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企业兴业之本 本文关键词:兴业,之本,诚信,企业
诚信是企业兴业之本 本文简介:诚信是企业兴业之本自古以来,人们把诚实守信视为最起码的品德,“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直被公认为做人处事的准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企业无信,不知其可也。现在有人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就得“《论语》加算盘”。这里的《论语》指的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算盘”指的是注
诚信是企业兴业之本 本文内容:
诚信是企业兴业之本
自古以来,人们把诚实守信视为最起码的品德,“言而有信”、“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一直被公认为做人处事的准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企业无信,不知其可也。现在有人说,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就得“《论语》加算盘”。这里的《论语》指的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算盘”指的是注重经济效益,而效益也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
诚以待人,信以立身
诚信是人们立世取胜的法宝。忠诚老实的人,言而有信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支持,才能取得成功。“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做人不讲信用,待人不真心诚意,虚伪、欺诈、耍手段、弄心计,必然会以损人开始,以害人而告终。一个人应做老实人,老老实实地做事,真心实意地待人,“言必行,行必果”。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说:“诚者天下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真心的站在顾客的角度多为顾客想一想,即使当时做不成生意也不要紧,生意还会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换人心”。诚实守信,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个人、企业和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诚信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成为个人发展、企业壮大、走出国门、面向世界的有力砝码。
坚守诚信,成功一生
坚守诚信,它可以使你灵魂升华,事业亨通,财源茂盛。丧失诚信,它会使你人格贬值,亲朋远离,孤独一生。坚守诚信,它可以让你拥有泰山之重,风吹不垮,雷打不动;丧失诚信,它会让你变得比鸿毛还轻,摔得很惨,伤得很重。坚守诚信,它可以使你胸怀坦荡,汇纳百川,永为先锋;丧失诚信,它会让你变得心胸狭隘,举步维艰、再难翻身。
言而有信,敬事而信
市场经济和“中庸”的慎独思想都崇尚诚信原则,尽管二者有不同的内涵和解释。市场经济把诚信看作是经济活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是人们履行合同、契约的信任前提,而中国传统道德把自觉履行道德责任、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作为君子修养的基本原则。孔子所讲的“言而有信、敬事而信”就是要求人们说话要诚实可信,认真而诚实地对待事情和工作,信实无欺。
人之根本,重在诚信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置身于社会,和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当我们放弃诚信,轻装前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前面的路越来越窄,四周的环境会变的很恶劣,“万丈高楼从地起”一个人所认识的就人就是他的基础,放弃了诚信,相反地是被这个基础抛弃了,那么他所走的路就不会宽敞,也不可能攀的更高。
中诺守信
重论语、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当年在其《承诺·子路》中提出:“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学文》又教导:“与朋交友,言而有信”。千年古训,经久不衰,乃是成为世人公认的行为准则。“互信、互利、共赢、共荣”,说得到,也做得到,这就是中国的承诺。
至诚万事兴
至诚的效用广大无边,以诚学习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真诚能够使我们广结善缘,使人生立于不败之地,能够缔造幸福美满的人生。真诚能使人笑颜常开,好运连绵,祥和社会温暖人间。至诚能感通一切,愿我们天天浸润在至诚的心中,扫去人间一切阴霾与忧愁,日日绽放出和煦灿烂的笑容。
真诚为贵
诚是立身处世的不二法门,其力量无远弗届,源源不绝。任何对立与冲突,能在真诚的言行中化解;任何怨恨不满,都能在真诚的关怀中消融,任何困顿厌倦,都能在真诚的交流中圆解,故“真诚”是人立身处事成败的关键,其含义深远,是我们须臾皆不可离开的。
诚信立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诚实不欺是一切道行的基础,是最根本的道德。只有处于诚,才能切实地为善去恶。信与诚相通,其含义是诚实不欺,在处世时、在与人交往中应讲究信用,信守诺言,诚实不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指诚心能够感动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在经商过程中,即使是最挑剔的顾客,也能靠发自内心的真诚去打动他。其实,顾客们花钱购买商品,除了以前换物之外,还希望得到另一种不花钱的额外商品,那就是营业员的“诚意”。诚意就是对消费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用真诚、有礼貌的服务使顾客心满意足,才能赢得回头客。
篇2:诚信是做人之本
诚信是做人之本 本文关键词:之本,做人,诚信
诚信是做人之本 本文简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本课程追求的基本目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竞争的时代,人们对经济的不断追求,而家长、学校、社会都忽视对儿童做人的培养,许多孩子上网、诈骗、抢劫等犯罪行为累累出现,尤其是对“诚信”的美德越来越淡薄。小
诚信是做人之本 本文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以培养学生学习做人是本课程的核心。”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本课程追求的基本目标,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竞争的时代,人们对经济的不断追求,而家长、学校、社会都忽视对儿童做人的培养,许多孩子上网、诈骗、抢劫等犯罪行为累累出现,尤其是对“诚信”的美德越来越淡薄。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就应该培养学生做人的本领。我在教学诚实守信时,做了如下设计:
一、课前调查,访问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课前调查、访问生活是必要的。在《诚实守信》教学之前,我让儿童到社区、家庭或自己的生活空间里寻找诚系信的事例。如: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访问家庭成员或邻居、同伴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城实守信
