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真学长的一封信--本三学生的榜样 本文关键词:封信,学长,榜样,李真,学生
李真学长的一封信--本三学生的榜样 本文简介:李真学长的一封信分享作者:left已被分享12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写给在校大学生的一封信—其实,我是一所三本院校的大学生写在前面:得到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的消息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月,在经历了与家人、朋友的庆祝与欢乐,经过了对一路走来坎坷曲折历程的沉思和总结后,今天终于决定收拾下心情,写点
李真学长的一封信--本三学生的榜样 本文内容:
李真学长的一封信
分享
作者:left
已被分享12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分享
转载
举报
写给在校大学生的一封信
—其实,我是一所三本院校的大学生
写在前面:得到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的消息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月,在经历了与家人、朋友的庆祝与欢乐,经过了对一路走来坎坷曲折历程的沉思和总结后,今天终于决定收拾下心情,写点什么留给自己的学弟学妹,我深知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后总要带走些什么,但更要留下些什么东西。
希腊哲学家赫莫克里特曾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个人先后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实不应该,但前后两个人相继掉进同一条河流却在所难免,除非有曾掉进河流的人游出来后设立醒目的警示牌。今天,我姑且大言不惭一把,斗胆充当这一神圣之角色,将自己在大学及毕业后备研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让大家少走些弯路。毕竟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先从我的一次经历说起。记得在大二上学期,有一次在外主持一个商业活动。活动开始前跟承办方的一个负责人聊天:
“小伙子,你在哪所大学读书啊?”
(我在犹豫了一秒钟后心虚地回答)“河北大学。”
(这个负责人似乎从我的迟疑中觉察到了什么,随后问到)“那你一年的学费是多少啊?”
(我的脸一阵热辣,支支吾吾到)“一……一…万。”
(负责人脸上立刻露出了鄙夷的神态)“哦…原来是河大工商学院的呀!原来是那个三本的学生啊!”
听到这样的话,我当时恨不得马上找个地缝钻进去。撒了个谎当场被人揭穿,内心猛地一扎,真难受!
描述我的这个经历是想说,可能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在被问及学校时,也会答道:我是xx
大学的,而不是诚实的说我是xx大学xx学院的。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作为“当事人”之一,我的想法可能会代表大多数同学的心声:因为我自卑!因为我怕被别人瞧不起!因为我想维护我最起码的尊严!
在这件事情过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依然不能平静,它依然带给我些许的阵痛并引发我的思考。我一直在反问自己: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是不是考上三本的院校就一定要感到自卑和低人一等呢?究竟怎样才能走出这个阴影和藩篱?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间看到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喜剧之王》才茅塞顿开,似乎想清了些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由周星驰扮演的男主角尹天仇因怀才不遇,为了生计,无奈只得在街坊福利院开办了一个演员培训班。一天,一个叫飘飘的舞女(由张柏芝扮演)来到这里,想跟尹学习表演。当她见到尹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尹就是某一部电影中踩到香蕉皮的倒霉鬼。随后用鄙夷的语气说道:“你怎么不去死啊!你个死跑龙套的!”尹在听到这番话后并没有冲她发怒,而是用平缓的语气正色纠正道:“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此后飘飘又多次说到尹是个死跑龙套的,但每次尹都只是用这句话来回答:“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我们说当周围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尹的时候,他依然用这句话来维护他最起码的尊严并始终以一个合格演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最终实现了做一名优秀演员的梦想。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周星驰在香港电影界多年奋斗打拼的真实写照。想想看,周星驰这个当年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是不是就是依靠这句话及这句话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与信念,走出了早年星光黯淡的阴霾并最终成就了中国香港喜剧电影的传奇和神话呢?
当想到这些时,我猛然惊醒!我们是应该感到谦卑,感到无地自容。但谦卑和无地自容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进入了一所三本的院校读书,而是进入大学后一直到今天,我们没有按照一名合格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面对很“硬”的生活时,低下了你一向高昂的头颅。你输了,不是吗?
