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报告 >> 汇报材料 内容页

【知识点】文学常识《螳螂捕蝉》选自(时期)

第一部分:螳螂捕蝉(附答案)

螳螂蝉

1.解释虚线字

1、上面有一只蝉( )。

2.蝉高居悲饮露() 3.承诺()委()依()

4.想捉蝉,又不想知道黄雀在身边()()。.

5.()扩展()()

6. 这三者都是为了获得利益 () () () () 。...

7.不管后面的麻烦()()。.

2.翻译句子

1、蝉高居高处鸣饮露水,不知螳螂在后;

2、螳螂投身歌声欲夺蝉,不知黄雀在身边;

3.这三者都是为了事前得到好处,而不顾背后的危险。

3.阅读理解

1、“蝉”不知道背后有螳螂的原因是什么?以此类推,它们(螳螂、黄莺)每犯

什么地方出了错?

2、说说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讽刺意味。

3、在这个寓言中,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自己

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

4.文学常识

《螳螂捕蝉》选自,作者是(期)(人

姓名)。

回答

1. 1. 指树 2. 喝露水时停留,停止并大声呼叫 3. 收缩身体紧贴树枝,弯曲前肢,弯曲身体并收缩,即“飞节”,脚背4、抓同“边”,挨着 5、伸脖子伸,弹弓弹弹 6、两者都是必须的,而且一定要立竿见影

7. take into 考虑,考虑灾难,灾难

2. 1. 蝉一边喝水一边大声唱歌,却不知道身后有一只螳螂。

2、螳螂身体一缩,前肢弯曲,想抓住蝉把它吞下去。螳螂要吃蝉,却不知道背后有松鼠。

3、三者都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背后潜藏的祸患。

三、一、只顾眼前利益 他们各自犯了“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背后隐藏的危机”的错误。

2、讽刺只顾眼前利益,不防后患的人。

3、蝉、螳螂、黄莺要思考问题,遇事后处理。不能目光短浅,被利益蒙蔽双眼,要向前看,向后看,凡事考虑周全。

4.西汉刘向《说远.政鉴》

第二部分:课外文言文螳螂捕蝉

(五十六)螳螂捕蝉

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居悲歌①饮甘露,不知螳螂在后;

它不知道黄雀在它旁边;这三个人都想出人头地。好处⑤,不顾后患。(选自刘向《说远》)

【注】①愁:歌声优美。②献身屈身:屈身屈前肢。“附”同“跗节”,是脚背的骨头。

③ 伸颈:拉长头部和颈部。④弹丸:弹弓铁弹。这是指拿着弹弓的人。⑤前利:眼前利益。

【学习任务】

1.解释添加一些词

欲得蝉(),不知黄雀在其旁()。.

这三者都是为了获得前利()而不顾后患()。..

2、下列句子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⑴ 园中有树,树上有蝉( ) ⑵ 不知螳螂在其后( )

⑶ 不知黄雀在身边() ⑷ 不知子弹在其下()

⑸ 不顾后患()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比喻意义是什么?

5、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想在你身边,一心想要灾难

2.、⑴树;⑵蝉;⑶螳螂;

⑷山雀;⑸他们

3、蝉、螳螂、黄莺都想得到眼前的好处,却不在乎背后的灾难。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只见前面的好处,不知道后面的祸患。

5.(1)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管背后的危险。(2)见利勿忘害,安居勿忘危。⑶看

问题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主观的。

【翻译】

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鸣叫,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后面;

螳螂弯身弯曲前肢,想去捉蝉,却不知道身边有一只山雀;山雀伸展它的头和脖子,

想啄一只螳螂,却不知道下面藏着一个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蝉、螳螂、松鼠都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背后的祸患却置若罔闻。“

(五十七)易遇钱大信

我在朋友家看棋①,一个棋手输了好几次,对他的失算嗤之以鼻,总想轻松应对,以为自己追不上。稍后,请联系

对于游戏②,游戏③是相当容易的。④数一数,客人已经占了上风。盘中之时,细想之难,但客之智慧,仍是绰绰有余。..

数过回合,客胜十三公子,公子狼狈不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有新兵供看球的人整天静坐。.

今之士读古人之书,常责怪古人之失;生活在今天的人身上,他们也乐于说自己迷路了。一个人不能没有损失就失败,但是尝试很容易。..

搬来搬去,安心拿去,我就不会丢东西了?.

【注】①看朋友下棋: 弈:下棋。处:地方,居住的地方。②游戏:下棋。③很容易说:就是“我

这很容易做到。” ④ 刚数:刚刚,刚刚。

1.解释下划线的词语。

(1) 我的果子没有丢 () (2) 和今天的生活一样 ??() 。.

(3)喻颇义之() (4)喻思义苦()。.

(5) 游戏次数 () (6) 人不能输 () 。.

(7) 古人之失() (8) 心安()。.

2.注意划线的词语,并解释它们的意思。

①一客多输:读音(),意思。.

②下数:读音(),意思。.