的小故事。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实际的生活,收集了许多城市守信的资料,这对帮助他们认识诚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兴趣的重要性。在教学《诚实守信》中,我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儿童熟知的生活事例,如:邻里之间借钱还钱、师生们的承诺、同学之间借书笔等故事,使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蕴藏着“诚信”的内容,学生兴趣油然而生。然后,由近及远,又播放一些中外名人故事,以树立诚信的榜样。最后播放一些因不守诚信,造成严重后果的故事,如《千金一笑》、《狼来了》,使学生意识到不守诚信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自取灭亡。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学生兴趣倍增。
三
合作交流,认同“诚信”
在以上情景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便让同学们讨论:你觉得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我们该不该讲诚信?为什么?之后,孩子们纷纷发言。
有的说:“我认为做生意最需要诚信,如果不讲诚信,卖了假冒伪劣商品,顾客上当了他们再也不会照顾你的生意了。”
有的说:“如果不守诚信,说了谎话,即使你以后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狼来了》、《千金一笑》就是这个例子。”
有的说:“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需要诚信,如果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大家就会和睦相处。”
有的说:“在社会主义生活中,信赖往往可以创造出最美好的世界。”
有的说:“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讲信用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应该言必信、行必果。”
有的说:“一个人如果有了诚实、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许多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一致认为,诚信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在交流中,丰富了自己的诚信知识,懂得了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四、体验,内化“诚信”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只有亲身体验世界和认识世界,让学生在生活中反复实践,多方体验,“诚信”的道德情感才得之巩固,既而形成约定速成的习惯,变成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在《诚实守信》教学之后,我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做讲诚实、守信用的事,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到日记当中。许多学生记录了自己的切身感受,进一步认识“诚信”的力量。还组织全班学生收集诚信名言或小故事,。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做人诚信的喜悦。
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传统美德的文明历史,为了让“诚信”故事世代流传,还将给予学生长期实践和展现诚信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中强化提验做人的道理,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辉煌。
篇3:高校辅导员心得体会: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高校辅导员心得体会: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辅导员的第一重角色是老师。自古师者,传道解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定义辅导员,我们应该是导师、是朋友,能够正确传达学校精神,组织好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思想,管理学生群体日常事务。
我2005年留校任教,担任过04级电气本科、06级自动化本科、08级电气本科的辅导员,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辅导员这个角色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大学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分解为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科研活动三个主要环节。对于以培养人为己任的大学教师来说,三个方面同为自己的份内事。1200年前,韩愈就在《师说》中明确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看来,“传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韩愈将它置于首位,显然看得比“授业”还要重要。至于“解惑”,不会有谁否认这同样是教师育人的重要任务。可是“解”什么“惑”呢?其中固然有专业领域之“惑”,但更多、更重要的,则是事关人生选择、道德抉择和价值取向等思想层面之“惑”。因此,对一个大学教师来说,应该把“双肩挑”看作一种光荣使命,在思想教育、专业教学、指导科研三方面都尽到责任。
其次,作为辅导员,应该抓大放小,重点关注和研究学生思想层面的普遍性问题。所谓“放小”,是指选拔有热情、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放开手脚让他们自我管理。所谓“抓大”,是指辅导员要提升高度,重点关注和解决学生思想层面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独生子女一代的行为观念特点,年轻人对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态度,就业选择中的人生取向等问题,我很早就开始思考,并成为我工作中的重点。解决问题时,我更多地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引用别人的人生阅历和体悟,在对话和沟通中完成对学生的教导,关注学生精神压力的疏导问题。学生群体的情况越来越复杂,辅导员一定要有宏观视野上的深层次理论研究,才能做好工作,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
最后,就德育工作来看,重在引导研究学生端正“苦难观”,教会他们科学进行压力疏导。在理想信念上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最为迫切需要的,是指导他们如何消除时代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为此,我把引导学生端正“苦难观”作为切入口来提升学生的抗挫折、抗击打能力。我告诉学生,艰难困苦永远与人为伴,苦难锤炼意志,苦难孕育成功,苦难意识是制约麻痹堕落的克星,同时将成功人士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对压力进行科学疏导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平常特别注重和个别同学的深入谈心,对他们多加鼓励和赞赏,并通过各种办法营造班级互相帮助和关爱的氛围。
我非常认同蔡元培老校长的名言:“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召唤下,这种传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做到无愧“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