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20XX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案

日期:2020-04-29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 本文关键词:年高,耕作,考点,解密,土地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案 本文简介: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角度难度2018北京卷,13题古代农作物的发展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古代农作物发展的状况中等2018新课标Ⅱ,25题古代农业发展状况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中等2018新课标Ⅲ,24题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状况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铁器的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案 本文内容:

专题04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

2018北京卷,13题

古代农作物的发展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古代农作物发展的状况

中等

2018新课标Ⅱ,25题

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中等

2018新课标Ⅲ,24题

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状况

通过图片材料考查中国古代铁器的发展

中等

2018天津卷,12题

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通过相关史料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中等

2017新课标Ⅰ,26题

经济重心的南移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等

2017新课标Ⅲ,26题

中国古代农业

利用表格信息,考查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中等

2017年海南卷,6题

中国古代农业

通过历史现象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商品化

容易

2016新课标Ⅱ,25题

田庄经济

通过汉代画像砖,考查土地制度

较难

2016海南卷,6题

小农经济的特点

通过历史文献考查古代中国精耕细作

中等

2016年江苏卷,8题

农业中的生产工具

通过历史文献考查古代农业工具

容易

2015新课标Ⅰ,24题

小农经济

通过农耕之利考查小农经济的特征

中等

分析解读

该知识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都有涉及。命题者常以文献资料、图片、表格数据等形式作为小农经济建立背景及古代土地制度来考查。备考时应把生产工具与耕作方式联系起来,通过生产工具的进步,掌握耕作方式的变化,理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关注奴隶制社会井田制,春秋战国时土地私有制确立,这种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可将古代土地制度与近代土地制度及现代土地制度演变结合起来复习,注意“古今贯通”

考点一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2017年新课标卷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解题思路】

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的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结合材料中20—130亩占户数比例的74.1%,可推知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土地,所以选A项。通过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可知,131亩至300亩以上的土地所占的比例较小,故不能得出B项。唐朝后期均田制已经崩溃,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点三

经济重心的南移

(2017年新课标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解题思路】

【要点解密】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朝代

表现

特征

魏晋南北朝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宋时期

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三

农业生产工具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解题思路】

【要点解密】

考古材料可能是“碎片化的信息”,单独使用,需要十分慎重。出土文物的数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的实际存量。历史上存在和使用过的器物能否保存到后世,是有一定条件的;即使能保存到后世,能否被考古发现,也有偶然性。

(2016年江苏卷)《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解题思路】

材料描述的是翻车,使用的是人力,不是农具自动化,故A项错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能提高农田抗旱的能力,故B项正确;翻车属于简易灌溉工具,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是筒车,故C项错误;农业生产始终不能摆脱自然的控制,故D项错误。

4.地位

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年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推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

②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障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消极影响

①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这些特点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小农经济下,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018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

【解题思路】

【要点解密】

本题以农业为核心内容,与三农相关,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涉及三农问题,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需要关注一些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等。

考点一

农业生产工具

1.如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答案】A

2.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

A.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B.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

C.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D.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生产工具。图1为耧车,是播种工具;图2为水排,是鼓风冶铁工具;图3为曲辕犁,是耕作工具。这三个工具都能减轻生产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故选C。曲辕犁属于唐代耕作工具,A错误;仅图2能体现人们利用自然力,排除B项;水排在后来失传,排除D。

3.从铁器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地区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春秋中晚期已遍布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春秋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答案】A

考点二

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

4.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

【答案】A

【解析】《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而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筒车出现于唐代,故B项错误;玉米在明代才传入中国,故C项错误;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D项错误。

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有多幅,其出土地点统计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A.北方水稻种植业较发达

B.南方汉代无开发的迹象

C.北方牛耕普及程度领先南方

D.当时牛耕已经基本普及

【答案】C

6.《荀子?富国》:“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韩非子?解老》:“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些记载说明

A.春秋时期农田已普遍使用肥料

B.战国时期农田可以连续种植

C.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出现轮作制

D.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使用畜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意在考查考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荀子?富国》”“《韩非子?解老》”可知,A、C项时间界定错误。材料表明,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了施肥技术,农田已普遍使用肥料而且同培肥田土联系在一起,这样土地可以连续种植,有利于进一步向轮作制发展,故B项正确。D项材料不能体现。

