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又称为影子金融体系或者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产贷款被加工成有价证券,交易到资本.
“影子银行”的风险究竟在哪里求答案
影子银行风险究竟有多大?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用“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定时炸弹”来形容。在他看来,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水下庞大的冰山体积更值得警惕。这究竟是夸张之辞,还是警世之语? 按陶冬估算,目前中国的信贷总量达80万亿元,官方的银行借贷有47万亿元,两者相减,可粗略估算出目前影子银行产品规模约为33万亿元。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人们看到的有关影子银行规模的最大测算值。此前,广发证券(000776,股吧)从广义信用中介角度测算的中国影子银行总规模约为30万亿元左右;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测算的影子银行规模约为28.8万亿元,占2012年GDP55.4%,占存款余额的32.3%;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在研究报告中测算出的“影子银行”规模约为15万亿至17万亿元,约占正规银行体系的12%至13%,是GDP规模的1/3。 之所以出现如此差异,是因为关于影子银行目前并无明确或权威定义,人们只能按照各自理解测算大致规模。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定义,影子银行表现为委托和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信托资产再加上民间借贷,这个规模在中国总计30万亿元有余。事实上,对影子银行的不同理解,既影响着对规模的估算,也影响着对风险的判断。如果笼统将商业银行表内以外资产都算作是影子银行部分,那么,这个规模足够庞大,一旦出现风险,似乎不用思考就能给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结论。但问题其实并没有如此简单。 当前,在银行表外,影子银行体系大致存在着三类主要融资形式,一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二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等提供的贷款;三是民间借贷。三类融资方式中,民间借贷市场规模逐渐萎缩,而且多数发生在私人与私人之间,只要资金不来自银行,违约引发的风险基本可控。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