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中考审题体会》

日期:2020-04-13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中考审题体会》word版 本文关键词:审题,中考,体会,word

《中考审题体会》word版 本文简介:中考审题体会一、审题体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位同仁都会经历过命制试卷的过程,可能命制一道试题各位老师都很有经验,但是从命好一道题到命好一套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我就把我审题过程中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意见与各位同仁交流:1.有些知识不是人教版教材和湘教版教材的交集。如选择第2题④,成人每天

《中考审题体会》word版 本文内容:

中考审题体会

一、审题体会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位同仁都会经历过命制试卷的过程,可能命制一道试题各位老师都很有经验,但是从命好一道题到命好一套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我就把我审题过程中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改意见与各位同仁交流:

1.有些知识不是人教版教材和湘教版教材的交集。

如选择第2题④,成人每天约需食盐3-5克,长期食用过多食盐会影响人体健康。第九题B选项,金刚石,石墨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第13题D选项,区分硝酸铵和磷矿粉。第32题对碳、氢气、一氧化碳三种物质进行归纳总结。以上内容在湘教版教材中没有出现,不是两版本的知识交集,所以建议换成两个版本教材的知识交集。

2.与实事联系不够紧密。

化学是一门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自然科学,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很多都是与化学有关的。例如三聚氰胺,瘦肉精,或是地铁的建设,路桥建设等,都无处不渗透了化学知识,建议选择题第一题选取一道哈尔滨目前的热点问题。可以以宣化街高架桥工程为题材设计一道试题,这样使同学们做起来更加亲切,也能更好的体现化学服务于生活。

3.考查内容重复

如选择第6题,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和第8题下列做法和说法正确的是。两道题都是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知识点重复,建议两道题合并成一题。而缺少的一道题,建议考核重点知识而未设置问题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这一内容。

4.考察知识有些超出范围

如选择第7题,命题员为了和时事联系,选取的素材是瘦肉精这种物质,但瘦肉精的结构式过于复杂,中间还出现了学生们未曾学习过的苯环,虽然化学式给了学生,但是未学过的结构式对学生答题也是一种干扰,所以建议选取教材上出现过的物质。

5.

答案内容太过繁琐

如第33题,考查的是用白磷测定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题目问题设置的比较好,让学生用理化知识解释气球大小变化的原因,既用到了化学知识也用到了物理知识。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但答案文字量太大,既要答出气球变大的原因,又要答出气球变小的原因。建议变换问法,使答案更为简略。

6.有些题在市面上有“影子”

如第28题的信息方程式的书写,第36题乙组实验和【表达与交流】中设置的问题和市面上一些习题的某些问题很相似。为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不能让没有做过这类习题的学生吃亏。建议改变问法,回避此情况。

7.选拔性的试题梯度设置不好

如第37题,这道题本身是一道具有选拔性的试题,题目设置应该是一般的同学能够做出前3问,稍好同学能做出前4问,有能力的同学能全部答对。本题在设置上梯度不够好,第(2)问求黄铜样品的质量,这个问题并不是一般性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如果这一问算不对,下面第(3)问和第(4)问还是和这个问题有关联的,也就都求不对了。这样这道题的梯度设置就出现了问题。建议变换问法,使问题设置更科学,更有梯度。

8.主干知识考查有遗漏

试题命题要求知识覆盖率达85%以上,本套试题知识覆盖率达92%。符合这一要求,但对于教材中特别主要内容有几处未涉及。如燃烧条件,灭火,二氧化碳与碱溶液的反应,碳硫铁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等。建议在适当位置给予补充,如选择题的选项。

9.个别试题缺乏科学性

如第35题,几种物质的选取不够恰当,两个反应都能生成同一种白色沉淀。另外给定图形让学生填写化学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培养。建议让学生画图,经过命题教师的修改后,前面涉及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有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在此题中,三个问题是并列关系,但命题教师在设置过程中把(2)(3)问的问题设置在(1)的下面,缺乏科学性。建议把问题放在主题干上,针对问题设置(1)、(2)、(3)问。