8.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的时代,其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如魏国的西门豹渠、楚国的芍陂、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农业、商业和交通的发展。这些水利工程修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A.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推动

B.中央集权体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统治阶层的重视

D.诸侯兼并战争的需要

【答案】B

考点四

经济重心的南移

9.从战国时期到隋朝,中国传统农业在北方形成;隋朝到元代,传统农业由北向南传播;到元时,农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据此可知,传统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大量荒地的开发利用

B.北方长期战争使社会动荡

C.统治者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D.北方农业人口的持续南迁

【答案】D

10.人口迁徙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对下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3世纪时南北方人口变化表

地区

迁徙前(万人)

迁徙后(万人)

北方

关中

240

50

南方

扬州

320

430

荆州

350

620

A.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导致了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南方

B.扬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

C.荆州人口大量迁入,说明长江中游社会经济环境良好

D.北方人口迁入南方,表明南方城市化水平更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人口迁移与江南经济的发展。依据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即魏晋时期,北方关中的人口数量骤减,而南方荆州的人口增加数量最大,表明荆州所处的长江中游的自然、人文等社会经济环境良好,故选C。A、D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信息及史实,故排除;大运河在隋朝才开始开凿,故B项错误。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

公元前338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秦汉时期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

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

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

稀),……无积聚而多贫。

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

唐宋时期

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

明清时期

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据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整理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

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

16.解读图1、图2,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演进特点的是

A.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B.从集体劳作到小农户个体经营

C.从石器锄耕到铁器锄耕

D.从粗放型劳作到精耕细作

【答案】D

篇2:保护性耕作方案

保护性耕作方案 本文关键词:耕作,方案

保护性耕作方案 本文简介:附件1青岛市2014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好青岛市2014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农业部和市农机局、财政局预算评审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

保护性耕作方案 本文内容:

附件1

青岛市2014年保护性耕作项目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好青岛市2014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农业部和市农机局、财政局预算评审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本着巩固成果、扩大示范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增强示范效果和辐射作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创新保护性耕作推广机制,加强农机农艺结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完善技术模式,引导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参与实施保护性耕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路域建设,突出重点;条件成熟,择优选择;整村、整镇推进,成方连片;技术创新、建立机制的原则。

三、示范推广内容

(一)项目内容

在2013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基础上,继续在黄岛区、四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扩大实施面积,重点推广小麦免耕播种、秸秆还田覆盖、深松、病虫草害防治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增强示范效果和辐射作用。利用部级示范基地,开展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创新,引领我市保护性耕作迈上高产高效全面发展的新台阶;集中力量,把试验示范成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向整村整镇推进,集中打造一批成方连片、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辐射更大范围,实现促进粮食增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今年起,设立整镇推进示范区,从实施3年以上的示范区中,择优选择保护性耕作面积有望达到粮食种植面积60%以上的示范区予以扶持(原则上扶持两年,第一年达到60%,第二年达到80%)。

1、新建5个示范区,选择适宜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旱作农业区、当地农民迫切需要实施该技术的乡镇。每个示范区新增推广面积1万亩,核心连片示范方作业补助面积1200亩。

2、续建14个示范区,对上年实施效果较好,农民认知程度较高的示范区继续投入,进一步巩固示范效果,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每个示范区新增推广面积3万亩,核心连片示范方作业补助面积3000亩。

3、建设整镇推进示范区2个,择优选择实施3年以上(每年考评均为优秀的)、大多数农民积极采用该项技术、保护性耕作面积有望达到粮食种植面积60%以上的乡镇重点投入,核心连片示范方作业补助面积5000亩,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乡镇,起整乡整镇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示范作用,探索地区全面实现保护性耕作的途径和机制。

核心连片示范方要求成方连片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示范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覆盖面积达到100%,小麦、玉米免耕播种面积达到100%,示范区配套小麦免耕播种机按每台作业300亩以上配置。要求项目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示范区作业任务。采用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配备先进的二代小麦免耕播种机、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玉米深松施肥精量播种机,小麦深松免耕播种机、喷杆式喷雾机、卷盘式喷灌机,实现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实行统一投入(种、肥、水)、统一作业、统一管理,试验示范大面积集中实施的效果与问题。重点监测大面积实施时作物长势、产量、水肥资源用量、投入产出、土壤变化,以及保护性耕作机具使用情况,人工投入情况等。

