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动物博物馆参观后有感
试验131 胡尧 130108032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都是建立在前人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动物生物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只通过书本就能学好的科目吧。自然而然在学习理论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感到抽象,飘渺和困惑,所以需要辅助大量的亲力亲为的实践才能把知识学的扎实。其实已经向往了很久,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国家动物博物馆。在动物学课堂上,我们按照进化的主线,系统的学习了动物的类群特征,代表动物形态、解剖、结构基础、分类及动物与环境。虽然有实验课,但是对于动物形态等概念还不是非常了解。因此这一次的国家动物博物馆之旅,很好的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的缺陷。博物馆里有大量的珍贵标本、图片和模型,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国家动物博物馆展示馆凝聚了我国几代动物学研究的科学家的心血和集体智慧。总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5500平方米,共分为三层,建筑格局仿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具有普及动物学知识,宣传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的功能。展示馆依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强大的科研背景,系统全面的将科学知识与精美的动物标本展品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各种展览方式和手段由浅入深的引导广大参观者学习和了解动物学知识。
动物生物学,在别人眼中也许是一门艰难晦涩,无比高深的科目,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动物学生物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真正详细地认识了动物这个神秘而庞大的世界。
那天,我们一路向东,历经许久,终于来到了梦寐许久的动物博物馆。各种标本,图片,专业器材琳琅满目,让我顿时兴趣大增。九个展厅向我呈现了动物界的精彩纷呈。生物的神奇是大自然赐予的造化,这一点又在动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到恐龙、蓝鲸,小到昆虫,水里的鱼,地上的哺乳动物,天上的鸟类,无一不是数十万百万年才进化而来的大自然的产物,无一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一进大厅,正中央悬挂着一副24米长的蓝鲸仿真骨架,给大厅增加了巨大的震撼感和相互协调的艺术感,大凡进入博物馆大厅的游客,几乎无不为之惊叹。
对我来说,最陌生的应该算是无脊椎动物吧。 无脊椎动物虽然在物种数量、形态结构、生态习性等方面远较脊椎动物多样和复杂,但由于体型小、运动缓慢、生境隐蔽等特点,大多数种类不为我们所了解。而无脊椎动物展厅通过展示无脊椎动物中一些代表性类群,如“珊瑚”、“贝壳”、“蚯蚓”、“蜘蛛”等,将多姿多彩的动物标本实物展示
1 给我们,让我对无脊椎动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无脊椎动物应该算是较原始的动物了,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占全部动物种类的95%。不仅如此,它们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得BBC主持人Sir David Attenborough曾经说过:“如果一夜之间,所有的脊椎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了,地球会安然无恙,但是如果消失的是无脊椎动物,那么所有的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当初在书上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认为这位主持人危言耸听了,但是现在,经过了动物生物学的熏物陶,又在展馆中参观了许久,我选择了相信这句话。相对于脊椎动物来说,无脊椎动的进化确实不如其高级,但是它们在整个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却是无可非议的。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濒危动物展厅了。地球上大部分动物的濒危与人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或是人类直接猎杀了动物;或是使用农药、杀虫剂等化学药品毒害了动物;或是侵犯和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改变了栖息地的性质使其不再适合原有动物的生存,导致其濒危。濒危动物展厅,只是一条长廊,向我们展示的却是我国特有和珍稀的动物标本,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物明星,也有我们从未谋面的陌生动物。虽然它们形态各异、姿势各异、表情各异,但是它们都是地球的主人,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地球的资源。如果没有人类,没有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它们也许还成群结队生活着,可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随着它们利用价值的发现,在人们贪婪的驱使下,在人们或有意或无意的杀害下,它们的数量一天天减少,活动范围一天天缩小……最后濒危,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那里是三百多年来全世界灭绝的七百多种脊椎动物的公墓。而更多大量的已灭绝的无脊椎动物却无法记录。这些,又何尝不是人类的悲哀呢?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许也算是推波助澜的凶手。课堂上,我解剖的活体动物不下五六种了吧,尽管它们都不是濒危物种,也不是珍稀品种,但是它们毕竟和人类一样是地球上的生物,是地球的主人。
