很害羞,一直沉默不语。过一会儿,便找个借口转身出去了。
听李大叔说,这孩子平时说话最少,什么事都闷在心里,什么事也不和家里讲。突然有一天,大叔被通知到学校,一直对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一无所知的他才开始了解到一些情况:这么一个见到我们都躲躲闪闪的孩子竟然在学校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作业也不做,经常旷课、迟到,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更让我们惊讶的是,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竟然暗地里给女生写情书,而且是三番五次的,搞得人家女生惶惶不可终日,不得安宁。更甚的是,如果别的男生和他喜欢的女生好上了,他就会拉一帮高年级的男生狠狠地打那个男生,直到人家承诺不再与这个女生交往为止,看不出来,小小年纪,还挺会争风吃醋的!
我们问李大叔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大叔说:“我们以为学校会好好管教孩子,而学校以为我们会好好管教孩子,其实谁都没有管,不好管,为什么呢?我们不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万一批评后,孩子出了事,责任谁来承担?”
对于村里的波林来说,他是幸运的,却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父母在苏州打工,他在这个繁华的都市生活了两年;不幸的是,他年仅10岁,就和姑姑一起生活了8年。听姑姑说,波林是个懂事的孩子,手脚勤快,放学一回家就帮姑姑做家务,不像别的孩子那么贪玩,但波林有点多愁善感,有时候心神不定,不晓得他在想些什么。波林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上课经常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一切都让姑姑很担心,但姑姑也不知道怎么办是好,怕对孩子说重了,他想不开,会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
我们尝试和波林做了一些沟通,波林对我们说,他不喜欢上学,认为学习是件很头痛的事情,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感觉枯燥无味,在学校也不愿与别人交往,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总感觉背后有人议论他,说他坏话,总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虽然姑姑待自己很好,但这里总没有家的感觉,没有家的温暖,一个人的时候,很想爸爸妈妈,很想和别的孩子一样,在妈妈身边撒娇,拥有一个温暖的幸福的属于自己的家。
虽值暑假期间,但我们还是有幸见到了该村小学的校长,他对我们说:“对于这种寄人篱下的孩子,一旦在学校出了事,我们找不到监护人,教师也无可奈何。孩子本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教育,而对于这群孩子来说,学校教育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再加上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匮乏,要教育和管理好这部分孩子,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
据我们调查,在这群孩子中,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孩子,而教师对每位孩子的关注是有限的,结果造成亲戚以为有老师管着,而老师以为有亲戚管着的假象。
徐州:人人付出一点爱,关心祖国下一代
上面所说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寄人篱下”的孩子是不幸的,但这么一群人是更加不幸的:情感上没有任何人去关爱他们,生活上没有任何人去管教他们,学习上没有任何人去过问他们!因为缺少关爱,他们情感缺失冷漠内向;因为没人管教无拘无束,他们钻进网吧和游戏厅,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为无人过问,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无用打工有理”,读书观念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日不进校夜不归宿。这就是“自由散漫一族”。
xxxx年7月25日,我们来到了徐州市丰县梁寨镇闫楼村,我们先以问卷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这群孩子中,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逃学现象严重,出入网吧、游戏厅大有人在,心理健康普遍存在问题,我们选了问题最严重的一个孩子进行采访。
他叫刘小东,今年11岁,父母在南京打工,爷爷奶奶已过世,无人管教,是一个最典型的“自由散漫一族”。父母都在身边的时候,他还是个不错的孩子,可自从父母踏上南去的列车,他就开始变了:先是和社会上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人混在一起,拉帮结派,聚众斗殴,夜不归宿。有一次和别人一起偷窃自行车,因未满18周岁不负刑事责任而释放,出入游戏厅、网吧、打麻将是他的最爱,他说只有在这些游戏中才会获得快乐,获得满足。这几年,也许是父母不在身边而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的缘故,父母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没想到因此养成了他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进一步助长了他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学习上,他时间观念差,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不按时完成作业,不遵守学校纪律。我们问:“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他反问说:
“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我爸爸妈妈没读过书,还不是照样打工挣钱?更何况读书花钱太多,我就想去城里打工,城里肯定比农村好的多,要不然我爸爸妈妈为什么一去一两年都不肯回来呢?”
“这么想去城里打工,为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打工挣钱了!”
“挣钱又为了什么呢?”
“盖房子、娶媳妇。”
“娶媳妇又为了什么?”
“生小孩。”
“生小孩又为了什么?”
“进城打工挣钱!”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部分“自由散漫一族”已经引起梁寨镇有关部门的重视,在闫楼村,由老党员、老退休干部、老退休军人、老退休教师、老农民组成的“关心下一代”老年协会已于1994年成立,该协会自成立10年来,切实贯彻“关心下一代”的宗旨,关心照顾留守孩子。对已经走上歧途的孩子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劝其浪子回头、踏上正途。老退休军人给孩子讲战争年代的故事,教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老退休教师则到学校以身授教,加强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寒暑假期间,还将全村的留守孩子集中起来,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督促孩子努力学习。让他们不再孤独寂寞,不再自我放弃自甘堕落,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健康、快乐的成长。
采访结束后,两位老人为我们写下了“三下乡同学来乡村,冒雨工作实感人,祖国建设更有望,后继之士倍坚强”的文字,激励我们关心社会、关注农村、关爱留守孩子。
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终于结束了,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为“隔代教育”导致性格缺陷的孩子而扼腕痛惜,为“单亲家庭”中孩子的艰辛生活而深深牵挂着,为“寄人篱下”导致心理疾病的孩子而担忧着,为“自由散漫一族”的堕落和无知而忧心忡忡。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和教育孩子,对于社会、家庭、个人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祖国的千秋大业。
对社会来说,一方面,政府要在这部分落后地区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让农村劳动力就近打工,在取得经济来源的同时,也能照顾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城市政府要对进城打工人员给予一定的社会补助,将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管理经费和其他服务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农民工对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城市政府有责任担负起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样,“留守孩子”才有可能来到父母的身边,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也便于接受亲情教育,才能让他们幸福快乐健康的成长。
对家庭来说,父母要“常回家看看”,经常与孩子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他们重回父母温暖的怀抱,让孩子生活在爱的阳光下,才能健全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个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要伸出一只手,牵着留守孩子走,关心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真情,人间的温暖,让他们不再孤单寂寞,朝着正确的人生航向前进。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而童年,正值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关心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强烈呼吁: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关心照顾“留守孩子”,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拥有一样的童年,一样的世界!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