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法律对年龄有标准限制,那么在规定年龄内所做的行为就具有法律效力等等。那么司法鉴定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是什么呢?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报编辑整理了相关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民事行为能力司法鉴定标准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符合下列条件的,评定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精神状态正常; 或者虽然能够明确精神障碍诊断,但不影响其所从事的民事活动的辨认能力,即其民事活动的辨认能力完好无损;
2、参考标准:全方位民事能力范围内的标准化考核工具测试。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能够明确精神障碍的诊断;
2.对正在进行的民事活动的识别能力减弱,但尚未达到丧失或者无能力的程度;
3、精神障碍导致识别能力受损;
4、参考标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的标准化考核工具测试。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具有下列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1、能够明确精神障碍的诊断;
2、丧失民事活动识别能力;
3、因精神障碍导致识别能力丧失;
4、参考标准:无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的标准化评估工具测试。
2. 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划分标准
(一)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按年龄划分
根据《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实施。 但是,纯粹以营利为目的或者与其法定代表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与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从最新规定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已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从十岁降低到八岁。 但由于最新的《民法典》要到2017年10月1日才能正式实施,目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仍为十岁,具体年龄范围原则上为10岁至18岁岁了。
(二)按照精神状态对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分类
根据《民法典》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司法鉴定标准,可以独立实施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以及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 由其法定代表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表人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利害关系人不能以自己的行为辨认或者完全辨认成年人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认定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恢复,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其已恢复民事行为能力。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人或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三、民事行为能力标准
判断自然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自然人的年龄,二是自然人的精神状态。 详情如下: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根据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人。 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
一、《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人实施; 然而,他们可以独立地执行纯粹的行为。 为获取利益而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称的民事法律行为。
2、《民法典》第二十二条规定,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 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符合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
一、《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司法鉴定标准,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2、《民法典》第21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以上是法律快报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民事行为能力司法鉴定标准的相关知识。 综上可知,我国已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从十岁降低到八岁。 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请随时咨询法律快讯,我们将有专业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