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报告 >> 汇报材料 内容页

DAY105媒介化社会下人异化的原因(1)(图)

105

词汇表

“异化”是指在发展过程中,主体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自身的对立面,但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化的力量广告定位理论,反作用于并控制着主体本身。

异化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当今网络时代媒体与人的关系。媒体作为主体的创造者,应该作为为主体提供服务的工具。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体也变得疏远了。在网络环境下,媒体日益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媒体和媒体产品本应以人为主体,进而成为统治、控制、甚至支配人的变态力量。

105

媒体化社会中人类异化的原因

一、技术崇拜:工具理性的强制与独裁

技术变革带来的工具理性对人的精神的强制和消解,是社交媒体疏远人的深层原因。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迅速扩大。人们在享受科技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崇拜。

然而,价值理性不断被碎片化、娱乐化的快餐文化消解,人们的独立精神也越来越黯淡。人们在使用媒体的过程中,以工具崇拜代替了理性思考,不愿采取任何具体的行动。这种异化是社交媒体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造成的。

2. 娱乐工具与消费主义:社交媒体的特殊属性

社交媒体最初是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推出的,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娱乐和游戏。社交媒体以娱乐为原点,以各种功能服务为弧线,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同心圆”,应有尽有。在这个“圈子”中,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虚拟的满足感和快乐,不遗余力地攫取受众的剩余价值,但受众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异化,认为自己仍有选择社交媒体的主动权.

人们之所以被社交媒体疏远,也是因为当下消费主义盛行。典型的代表是微博和微信,它们以庞大的用户资源成为商家的必备品。社交媒体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控制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105

异化

1. 交往异化

本来,交往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人的社会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社会联系,使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摆脱个体存在的孤独。其突出的特点是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而重要的前提之一是主体之间存在真正的交际关系。

然而,手机等通讯工具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主体之间的对话、交流和交流中。当真正的面对面交流在主体之间被隔开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交流失真,因为所有的中介都只是某种工具性的媒介,无法通过非真实的方式区分双方的内心感受。对方的表情等语言符号就像是面对面的交流。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状态。这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强了。

2.消费异化

大众传媒与消费文化的勾结与共生导致了消费的异化。在消费社会广告定位理论,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不断追求难以完全满足的“欲望”,而大众传媒只是制造欲望的机器。在媒体社会中,新的欲望不断产生,成为社会共识。在这些欲望的驱使下,人们不断地奔波,以期用消费来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最终,人们被媒体所产生的消费文化所控制和奴役,人们被异化。

3.审美异化

从表面上看,媒体呈现的内容五花八门、五花八门,但本质上其格局千篇一律,结构简单重复,内容肤浅平庸。它不需要人的注视和思考,更不需要创造。马克思说:“艺术的对象造就了懂艺术、欣赏美的大众”。

可复制的媒体内容通常会产生粗糙和刻板的文化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文化往往会钝化公众的审美想象力,弱化审美能力,助长审美惰性,甚至降低公众的审美趣味。

4、思维异化

大众传媒的麻醉消极作用使更多的人失去了辨别能力,从而不假思索地顺应现状。媒体内容的娱乐性、趣味性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使人的思维停滞不前,这是思维异化的表现。

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导致媒体的意义空间不断压缩受众的独立意义空间,米德所说的“内省思维”正在被终结。总之,思维的异化就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能自由地思考。

105

热点卡

纸张堆积

[1] 王金刚.信息化社会生产与数字劳动的异化——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解读[J]. 新闻大学, 2020(02): 80-93+122.

[2] 胡钦泰.媒体时代的异化现象及其调整[J].学术研究, 2009(09):19-23.

过往回顾

/浙江考研社23场模拟考试进行中!/

在线模拟监考

精修服务

参考高质量答案

12小时详解

免费提供12课时的考前题

祝你在上个月冲刺上岸!

/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CCtalk购买

也可以加以下学姐微信咨询详情哦~

-结尾-

排版丨文文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