③数游戏:读音(),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果你想轻松处理它,你认为你不能抓住自己:

4.作者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整天静坐”,这是因为

5.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1) 真的。(2) 相处。(3) 轻视,轻视。(4) 更多。(5) 完了,完了。

(6) 原本。(7) 错误、疏忽。(8) 估计,猜测。

2. ①shuó 多次, 反复; ②数个;③数,计算。

3.(我)只是想给他换兵,以为他跟不上我。

4. 输棋后,意识到自己无法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劣

5、有自知之明很重要,更要有知人之明;不要自大,也不要轻视别人

【翻译】

我在朋友家看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一个客人输了很多次,我笑他算错了,总想给他换棋子。

因为他跟不上自己。过了一会儿,客人要和我下棋,我很看不起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

活跃的局面已经实现。棋局临近中盘时,我想得更用力,客人却更放松了。结束游戏

清点双方棋子,客胜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以后如果有人约我看棋局,我就

整天静静地坐着看。

读书者读古人之书,常批评古人错误;与现代人相处时,他们也喜欢谈论别人的错误。

错误。人不可能没有错误,而是尽量通过交换立场来相处,冷静地估计。

真的没有错误吗?

第三部分:《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江苏教育版六年级语文第2册《螳螂捕蝉》同步练习

10.螳螂捕蝉

一、《螳螂捕蝉》 这篇文章讲述了武王不顾群臣反对,执意攻打楚国的故事。后来,一个年轻人用螳螂捕蝉,黄雀也随之而来,这让武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则寓言表现了少年人的冷静和智慧,揭示了人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的道理。

2.“螳螂,不知道背后有一只,他们想得到,却不在乎背后有什么!” 这些内容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

3、“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你还知道的寓言包括: , ,

4、“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文中的小伙子机智聪明。他巧妙地用一个故事打消了向吴王出兵的念头。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忘记了未来。祸害。

5.课后习题3(书52页)

(一)

童子道:“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高在上,悠然歌唱,畅饮甘露螳螂捕蝉阅读答案,殊不知背后有一只螳螂。”前爪去捉蝉螳螂捕蝉阅读答案,不知背后有黄雀。” ”吴王赞道:“你还真是小心啊!难道黄雀要抓螳螂了?

男孩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去啄螳螂,它不知道我用弹弓瞄准它。蝉、螳螂、黄雀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但他们没有照顾它。” 灾难就在我身后!”

听到少年的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真有道理!” 于是他放弃了攻楚的念头。

1、这段话选自课文《螳螂捕蝉》。后来,这个寓言故事演变成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根据课文填空。

蝉前利是露,祸后是螳螂;螳螂前利是蝉,祸后是黄雀。蝉、螳螂、黄莺的共同点,就是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背后的隐患。

3、武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自己意识到了什么?2分钟

我攻打楚国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其实也是在隐瞒祸患,其他国家就会乘机进攻我们。

4.你要夸奖这个男孩吗?试试看。

你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如此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吴王认识到攻楚之弊。你帮助武王救了他的国家,你很了不起!

第四章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南通竹星小学马红芳

教学目标:

1、找出武王伐楚与“螳螂捕蝉”的关系。

2、理解寓言借故事解释道理的方式,理解不能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背后隐患的道理。

3、培养教育实训要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找出武王伐楚与“螳螂捕蝉”的关系。

2、了解小伙子的足智多谋,以及巧妙的说服手段。

教学过程:

1.审核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寓言吗?你还记得哪些寓言?(按名字)

2、昨天我们看的视频也是寓言,标题是——(一起读标题)。

3. 同学们已经在家学习了视频,做了小练习,但是有几道题做的不是很好。一起来看——(出示比较错的题,请同学们说)

4. 问题:学习视频后,你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2. 场景引导

1、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大臣们极力劝阻,结果怎么样了?而侍奉吴王的少年劝吴王的结果又如何呢?(相机显示句子,比较和阅读)

2. 引导提问:同学们,看完后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也是劝说,为什么小伙子的劝说让武王打消了攻楚的念头?小伙子是怎么劝的?大臣们是怎么劝的?)请速读正文,找出答案。

3.通讯、照相板书:蝉←螳螂←黄雀←童子

(1)大臣:虽然攻楚的胜利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2)少年:蝉、螳螂、黄莺,它们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殊不知背后隐藏着灾难!

4.导读

5、问:“螳螂捕蝉”的故事与武王伐楚有什么相似之处?少年说这话,究竟是要告诉武王什么?你能按照黑板上的图画出武王伐楚之间的强大关系吗?(小组合作模仿黑板完成图示)

6、小组交流、报告、板书:楚国、吴国、其他诸侯国

7.男孩说这话的时候,一定是有很多意思的。请自由阅读单词,了解掌握哪些单词才能读出意味深长的韵味?(导读)

8. 武王听了这个年轻人的话有什么反应?(恍然大悟)他悟到什么了?

9、面对两种不同的劝说,武王的反应也截然不同。同学们,如果你是吴王,你更愿意接受哪种劝说方式?为什么?少年的智慧和说服力何在?(群内交流,找文中句子)(时间、地点)

10. 得知后,这位小伙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1.按角色阅读课文

TAG标签: 螳螂攻打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