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本文关键词:传媒,影响,大学生,信息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本文简介: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对大学生影响20114512胡卫翔11信管2班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现代信息传媒服出发,讨论信息传媒服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据此,提出一些应对对策。关键词: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大学生;对策一.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大众信息传
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影响 本文内容:
现代信息传媒服务对大学生影响
20114512
胡卫翔
11信管2班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现代信息传媒服出发,讨论信息传媒服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据此,提出一些应对对策。
关键词:现代信息传媒服务
;大学生;
对策
一.现代信息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大众信息传媒,既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手机等新的信息载体,但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特点与定位不同,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各有短长。
1.1.电视
虽然在我国现在电视很常见,但由于高校目前现有的硬件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所限,电视在高校校园内很大程度上充当了教育的“道具”,对大学生的影响有限。很多情况下,电视只是充当了重大事件的发布渠道,如学生会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进人物事迹、重大新闻事件等等。
1.2.报纸
报纸因其廉价、方便阅读、便于保存、易于传阅等特点,深受大学生认可。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人群中,86.7%的大学生有阅读都市生活类报纸的习惯,其中有大概10.5%的人每天阅读都市类报纸,26.6%的人一周阅读3~5次都市类报纸。但大学生看重报纸提供的实用信息,报纸的告知功能强大,引导作用有限,报纸作为大众传媒“道德标杆”的作用被淡化。
1.3.广播
“居一室而知天下”,广播这一日渐消退的传统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存土壤。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大学生用广播的越来越少。
1.4.网络
网络对大学生影响有着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早在几年前,高校还在为是否对学生开放互联网而争论,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网络的即时性、虚拟性、交流的便捷、海量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一条网线、几个路由器,就能让一个宿舍的所有人上网,且价格低廉。有的高校甚至整个校园都能无线上网,这给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1.5.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等。这些新兴媒体往往依托于网络,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容易成为新媒体的首批受众。目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1.6.校内媒体
大学中的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网站等,更多体现在大学生的参与方面。除了纯粹学习上的实用性之外,校内媒体的告知功能有限,大学生更看重校内媒体的参与制作过程。但由于校园BBS的双向互动性、自由度较大,接近性更强,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校园BBS的引导与组织功能凸显。
二.大学生在现代信息传媒下的信仰危机
2.1.网络虚拟社会中“数字化的一代”
青年群体是网络社会主体,他们在构建着、扩大着网络虚拟社会,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土著居民。目前,80
后、90
后大学生作为网络新一代,是网络新技术和新应用的最先体验者,能更加自主地进行社会观察,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更有效地汇集公众意见。但是,大学生数字化生存正在改变青年一代的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重时尚轻传统、重物质轻精神、重享乐轻担当。他们痴迷于网购、网聊、网恋、网游、论坛灌水、人肉搜索和网络电影、网络小说等。他们沉迷上网、游戏人生,陶醉于网络提供的感官刺激,心情浮躁、精神空虚。部分大学生失去了青年学生应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追求和崇高信仰,变得越来越不关心身边的任何事、任何信息,包括自己的前途,只关注自己眼下的天地。
2.2.电视娱乐节目的忠实粉丝
媒介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大众文化低俗化、泛娱乐化等现象。一些地方电视媒体为获得高收视率,节目低俗化、同质化,出现导向性偏差,给正处于理想信仰塑造过程中的大学生传递出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部分大学生已成为这类电视娱乐节目的忠实粉丝,他们热衷于选秀节目,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话,对于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缺乏正确的规划,追求上易急功近利。在婚恋观上受新派交友节目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财富人生”,信奉金钱“拜物教”,他们认为拥有财富和地位,就会拥有一切。节目中频繁出现的“宝马女”、“豪宅女”,给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强化了功利性色彩,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些大学生还模仿电视真人秀、八卦秀中的搞笑和八卦,生活态度极为消极颓废。受这类低俗化、泛娱乐化节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识上模糊,打造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弘扬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精髓,重建青年信仰、重塑民族精神,其意义是非凡的。
2.3.校园里的“手机微博控”
微博掀起了传播时代的微革命。当前,微博客作为最热门、最时尚的互联网应用之一,在构建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媒介互动与动员等方面能量不可小觑,微博实现了公民对于公共事务最大限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但是,微博也可能成为腐败现象滋生、不良思想和信息传播的新平台。如今,大学校园也悄悄兴起了“微”生活,微博成为继手机短信、QQ
之后,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微博控”大军中来。手机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大学生随时随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微博架起了师生间沟通的桥梁。但是微博时代,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多元思想、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微博控”、“偷菜狂”、“发帖癖”在大学生中已成为新型网瘾。“微博控”们在虚拟世界中“活蹦乱跳”,在现实生活中萎靡不振,精神极度空虚。他们忙于在上课时间“织围脖”,甚至把“微博”当成情感宣泄、倾倒情绪垃圾的场所。微博的娱乐化倾向正在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方式。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微博、iPhone
及iPad等时尚交流工具和娱乐工具,对于政治、社会和精神文化等较少关注,这将会影响其理想信仰的养成。
三.应该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现代信息传媒
3.1加强舆论引导