对于命题教师重新修订后试题进行再次审定,这次审定一方面是对试题逐字逐句进行精雕细琢,另一方面从整体,宏观上进行审定,是否有包含答案,不科学等情况。如第31题实验题其中问仪器的名称,答案为锥形瓶,而在第33题中,题干中出现了锥形瓶字样。第34题,原题为右图是学校在“节水周”期间张贴的一张宣传画,(1)学校字样做的目的是,除画中所示做法外,你能做到的爱护水资源的一种具体做法是。此题第(1)问的答案为:宣传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此答案在题中几处都有提示如“节水周”“宣传画”“爱护水资源”等。

第36题,对于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能不能形成固液混合物要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碳酸钾溶液的浓度判断。为了使试题更具科学性,建议在碳酸钙前面加上少量,在碳酸钾溶液前面限制浓度为10%。

二、对今后教学的指导

回顾这次审题工作,我感触颇深,每一遍审视试题,我都会有一个新认识,对课标、对考试说明、对教材,这无疑对我今后的教学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为了能与各位老师共同进步,结合今年的命审题工作,对今后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从今年中考题可以看出,考试的理念是降低难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考出特长服务。把命题方向定位于“不是甄别,而是为了激发学生再学习”,强调在各学科具体命题中淡化教材版本,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这是命题组的老师中考的命题依据,也是审题老师的审题依据。如本次命题的每一道题都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来编制而成的,因此在今后教学中要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

2、要领会把握教材的意图,吃透教材

领会教材是试题设计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如教材中的插图、课后习题。家庭小实验、活动与探究等。参与了这次中考命题后,有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研究《课程标准》,才发现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注意。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按照教材的顺序给学生授课,要循序渐进不能跳跃式进行,逐步了解编者编写教材的意图,并通过相关练习,让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再如本次中考试题中好多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中都能直接找到如28题(1)、29题、30题(2)、31题(2)(3)(4),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关注教材,吃透教材。

3、在教学中要注重“双基”的训练

知识与技能是化学试题考查的核心内容,试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创设生动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验活动的情景,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科学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単问题。如2题、3题、4题、5题、7题、8题、12题、13题、29题、30题、32题、34题。这些都是源自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要把这些基础抓牢、抓实,为学生今后学好化学,就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强化实验教学,体现探究过程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如36题的设计就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学生实验而引起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从问题产生、分析过程、体验等多方面考查了学生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注重教学感受,并打破了传统的步骤模式化的探究方式,引入了观察与讨论,从而自然引导出探究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要关注热点问题,关注社会自然,联系实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所授内容与社会自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因为考题从选材的角度一般是注重生活热点、高科技、时事焦点、环境污染与保护等问题。如1题,将哈尔滨市的路桥建设与材料知识联系起来。如34题,将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这一类题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又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品质,还体现了化学这门科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时代主题。

6、要简化计算,强调计算的实用性

作为初四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考繁杂的计算对于化学学科而言没有意义,计算能力与技巧是应该考的,但是考的是有度的。如15题,通过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来计算就比较麻烦,如果用守恒法来计算就非常简単,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答题时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还应尽可能的体现计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减少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使计算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体现学以致用的化学基本理念。

总之,经过这次审题,我不仅又一次得到了锻炼,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最后用三句话作为我这次审题的感悟: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有着破茧成蝶前的“痛苦”;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历练,犹如对身心的“折磨”;这是一次人生感悟的升华,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篇2:二轮复习试卷模拟三材料作文改变生存环境审题分析及范本点评

二轮复习试卷模拟三材料作文改变生存环境审题分析及范本点评 本文关键词:审题,作文,试卷,生存环境,复习

二轮复习试卷模拟三材料作文改变生存环境审题分析及范本点评 本文简介:二轮复习试卷模拟三材料作文“改变生存环境”审题分析及范本点评【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

二轮复习试卷模拟三材料作文改变生存环境审题分析及范本点评 本文内容:

二轮复习试卷模拟三材料作文“改变生存环境”审题分析及范本点评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和套作。

【解题指导】

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什么人(或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

