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肖像(xiào) 靛蓝(diàn) 靓妆(1iàng) 睿智(ruì)
B.勒索(1è) 狙击(zǔ) 摒除(bìng) 嗔怪(chēn)
C.狡黠(xiá) 箴言(zhēn) 璞玉(pú) 驯服(xùn)
D.麾下(huī) 羁縻(mǐ) 沉湎(miǎn) 嫔妃(bī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涌现 浅斟低唱 坐落 枉费心机
B.慑服 既往不究 聒噪 优柔寡断
C.传诵 精兵简政 皈依 仗义执言
D.雷同 郑重其事 耗费 委曲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生命中的逆境,能够____________处之的人可谓是有修养的人。
②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_《中学生守则》,又有害身体健康。
③关于这个问题的来稿很多,且各有高见,但由于版面所限,只能_______刊登。
④师范大学毕业后,他便一直____________于这所中学,现在教龄已满十年了。
A、安然 违犯 择要 就教
B、泰然 违犯 摘要 执教
C、安然 违反 择要 就教
D、泰然 违反 摘要 执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从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
B、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伙车匪路霸,连救灾货物也敢抢,真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企业效率低,能耗大,生产成本高,如果不压缩生产规模,就难以扭亏为盈。
B、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有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宜公开发行的书。
C.北京雷锋小学累计30年来5000名学生不停地续写雷锋日记,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D.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说明”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6.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二.(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示以为反,征系请室①,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適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轞车②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③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④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虽贲、育⑤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⑥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
注:①请室:汉代囚禁官吏有罪者的牢狱。②轞车:囚车。③代:国家名。④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著称。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慎终(慎终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等主张。⑤贲(bēn)、育:战国时勇士。《尸子》云: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战国策》曰:夏育,叱呼骇三军。⑥许由:相传尧要让与君位,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7.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朝罢趋出,意得甚 趋:通“促”,催促。
B.方吕后时,诸吕用事 用事:造反,叛乱。
C.绰侯得释,盎颇有力 有力:有功劳
D.今又暴摧折之 摧折:严惩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已而绛侯望袁盎曰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B.┏及绛侯免相之国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C、┏盎遂不谢
┗素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D.┏且陛下迁淮南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9.对下列各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如有骄主色——丞相如果对主上表现出骄矜的脸色。
B.刘氏不绝如带——刘氏的命脉和汉朝的命运像被捆绑在一起的带子紧紧相连。
C.唯袁盎明绛侯无罪——只有袁盎说明绛侯是无罪的。
D.有司卫不谨,故病死——由于官吏护卫不够严谨,所以他才病死。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指称大义、能言善辩的一组是
①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②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③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④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⑤上弗听,遂行之