推广示范区内要求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户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代耕作业。

4、开展技术模式创新试验攻关。建设《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创新试验》项目1个,在继续一期优化种植模式、播种量、沟灌试验的基础上,新增定点平衡施肥试验、深松试验、

玉米高产试验,形成包括

“秸秆处理、免耕播种、杂草病虫害防治、深松、种植模式、播种量、肥料管理、灌溉管理”等共8项技术的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同时通过机具升级改装与配套完善,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每年2次对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进行效果监测,包括作物苗情、产量、水肥资源投入、土壤墒情、土壤成分、成本与产出等。

(二)项目布局

1、示范区:莱西市5个(其中新建示范区1个、续建示范区4个)、平度市5个(其中新建示范区1个、续建示范区4个)、即墨市3个(其中新建示范区1个、续建示范区2个)、胶州市4个(其中新建示范区2个、续建示范区2个)、黄岛区4个(其中续建示范区2个、整镇推进示范区2个)。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在分配名额内安排申报续建和重点示范区数量。

2、技术创新试验研究项目:青岛市农机局1个。

四、专项资金使用方案

2014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计划投入335万元,由市财政专项资金补贴,每个新建示范区投入10万元;每个续建示范区投入15万元;每个整镇推进示范区投入25万元;每个技术创新试验研究项目投入25万元。根据农业部、青岛市有关保护性耕作项目要求,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用于示范点建设、技术指导、宣传培训,四市、黄岛区保护性耕作资金支出比例分别为60%、20%、20%。

1、示范区建设资金:共计186万元。

用于对21示范区内核心连片示范方开展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作业进行补贴。其中:

(1)建设2个整镇推进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补贴面积5000亩,每亩补贴30元,合计30万元。

(2)建设5个新建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补贴面积1200亩,每亩补贴50元,合计30万元。

(3)建设14个续建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补贴面积3000亩,每亩补贴30元,合计126万元。

二是技术指导62万元。用于教育培训活动所需资金。举办保护性耕作培训班和机具演示会,发放宣传挂图和宣传图册,培养农机大户。培训分三个层次进行:1、培训镇、村领导干部及农机管理技术人员,向他们讲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意义、应用等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2、培训农民,让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产生、发展、应用现状,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掌握技术要点及相关配套技术措施,通过培训,达到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愿应用的目的;3、培训机手,使他们掌握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原理、使用、调整、维护、修理技术,达到会使用,会调整,会维修的目的。

三是宣传培训资金62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组织召开三夏作物长势观摩会、三秋机具作业现场会和保护性耕作实施会议、研讨会、保护性耕作验收会议,聘请专家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科技下乡活动和指导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通过电视台新闻频道、田园季风栏目等媒体,播放(刊登)保护性耕作技术介绍、保护性耕作小麦对比实验田测产等内容,扩大宣传效果。

四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研究项目:共计25万元。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试验研究项目中开展测试对比试验、配套机具改制、土壤养分测试、数据采集分析工作的劳务、地租、作业、试验监测用品、生产资料、专家科技人员到实验区开展研究咨询工作和人员技术培训的交通、食宿以及保护性耕作专家工作站的建设等。

保护性耕作专项资金的实施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合同内容进行。

五、工作程序

(一)市农机、财政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2014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

(二)黄岛区、四市农机、财政部门要根据申报要求,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按照“各市、区示范区申报数量”中规定的数量要求申报,在此基础上各市、区再申报1个候补项目示范区。如果项目示范区申报未通过青岛市评审,则从候补示范区中递补或调剂,不再重新申报。黄岛区、四市农机、财政部门于5月20前联合提报《2014年保护性耕作项目申报书》(申报书格式见附件1),经青岛市保护性耕作办公室初审后,由市农机、财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正式下发项目计划。