材料作文的审题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难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就不同,虽然材料的写作角度不唯一,但是写作的角度总是有数的,不能随便去写,因此材料作文跑题的情况比较多。2009年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更强调了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的时候,注意抓住材料的主要事件,研究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把这个“为什么”找到了,抓住了,这个“为什么”就是你写作的中心。以上面这篇新材料作文为例,通过阅读材料,运用以上的审题技巧可以找到如下角度:

一、从第一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点

1、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深山里的一棵大树,被移栽到城市新建公园里,受到人们的赏识。

为什么——因为改变环境可以带来成功

2、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深山里的一棵大树,被移栽到城市新建公园里,受到人们的赏识。

为什么——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3、要灵活变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4、给自己一个舞台

5、要会表现自己。

6、酒香也怕巷子深。

7、学会推销自己。

二、从第二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离开原来的环境,付出了代价。

为什么——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

2、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离开原来的环境,付出了代价。

为什么——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3、生活中,总有些必要的丧失

4、谈代价、谈付出等等

三、从第三个人的说法可以得到如下观点:

1、什么人(物)——树。

做了什么事?——不离开自己的家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

为什么——适应环境,表现自己

2、坚守我心。

3、修养自身,练好内功。

4、给自己一个舞台。

5、酒香不怕巷子深。

四、综合立意:

1、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2、横看成岭侧成峰。

【例文点评】

例文1:

改变环境,成就梦想

我们惊羡一朵花的美艳,然而当初它隐匿于路边,我们将不再发现;

我们惊羡一匹骏马的矫健,然而当它驾上马车,我们将不再看见;

我们惊羡一只雄鹰的威猛,然而当它站立枝头,我们将不再关注。

改变环境,锻造自我,成就梦想。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如果他不肯出山,不被赏识,那就只能固守在南山做个普通人。正是别人发现了他,并改变了他的环境,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他才能够在三国鼎立的涡旋中纵横捭阖,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说“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那么诸葛亮归隐山中还能成为金子吗?他又凭借什么发光呢?改变生存环境,才能拓展自己的活动空间,这是成就梦想的捷径和重要方式。

再看看凡·高,这个艺术的殉道者,这个“扑向太阳的画家”。他生前执著地追求艺术,热爱绘画,但他走进了一个人人讨厌他的环境中,大家都画贵妇、皇室,而他画干草、破鞋、木椅,他永远不可能被赏识。这是时代的局限和艺术之道的使然。而固执的他得不到面包,就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是环境的罪过,它扼杀了一个天才艺术家,但这何尝不是自己的过错?如果凡·高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寻求一片适合自己的广阔沃土,或许他会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然而,他没有。他就这样孤独地、悄悄地消失在宇宙中。金子,没有发光。

“如果你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那你只能被淘汰。”这是联想副总裁马雪垠的生存格言。她强调了改变环境,更要在改变了的环境求生。当年毕业于北师大的马雪垠只是不为人知的文弱女生。当她遇到了柳传志(联想总裁)的时候,她的命运由此改写。在商场如战场的环境下,她发奋求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坚忍着,守住寂寞的清贫,她最终成功了。作为企业界的女强人,马雪垠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改变环境才能被人赏识,而这过程是要付出艰辛代价的。金子要发光是有条件和基础的,只有能够发光的条件才会发光。

每个有志之士都在拼,为了改变目前的环境,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不容许你坐而待毙。行动起来,为了梦想,勇敢去追吧!

雄鹰永远振翅于天空,鱼儿永远悠游于水底,骏马永远驰骋于草原。人,永远是在改变了的环境中成就梦想。

【点评】本文有三大优点:一是文章开篇通过排比议论的形式提炼出文章中心,观点鲜明。二是事例确凿。涉及古今中外,给人以材料丰厚的感觉。三是结构严谨,议论分析较全面、深刻,体现了辩证的分析思路。

:例文2:

适时改变生存环境

溪流因其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方能成就大海的波澜壮阔;平凡的一抔沙土,因其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而终成就高山的庄严巍峨。人也应当适时地改变自己的生态环境,这样才可能更好地彰显自己的迷人风采。