⑥盎由此名重朝廷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认为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他认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绛侯掌握兵权时却不能匡扶救正。
B.袁盎认为臣下与主上不可缺失礼节,君主要有君主的威严,否则臣子就会骄矜无礼。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在上朝的时候,皇上显得较为威严,丞相也就比较敬畏了。
C.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杀了辟阳侯,举止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认为淮南王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应给予削减他的封地的处罚。
D.袁盎宽慰皇上有三样高出世人的行为。一是伺候得病的太后三年,孝顺超过曾参;二是朝内混乱时,冒险奔赴京师,勇猛赛过孟贲、夏育;到了代王官邸,一再让天子位,谦恭礼让许由不及。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
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还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因之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处临时夜宿处。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在人类对自然界的风霜雨雪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下,洞穴应该是个理想的住所,但洞穴多为猛兽的巢穴,常常可望而不可得。随着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发展,终于发现了火的作用,而火被人类所使用,为人类占据洞穴,进入穴居生活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个时期的人类的狩猎能力也有所提高,再加上火这一威慑野兽的自然力量,使人类有能力驱逐虎豹熊罴,占据洞穴,从而进入穴居生活。这种天然岩洞足以抵挡不良气候的侵袭,人们在洞口或洞里点上一堆火,使野兽不敢近前,并给洞穴光明,同时把洞内烤得干燥、温暖。在当时来说,这确实是个舒适的住所。
从现在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中更新世内,生活在山地的人们便逐渐开始了穴居生活。例如,北京人居住的山洞内用火的灰烬达7米厚,足见北京人曾长期居住在这里。在法国东南的瓦伦尼洞中也发现了中更新世的石器和一些兽骨。晚更新世的智人,以德国尼安德特人的穆期特文化为例,也是在山洞中发现的。……现代人的遗迹也是发现于洞穴中,最典型的现代人代表是在法国的克鲁麦囊洞穴和意大利的格里马第洞穴中发现的。中国现代人的典型山顶洞(距今1.8万年前)也是在洞穴中发现的。由此可见,人类穴居的时代非常长。
12.对“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的特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因之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处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
13、不属于人类凭借“火的作用”而进入穴居生活的一项是
A、火是威慑野兽的自然力量
B.人类狩猎能力有所提高
C.火能给洞穴带来光明
D.火能把洞穴烤得干燥、温暖
14.不属于更新世内的古人及其遗迹的一项是
A.北京人居住在山洞内用火的灰烬达7米厚
B.法国东南的瓦伦尼洞中也发现了中更新世的石器和一些兽骨
C.德国尼安德特人的穆期特文化
D.中国的山顶洞人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类对自然中的风霜雨雪处于被动地位的情况下,洞穴应是人类理想的住所,但洞穴多为凶猛的野兽所盘踞,人类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得。
B.“火的作用”的发现,为古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C.从全文看,古人类的居住形式是由巢居形式到漂泊形式,由漂泊形式到穴居形式,其中穴居的时间最长。
D.据考古资料证明,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以及现代人时期都有人类穴居生活的遗迹。
第II卷(105分)
四.(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哀念郑振铎同志
俞平伯
(1)郑振铎同志的死,为中国和国际文化界人士所同声惋叹,原不仅仅他的朋友们;但在他熟朋友中间,更觉得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2)他死得这样突然,我听到这坏消息,只觉心头受了重重的一击。说悲、恐、惊,都还不太恰当。
(3)一般说来,总该是震惊沉痛罢。人生是这样的有缺陷。你有了惊恐悲哀,若不借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就好像心里短少点什么,又好像少做了一件对得起人的事情;但是如把它表现出来,那么,你的真情有时就会被这表情达意的工具所限制住了。不能期望读者都来了解言外之意。我虽写这一篇小文,不得不为之踌躇。
(4)当然,人生另有比这大得多的缺陷,古语所谓“彩云易散琉璃脆”。像振铎这样兴高采烈,活泼前进,对一切人和事都严肃认真,却又胸无芥蒂的大孩子,谁想得到会有这样不幸的遭遇。比之乐曲,在旋律上是极端不调和的。如深思力索下去,真会叫你发痴。他比我整大了一岁,看起来却至少比我年轻两三岁;换句话说,他虽整整活了六十岁,只差两个月,实在还是个青年哩。光风霁月的神情,海阔天空的襟怀,将永远活在凡认识他的,无论新知旧友的记忆里。人却一去不复返了!
