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魏晋以来 本文关键词:魏晋,材料
材料一魏晋以来 本文简介:黄冈市历史中考材料题精选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
材料一魏晋以来 本文内容:
黄冈市历史中考材料题精选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
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的什么影响?
二、阅读下列材料。
按: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可以断言,下一世纪我们要为这努力的仍将是实现近代化的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个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林则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是目的,华夷是根本对立的。到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中学与西学已可以平等相处。再到胡适的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和“再到胡适的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是分别指什么?
(2)近代化经历了三次飞跃,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制度层面到观念层面的具体实践活动。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中国的哪些行动或决策,深刻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在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紧跟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三、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球性的社会变革,发生
封建社会后期,以科技动力、工业化为中心导致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并引起了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面变革。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一般来说包括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近代化、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一些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同时,社交应酬也带着明显的商业利益。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起点。洋务运动艰难地开户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30年,现代化(也可称为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中国近代化建设才逐渐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从政治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简要说明20世纪初思想文化现代化探索活动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如何?
(3)归纳概括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材料二,你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四、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贞观四年,有司(有关部门)以林邑(唐朝藩国国名)表疏不顺(向唐朝上疏时言语有冒犯)而请发兵讨击。太宗说:“兵者(指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且(讨伐林邑)经历(沿途经历)山险,士卒瘁(过度劳累)劳,若我士卒疾役,虽克剪(消灭或战胜的意思)此蛮(对林邑国的蔑称),亦有何补,(补,泛指益处)?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竞(最终)不讨(讨伐)之。——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今省徭赋,不夺其时”。《旧唐书》载“(唐朝规定)凡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若不役,由收其庸(“庸”指纳绢或布代役),每日三尺”。
材料三
(改革开放引起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性变革)我国在改革就业制度的同时,还不断改革和完美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明确提出“两个确保”,进一步完美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
(1935年8月,罗斯福为了尽快摆脱危机,颁布了《社会保险法》),“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各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第1节为使每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拔予截至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第301节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此批拔款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拔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以供下文所规定之各项用途。……第1001节为使各州能在该州实际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贫困的盲人实行财政资助,特此批准拔予截至1963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300万美元……”——摘自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唐太宗不讨伐林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一、二,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提出了哪些思想或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有何作用。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实施《社会保险法》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些措施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五、民主政治是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民主政治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据此回答:
(1)简要说明古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2)简要概括17世纪英国和18世纪后期美国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六、阅读下列材料。
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兴土筑;十二曰集流亡”。……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诸制度—常平仓、社会和义仓以积谷备灾。
材料二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使中华民族经受了严峻考验;2008年,罕见的雪灾,又使我们民族经受了同样的考验;2008年“5·12地震”
,我们民族再次经受了同样的考验。……从1998年抗洪到2008年至今的抗震救灾,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全面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实力。
材料三
(1929年10月开始于美国的那场灾难向世界蔓延,各国纷纷寻找对策)1936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我们能够占用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是如何积累这些雄厚实力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材料三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些措施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七、“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通过什么办法使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并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2)俄国在19世纪60年代实行的农业政策有哪些?它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1933年——1935年,美国复兴农业的措施有哪些?
八、阅读下列材料。
今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此,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回答:(1)请分别举出材料中据说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为了实现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它主要学习了西方的什么?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
九、阅读下列材料。
今年是“大跃进”50周年,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据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一九五八年《人民日报》报道摘录)“福建立湖社再夺高产冠军——花生亩产13241斤”、“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多斤”
材料二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和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回答:(1)材料一中有关花生和早稻亩产量的报道是否真实?说明出现上述报道的原因?
(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什么重大决策?
(3)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识上发生的变化。
十、民主政治是世界政治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民主政治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据此回答:
(1)简要说明古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2)简要概括17世纪英国和18世纪后期美国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十一、2008年是隋朝灭亡唐建立1390周年,隋唐创立的各种制度,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基本特征是什么?
(2)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变为八股取士,在考试的内容方面与以前有何重大变化?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
2008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1952年
20.6%
78.7%
1956年
85.6%
14.2%
材料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思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重新确立了新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新的重要思想体系。
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1952—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出现的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所说的“新的思想路线”和“新的重要思想体系”各指什么?
十三、2008年人大会的召开奏响了制度创新、体制改革的号角,历史上,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各国共同的追求。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创新和调整。据此完成下表。
30年代的美国
20年代以来的苏联(俄)
70年代以来的中国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权力大力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勃列旧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等,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创新和调整。
1.
结果
2.
苏俄建立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然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僵化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超载生产力的缺陷。后来苏联虽历经数次改革,但仍积重难返,收效不大。
3.
历史启示
4.
十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虽然使生产要素超载了一般国家的民族主权界限,却没有超载强势国家的民族主权。本质上说,全球化基本上是强势国家影响世界的过程。当前全球化正是欧美组合的西方文明主导下的进程。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The
GiobaIization
of
the
WorId
Economy)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全球化使合作与协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既机遇又是挑战,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
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影响?
十五、2008年是唐朝建立1390周年纪念。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唐玄宗当政时期,采取了哪些政策治理国家?
(2)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十六、阅读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个地区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
材料二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凭借自己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重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
回答:(1)材料一指出全球化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请你联系课本和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在哪些?
(2)据材料二,说明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哪些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针对这种情况,请你为发展中国家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十七、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并逐步发展和完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俄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与美国法国不同,俄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是什么?近代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与法制观念通常以什么形式得以体现?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经济方面受到了怎样的冲突?以美国为例,谈谈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应对的?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
十八、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征建立在这样的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认为“将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这里所说的政治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的那些内容体现了这些原则?
十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即石油),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润滑车轮),燃灯极明”。沈括(1030—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了哪些用途?
材料二
史学界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是汉朝,一是在宋朝。明朝时期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2)
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材料三
科南特将科学定义为“通过实验和观察发展起来并引起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概念系统。”
直到近代以前,发展的趋势始终是朝着分离——朝着思想家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方向进行。西方的伟大成就就是使这两者联合起来。知道实际知识与了解潜在原因的结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166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鼓励并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便于通史》
(3)据材料三分析14~17世纪西欧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展。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3)
据材料四说明,19世纪的科学研究“启发”了哪些“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二十、古今中外,政府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灾难,都采取过种种措施加以应对(或防范,或救灾),曾有过许多成功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唐朝建立后,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赋役令》,其中租庸调制中有“损免”(亦称“灾免”,即因为受灾而减少或免去租庸调)制度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种田的遇到水灾、旱灾、虫灾、霜冻灾害,据现(现在)营田(耕种的田地),州县检灾(核实灾情),具帐申省(出具账目向上级申报),十分损(损失)四以上,免(免除)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粟2石,为租);损六已上,免租调(农民每年向国家交绢2丈、绵3两为调);损七已上,课役(田租和徭役)全免。另据《唐律疏议》规定:其应损免(受灾而减免)者,……里正(古代的乡官)须言(言,报告的意思)于县,县申(申报)州,州申省,多者奏闻。
——摘自《唐宋田赋的“损免”与“灾伤检放”论稿》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有关历史信息,归纳概括唐朝前期对农民受灾减免赋役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包括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为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清朝文献通考》规定: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用仓库储备粮食)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仓库名称)以积谷备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备荒救这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面对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四
在30年代大危机中,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美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4)材料四中,罗斯福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措施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和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要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