当代大学生信仰正处在由崇拜泛化向信仰选择过度,由低层次的非理性信仰向高层次的理性信仰发展这样一个阶段,这是一个极具不稳定的阶段。现代传媒深刻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和信仰的构建,需要正确的导向。应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新传播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牢牢掌握新媒体舆论的话语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在进行信仰传播和舆论引导时,既要坚持导向的正确性和坚定性,又要强调引导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把握现代传媒语境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引导对象的特殊性,坚持引导与渗透相结合。
3.2
改进教育方法
在日趋多元的社会中,话语体系、舆论格局和修辞模式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和德育模式。从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转变,从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向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转变。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把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理想、社会现实与未来理想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开辟网络理想信仰教育阵地,创新“两课”教育方式方法,强化育人中心工作。重视现代传媒语境对大学生话语表达和校园舆论传播的影响,加强对校园新媒体文化的引导和监管。利用网络新媒体和校园新媒体文化,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功能,坚持把党的优良传统、崇高信仰和革命精神内化到大学生中去。
3.3提升媒介素养
现代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但当前部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对传媒领域多元文化的不良影响缺乏免疫力,制约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当前,高校应积极开设媒介素养课程,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素养和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培养对媒介的主体性批判意识,自觉抵制传媒领域的“庸俗、媚俗、低俗”文化。作为媒介管理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媒介素养,要善用、善管、善待媒体。从制度层面加强对媒体的规范和对媒介行为的规范,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坚决遏制媒体行业“三俗”不正之风。要积极构筑传媒领域主流意识形态高地,防止西方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渗透,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结论
当前,大众传媒通过先进理念的传播、文化传递功能、监督功能以及娱乐功能的发挥等,对青年思想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同时,也不可否认,一些大众传媒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偏差,从而对青年的成长造成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消极影响,如何帮助青年有选择地接收大众传媒所发出的信息?如何加强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使我们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培养其对媒介正确认识、识别和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媒介内容,正确甄别、接收和利用媒介信息,学会积极地接触媒介,建设性地使用媒介,使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自己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5
篇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建议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建议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消极,大学生心理,建议,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建议 本文简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建议摘要:网络文化虽然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却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方向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的主要表现,并提出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参考建议。关键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建议 本文内容: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建议
摘
要:网络文化虽然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却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方向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的主要表现,并提出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消极影响;心理问题
一、前言
互联网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网络文化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既丰富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和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八个方面。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比例逐年上升。这种现象十分的令人担忧。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降低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网络具有其虚拟性的特性。在信息全球化的高速传递下,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健康的内容,如暴力的、享乐主义的、拜金主义的、消极的、颓废的等等。而大学生在学校中,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
当长期访问含有这些内容的网站时,大学生因其自身控制能力差的原因,很难分清对错差异,这便很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标准的偏差,致使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违规行为的经常出现。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混乱
大学生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是因为在网络上他们可以找到一种自信,而那种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特别渺小,让大学生感到无助。这种心态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无法转换网络的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使得出现心理错位的现象,严重的,更会导致逃脱现实、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家交往产生恐惧、不愿与人交谈、自我抑郁等现象的出现。
(三)减少大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网络上的信息量极大且具有过分的格式化和机械化的特点。部分的大学生便习惯性的用网络进行知识的搜索,这种方便快捷的特性就导致了其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的弱化。
(四)被有害信息误导
网络文化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这就让那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而网络上那些暴力、色情、迷信和反动的言论,大学生还无法准确的进行辨别,很容易便会受到那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误导。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表现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对于课堂上留下的作业,很多都用简单的网上搜索的方法进行解决——搜索、下载、复制、粘贴。这种把作业当作任务的做法不仅制约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削弱了大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二)人际交往障碍