(5)以振铎的生平,难道没有可叙述的?我们正不必替他夸张,他在中国文艺界和文化界总有过不小的贡献,留待将来的论定。我深深感觉着,最难得的是他的天真。所谓“阅世渐深,天真愈减”虽不必是一个公式,至少,一个人大概不免这样。振铎亦花甲年华了,却老是这样的天真。他心里的青春和他面貌上的青春,一般的可爱。他也有不少的缺点。其中有些,果然是真的。其另一些,一半由于天真所造成的,但在人世里,不能不说它是缺点罢了。举个例子来说,如他有点轻易许人,又似嫉恶过严,好像轻率,又好像感情用事,意气用事。随你怎样说他都行。但不可埋没的,是他爱人的真心。惟其爱人深切,所以容易为他们欢欣,也容易为他们生气了。这在朋友中间,比较容易理解的。
(6)对我来说,他比我先进,也是我的畏友之一。在“二十年代”中,为了爱国运动,我们之间曾有过一阵争辩。当然,那时候大家都是孩子气,他却比我早认透了帝国主义凶恶的面貌,而革命的第一步就是“反帝”。他接触人民革命的实践也比我早,也比我积极。1952年以后,在文学研究所,他应当是我的领导人,大家还和从前一样,老朋友般的相处着。他过于信任我了,有时我不免辜负他的期待,至今歉然。我有好处,他不放过赞美我的机会,我有缺点,他也不客气地对我说。如他常说:“平伯,你不能这样子。”记得今年春天,在他的黄化门寓所茗话,虽只短短的一会儿,对我却是永远不能,也是不该忘记的。
(7)人人都一往而不返。但他的一往不返,显得这样几突,使后死者殊难为怀。我只写了以一副短短的挽联:
两杯清茗,列坐并长筵,会后分襟成永别。
一角小园,同车曾暂赏,风前挥涕望重云。
(8)挽联做得不好,哀感却是真实的。但感情虽然真实,能够借这个表现出来么?恐怕不能。要从漫漫的太空里去找长逝的故人,明知这是痴想,有时却由不得自己这样抬头一望。
(9)再说追怀故人,与其用深悲极痛那样的套话,还不如说淡淡的悲哀呵。这样的悲哀,它倒的确不妨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但虽说是淡呵,却会悄悄地,暗暗地,偷偷摸摸地向你袭来,使你有时惘惘然,若有所失,有时木木然发呆等等。假如警觉地仔细寻去,又好像没有什么了。
(10)振铎爱书成癖。万卷楹书身后不知怎么样了。他生前曾说,可以捐给公社开办一个图书馆。我想不久一定会妥善的安排的。记得古诗有云:“亡书久似忆良朋”,恕我倒过来用,今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注:郑振铎(1898—1958)中国作家、文学史家。“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并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起历任燕京大学、暨南大学等校教授,致力学术研究,主编《文学季刊》、《世界文库》,并与鲁迅合编《北平笺谱》及重镌《十竹斋笺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坚持进步文化工作,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建国后,历任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1958年出访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16.(1)第(4)段“人生另有比这大得多的缺陷”一句中“这”指代的是什么?(2分)(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地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4)段中“比之乐曲,在旋律上是极端不调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意,解释第(6)段“对我来说,他比我先进,也是我的畏友之一”一句中的“畏友”二字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结尾处还缺少一句话,请结合前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补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一下郑振铎同志是个什么样的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第一段不仅表明郑振铎同志是中国和国际文化界备受瞩目的人物,更主要的是表现出如作者这样的熟朋友失去郑振铎这样一个好友的悲痛。
B.第四段中,作者引用古语所谓“彩云易散琉璃脆”一句的目的是想说郑振铎同志遭遇的不幸如彩云、琉璃这些美好的事物易被破坏一样令人惋惜。
C.在回忆与亡友生前交往的内容里,作者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郑振铎的不少缺点,例如:他有点轻易许人,又嫉恶过严,轻率,意气用事等。
D.所谓“阅世渐深,天真愈减”,作者认为虽不一定是一个必然地公式,但至少每个人大概都不免这样,而郑振铎却是个例外。
E.尽管悲伤之情是真切的,但是这挽联并不能表现作者的真实感情,因此作者对挽联并不满意。
五.(27分)
20.将下列文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①,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枸②;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注①蜩(tiáo),蝉也。②橛(jué)株(zhū)枸(gǒu),短树根。
(1)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
A.“诚斋体”是两宋诗坛众多风格流派中一个响亮的名字。“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号”,“诚斋体”的诗歌语言通俗,风格明朗清新、活泼自然,意境往往浅豁,自成一家。
B.“梅子留酸软齿牙”一句体现了诗人从初夏午睡的醉梦中醒来,显然尚有些昏昏沉沉。梅子是解酒之物,此时余酸还残留齿间。
C.“芭蕉分绿与窗纱”一句描写了窗外硕大的芭蕉叶连同绿色的窗纱一齐将静谧与幽暗投向了屋中,细腻而传神。