古老的大河文明孕育了我们自古以来的安土重迁的思想,但任何的事物如果固守于原来的位置而永远寄守于古老的宫殿,那势必将成为河塘里的污臭,腐朽不堪。就如同那一株大树如果没有改变它自己的生存环境,那它也就只能永远地长居深山,成为众多朽木之中的一员,又何来赢得别人的赏识!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树木如果移植离开原来的土壤尚且很难成活,而人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面对陌生的眼光,排挤的势力以及开始新的生活的重压,将更容易退缩。这便需要百倍的信念和勇气去支持自己的决定。战国时的李斯在楚国不被重用转而投奔到秦国,这其中定也经历了苦苦的挣扎,毕竟自己能否被重用尚为示知数。但凭着自己的勇气,他终得面见秦王,并成为一代帝王丞相,帮助秦王赢政创下一统全国的伟大功业。

诚然,并非所有处于现存的环境便得不到赏识,也并不是只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便能成就自己的梦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古语,但旬改变环境后畸形生长的结果。只是,如果固有的环境终不能够使自己的才华尽现,终无法将理想的目标高悬,那改变一下现有的生存环境或许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更需要的是完善自身的品能,一个内美修能之人是最易获得赏识的。就如同没有任何力量会在春日里阻止鸟儿的歌鸣,大野鸽的沸腾,也不会让那些有才智而又适时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人永远得不到掌声。

少当益壮,当引吭高歌于峰巅;壮志于胸,当击浪遏于飞舟。既然渴望着成功,既然为自己制定了既定的航程,好就应当学会适时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因为随意便改变生存环境的人是愚者,固守于原来生存环境的人是弱者,只有能抓住时机而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点评】审题很准,从依据新材料的内容开篇点题,即“人要适时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风采”。接着正、反两方面分析,正面论述观点时,层层深入,并有现实性,李斯事例典型。反面分析简洁、深刻。此外,议论性语言具有形象性、深刻性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文学功底深厚。首尾照应,论证结构严谨。

例文3: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幽梦影》中张潮有言:“云映日而成霞。”正如水依壁而成瀑。只有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人生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实现个人的价值。

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中,多少仁人志士告诉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他来了,带着阵阵菊香,带着与自然相和的那份心情,面对官场,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与自然相和的那份恬适。他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追求,他有“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恬适,他的丰碑永远伫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抛却金绿,插一份洁白羽,庄子于青山绿水间驾白鹿访仙洞,曳尾于涂中,哲学的巅峰便已铸成。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而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而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里的一把辛酸泪呢?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骄傲,我们又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这正如那永恒的美丽:王昭君。一朵深宫玫瑰将你人生的火焰遮掩,也许大漠才是适合你的理想归宿,于是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傲世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绪,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就记下人们对你永恒的思念。

这正如那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三尺茅庐并不是你的归宿,改变环境,于是,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造就千古传奇佳话。

然而人多可喜亦多可悲。那改变不了自己生存环境的人,必将随同落花流水,虚无缥缈。那南唐的李后主,自幼文学才华就显露无疑,然而却做了一世的君主,于是家国沦丧的愁苦将他捆住,于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也少了那凭轩涕泗的雕栏,郁郁了结一生。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正如雄鹰,蓝天才能伸展双翅;正如骏马,草原上才能驰骋。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绽放人生最绚丽的光彩。

【点评】

例文4:

移栽自己,造就辉煌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剧中贾宝玉婉约唱来。只因了林黛玉洒泪抛父进京都,才有了神瑛侍者流传千古的赞叹,才引出红楼中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只因她离开了故土,到贾府中重新扎根生叶,才有了令人细细揣摩品读的人生。不移栽,何人赞她如出岫轻云?

囿于故土是会消殆一个人的才情的,离开故土,却能激发一个人展露才华,倾吐内心对故土的思念。马致远,这位元朝文坛曲状元,青年时期为仕途奔波而背井离乡,对故乡的思念时时咬噬着他的心。古道苍茫,乡关漫漫,移栽他乡的苦痛却成就了他的诗名,“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人们所传诵。

“奉旨填词”的柳永离开了他的故土,四处漂泊,其思乡思亲的《八声甘州》使他屹立于中国词坛的奇峰。“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只有离开故土的人才能发出如此肺腑之音,如杜鹃哀啼,似子规夜吟,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他的思乡之苦。他的离乡竟使他的词凡有井水饮处便有歌柳词,真可编一本《饮水词》。当然,此《饮水词》非纳兰容若的《饮水词》。

