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董奇博士的著作《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该书是董奇博士多年来在从事研究工作和讲授研究方法课程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而成的。作为一个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新课标”下的教师不在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这样教师才具有创造型,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就必须学会课题研究。而这本书中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一、对本书的整体了解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方法、新特点;课题研究的选择、研究文献的查阅、研究的设计;此外书中还探讨了研究数据的手机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研究发、现场研究法、语义分析法、Q分类技术、内容分析法、口语报告法、社会测量法;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结果的撰写以及研究的评价等。
二、对课题选题的认识
读了此书,我知道了研究课题的选则就是一个问题聚焦的过程。以前我在课题选题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考虑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课题选题的认识更全面了。我对自己也有了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确信通过持续的思考和学习过程,问题的本质会逐步显现。我会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提出具体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尽可能地从多方面观察事物,把握客观对象的各种因素、各种关系和各种规定,如实地反映现实情况,不能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一个好的课题的特点是什么?选题的过程及方法是什么?没有好的选题,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大,去研究这样的选题就是在浪费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感悟,不断深入。
三、对研究方法的认识
读了此书,我对研究方法的认识更全面,基本素养也得到了提升。原来教育研究方法也是一门科学,自己以前的工作就是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培优补差。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也就写在课后反思上。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自己在研究观念上有了极大的转变。以往在教育教学中也曾经对教学方法和教育流程有一些初浅的研究。但研究的时候一般都是随心随性的去研究,没有特别用心的去关注研究的时间、地点和研究对象,更谈不上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而这样研究出来的结果必然就不具有完全的科学性。在读了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这本书后,我认识到教育研究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采用不同方式的研究对策,不但能节省研究的时间,而且也能得出科学而正确的论断。而且我对每种研究发法的认识也更加得透彻,例如访谈法,以前只知道访谈就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但对于访谈法的特点、访谈法的类型、访谈法的设计、访谈法的实施过程和技巧以及访谈法的评价等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如果自己能早一点看到这本书,也就能早一些指导自己解决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这里面就有科学的方法。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都是跟每个教育工作者密切相关的问题。
四、对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和评价的认识
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对教育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和评价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前研究某个课题的时候,我关注更多的是研究的过程,而在研究的结题阶段往往是不定性的,根据研究过程给出研究的结论,结论往往流于形式和套话.现在我认识到,研究结果是要依靠研究过程所得出的准确数据来表达的,必须要有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双步支撑.同时研究结果也要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并且文字的表达也要结构严谨,完整论证深刻有力,这样才能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另外对于研究结果的评价也很重要,以前课题结题就算了,没有认真地对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只有对课题研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才能认识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课题研究能力。
在各种活动中探索,反思,总结研究中的收获,寻找不足,以进一步推进研究工作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心理与教育科学领域的研究所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无法在研究报告中全部呈现,因此,研究者必须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利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评价与汇总,从而使资料、数据完整地、真实可靠地反映事实。在此基础上,对经过整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从中抽取或推论出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正确的研究结论。因此,董奇教授在书中讲授的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与评价的相关知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走出了迷惘,眼前豁然开朗。我想,有了董奇教授这部书的引领,我一定会圆满地完成我的课题研究,并把我的研究成果长期更好地实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