D.此诗作于作者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诗乍看上去表现了一种无聊、烦闷的情绪。其时,值南宋初年,高宗、孝宗对金朝节节退让,而人到中年的杨万里却仕途失意、报国无门。
E。“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童真的表露,正是诗人无意之间,对于“童心”与“自然”所蕴涵的无穷力量的有意发现与发掘,但在“无聊”和“闲散”背后更多的还是对生活的无奈。
(2)杨万里的朋友曾以“活法”二字评价他的作品。结合诗作谈谈“活法”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给出的诗题、作者和上下句,默写空白处的诗句(4分)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________,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23.用“文字”作开头,将下面这两句重组为一个单句,不得改变原意。(4分)
美索不达米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都是意音文字。文字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它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
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10年来,我国台湾地区五金行业,尤其工具业纷纷前来祖国大陆考察,争相投资设厂,呈现激增之势。
大陆以其低廉的土地、劳力成本和优惠政策,更靠其稳定的政治,高速增长的经济,迅速扩大的需求,为台商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和令人憧憬的市场前景。据台湾地区手工具同业工会统计,全台湾地区约近十分之一的企业在祖国大陆投资设厂。
对一些不转移就将“困死台湾”的五金企业也因此获得“第二春”。据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台商主要投资地的外经贸部门统计,这些地区进入稳产期的台资企业赢利面都在70%以上,而广东地区的台资企业赢利面达到九成。尽管台湾大陆还未实行“三通”,台商赴大陆投资己从当初”半推半就”变成如今的“争先恐后”。因为我国大陆已是亚洲乃至全世界最理想的投资地区和生产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运用联想和想象,参照例句的格式进行仿写。(4分)
人们常常有这么一种体验:碰到热闹和奇特的场面,心里面就象被一根鹅羽撩拨着似的,有一种痒痒麻麻的感觉,总想把自己所看到和感受的一切形容出来。对于广州的年宵花市,我就常常有这样的冲动。
(选自秦牧的《花城》)
人们常常有这么一种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就象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就常常有这样的冲动。
六.(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香浓的咖啡触到舌苔是苦的,激动的泪水流到嘴角是咸的,受了委屈鼻子里面酸酸的,得到夸赞心中是甜甜的……
生命中到底能体会多少种滋味?我们不可得知。然而我们明白每一种滋味都是生活的给予。
要求: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作。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附参考答案及简析:
一.(共18分,每题3分)
1.C(A中的“靓妆”应读“jìng”;B中的“狙击”应读“jū”;D中的“羁縻”应读“mí”,“嫔妃”应读“pín”)
2.B(应为“既往不咎”)
3.D(①从搭配关系考虑;②从词义轻重方面考虑;③从语境方面考虑④“就教”是去请教)
4.D(A“指点江山”为褒义词;B“倚马可待”指人的文思敏捷;C“果不其然”与句意不符)
5.A(B缺主语,可将“《金瓶梅词话》”移至“问世不久”前;后句的主语也转换;C语序不正确,应改为“30年来累计5000名学生”,“成为”的主语应是“雷锋日记”;D前后语序要调整为先说“有利于实现考试科学化、标准化”,再说“也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
6.B(首先要考虑,紧跟后面一句话的主语应该是太阳或它的复指代词,这样前后语意更连贯;其次注意语境中“清新”、“刚”、“露”、“甜美的倦意”等词或短语对选项的制约)
二.(共15分,每题3分)
7.D(A“趋”这里就是紧走;B“用事”为当权;C“有力”为出了力。)
8.A(A望:埋怨;盼望。B之:均为动词,到、去。C谢:均为谢罪。D迁:均为放逐。)
9.B(刘氏不绝如带——刘氏的命脉,像丝带一样的微细,几乎快要断绝。)
10.D(③是指袁盎与绛侯的交往;⑤是指皇上的态度。)
11.C(“可適削地”中的“適”通“谪”,此句应译为“应给予责罚,削减他的封地。)
[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强盗,后来迁居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禄的家臣。到了孝文帝即位,袁盎的哥哥袁哙就保举袁盎当了中郎。
绛候当丞相,退朝后快步走了出来,很是志得意满,皇上对他很恭谨,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你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文帝说:“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候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当吕后的时候,诸吕当权,擅自封王,刘氏的命脉,像丝带一样的微细,几乎快要断绝。那时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扶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共谋反对诸吕,太尉掌握兵权,恰巧成功,所以称做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主上表现出骄矜的脸色,而您又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有失礼节,我私下实是觉得您不该如此啊!”后来在上朝的时候,皇上显得较为威严,丞相也就比较敬畏了。过了些时候,绛侯埋怨袁盎说:“我和你的哥哥素来相当要好,如今你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依然不向他谢罪。