一个人的贤能、才华是用来展示、付诸实践的,而非只供人赞叹艳羡的。居于卧龙的诸葛亮,自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才华是要加以施展的,否则他也只能“悲守穷庐”。他必须要移栽,出山看似是难却刘备盛情厚意,实则他自己也认识到移栽自己的重要性。移栽于刘备帐,少了竹林清风,少了悠闲自在,多了人情世故,多了尔虞我诈,却让后人知晓了他神机妙算的智慧,赞叹他“一心只为酬三顾”的忠诚和深情。

汪国真曾写道:“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的确,人生是一个移栽自己的过程,为了欣赏沿途的风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为了才华不被湮没,我们必须移栽自己,到适于自己一展才华,适于自己成功的土壤中去,即使枝被修,叶被剪,伤根破皮,但只要脊骨没被压弯,信念没被撕碎,我们就会勇敢地成长,直到硕果累累。

左思没有隐居田园高山,写出了《三都赋》才使洛阳纸贵。只要我们有才华,就不要囿于故土,勇敢地迈向人烟阜盛之地,去成就洛阳纸贵的辉煌。

【点评】

例文5:

酒香也怕巷子深

秋,已至。叶随着秋风在空中舞蹈,最后不情愿地落在大地上。每当这时,我们总能看到一群大雁向南飞去。为了生存,它们只能这样做,雁尚且如此,何况人类呢?

雁为了来年的光辉,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而我们为了施展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赏识也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托尔斯泰曾说过:“人就像是一个分数,分子好比自己的才能,而分母好比自己的价值,分母越大,分数的值越小。”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对自己的估价唤做适应改变生存环境的能力,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可以使我们施展自己的才能,同样可以发掘我们内在的潜力,是我们得到赏识。

世界上很多人本着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观点不愿改变现有的环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话是不假,但你能保证每块金子都能被打磨出来,发挥更多的价值吗?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要一味地等待,机遇不会白来,只待在一个不可能有发展自己的环境中是永远也不能成功的,我们要善于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掘自己的潜力,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

为何苏轼几经贬谪,却最终成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为何李白官场失意,却最终成为一代诗仙?为何陶潜为官郁结,却最终成为伟大的田园诗人?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离开了让他们不得意的官场,选择了可以让自己的满腹才华得以施展的文人舞台,因此世界上从此多了多少文人墨客?产生了多少经典词句?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苇草在浩浩宇宙中是小的,但有了思想的苇草却是伟大的。我们如果听任环境的摆布,那就如一根普通的苇草没有区别。如果我们能发挥自身积极性努力改造生存环境,我们的才能就得以施展,被人赏识。

正如我们强大的的中华民族一样,建国之初我们在苏联的帮助下成长,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而当我们调整政策,改变环境将自己置于一个全新环境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民族,一个坚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赏识。

仰望头顶灿烂星空,俯视我们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才能可以被发挥,被人赏识,那是在生存环境改变之后。

酒香也怕巷子深,让我们改变环境,将自己呈现出来,争取别人的赏识吧。

【点评】

例文6:

改变自我,适者生存

如果航船只贪恋大海的清湛,不懂得适时改变航向,哪怕是永远也无法到达不了胜利的彼岸;如果雨珠只惊羡春风的飞扬,不懂得改变自己存在的位置,哪怕是永远也无法滋润大地;如果茧中的蛹只享受现时的逸豫,不懂得改变,不去挣扎,哪怕是永远也变不成美丽的蝴蝶。万物如此,人亦如此。只有改变自我,方能适者生存。

改变如水,如水方能曲达。漫漫人生长途总是充满艰难险阻。如果一味固守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道改变,那挡在前方的困难就像巨石就会将你撞得头破血流。古人循表夜涉,不懂得改变的道理,不知到河水的水位已经变化,结果也就只能淹没在暴涨的澭水之中了。清末闭关锁国,固守所谓的“祖宗之本”,漠然于世界大势不知改变,结果只有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中沦丧。前车之鉴已是如此可悲了,难道我们还要重蹈古人的覆辙吗?

