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孔子的《论语述而》。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译文: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解读: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其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曾子经常反思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孔子名言君子坦荡荡,下句是什么?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