(三)市农机部门与黄岛区、四市农机部门签定一级项目合同,明确责任和目标。各项目区、市农机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完成质量。严格按照《青岛市2014年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目区要明确示范点到镇、村、户,并与之签订合同,保证项目实施面积;与作业机手签订农田作业合同,确保农田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四)项目资金实行“先干后补”拨付方式。根据我市农业生产时令季节的特点和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需要,具体采取中期评估、年终验收、分期拨付形式。“三夏”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后,市农机部门组织进行中期评估,出具评估报告,项目市财政部门据此拨付50%资金。“三秋”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结束后,黄岛区、四市农机、财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申报示范区项目进行初验,验收需青岛市保护性耕作办公室人员参加,然后区、市农机、财政部门将验收情况联合上报市农机、财政部门。市农机、财政部门联合对项目进行验收评审,形成验收评审报告,项目市财政部门据此拨付50%资金。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市保护性耕作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农机、农业、财政、示范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方案决策、组织协调、管理实施等全面工作。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局分管局长任组长,由市农机、农业技术、土肥、植保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监督与引进、技术培训与服务、数据的整理与技术工作。

(二)核心示范方补贴资金要落实到位。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示范区农业发展的统一部署进行规划,明确示范区到镇、村、户,并做好保护性耕作补助确认单的填报,把核心示范方的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保证核心示范方的补贴面积,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与作业机手(或农机合作社)签订农田作业合同,确保农田作业的质量和数量。项目小组要协调好农民、机手的利益关系,使项目实施达到“三赢”的局面,农民得到实惠,机手得到收益,保护性耕作技术得以推广应用,以便促进整个项目建设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

(三)切实完成好小麦免耕播种机的推广任务。今年,全市计划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500台。各项目区、市要按照市农机部门制定的购机补贴政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充分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确保小麦免耕播种机推广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搞好宣传培训。开展保护性耕作大宣传活动。利用电视、广播、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意义,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印发宣传材料,达到示范区农户每家一册。力争通过宣传工作,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家喻户晓,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严格执行批复后的计划和相关文件,实行合同管理、项目竣工验收等制度。保证专款专用,项目资金按照合同要求到位和使用,资金全部实行专帐管理,确保发挥投资效益。要加强对保护性耕作项目的监管力度,完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违反规定的要追究责任。

附:1、2014年青岛市保护性耕作项目申报书

2、保护性耕作资金分配及核心示范方面积补助表

3、保护性耕作免耕作业补助确认单

4、青岛市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方作业合同

2014年4月20日

2014年青岛市保护性耕作

项目申报书

项目任务:保护性耕作项目

项目单位:黄岛区宝山镇农业服务中心

通讯地址:黄岛区宝山镇驻地

邮政编码:266422

联系电话:0532—82131862

人:逄淑金

主管部门:黄岛区农业机械管理局

通讯地址:黄岛区东风路76号

邮政编码:266400

联系电话:0532—86163393

人:肖为方

填制日期:2014年5月6日

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制

一、2013年项目执行进展

2013年宝山镇完成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2400亩,黄岛区保护性耕作项目3000亩,圆满通过市区两级验收。

二、2014年项目任务计划

(一)背景

宝山镇位于胶南市西北部,是典型的无水区,全镇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万亩,辖区内共有44个行政村,3.1万人口,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92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模式为一年两作。该镇农机技术人员齐备,农机管理机构健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全镇农机总动力3.8万千瓦,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165台,多次获得青岛市级以上农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现有农机经济合作组织6个,农机科技示范户80多户,农机技术人员165

名,推广各类农机化新技术6项,新机具100多台,农机化科技成果转化3项,具备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和物质基础。示范区内17个行政村,村级领导班子较强,群众对发展农机化新技术的认知度高,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二)年度目标与预期效益

1、年度目标

①示范区年度新增面积:我镇属于整镇推进示范区,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粮食种植面积60%以上。

②示范区开展保护性耕作所需机具台数及配置情况。

在测算所需机具类别和数量时,务必说明示范区当前拥有的机具类别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测算)

2、预期效益

(指项目实施拟取得的经济及环保指标,简要提出秸秆覆盖、表土处理、深松、免耕播种等环节要达到的作业质量,并提出项目实施要实现的节本增效、减少风蚀水蚀、培肥地力、抑制扬尘、改善生态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量化指标)

(三)项目内容及金额

1.项目内容

(包括①建立示范区,细化分解落实到乡(镇)、村。要写明项目实施所在乡(镇)、村名称、面积数、种植作物、技术模式等。②说明对比试验田的地点、面积,拟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及配套农艺、农机措施的试验示范、创新研究和实施试验与监测等的工作计划。③总结完善技术路线及机具配套方案。④宣传培训,简要说明培训人数,召开培训会及现场会次数,编印宣传资料份数。)