答案是否定的。“穷则变,变则通”的古训还在耳边回荡,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如流水般涓涓向前,才能绕过一切艰难险阻,最终汇入广阔的江海。也只有如此你才能够曲达。人生华丽,但我们不能盲目,如水般改变,方能拥抱成功。

适者生存,做时代的强者。纪伯伦曾说:“也许时间给煤炭下的定义是钻石,也许时间给贝壳下的定义是珍珠。”那掩埋于地下的煤,要经过多长时间的洗礼,才能便得坚硬夺目?那粗糙沙砾要经受怎样的考验,才能变为耀眼的明珠?然而它们要做的只能是适应多变的环境,做一给适者生存的强者。试想它们不是如此,也许现在还是不名一钱的煤沙。正是有了这种适应的精神,人们才为之欢呼,为之赞叹。

物尚且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主动改变着,适应着多变的环境,我们才能够被赏识,才能够绽放光彩,才不会在这无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大潮中被淹没,被吞噬。

改变如酒,日子久了,便自然经历了一种美妙的发酵。这是香气便氤氲于人生的空气之中了。适应如山,只有坚定,才能巍然屹立不倒。高度决定视野,改变创造人生。惟有改变自我,适者才能更好生存。

【点评】

例文7:

改变环境,成就梦想

蓝天成就了鸟儿飞翔的理想,河流造就了鱼儿欢游的愿望,泰山完成了我们俯瞰世界的畅往。因为它们与我们一样,懂得改变环境,成就梦想。

环境,是一个人的生存空间,活动天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倒的真理。可见,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

想当年,一位母亲为替儿子寻的得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让“孟母三迁”传为佳话,让中国史上再添一笔,再度辉煌。

狂妄少年曾出言:“彼可取而代也。”一句不寻常的话,道出了他不安于现状,决心一展抱负的志向。他学兵法,改变了叔父因罪逃离的遭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后人对他的评价,对他的敬仰。

也许,他们为目标放弃曾经成长的地方,但那又何妨?也许他们因此而与亲人分离,徒生思念忧伤,但结果是成就梦想,历史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有价值的,即使枭雄最终惨败,史册上他的功绩也会熠熠生光。

改变环境需要勇气、信心。想想食客毛遂如何自告奋勇,劝说他国联盟,击退敌军,保家卫国。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却让他不再平凡。毛遂自荐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鼓舞后人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名言。

改变环境需耐心。面临国破家亡,他屈身敌营,为的是重振国名,重握国家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他的真实写照。

千里马因遇伯乐而一夜成名,身价百倍。如果想被人赏识,不妨尝试改变现状,寻找新的生活环境,抓住机遇,成就心中不变的梦想。

想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也许此时的你壮志难酬,也许伤心流泪,也许孤独无人欣赏,也许你在借酒浇愁。如果不得志,何不离开你的伤心地,重择新的空间,构建新的乐园。也许你的一生将因此而改变,将因此而辉煌。

