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师德师风 内容页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架起孩子心理健康桥梁

架起孩子心理健康的桥梁
城关小学:董建利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自我封闭;有的则凡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又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等等。以上类似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一切怎能不令我们担忧。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和尝试:
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如果一个学生,作为班级中的一员,长期得不到认可,不被接纳,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就会感到孤独,感到压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或者相反,导致逆反心理,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倾情投入,赋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当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时,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教师真挚感情。学生在这样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