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不是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茫然的一塌糊涂?是不是有太多的时间都在宿舍的床上,在QQ上闲聊中,在网络游戏的厮杀里,在能激发年轻人无限购买欲的商场里,在与一群又一群酒肉朋友的肆意狂欢中度过?
又一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虽然给你们上课的都是讲师以上级别的;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虽然你们大学图书馆里有数十甚至上百万册的藏书;突然发现自己在学期伊始所订的学习计划一样都没有完成,虽然当初订计划时曾发了那么要命的毒誓;突然发现自己临出家门时对父母所做的保证一个都没有实现,虽然当初立保证时看到母亲那双殷切而信任的眼神感动的要死。不要说上课听不懂,不要说老师太没有水平,不要说学校太垃圾,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我们每年的学费是10000,再加上我们的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大多数人一年的花销可以达到15000以上。我们现在在三本院校里求学是在接受一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我们父母高额的投入,在你我身上又得到了多少产出?
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或小生意家庭,没有多少人家里有万贯家财,我们现在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甚至是到处借来的钱,期间蕴含着无比的艰辛与对我们深沉的爱。在他们那饱经风霜被岁月留下创痕的老脸上,还有一双双对我们充满希望和信任的眼睛,那一双浑浊甚至有点模糊的眼睛。
希望可以变成失望,失望可以变成绝望,但是又是这一变化的决定者呢?除了不争气的自己还有谁?!
责任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纯熟的思想内定的。我们都说自己长大了,都认为自己成熟了,但我觉得,20来岁的我们只是表象的成熟,徒有虚表,想来只是自欺欺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永远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却在堕落与无为中放弃了承担责任的神圣使命。
记得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我的一位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里只有两种人,人才和人渣。如果我现在问你:你是人才还是人渣?可能大部分的同学会委婉的说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但如果你是如此这般的回答,我要说,你正在一步步走向人渣。可能你会说我的话太极端。但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就应该言辞极端些,因为我们的心太安逸了,太老了。记得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一个女生问道:“李敖先生,我认为你今天在清华应该对北大有所歉意。因为你昨天在北大演讲,在形容北大时你用了一个“孬”字。众所周知,孬是个不好的词。你的这番言论严重的伤害了北大人的感情。”李敖先生先是幽默风趣的说道:“我没想到清华原来还有北大的卧底。”转而又曰:“我小的时候在北京城流传着这样的一首童谣:北大老,师大穷,只有清华最通融。因为北大“老”,所以我的言辞要激烈些,要扎它一下,让它感觉到疼,进而反思,进步。”我想李敖先生的话又何尝不是在说给我们听呢?!
好了,“问责”问了这么久,相信大家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看到这里,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让纠结的内心舒缓一下,休息几分钟,然后咱们接着聊。
前文已经谈到,进入一所三本大学读书不是让我们感到谦卑和无地自容的主要原因,因为它只能代表过去,只能说明曾经的那个自己没有用功读书。我们常说人应该向前看,不能永远活在历史当中。古人曾经曰过:“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现在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现实,以“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接受不了的”的心态暂时放下这一“出身不好”的包袱,转而“进攻”我们此时最主要的矛盾,即如何重塑自我,如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得到他人和社会认可的那一天自信满满的说“其实,我是一所三本学校的大学生。”
我们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核心竞争力”究竟包括什么呢?窃以为它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之内容。硬实力包括很多,在下文会列举一些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几点。在这里我主要说一说软实力的内容。
一、自信
自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关于自信,我想从自信的来源方面谈一谈,即如何培养自信。
我认为自信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在点滴生活中积累。“自信”这一无形力量只有深扎在每一个大学生的点滴生活之中,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才会“腹有自信气自华”。
点滴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拒绝诱惑,培养定力。
现实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诱惑:金钱,物质,虚荣,地位……当然还有很多来自生活中琐碎事情的诱惑。经不起诱惑,所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却很多。活给别人看,看别人怎么活。
我们说不自信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自己不相信自己”。那么自己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因为大多数同学没有经得起诱惑,缺乏定力,把持不足自己,不能按照自己之前所订的计划学习和生活。时间一久,就会感到“人在黄昏迷瞪瞪,不知南北和西东。”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已。
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糖果实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
米加尔找来十几个4岁的小孩子并给每人发了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吃糖,但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再吃,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没有经得起糖果的诱惑,马上把糖吃掉了。而另外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备受煎熬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他们终于吃到了糖。米加尔后来又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块糖的小孩子都表现得很自信,总能循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踏踏实实向前走,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反观那些在早年没有经得起糖果诱惑的人,大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人,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避免挑战。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拒绝诱惑严于自律的同时,我们的自信心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增长,并促使我们nearer
to
succeed
!
