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北洋各系五大势力,连北京政府也长期受他们支配

晚清三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当时全省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数十个,按照派系大致可分为北洋军阀、西南军阀和西南军阀。 其中北洋军阀实力最强,可细分为旁系、皖系、奉系、晋绥、东北五大势力。 那么,我就借这篇文章,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北洋军阀势力,以及他们之间的宿怨。

北洋各派军阀:旁系、皖系、冯系、晋绥系、西北系。 袁世凯死后,由于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来指挥整个北洋军队和政权,北洋新军的将领们自成军阀。 主要分为旁系、皖系、冯系、晋绥系、西北系五派。

1.直隶军阀。 旁系军阀依次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还有孙传芳、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肖耀南、蔡成勋、王成斌、齐燮元等人。 冯国璋与王士祯、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 他们是北洋政府的骨干力量。 冯国璋凭借在北洋的地位,在军阀割据时期迅速崛起。 在旁系军阀最强大的时期,曾夺取广东、江苏、江西、湖北等地。

2.安徽军阀。 广西军阀以段祺瑞为首,还有徐树铮、金云鹏、段志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志、张敬尧、陈树范、卢永祥、吴广信等人。 段祺瑞堪称“北洋之虎”。 与冯国璋、王士祯并称为“北洋三杰”。 广西宗的主力在河南,鼎盛时期控制了山西、山东、上海、浙江、福建、陕西等地。

3、冯是军阀。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还有张作祥、李景林、韩林春、蒋登轩、张宗昌、郭松龄、杨宇廷、孙烈臣、张景辉等人。 与前两人相比,张作霖虽非北洋正统出身,但受征召后却开始为官。 袁世凯上台后并没有重用他。 但由于他在西南影响力较大,晚年袁世凯任命他为圣武将军奉天总督兼奉天府使。 但由于他后来也控制了北洋政府,所以被划为北洋。 奉系军阀的主要根据地在西北,鼎盛时期还控制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北京等地。

4、晋绥部军阀。 绥远派军阀以阎锡山为首,还有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人。 阎锡山也并非北洋正统出身,甚至还为“1911年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 但在“南北和谈”期间,因为袁世凯的势力,倒向了袁世凯,甚至支持袁世凯篡权。 绥远派的实力虽然不强,但却存在了很长时间。 平叛时期,阎锡山转而介入国民政府,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他才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顾名思义,绥远派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

5、西北部军阀。 东北军阀以冯玉祥为首,还有宋哲元、卢忠林、刘玉芬、张志江、李明忠、孙良成等人。 冯玉祥原本是湘军出身,后来转投袁世凯。 “1911辛亥革命”期间,发动滦州起义。 失败后,他被免职并绳之以法,但很快在陆建章的帮助下回到北洋。 东北派军阀被认为是北洋派中较弱的势力之一。 冯玉祥甚至因经常倒戈而被称为“叛将”。

北洋出身的军阀不仅包括上述几大派系,还包括赵悌、张勋、石友三、孙殿英、韩复榘等军阀,不过这类人实力相对较弱,存在时间也较短,所以对大局影响不大。 北洋军阀恩怨:各派军阀之间先后爆发了五次战争。 清朝三年(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开始我行我素,军阀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 尤其是晚清九年(1920年)至晚清十七年(1928年),是最混乱的时期。 北洋各派军阀角力不断,仅大规模战争就发生过四次。

1、支皖战争(1920年7月14日至7月19日)。 “第二次府战”期间,以冯国璋为首的旁系军阀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广西军阀已经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随后段祺瑞操纵“安福议会”,以徐世昌取代冯国璋担任总理。 清光绪八年(1919年)年底,冯国璋去世,曹锟成为新的旁系军阀首领。 再加上抵押品背后的英美矛盾以及广西派背后的台湾矛盾,致皖之间的争端全面爆发。 曹锟上台后,积极与冯派缔结反段子联盟,吴佩孚也北上河北讨段子。 段祺瑞意识到危机,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抽调徐树铮的东北边防军部署到天津附近。 1920年7月14日,枝皖两军在上海东西两侧的三河、高碑店、琉璃河地区的京津高铁、京汉高铁线上激战。 枝宛战争拉开帷幕。 战斗持续了五天,段祺瑞因桂系东西线迅速撤退,于1920年7月18日被迫停火。

2、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年4月29日至6月18日)。 直万战争后,直奉、丰州军阀共同控制北洋政府。 后来,张作霖推荐亲日派的梁士诒担任内阁总理。 随后,张作霖决定以武力征服旁派,冯派部队开始陷入山海关,双方最终于1922年4月29日开战。吴佩孚亲自亲赴前线督战,在命令主力部队在军队掩护下绕道至冯军侧面后,突然发起强攻,冯军前后夹击。 5月4日,冯派第16师叛变,临时第1师也撤出延庆,冯派东线彻底崩溃。 紧接着,吴佩孚采取孤军深入的战术,诱冯军入围。 结果,冯军的西线也崩溃了。 事实上,以张学良为首的冯派第二梯队战斗力更强,击退了吴佩孚的逼迫。 但由于冯派的全面失败已成定局,他只得率军撤退。 6月18日,双方签订停火条约,双方以山海关为界,冯军撤至关外。

3、第二次直奉战争(1924年9月至10月)。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旁系军阀控制了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开始全面推行武力统一的新政策。 曹锟通过贿赂当上了宰相。 退居关外的张作霖不甘失败,于是与段祺瑞、孙佛山结成“反直”联盟。 1924年9月,四川旁系军阀齐燮元与广西粤军阀卢甬祥之间爆发战争。 张作霖随即发电报斥责曹锟、吴佩孚。 曹锟也于9月17日发出讨张令,吴佩孚、王成斌、彭守信、王怀庆、冯玉祥等率领20万大军依托长城组织防御。 战争爆发后,战局起初极为恐慌,但由于吴佩孚对其怀有敌意,冯玉祥于10月24日突然发动“北京兵变”,致使战场局势剧变,旁系部队溃散。 此战,曹锟被迫倒台,北洋政府落入冯派军阀手中,段祺瑞成为“中国清朝临时统治者”。

4、反奉战争(1925年10月至1926年6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派出11个师占领直隶、山东、江苏等地,并控制了整个京凤高铁和津浦高铁。 于是,从1925年下半年开始,几次反奉战争接连爆发。 1925年10月8日,旁系军阀、浙江总督孙传芳联络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地方军阀,组成五省联盟,共同剿灭冯派。 10月15日双方交战,冯派最终灭亡。

浙丰战争爆发后,郭松龄于1925年11月杀死了滦州联军中的蒋登轩,并发表了反对冯玉祥的宣言。 奉军其实一战就惨败北洋军阀政府,但在美国军政界的干扰下,郭松龄被杀,尸体暴露在奉天面前。 郭松龄返航后,冯玉祥与他签订了《郭凤密约》,共同返航。 1926年6月,消灭郭松龄后,张作霖联手吴佩孚进攻冯玉祥。 四川的阎锡山也曾以此出兵。

正当全国军阀与张作霖并肩作战时,反清战争拉开了帷幕。 仍与张作霖占据冯玉祥的吴佩孚被带出老巢,孙传芳当场死亡。 后来冯玉祥、阎锡山趁此攻击张作霖。 1928年,张学良宣布西北改旗,抗清目标基本完成,北洋军阀统治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