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朗的外表,洪厚的男中音,幽默风趣的语言,清晰明朗的教学流程,浓浓语文味的课堂……一节课下来不仅孩子们爱上了这位帅气的语文老师,与会的老师也成了他的粉丝。课后交流真诚而热烈,每一位发言的老师滔滔不绝,说不完的体会,道不完的收获,意犹未尽。
季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哪吒闹海》,是一则神话故事,讲了小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们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虽然在这则故事中,小哪吒要去对付称霸一方的东海龙王父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课文采用的是小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但课文写得举重若轻,寓幽默、讽刺于叙述之中,从而产生了轻松、愉悦的效果。季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可谓是读演相结合,驻足品文本,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一、情境创设,注重语用
在轻松活泼的交流之后,季老师带领孩子们学习生字词。首先呈现的是两幅配有词语的图片:“乾坤圈”、“混天绫”,让学生观图读词,重点指导辨析“混”的读音。在学生读准的基础上,揭晓这两个武器背后的秘密——两组词语。一组是文中关键的动词,一组是描写龙王作恶多端的成语。第一组词语以动词为主,如:摇晃、扔去、一摆、纵身……季老师在教学生字过程中,把读词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火车读词,边读边帮助正音,当学生读到“随即”,“即”读成了“既”,季老师停下来运用这两个形近字右半部的笔画数来帮助学生识记字形,读准字音。读动词的时候,季老师总会根据动词特点来创设情境,指导孩子们表演动作,帮助孩子们理解词意。如:“摇晃”一词,学生边读老师边提示:晃起来,对,但晃的动作还不明显,像老师这样……老师摇晃起来做示范,学生就情不自禁的晃起来读词,越读越有味;学习“扔去”,老师提示学生:哪吒扔的是乾坤圈,乾坤圈有一座山那么重,要怎么样才能扔出去?孩子们举起手来向前扔,季老师边带着孩子们读“扔去”,边做用力往前扔的动作,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仿佛自己就是哪吒在扔乾坤圈,扔得欢畅,读得铿锵有力;读“纵身”、“一摆”时,季老师都联系课文,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引导孩子们演出怎样摆混天绫,怎样灵敏的纵身一跃。示范,表演,读词,边读边演,表演中记住了词语,悟出了动词妙处,哪吒身手敏捷、武艺高强的形象也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明朗起来。
二、以读为本,深挖教材
初读课文后,季老师让学生找出难读的自然段反复读一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季老师耐心的倾听,边听边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课文读顺之后,便理清课文脉络。围绕“怎样闹”的问题展开,让学生归纳闹海的环节讲了哪几件事?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老师引导用三个字概括第一件事:掀巨浪。后面两件事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三个字概括,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文中重点句子找关键动词,概括出“打夜叉”、“裹太子”两件事,学生概括,老师板书,板书完三件事之后,季老师顺势问道:这样闹海之后,结果怎样?学生很快找到书上的关键词:百姓太平。就这样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理清课文脉络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们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学生纷纷找出了描写打夜叉,裹龙王的句子。老师带着学生开始驻足品文本精彩片段。季老师抓住了描写夜叉和龙王两个动词“钻”、“跳”来体会两个反面角色的形象,先指导学生有层次的朗读,个别读,分组读,表演读,学生越读越有味,然后对比“钻”和“跳”,结合两种妖怪的原型,孩子们体会到因为身份不同,本领不一样,所以两个动词不能换。指导读龙王三太子的语言,季老师通过创设情境,示范,想象,反复引导,学生从开始只能读出字面的意思,读到后来入情入境,情绪饱满地把三太子的盛气凌人,气势汹汹的样子神气活现地再现了出来。高超的朗读指导,得当的情境创设,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让这节语文课上得干干净净,学得轻轻松松。
三、积累运用,提升素养
学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季老师这节语文课,不局限于文本的教学,更注重语言的积累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比如让学生用三个字概括闹海三件事时,老师就会说:我们学语文有时候要把一篇很长的课文读短,有时候要把很短的课文读得很长,很长……在品哪吒打夜叉,裹龙王的句子时,季老师抓住动词让学生换一换,演一演,读一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在学完课文之前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这个故事,学完课文之后,老师让学生演一演并复述故事,这都是老师的匠心独运,注重学生语言训练和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的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目标。
季老师在后来的讲座中总结:语文课堂教学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是积累底蕴的地方,是托起梦想的地方……是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成长的路还很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学习,犯错,反思,改错,积累底蕴,在大师的课堂教学示范中学习模仿,最终托起自己的教学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