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儿随班就读经验材料——老师管管我吧 本文关键词:管管,我吧,就读,老师,经验
残儿随班就读经验材料——老师管管我吧 本文简介:残儿随班就读经验材料——老师管管我吧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校认真做好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培养“残而有为”社会小公民为目标,确立了“促其成长、援其自我发展潜能”培养理念,使残障儿童享受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一、多措并举,壮大特殊教育力量一是构建教育团队。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由校长室负总
残儿随班就读经验材料——老师管管我吧 本文内容:
残儿随班就读经验材料
——老师管管我吧
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校认真做好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以培养“残而有为”社会小公民为目标,确立了“促其成长、援其自我发展潜能”培养理念,使残障儿童享受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
一、多措并举,壮大特殊教育力量
一是构建教育团队。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由校长室负总责,教导处负责教学,德育、少先队、工会等部门负责保障工作,逐渐形成了教育合力。二是配强班主任。精选业务水平高,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恒心,具备护理和保育能力的教师担任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三是加强师资培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采取到特教学校学习取经、请特教专家来校指导、观看优秀课程录像、组织讨论等形式,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技能。
二、关注学生,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一是发展非智力品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学生非智力因素挖掘的研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操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特征、顽强的意志力和动手动脑的创造力,学生的情商和德商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表扬式教学,教师常用“你能行”、“试一试”、“勇敢点”等鼓励语言,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创造性提出降阶教学法,即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逐层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降低要求,努力使随班就读学生跟上教学进程,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拓宽教育渠道。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真情实录谈心日,通过心灵访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为每个随班就读学生配上3—5个助学小伙伴,通过学生之间的学习辅导和小组合作,帮助残障儿童进步。
三、多方互动,促进残障儿童发展
一是联系村里开展入学摸底。在新生报名期间,组织教师深入学区范围内所有社区调查残障儿童入学情况。对因行动不便无法上学的残障儿童,学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组织捐款购买轮椅,并安排教师和学生轮流接送,保证每个适龄残障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二是联系家长开展爱心家访。安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家访,帮助家长制定家庭教育计划,确立家庭生活教育目标,实现了家庭学校互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联系中学开展教育衔接。主动与初中学校联系,组织随班就读学生的小学班主任与初中班主任开展结对延续爱心活动,使初中教师较为全面地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将来发展铺平道路。
四、架起情感桥梁用真诚的爱心去接纳他
教师必须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包容特殊孩子的不足,尊重特殊孩子的人格。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者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池塘,而没有爱,也就不能成为教育者。教师的爱还须升华成一种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爱,对待残儿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爱聪明可爱的孩子,也不歧视能力较弱的孩子,特别是要去帮助一些特殊儿童,做到对每一位残儿负责,善于发掘每一位残儿的个人潜能。教师的爱是教育中最为宝贵的营养,沐浴于爱的甘露下的残儿才会有安全感,而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步适应残儿生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精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用我们的行动去感化他。亲密的师生关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残疾儿童一般都具有孤僻、倔强、戒备的心理,使老师感到和他们都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让我们无法顺利的对他们进行教育。怎样消除这一障碍呢?首先贴近他们的生活,缓和师生关系。比如去他们家串门,和他们交谈有关家里人的事。其次安排他们和更多的人接触,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比如带他们到老师家,让家长带他们去亲戚朋友家等。然后带他们去公共场所游玩,拓展他们的活动范围。最后寻找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心。记得我第一次去车立超同学家,她用仅有的一个胳臂给我又是挡狗,又是倒茶、端饭的,非常高兴。当我第一次带她到我家门口,任我左拽右拉她都说:“害怕。”不肯进去。这时我爸爸手里拿着一把糖果笑呵呵的走出来给她,又轻轻的摸了摸她的头,拉着她的小手走了进去。我的哥哥、姐姐、姐夫、弟弟都笑眯眯的和她打招呼,渐渐的她不再害怕见陌生人了。毕业那天我安排她带领几个同学从熟悉的路去我家,我带领其他学生从另一条路走。结果她顺利的把同学带到我家,还骄傲的通过相册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人。