【点评】

9

篇3:2019年高考政治学科之审题方法和技巧总结范文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jsfw8学科网
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辨别分析能力。题干在情景设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解答选择题应注意以下步骤: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第一,准确概括、把握题干情景的主旨。
第二,审查题干的设问,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
第一,准确判断题肢观点本身是否正确(包括从理论上判断,即看它是否符合所学的理论观点;从事实上判断,看它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第二、比较四个题肢内容的差别。有的题肢在表述上只有个别字词的不同。另外,在组合选择题中,组合项的不同。
3、审查题肢与题干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
通常有以下几种排除法:
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的要求,而是对题干观点
含义的变相重复。
排乱法:干肢逻辑关系颠倒,混乱的要排除。
此外,题肢中概念或观点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也要排除。
例题:
1、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因为:
A、理论和实践是辨证统一的B、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发展,这就要求:
A、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B、在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商家在促销时,常常采用这样的办法:为使消费者更多的购买自己的某种商品,往往降低该商品的单价。这表明:
A、降低商品的价格就能扩大其销售量B、降低商品的价值就能扩大其销售量
C、薄利多销是商家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D、降低成本是商家进行市场竞争的手段
(二)问答题
文科综合的问答题一般由情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审题时要把审材料和审问题结合起来。问答题考查的思维层次一般有三个,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答题的步骤是:
A、审题
1、审设问
考试时为了节省时间,要求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审设问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弄清题目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有的问答题明确指定知识范围,有的没有直接指出,但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确定。哲学题一般会明确指出或者在问题中包含有哲学概念。在设问中常见的限制知识范围提法有:“请运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请谈谈……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或哲学启示)”等。
第二,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弄清问题是什么,做到怎么问怎么答。要分析问题是否属于常见类型,这种类型题的答题要求是什么?常见的类型有“为什么……?”,“谈……必要性或重要性”,“分析……原因”“怎样做到……”,“如何体现……”,“谈……意义”,“谈……启示”等。
2、审材料
第一,弄清每则材料共有几层含义,中心主旨是什么。
第二,结合设问对每层含义的进行理论思考。
第三,弄清各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概括、归纳其反映的中心问题。
B、确定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列纲目,巧构思。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与材料相关的教材理论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筛选,从而确定最符合题意的理论观点。同时,这一思维过程也反过来有助于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弄清命题意图。两者起到互相“昭示”“印证”的作用。然后列出提纲。
C、组织答案
1、要准确表述理论观点。
2、要透过材料现象把握其本质,将理论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来印证理论。
3、要层次清楚,分点答题,分点科学与否关键在审题。
4、要避免三种倾向:①把问题要求和材料抛在一边,漫天撒网,一味堆砌理论观点,就理论而理论地空谈一番②一味照搬材料,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③理论和材料不能互相印证,理论观点和材料是“两张皮”。
以上是审题和解题的一般方法,但问答题多种多样,回答问题时要灵活运
用。
(三)几类常见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1、“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或“从……角度说明……”类
这类问答题明确指出了要运用的理论知识范围,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要求说明材料反映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审题的步骤是①结合问题分析材料,找准要运用的理论观点②要分析所用的观点的内涵在材料中是如何印证的③组织答案时,一般先准确地阐述理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具体说明问题。
例题: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级政府在合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努力保护文化遗产。
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理由。
参考答案: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文化职能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保护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政府履行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具体体现。文化遗产是我国的公共财物,也是人类的共同的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好各种文化遗产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公共职责。
2、“谈谈对……的认识”或“如何认识(评价)……”
这类问题的审题要求:
①要概括材料反映的现象,弄清现象是什么,是属于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②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层次对材料进行思考,把设问由笼统的问题转化为具体明确的问题。
③要根据具体现象,从三个层次中选取可以说明的方面运用恰当的理论观点加以说明。
例题:某县进行人大代表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涂改选票、乱填选票等营私舞弊行为,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不满,遂向县人大选举委员会、县纪委举报。县人大、县纪委、县监督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查明举报属实,于是更正了选举结果,并对舞弊者当事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谈谈你对材料反映的政治现象的认识。
参考答

