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报告 >> 汇报材料 内容页

22天18届高考必备神器:边塞诗、大唐盛世、边塞诗

提醒你高考还有22天,高考18,必备神器→

一、边塞诗歌概况

一、概念

边塞诗派:指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诗派,主要反映边疆战乱生活。

边塞诗的高产时期是在“大唐”时期,从玄宗即位到代宗即位(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被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版图扩大。许多文人要么从军,要么在幕府。于是,出现了大量以边疆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唐代边塞诗派。

2.标志

边塞诗题中常有“塞、征、军、塞上、塞下、招人、参军”等字眼。

如:刘仲永的《怨民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军(下)》等。

3.代表诗人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琦、王涵、王维等。以岑参、高适最为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雁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吴判官回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塞外使》,都是唐代边塞诗歌的代表作.

二、边塞诗的内容

1. 边塞风光——金碧辉煌

2.统治者------军国主义

3.故乡---乡愁

4.军人------艰苦生活,报国自豪

5. 朋友------悲伤的告别,悲伤的告别,激动的告别

三、边疆诗体

雄壮英姿

边塞战争诗表达_王之涣的边塞诗_王之涣写过哪些诗

四、边塞诗歌的语言特征

豪放奔放,有的雄伟凄凉,有的委婉优美

五、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一、与战争有关的地名:

七溪、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溪、银山、瀚海、凉州、寿江市、边关、玉门关;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名称:

胡、羌、杰、彝、单于、吐谷浑

3、与战争有关的风景:

大漠、烽火、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古城、飞雁、飞鹰、飞箭、踏马。

【景物特色】雄伟壮丽奇冷浩瀚浩瀚浩瀚

4. 与战争有关的文物: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匕首、长枪、剑、戟、斧、战斧、刀、刀、角、车、门、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歌曲:

羌笛、胡家、琵琶、《折柳》、《落梅》、《关山月》等。

6.边疆诗歌题材

1、歌颂战士们英勇杀敌、誓死报国的豪情。

“与其为士不如为百夫长”——杨炯的《从军行军》等诗句直接表达了守边卫国的远大志向。

2、表明你为军队立下汗马功劳,立下赫赫战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军(下)》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抱怨战争的残酷。反映了连年战乱对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的军事扩张和土地扩张。

誓不顾己性横扫匈奴,五千吊金哀悼虎臣。无定河边可怜的白骨,依旧是春姑娘梦里的人。——陈涛《大话西游》

王之涣的边塞诗_边塞战争诗表达_王之涣写过哪些诗

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凉凄凉的夫君白骨,一边是妻子梦中年轻英俊的武士。现实与虚构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属的无限同情。

4.形容思念亲人,思念亲人的招募。

会乐峰前沙如雪,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笛,招人彻夜望故乡。——李益《夜城佩笛》(抒发对军人和亲人的怀念。)

5、形容生活幸福,向往和平。

6、揭露军中喜怒哀乐不平,深表同情者。

7. 抒发一生未得志,怀才不遇。

8、描写塞上奇异异域的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喜欢:

“忽如一夜春风,万木梨花开”——岑参《白雪松送吴判官回京》以春景比喻冬景,描写玉树琼花雪景外长城。

黄河远在白云之上,孤城万仞山。何以竹笛怨柳,春风未度关。——王之桓《凉州词》

七、边疆诗歌的时代特征

1、盛唐:豪迈、爽朗、不屈不挠。即使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也是伟大的;即使是远征也是光明和清晰的;即使是英勇牺牲,也是死而无憾。喜欢:

“朝堂前不知受苦,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莫大笑沙场醉,古来多少人征战”——(汪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杀楼兰不还债”——(王昌龄)

2、唐朝中后期:国势渐衰,意气风发的基调依旧,悲哀悲哀的成分却逐渐增多。喜欢:

“无定河畔穷骨,依旧是春闺梦中人。”——(陈涛)

3、宋朝:外患不断,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感慨或怨恨。喜欢:

“塞长城空,镜中鬓已染”——陆游

“燕子不收手却无计可施,羌管长霜满地”——范仲淹

无论哪个时期的边塞诗都围绕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展开。

【高考如何提问】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风景?你表达了什么感受?

王之涣的边塞诗_王之涣写过哪些诗_边塞战争诗表达

2.这类诗的常用表达方式有哪些?

【问题解决指南】

1、根据诗题判断是否为边塞诗。

2、其次,分析了意象和意境的特点。

3.把握情感关键词,连接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

4.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用语。

高考实战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军城初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函关,月满西山云边。

更嘱咐飞将追杀嚣张的俘虏,不要将战马送回战场。

[注]严武(726—765):字季瑛,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秋,率兵西征,大败吐蕃大军七万余人。

(1)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道德是什么?

