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顾名思义就是把平仄不同声调的字依照一定的格式规律排列起来,这就叫格律,只要你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能明白到底什么是格律。要说格律就先从汉语的基本音节说起,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即节奏点)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这就构成了格律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的特点也就是平仄相间的规则,也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按照这种格式规律排列,也就是说平平以后肯定是仄仄,仄仄以后肯定是平平。
前人概括有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这也就是格律赋予中国传统诗词的一种特有的艺术风采和魅力,这也就是格律在诗词中所发挥的真正效果和作用。
古体诗的格律要求?
1、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3、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4、对仗: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例如:《全唐诗》中的五律、七律,中间两联讲对仗的占大多数;所以按照正体颔联和颈联则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5、忌同字相对:在一组对仗的句子中,上句和下句在同一字序位置上不能同字。同字必同声,同声就必然失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若改成“无边落木萧萧下,无尽长江滚滚来。”便成了同字相对。上下句的同一位置上都是“无”对“无”便是同字相对,此为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