案:①材料反映的是某县人大代表举报选举舞弊行为,相关部门依法处理的现象。选举舞弊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什么)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人大代表的举报相关部门依法处理,一方面说明我国公民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意思和民主观念增强了。另一方面,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是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县人大、县纪委等部门对此事的调查处理正是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的表现。(为什么)
3、“……是怎样做到(或如何体现)……的”类
这类问答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第三个思维层次“怎么样”。一般是考查某个具体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怎样做到”“如何体现”后面接的是某个理论观点。如:“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怎样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如何行使国家职能的”等。解题的方法是:①回忆教材关于这个理论知识的内涵包含了哪些观点②分析材料反映了哪些观点③组织答案时,再结合材料信息和教材观点逐层说明,从而达到从整体上说明这个问题的目的。
例题: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当前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用经济常识说明应该怎样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参考答案:①要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jsfw8学科网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jsfw8学科网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②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③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尽可能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④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通过转移财政支付,促进农民增收和西部开发。
例题:山东潍坊市的风筝名扬中外,但以前一直是“足不出户”。改革开放使风筝走向了市场,潍坊人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不断开发新品种。风筝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潍坊人对风筝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刻的。他们举办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产业;风筝也吸引了许多外商,潍坊人借此办起了外资经济,形成了“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小小风筝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更加光彩夺目。
在上述材料中潍坊人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
分析:联系的观点包括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以上材料中,潍坊人发展经济就是利用了这些客观联系。
参考答案:①首先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潍坊人更新观念,把风筝引入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是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②注意了一事物同周围事物的联系。风筝——旅游——外资经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对事物横的联系的利用。③在传统风筝基础上开发新品种,是注意了事物纵的历史联系。④把握了事物的因果联系。小小风筝,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使风筝光彩夺目,是对事物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的利用。⑤从整体着眼,重视局部,注意到了整体和局部的联系。潍坊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小小风筝是一个局部,重视风筝的作用,才有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4、“材料体现了什么(政治、经济或哲学)道理”类
这类问题的审题①审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主旨及含义层次。②逐层思考材料体现的道理。③组织答案时,不仅要指出材料体现的道理(理论观点),还要简单地概括说明每一观点是如何体现的。
例题:据《环境报》报道,英国科学家经过长期调查发现,在苏格兰低地的一些河流,由于河水受到污染,河里雄鱼越来越少,雌鱼越来越多,出现了雄鱼雌化的现象。在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甚至出现了雄鱼灭绝的现象。
请分析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分析:①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这一现象——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认识;②河水污染导致雄鱼雌化——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污染严重的地方出现了雄鱼灭绝——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参考答案:(略)
5、“从……角度谈……对我们有何启示”类
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①分析材料,归纳总结材料中的具体经验或做法,②思考这些经验,折射出相应的理论观点。如果要求的是从哲学角度,就上升为哲学常识中的方法论(不宜是哲学原理),如果是经济或政治角度,就上升为经济常识或政治常识中的理论观点。逐层总结,逐层说明。
例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同时,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工业技术升级,发展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新加坡还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道德和法制建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加坡终于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新加坡发展的经验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分析:①抓住国际机遇,调整国内发展战略——做到了内外因结合;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了科教道德和法制建设——发挥了精神的力量、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③坚持不懈地努力——重视了量的积累。
参考答案: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启示我们:①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新加坡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了抓住机遇、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与自身努力的关系②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加坡适时调整了发展战略,就是作到了这一点③要重视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新加坡大力发展科教,重视了道德和法制建设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成了一个现代化国家。
6、“说明……的经济(或政治)意义”
意义即积极的影响,思考意义时,①要根据材料确定相关对象,分析对什么有意义,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②材料能反映的意义一定要指出。③意义要谈直接的影响,不能是间接再间接的,要根据对象确定从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谈。④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可以用“有利于……”的方式表达,但切忌千篇一律。
例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5年起中国与东盟将逐步取消大部分关税,向“零关税”迈进。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
分析:对象:我国、西部;内容:联系材料看涉及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发展贸易、西部开发等。
参考答案:有利于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通过降低关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通过优势互补,扩大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7、图表题
近两年文科综合考试图表题所占的分量较大,尤其是在政、史、地跨学科综合题中,考查的知识既有地理,也有政治、历史。这里介绍政治科图表题的审题方法。
首先审设问。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三个层次提出问题,①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或问题,这要求对图表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高(是什么)②回答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各图表材料的关系(为什么)③提出解决图表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建议、措施(怎么样)。这是要求从理论角度而不是从具体的实际生活角度提建议、措施。
其次审图表材料。图表材料一般由标题、图表内容(纵、横栏及数据)、注解三部分组成。①审图表标题。标题是图表的“眼睛”,它是图表信息的方向,读懂它对于准确概括图表反映的现象有关键作用。②审图表内容。包括纵横栏各是什么,能反映什么,数据有何变化,变化说明什么等。③审注解。有的图表有注解,注解是图表的有机组成部分,忽略之,则不能全面地把握图表信息。
最后材料和设问结合审查,加深对图表信息的理解,并有意识地注意组织语言。
例题:(略

更多精品资源来自jsfw8学科网

    以上《《中考审题体会》》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中考审题体会》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中考审题体会》》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