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

日期:2020-05-12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 本文关键词:化学物质,检验,指导,实验,方案

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 本文简介: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一般是根据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利用化学性质进行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在做题时必须写出①仪器,②药品,③操作,④现象,⑤结论,同时要注意共有现象的干扰。在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样品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 本文内容:

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

一般是根据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利用化学性质进行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在做题时必须写出①仪器,②药品,③操作,④现象,⑤结论,同时要注意共有现象的干扰。

在物质检验的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样品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使之成为方案设计和成分推断的重要参考。例如根据某紫色酸性溶液的颜色,判断可能含有MnO4-,如果通过检验证明确实含有MnO4-,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该溶液不会含有I-、、Fe2+等还原性离子,同时还要知道,在继续的检验实验中选择试剂时要避开还原性较强的试剂等。

(2)注意操作过程的细节。如配制的样品溶液每次均取少量,以保证整个检验过程有足够的样品所用。再如,滴加试剂的方式要逐滴滴入,以保证观察过程及现象的完整性。此外还要注意样品的浓度和试剂的浓度,以确保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3)注意离子(物质)间的干扰。预料到可能出现的实验干扰,通过试剂的选择和操作方法的设计,来消除这种干扰。如检验溶液中的时,如果加入BaCl2溶液和稀HNO3,通过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来确定的存在,那么我们就面临着Ag+或的干扰,因为它们也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这时就可以把实验设计修改为:先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或无色气体产生来判断溶液是否含有Ag+或,如果不含有Ag+则继续加入BaCl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来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

以下是两个物质检验实验的设计思路。

1.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

(1)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主要目的是利用被检验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气味等,对可能含有的某些组分进行推断,进而排除另一些组分存在的可能性。

(2)试样的准备:不论是固体试样,还是液体试样,都只能取少量(固体以刚好铺满试管底部为准,液体为l~2mL)用于配制溶液或用于检验,要留有一定量的试样备用,不能全部取用完。绝对不能将检测试剂直接加入到待测液中,一者造成待测液浪费,二者无法进行后续检测。

(3)检验:在进行检验时,除了要考虑各离子的特征反应外,最重要的是要选取适当的措施排除离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扰。只要排除干扰的方法得当,就可以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2.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根据物质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往往也是重要线索),使被检物质与加入的试剂作用,转变为某种已知物质,或产生某种特殊现象,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

常见的特殊现象有:

(1)生成气体: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很多,生成的气体也常有性质的相似之处,判断时要注意干扰。

(2)生成沉淀:许多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都可生成具有特殊颜色、特殊性质的沉淀,但同时也应注意排除干扰离子。

(3)显现特殊颜色:特殊颜色的出现或消失并配合特殊试剂,是鉴别物质的常见方法,如KSCN检验Fe3+,苯酚检验Fe3+、酸性KMnO4检验不饱和化合物、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含醛基的物质等。

3.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钾离子焰色)。

(3)Ba2+

能使稀H2SO4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HNO3。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1(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有刺激性气味的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开始时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有关反应方程式为:2Fe2+

+

Cl22Fe3+

+

2Cl-。

(9)Fe3+

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为血红色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4.常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①无色酚酞、②紫色石蕊、③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1-

能够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够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

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

(4)I-

①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沉淀不溶于稀HNO3。

②I-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沉淀不溶于硝酸。

(6)

①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注:

BaSO3在硝酸中也不溶解,而是转化为BaSO4沉淀,但有NOx放出。

(7)S2-

能与Pb(NO3)2或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PbS或CuS沉淀。

(8)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①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②向HCO3-盐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10)

含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

浓溶液中加入铜片、浓H2SO4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Cu

+

4H++2NO3-

Cu2+

+

2NO2↑+

2H2O。

5.常见气体的检验

(1)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注:

不是只有H2才产生爆鸣声;可燃的气体不一定是H2;火焰淡蓝色的物质还有CO、H2S、CH4、S、CH3CH2OH等。

(2)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注:

O3、NO2等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4)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5)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6)硫化氢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7)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8)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9)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为红棕色。

(10)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注:

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1)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12)甲烷

无色气体。可燃烧,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13)乙烯

无色气体。可燃烧,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14)乙炔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烧,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也能使硝酸银的氨溶液生成灰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其反应为:

C2H2

+

2Ag(NH3)2NO3

AgCCAg↓+

2NH4NO3

+

2NH3

6.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

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溴苯和HBr白雾;能与浓H2SO4、浓HNO3的混合物反应,生成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

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作用,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液面上。

(3)苯酚

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

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

[实验六

明矾的检验]

实验原理:

明矾的化学式为KAl(SO4)2·12H2O,在溶液中阳离于是K+和Al3+,阴离子是SO42-。K+可用焰色反应检验,

Al3+可用NaOH溶液检验,SO42—可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

实验设计参考:

(1)用一根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湿润的晶体粉末,置于无色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的颜色,

若为紫色,说明晶体中含K+。

(2)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制成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的一份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在溶液中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晶体中含SO42—;向另一份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若白色沉淀溶解成无色溶液,证明晶体中含Al3+。

说明:

以上只是一种设计方案,其他合理设计方案均可。

[实验七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未知物一:

四瓶未知溶液[已知分别是Na2SO4溶液、MgSO4溶液、Al2(SO4)3溶液、FeSO4溶液。]

实验原理:

四种溶液阴离子相同,只需要检验出SO42-就行;所含阳离子各不相同,用NaOH溶液可检验出溶液中Mg2+、Al3+、Fe2+的三种离子;通过焰色反应可确定Na+。有关反应原理如下:

Mg2++2OH—=Mg(OH)2↓

Al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Fe2++2OH—=Fe(OH)2↓

4Fe(OH)2十O2+2H2O=4Fe(OH)3

实验设计:

将四种溶液分别编为1,2,3,4号,进行如下实验:

⑴用四支试管分别贴上1、2、3、4的标签,并分别取上面对应的溶液各1

mL,进行下面的操作:

⑵用步骤⑴中没有现象的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由火焰黄色确定含有Na+

⑶另用4支洁净的试管,各取1

mL原溶液。向各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现象。再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观察现象。从产生的白色沉淀,可推知四支试管中均含SO42-离子。

未知物二:

白色粉末[含有MgCl2、CaCl2、(NH4)2SO4、(NH4)2CO3、KNO3]五种物质中的任意三种。

实验原理:

本实验可利用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检出其中所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实验设计参考:

(1)用一根洁净的铂丝用蒸馏水湿润后蘸取少量粉末,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火焰的颜色,若为紫色,说明含K+,没有紫色,说明不合K+。

(2)取少许白色粉末放在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如有不溶物存在,将混合物过滤。将滤渣转移到另一个小烧杯中,并向小烧杯内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是否有气体放出?若沉淀溶解且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证明原白色粉末含有CO32-。

(3)用另一支试管取上述少量滤液(若上面没出现沉淀则直接取上面的溶液。下同),加入Ba(NO3)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至少含(NH4)2SO4、(NH4)2CO3中的一种。再在沉淀中加入稀硝酸,若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原试样中含有CO32-且没有SO42-;若沉淀不溶解,说明原试样中含有SO42-而没有CO32-;若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原试样中同时含有CO32-和SO42-。

(4)再用1支试管分别取上述少量滤液,滴入少量NaOH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在沉淀中加入NH4Cl浓溶液,若沉淀溶解,证明含Mg2+;反之,不含Mg2+。

(5)用洁净的铂丝蘸取白色粉末,在酒精灯上灼烧,若火焰砖红色则证明有Ca2+。

(6)取⑵所得少量滤液于1支新试管中,滴加稀HNO3和AgNO3,若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7)取1/4药匙的白色粉末与等量的Ca(OH)2混合均匀后,放入一支干燥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当有气体放出时,小心地嗅气体的气味,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NH4+。

(8)取⑵所得滤液于大试管中,加热浓缩溶液后,加入铜和浓硫酸再加热,若在试管内出现棕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内含NO3-。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各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用括号内的物质能除去,并且不引进其他杂质的是(

A.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氯化氢(NaHCO3溶液)

B.氢气中所含的硫化氢(硫酸铜溶液)

C.乙酸乙酯中所含的乙酸(乙醇)

D.氯化钠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钡(硫酸)

[分析]

A中HCl

+

NaHCO3NaCl

+

CO2↑+

H2O,CO2不与NaHCO3反应,且溶解度减小;B中H2S

+

CuSO4=CuS↓+

H2SO4,而H2不反应,也不溶解;C中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三者互溶;D中引入杂质(HCl、H2SO4)。

答案:A、B。

[小结]

除杂质的原则是:

(1)不增——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量;

(3)简便——分离操作简便易行;

(4)易得——除杂试剂价格便宜,容易得到;

(5)最好——所选用的方法,在保证除去杂质的同时,最好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

例2: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某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①称量ag样品,置于烧杯中。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⑤加热干燥沉淀物。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⑦重复⑤、⑥操作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本实验流程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的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__________。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分析:

具有还原性,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会发生反应2Na2SO3

+

O22Na2SO4,被部分氧化生成硫酸钠,因此,杂质主要是Na2SO4。这样的样品溶解后,加入稀盐酸酸化,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则只有BaSO4沉淀生成,因为亚硫酸是弱酸,强酸性条件下,不能生成BaSO3沉淀。不能用Ba(NO3)2代替BaCl2,因为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氧化成,这样就不能保证BaSO4沉淀中全部是来自“部分氧化而生成的硫酸钠”,从而造成结果错误。

答案:

(1)不能;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氧化成,从而造成较大误差;

(2)加盐酸可将Na2SO3转化为SO2逸出,避免生成BaSO3沉淀,保证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

(3)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不变;

(4)

例3:为了检验,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设计了如下5种方案:

方案甲: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无沉淀(也无气泡)

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方案丁:试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方案戊:试液白色沉淀(过滤、洗涤)

沉淀不溶解

请问哪种方案最好?

[分析]

方案甲不够严密,因为在含有Ag+(Hg22+、Pb2+)而不含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也会出现类似的实验现象;

方案丙或方案丁不够严密,因为含有而不含的无色透明溶液也会出现丙和丁方案的现象;

方案乙和方案戊严密,因为只有的无色透明溶液才会出现此两种方案的现象。但从操作的简化程度与效果来看,方案乙最优。

方案乙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待测溶液少量,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以确定溶液中有无Ag+、Hg22+、Pb2+,并除去可能存在的或(加足量稀盐酸生成SO2↑,加稀足量盐酸生成CO2↑)。如果加入盐酸后既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没有气泡产生。则可认为溶液中不存在Ag+、Hg22+、Pb2+或、。

答案:

方案乙最优。

例4: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和气,其主要成份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和气中含有CO和H2。

(1)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的代码字母)混和气→(

)(

)接(

)(

)接(

)(

)接(

)(

)接(

)(

)

(2)确认混和气中含有H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E)(F)接(D)(C)接(A)(B)[或(B)(A)]接(J)(I)接(H)(G)

(错1个接口,该题为0分)

(2)黑色CuO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H2通过灼热的CuO后生成铜和水蒸气,水蒸气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例5: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FeCl3稀溶液及pH试纸,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

答案:

取少量该红色产物放入稀硫酸,(振荡)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不变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以上《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化学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学习指导》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