2.项目金额

(项目资金支出预算明细及用途)

(四)时间进度(范围为2014年1月—12月)

(五)涉及的相关单位及事项

三、项目单位情况

(一)单位类型、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二)技术设备条件、财务收支资产状况、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三)有无不良记录

16

四、人员分工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项目分工

联系电话

五、其他相关材料

(示范区区域图等)

六、申请资金经济分类明细表

申报单位财务专用章

单位:万元

项目内容

合计

商品和服务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委托业务费

作业补助

技术指导

宣传培训

作业补助

总计

七、申报意见表

当地农机业务部门

盖章*年*月*日

当地农机局意见

青岛市农机局业务部门意见

盖章*年*月*日

青岛市农机局意见

盖章*年*月*日

1.实施面积。在示范区带动下全年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实施的耕地面积。一年两熟地区,上茬作物实行少免耕播种而下茬作物未实行少免耕播种的,不计入实施面积。

2.技术模式。应按全年作物品种,顺序列出作业技术路线和要求,相同作物采用多种技术路线时,分别说明其比例或面积。

3.机具配置。要根据作业量和实施面积科学配置示范用免少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数量,根据技术模式(或路线)选择适宜机型。示范用机械设备要发挥农民、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现有设备的作用。

附2

保护性耕作资金分配

及核心示范方面积补助表

市(区)

示范区

10万元/个

示范区

15万元/个

整镇推进

示范区

25万元/个

创新项目

25万元/个

核心示范方面积

(万亩)

项目资金

(万元)

青岛市

0

0

0

1

0

25

莱西市

1

4

0

0

1.32

70

平度市

1

4

0

0

1.32

70

即墨市

1

2

0

0

0.72

40

胶州市

2

2

0

0

0.84

50

黄岛区

0

2

2

0

1.6

80

5

14

2

1

5.8

335

23

附3

——市——镇保护性耕作免耕作业补助确认单

(表——)

单位(村委盖章):

单位(农机局盖章):*年*月*日

序号

示范农户姓名

实施

面积

(亩)

补贴标准

(元/亩)

补贴

金额

(元)

作业机手或合作社负责人签字

机手联系

电话

序号

示范农户姓名

实施面积

(亩)

补贴标准

(元/亩)

补贴

金额

(元)

作业机手或合作社负责人签字

机手联系

电话

合计

——

合计

村委负责人签字:

附4

青岛市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方作业合同

甲方:村民委员会(农户见确认单)

乙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或机手

法人代表:

;工商注册号:

为保证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方补贴资金的全面落实,经协商,在平等互利、保证双方权益的基础上,签订本作业合同。

一、作业内容

1、乙方负责向甲方提供机械

作业服务。

2、作业地点:

村。

3、作业面积:

亩(1亩=666.7平方米)。

4、作业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5、作业收费标准:按补贴后

元/亩计算。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按合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为甲方开展作业服务。

2、乙方开展作业人员要具备拖拉机驾驶操作资格,保证农机具技术状态良好,严格遵守作业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3、乙方应按照农艺要求根据机具对秸秆和地表的适应能力,控制免耕播种机行进速度,不漏播、不重播、不漏压,确保播种质量。

4、乙方保证按补贴后低于

元/亩的作业价格向用机农民收费。

5、乙方保证及时组织作业,完成的小麦免耕播种作业面积经验收核实后,由财政部门按

50元/亩的标准向乙方支付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补贴。

6、甲方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倒地,积极为乙方作业创造方便条件。作业结束后,经双方初验合格后,甲方应及时支付作业费。

7、乙方应诚实守信,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否则,农机、财政部门将追回补贴资金,并永久取消乙方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补贴资格。

举报监督电话:

85755044。

本合同一式肆份,甲方、乙方和鉴证方(镇农机管理站)各执一份,经叁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报市农机部门一份。甲、乙双方发生纠纷,可向鉴证方申请调解,也可向当地合同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提出仲裁或诉讼。

甲方:

(盖章)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

(盖章)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鉴证方:镇农机管理站或农业服务中心或县农机局(盖章)

负责人:

联系电话:*年*月*日

    以上《20XX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20XX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20XX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解密专题04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