等到绛侯被免了丞相的职位回到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关在狱中,宗室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情,只有袁盎说明绛侯是无罪的。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这才和袁盎倾心结交。
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杀了辟阳侯,举止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应给予责罚,削减他的封地。”皇上不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的太子准备谋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牵连到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准备用囚车传送,把他放逐到蜀地去。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于是进谏说:“您素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一点限制,以至于落得现在这个地步,如今又突然地严惩他。淮南王为人刚愎,万一遭受风寒而死在道途上,您就会被认为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背上杀死弟弟的罪名,到时又怎么办呢?”皇上不听,还是把淮南王放逐了。
淮南王到达雍地就病死了。皇上听了这消息,不吃不喝,哭泣得很是哀恸。袁盎进来,就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不听取你的意见,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是过去的事了,难道可以反悔吗?况且你有三样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事并不足以毁了你的名声。”皇上说:“我高出世人的行为是哪三件呢?”袁盎说:“您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曾经病了三年,您不曾合眼,也不曾解衣就寝,凡汤药不是您亲口尝过的,都不准奉给太后。曾参作为平民,尚难做到,而您作为君王做到如此的地步,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太多了。诸吕当权,大臣独断专行,而您从代地乘坐六乘,奔驰到如有不测深渊的京师来,就是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比不上您。您到了代王官邸,面向西一再地让天子位,面向南再三地让天子位。而许由只让了一次,您却让了五次,超过许由有四次之多啊!再说您放逐淮南王,为的是要他劳苦心志,使他改过自新。由于官吏护卫不够严谨,所以他才病死。”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了。”于是文帝册立了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为王。袁盎也因此在朝廷声名大振。
三.(共12分,每题3分)
12.D(该项内容是对前面几个分句的概括)
13.B(人类狩猎能力的提高直接有助于人类进入穴居生活)
14.D(“中国的山顶洞人”是现代人,不属于更新世)
15.C(该项有两个错误:漂泊形式即时常迁移而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它只是人类从巢居形式到穴居形式的一个过渡阶段;文章结尾只说“人类穴居的时代非常长”,没有说“最长”)
四.(共18分)
16
(1).(2分)“这”指代的是作者对于突然失去好友的沉痛苦于语言文字的限制不可能将真情表现到极致而感到有缺陷。
(2).(2分)对于郑振铎这样一个活泼前进、天真率直的人的一生遭遇这样的不幸,有如乐曲的旋律的极端不调和。
(3).(2分)他革命的思想以及革命实践比我积极。及时赞美我的好处,也不客气地指责我的缺点。(“畏友”即“敬畏的朋友”)
17.(2分)时时追念这一本永远找不回来的好书。
18.(6分)郑振锋是一位活泼前进,严肃认真,胸无芥蒂(难得的天真);有着光风霁月的神情,海阔天空的襟怀;对中国文艺界和文化界有过不小的贡献;革命思想先进,积极参加革命实践;对朋友信任、真诚,不虚美,不隐恶;爱书成癖却能无私捐书,心存博爱的人。
19.(4分)C、E(C、郑振锋真正的缺点这里并未提,这几点仍是作者欣赏他的天真的一面。E、作者并非对这副挽联不满意,而旨在借此来表明自己对失去亡友的极大的悲痛。)
五.(共27分)
20.(3分)
译文:孔子要到楚国去,走过一片树林子的时候,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拿竿子粘蝉,(粘得很容易,)就像在拾取一样。孔子奇怪地问:“你的技术这样精巧,你有什么法则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法则。每年五六月,我就开始练习在竿子上累叠丸子。如果能够叠上两个不落下来,那么我捕起蝉来只有十分之二三的失误;如果叠上三个不落下来,我捕起蝉来只有十分之一的失误;如果叠上五个不落下来,那么我捕起蝉来就好像拾取那样容易了。我身子站在那里,好像枯树根一样一动不动;我的胳膊举起来,好像枯树的枝干;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可是我的心中只知道蝉翼的存在。(3分)我头不回顾,目不侧视,不因万事万物而代替蝉翼(的重要),为什么捕捉不到呢?”