利用节假日我还带她逛公园、划船、坐电动玩具火车,和她一起合影,并抓住机会引导她说话,让她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当她拿到我俩的合影时开心的笑了,也愿意和我在语言上沟通了,亲密的师生感情也建立起来了。这一系列的作法为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跟家长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残儿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也取决于家庭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理念,很多特殊孩子家长的心理要么是急于求成,要么就是溺爱过度,这样的心态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家长应该要用乐观的态度带动孩子去上学的兴趣,并保持向老师反映真实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很多正常孩子的家长对这种融合性保教有所担心,怕特殊孩子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一个班里,特殊孩子的数量都是极少的,教学的形式与活动内容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在孩子的心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不会对特殊的小朋友有抵触,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家长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强化特殊孩子的话题,因为,孩子对特殊小伙伴的一视同仁是有利于特殊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健康成长的。为此,家长有义务和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携起手来,共同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对特殊孩子,制定并实施个别的教育计划和活动,家长要积极配合并及时地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以便更为准确地把握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孩子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同时树立家长的信心,调动家长的力量,齐心协力教育好孩子。
六、
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资源,培养了正常儿童的健全人格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其他小朋友,通过正面引导,让正常幼儿树立起不歧视残疾幼儿、与残疾幼儿友好相处的意识,他们会不知不觉走进残疾幼儿的生活,关心和洞察残疾幼儿的内心世界,学会关心弱者,从小形成博爱的品质。由于尧尧的到来,孩子们有了照顾和爱护他人的机会。他们经常牵着他的手上下台阶,上厕所,教他说话,带他一起游戏……正常学生通过帮助残疾儿童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自理能力,增强了责任心。这对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七、创设愉悦氛围发挥伙伴帮扶作用
一般情况下,普通学生都会歧视和欺负残疾儿童,令他们产生厌学和憎恨的心理,进而疏远大家,形成孤僻倔强的性格。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学习氛围,促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首先在班内组织召开有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懂得取笑和歧视残疾儿童是不道德的行为。其次在全校号召大家关心和爱护残疾人,鼓励大家多接触他们,主动和他们作朋友,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热爱学校生活。那时因乡下条件的制约,我主要安排他们和同学们一起玩“丢沙包”“跳皮筋”等游戏。我也常常和他们打成一片,消除了她戒备、孤独的心理,露出一张活泼可爱的笑脸,同学们也从内心深处接纳了她。最后安排乐于助人、品学兼优的同学坐在他们的周围,让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当时我安排的助学伙伴除了学习好,有热心肠外,还是她平时的好朋友,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帮助她。
八、提供参与机会强化缺陷补偿训练
每一种残疾类别的儿童都有自己的缺陷,而对他们进行缺陷补偿训练就是整个教育的重点。比如郑春阳的缺陷主要是发音不准和听力轻度缺失。教师就从汉语拼音入手,用烟盒制作了许多拼音卡片,还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并通过触摸让他感受发音的部位和气流,进行强化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除了平舌音和翘舌音他都能读准。另外,教师依据听力语言互补作用,充分利用郑春阳的残余听力,对他进行系统的听觉训练,提高了他辨音、听话能力,增强了他对言语感受能力和听觉灵敏度,能基本听到和理解别人的话,走出了无声世界。其次结合整体教学进程和个别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有利于残疾孩子缺陷补偿的教学内容,提供参与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每天课前安排五分钟领读课文,单独教读课文和生字,集体朗读课文,回答简单的问题和板演简单的练习等。我还应用愉快教学法,每天课后安排学习儿歌,对话游戏等,让他在快乐的教学和活动中受到语言训练。
大量研究表明,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保教,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每天和正常的学生一起生活,能获得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通常,处在儿童时期的残儿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残儿能得到良好的刺激和训练。另外,残儿与同龄人相处比与成人相处更自在,正常残儿的语言、动作、行为等又能成为残疾幼儿模仿、学习的参照。我们学校给了残儿特殊生活的机会,给了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关爱他人的机会,也给了教师一个教育的机会。我们呼吁全社会伸出关爱之手,让那些不幸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更好的照顾和更优质的教育。陈云英博士曾说过“只有没有能力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全心全意的去做,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残疾儿童脆弱的心灵,每天都会有成功的喜悦。
利发盛中心校
2012年4月24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