博物馆并不大,两个多小时就能匆匆浏览一遍,但是它带给我的收获却是巨大的。它不仅弥补了我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让我近距离接触动物世界,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学习肯定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就如同濒危动物馆里的警钟一样,动物博物馆带给我更多的是人性上对动物的一种认知,这也许会使我的观念有所转变,人生有所不同。
2
第二篇: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历史照进现实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翻开中国的历史,心情或是沉痛,或是平静,或是自豪。因为这本历史真得需要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
这次走进国家博物馆,收获很大。尤其是参观复兴之路展馆的过程,当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一幕幕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思绪也随之驰骋在历史的长流中。
从鸦片战争的历史展区开始,一步步地走进中国历史上那段屈辱的时段,心情真得很沉重。当历史的遗迹一幕幕的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许这一次认知会让我感触颇深。第一次对中国的那段屈辱史感到了真正的疼痛。也许真的是长大了,肩负青年学生爱国立国重任的我们,内心的国家存在感国家动物博物馆,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还记得看到一块展板上罗列的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那么多,那些数字触目惊心。心里真得很压抑很沉重。后来看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各种成就展时,心中又涌起了一种激动和感慨。所有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中国人都是我们敬仰的英雄。驻足在在国旗国歌的展区,突然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当然还有一种对过去历史的感慨,总之心情是很复杂的。但是收获很大。最后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自豪之情更加深刻。对新的美好的生活的希望和信念也是满满的。参观完复兴之路的展览后,在展区的出口处,我们在电子留言板上留下了自己的寄语。我写的是“大国崛起 祝福祖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要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建设更强大的中国。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汶川地震中那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时钟。那个定格的14点28分的时钟静静地躺在玻璃柜里,却让我们想起了那段伤痛的记忆。经历过那次大地震的四川籍的同学看到那个时钟时留下了眼泪。4月14日玉树地震一周年忌刚刚过去。作为青海籍的学生,我的记忆中那也是一块伤疤。汶川地震三周年也很快了,一切已经成为了历史。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更多的是警示和反思。
历史是一本书,一本写满回忆,写满经验教训的书。也是一部丰富的美好的图册。当历史照进现实,我们要做的是感悟过去的历史,把握现在的努力,展望未来的美好。我们一直在努力国家动物博物馆,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未来!
注税
10 马娟
第三篇: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姓名:李彦
学号:2014011562 班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4—1班
课程:2015---2016学年每周一晚上书法鉴赏课
我是个生在小地方的人,山西省晋城市某县城,从小就觉得带国家二字的地方总是充满了神圣感,小学我就在课本中听说过国家博物馆的名字,它是那么神圣而又不可侵犯,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是集收藏、展览、考古、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有幸的是我在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算取得一点小小的胜利,虽然我并没有考上理想的985院校,所幸我还是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大一的一年我的生活忙忙碌碌,一直没有把参观国博提到日程上来,可能一方面因为我的学校坐落在离市区比较远的昌平区,另一方面也一直没有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小伙伴亦或是导游陪伴我吧。上学期我的舍友选修了书法鉴赏这门课程,她告诉我,这门课程的老师是会带领我们参观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国博。于是乎,我在这学期毅然决然选修了这门课程。也如愿以偿跟随学识渊博的老师“连山老农”在10月31号上午参观了这个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国家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基本职能为文物和艺术品收藏、陈列展览、公共教育、历史和艺术研究、对外文化交流。《古代中国陈列》展出文物2026件,包括一级文物521件。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下面我将从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展品-----青铜面具写下我的感受。
名称:青铜面具
年代:商(约公元前16 世纪- 前11 世纪) 规格:高85.4 厘米,宽78 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