另补原文第三段: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弟子们说:“用心专一,不分散精力,做事就像有神仙相助一样。这位驼背老人就是这样的啊!”(文段选自《庄子·达生篇》)
21.
(1)(4分)CE(C:是窗外硕大的芭蕉叶遮住了窗纱,仿佛窗纱也是墨绿的颜色,这句写诗人夏日醉后醒来的一系列下意识的反应和感受。E:在“无聊”和“闲散”背后还是有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2)(2分)“活法”意指诗人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活生生的生活图景,及时地用活泼泼的语言真诚地记录下那一时一刻的感发兴会。如本诗中“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两句纯以口语入诗,将诗人自己的天真与孩童的天真在一瞬间契合,抒真情写实景,鲜活生动,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动人的魅力与诗味。这也正是“诚斋体”的精神所在。(学生以杨万里的其它诗句为例也可)
22.(2分)
(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分)(2)钟鼓馔玉不足贵 古来圣贤皆寂寞
23.(4分)
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都是意音文字。
24.(3分)我国台湾地区五金商看中内地求发展。
25.(4分)答案略。
26.(60分)评分标准参照xxxx年北京市高考试题说明。
附范文:
享受雨天的书香
高三李响
古老的阿拉伯人是个崇尚文明的民族,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大人们便会把蜂蜜撒在书上,让他们去闻。“书是甜的!”孩子们会惊喜的叫起来。从此,他们就成了快乐的读书人。
书在爱书人的眼里的确是甜的,它给人精神的享受和前进的动力。而我却独爱在雨中读书的那份感觉,好像品尝一杯摩卡咖啡,浓浓的香气中夹着一丝淡谈的忧愁,但这足以使人忘却城市的喧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绵绵细雨,正是我渴望的读书之时。倚着窗子,望望窗外,捧起书卷,伴一盏孤灯,彻夜不眠,仍兴味盎然。没有孤独与疲惫,有的只是一种充实,一种舒适。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感觉似乎只适合饮酒作诗,并不适合静静的读书,而北京的雨却是最妙。一年四季不断的变化,也使书富有了不同的色彩。春天的雨是一种“贵如油”的柔和,书在手中,好像捧着一颗金色的种子,在这小雨的浇灌下,正孕育着一个无限的希望;夏天的雨是那么热情,大雨中的酣畅使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活力;秋天的雨最令人惊喜,那丰收的颜色为书装扮的五彩背景会让你有一种体会书中内涵,探求人生真谛的冲动;冬天的雨为自己穿上圣洁的六角战衣,一片银装素裹的画面使我随着书中的情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雨使书有了灵性,书赋予了雨细腻的感情。
有一次,我正在欣赏语文课本中的诗歌,忽然间,天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我难忍心中的喜悦,打开阳台的窗户,大声朗诵起来,雨点儿溅到了我的书上,我却一点儿也不后退,我要将这雨中的书香永远珍藏在我的课本中。还有的时候,我会干脆把书抱在胸口,到雨中去跑几圈,也许别人看来会感到奇怪,我的心里却充满了快乐。每当雨要停的时候,我都会像小时候要离开外婆家一样不舍,我还会期待下一次的到来,但这清新的空气,这醇厚的书香已足以使我做个好梦。
其实,生活的美丽就是在这不经意间体现的。晴朗的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嫩绿的草坪中一株淡黄色的小花,沙滩上几个不规则的小脚印,清晨穿过树叶射来的一缕缕柔和的阳光,不都是上天的一种恩赐吗?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像我,享受这雨中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