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农村的一些小学生,朗读时爱“唱读”,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朗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
早在幼儿园、学前班时一些小孩已按“唱读”的模式学会了许多儿歌.对于一篇课文,老师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自动地按照这些儿歌模式拖腔拉调地“唱”,因此,“唱读”是培养良好诵读习惯的最大敌人。
在帮助学生克服“唱读”习惯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的。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雪孩子》这篇课文中,读到雪孩子和小白兔玩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高兴的情感;读到小白兔家着火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着急的心情;读到雪孩子因为救小白兔而牺牲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到悲伤的心情。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