网络内容过于丰富和多样化,这就让大学生很容易的沉迷其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交往的重要性,使其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的满足,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联系,造成其实际表达能力不强的现象。
四、消除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建议
(一)加强建设校园网
校园网可以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上网场所,可以让学生从环境复杂的网吧中走出来,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多介绍我国和国外的优秀成果,开设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树立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加强网络资源管理
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并在其源头做好网络环境净化工作。同时,根据网络信息管理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的准则及行为规范,确保大学生有一个良好、干净的上网环境。
五、总结
网络文化对于还稚嫩的大学生来说,其心灵、情感和思想等都太容易收到冲击。高校应该重视其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保证网络文化的正确传播
,避免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本文选自:知金教育官网
www.16fw.com
篇3:对大学生考察综合材料3745
3745
(-)综合材料的写法
综合材料是党组织在调查、考核的基础上,对拟发展入党的同志做出全面评价的重要材料,也是党委审批党员的主要依据之一。
1.综合材料的内容
(1)发展对象的自然情况
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出生年月日、家庭出身、本人成份、文化程度、主要经历、现任职务、职称。
(2)政审情况
发展对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主要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改革开放以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本人的政治历史和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主要指要调查清楚发展对象亲身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政治斗争,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思想倾向和实际言行。主要看他(她)是否站在党的立场,捍卫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否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直系亲属”一般指父母、配偶、子女,自幼抚养其长大的养父母和由其抚养的养子女。长期同本人一起生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通常指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旁系亲属加岳父母(公婆)、伯、叔、姑、舅、姨等。
审查中,对发展对象的父母、配偶一般都要有外调材料,查清职业、政治面貌及政治历史情况(已故者要清楚去世时间和去世原因)。其他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与发展对象在政治、经济上交往不密切的,情况清楚的,可以不要外调材料。
(3)本人要求入党和组织培养过程
主要包括拟发展人申请入党时间,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情况。党组织何时其列为党的积极分子,采取哪些培养措施,列为重点积极分子时间,经超前考察列为发展计划情况,参加党校集中培训、考试成绩,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掌握情况,是团员的要有推优的情况。
(4)现实表现情况
主要写拟发展人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优点.取得哪些成绩,群众基础如何;是否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据党员标准衡量,还有哪些差距。
(5)党支部对其入党的意见
经过党支部充分酝酿和认真讨论.党支部提出发展的意见。
2.写综合材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平时材料的积累。基层党支部一定要坚持对积极分子进行定期考察,列为重点积极分子后,要按要求及时填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培养人要认真填写考察记实材料。培养人、支部要根据积极分子的思想汇报,及时找他们谈话,提出希望和要求。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现实表现情况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全面总结。要通过具体事例反映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以及工作、学习业绩,不要抽象地概括。现实表现情况不能只写优点、成绩,不写缺点、不足,否则会使要求入党的同志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也不利于党组织对其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
(3)政审中提出的问题、结论要有证据。无论是本人、直系亲属或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中政审提出的问题,要查清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情节,组织上曾否作出结论或进行处理。要有外调证实材料和本人认识态度,经综合分析后.提出是否影响其入党的意见。
(二)综合材料例文
关于XXX同学的综合材料
XXX,女,汉族,xxxx年x月生于xx省xx市,原籍xx省xx县,家庭出身干部,xxxx年x月入团,1xxx年x月考入我校,现是XXX班学生班长。
XXX同学xxxx年x月至xxxxx月在xx市一中读书,高中时曾被评为xx市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
父亲XXX,xx市政府干部母亲XXX,xx市建设银行职员
哥哥XXX,xx市XXX公司干部,团员。
XXXxxx年在中学读书,在该年春夏之交的政治xxx中没有违纪行为。经审查本人历史、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清楚,没有问题。
XXX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党组织。她是在高中二年级时提出入党申请的,人大学后,要求进步更加迫切。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党员和支部的培养教育下,自觉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入党目的正确,态度端正,愿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xxxx年xx月定为重点积极分子,xxxx年末经过考察,列入xxxx年发展计划,xxxx年x月参加党校培训,考试成绩优秀,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结业。
XXX同学进入大学以来,学习目的正确,勤奋努力,有钻研精神,第一学年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为班级第一名,被评为xxxx-xxxx学年度校优秀学生,获一等奖学金。她担任班长,工作任劳任怨,能够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班级成立马列著作学习小组,带领同学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校、系各项活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班委共同努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待人热情,能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
缺点:工作中有时表现急躁。
在广泛征求老师、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团委推优,党支部充分酝酿和认真讨论,认为XXX同学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可以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请上级组织审查。
中共XXX支部委员会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