(2) 作者在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列清诗并回答问题(8分)(07山东卷)

出口①

徐岚

以山眺海古汴州,影风翻看书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就回不来了?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旗帜。

王之涣的边塞诗_边塞战争诗表达_王之涣写过哪些诗

(1)诗前两句有一个版本,“将军去当侯,士卒何肯留?” 与这首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简要说明原因。

(2)“马后桃花,马前雪”这句艺术表达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歌

蒋先生①

雨雪隔玉溪②,参军赴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山边看马蹄。

寒天破旗彩,暗鼓声低。

长愁云起,苍苍别失。

【注】①先生 姜(518~590):南朝陈氏文学家,字宗赤,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李世梁、陈、隋三朝。②玉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环境?最后一句的“不去”是什么意思?

(2)诗人在“天寒”和“地暗”之后分别加上“旗帜坏”和“鼓声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 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年底①

【唐】杜甫

岁末远作客,犹用兵角。

烟尘犯雪山,鼓角动江城。

天下每天都在流血,谁来请朝廷?

季氏敢爱死?被孤独惊呆了!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宗光德元年(763)末,杜甫客居兰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称雪山,位于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部。雪岭紧邻嵩州、涠洲、宝州(均在四川成都西北部)。杜甫写这首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陷。

1、诗人为什么要抒发“寂寞惊惧”的情绪?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举出两首欣赏。(4 分)

边塞战争诗表达_王之涣写过哪些诗_王之涣的边塞诗

解答与分析:

1.(1)答:夜秋风寒关寒云寒月西山诗前两回描写初秋的塞关夜景阴沉沉沉。暗示边境局势紧张。

(2)答: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作为守边将军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艰苦部署,奋发进攻,表现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歼灭敌军的决心,表现必胜的信心。

【分析】

第一题考察意境和意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时注意时间、地点和整体特征。分析这道题的意蕴王之涣的边塞诗,就要注意评论的提示作用(“大败吐蕃军七万余人”)。

第二题考察诗歌的思想情感,注意分析第三、四句中的具体诗句。写诗题,一要注意结合诗词分析,二要理清答题思路,三要注意诗词注解的提示作用。

【思路分析】

第一题: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是描述诗中所表现的画面。第二步,总结景物营造的气氛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气氛的意义。

意境(氛围)的特征词有:孤寂冷清、清静秀美、雄伟壮丽、凄凉凄凉、宁静祥和、雄伟秀丽、生机勃勃、壮丽雄伟、瑰丽雄伟、虚幻缥缈、苍凉凄凉和荒凉,繁华和热闹等。

第二题:分析“思想感情” 作答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绪。第二步是有机融合,精准表达。

2. (1) 我比较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前两句点出了居庸关的磅礴气势,对景物的描写生动传神,为后来的抒情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 ①关内桃花关外雪两景,汇聚在正马交界处,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和“雪”分别指故乡的温暖和塞外寒冷的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思乡之情。

【分析】

(1)欣赏边塞诗,首先要从诗名判断是否是边塞诗。

据注释可知,《出关》题中的“关”指边防线上的居庸关,故为边塞诗。

(2)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回答问题时王之涣的边塞诗,要用“从军报国、为事业建功、思乡亲人、军国主义”等词语表达思想感情。

《出关》前两句表达了居庸关前将士不屈不挠、渴望上战场立功的心态;

最后分析作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用语。《马后桃花马前雪》是用对比和转喻(也可称为“象征”)。冬天,寒冷可怕,“桃花”和“雪”分别指(象征)家乡的温暖生活和塞外的寒冷生活,汇集了关隘桃花和白雪皑皑的春天景象正马关口外的冬景写得生动,对比鲜明,

3. (1) 答:这首诗描写边塞多雨、白雪、荒凉、严寒的环境。“别路”是指将士离乡去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既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冻”、“地暗”环境,又真实、形象地揭示了“烂旗”、“低鼓声”士兵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感受。这首诗抒发了边远艰苦边陲守卫的思乡之情。

4.(一)边境战火纷飞,时局艰难,朝廷无人顾国;年底,漂泊异乡,政治冷落,孤苦伶仃;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他处境艰难、报国的愿望难以实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比喻,如代表边境战争的“硝烟弥漫”;对应后文中的“战鼓号角”,从视角和听觉上都凸显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困境。典故多用,如“清影”,出自《汉书·末军列传》;在诗歌中,暗喻朝廷中无人关心国家,以表达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