2、
时刻具备战胜恐惧的勇气
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总会自主不自主的一阵恐慌?比如上课老师让回答问题时,比如让你走上讲台演讲时,比如自己参加一场比赛时等等。那究竟为什么会恐慌害怕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心虚没有底气,因为不自信。
当我们面对一件不很有把握做好的事情时,是要知难而退呢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可能大多数的同学会暗自说:这件事我没有把握,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还是去做那些自己拿手的事情吧,安慰自己道:毕竟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但我一直都认为我们年轻人都要做一个有立体思维的人。就是说,当面对一件事情时,一定要能够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即多维度来审视它。我想在面对那些因自己未曾涉足过的领域或事情而感到犹豫和恐惧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它:耶!太棒了!我终于又发现了一个自己蕴含巨大潜力的领域,我一定要战胜这个“纸老虎”,填补空白,使自己更完美!
说到这,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在我上大学时,每次路过湖边的英语角,内心总是一阵莫名的恐慌。说实话,我想走进其中,想与自己的同龄人一起享受英语带来的快乐。但我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英语是何等的垃圾,简直“聋哑”到了极点,去英语角不是“自取其辱”吗?!每当想到这儿,我就感到非常难受,不觉的就收回了刚刚迈出去的脚步。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09年的3月份,毕业离校的日子已越来越近,虽然生活过得还算充实,但内心还是在隐隐作痛。我知道不敢说英语依旧是内心最大的一块伤疤。三天,整整三天的时间我都在思考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把英语说出来。也正是在这炼狱般的三天中,我突然想明白了:我的英语口语是不好,这是事实。但换个角度想,这不也能说明我比那些已经能用英语侃侃而谈的同学说好英语的潜力大吗?!就在那一天,2009年3月18日,我终于调整好了心态,积极乐观的重新投入到了学英语当中。后来又认识了对我今后英语的提高帮助甚大的李涛及他的团队CEO,跟大家一起开始了疯狂英语之旅。在与大家一起疯狂读英语之余,我一个人拿上书到很多地方喊英语,是的,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东风公园,军校广场,裕华路小商品城门口以及河北农大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了自己疯狂的声音和“疯癫”般的影子。经过两三个月的不懈努力,自己的英语口语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英语,我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我想那段时光在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从来也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
经过切身实践后再静心思虑,我们会发现:从感性上来说恐惧似乎很强大,但从理性上来说人的勇气具有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能量大的足可以用来发电。在这个感性容易被放大,理性容易被缩小的社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理性一次。
二、执著
我的理解:“执”就是坚持;“著”脚踏实地也。“执著”即意为坚持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我认为执著源于信念。乍一听起来,“信念”这个词很大,很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细究起来,此言差矣。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身处逆境时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源动力。人在这个世界上过活,谁都离不开它。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信念很简单:
1、我信命,但不认命。
什么叫“信命”?什么又叫做“不认命”呢
?
所谓“信命”,就是敢于正视自己的境遇。境遇又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我的境遇就是出身在农村,父母都是老百姓,曾在一所三本院校读书等等。我们要正视这些现实,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认命”就是指我们不能因为命运的一些“不公平”的,为我们感情上所难以接受的安排而向生活向命运低下头。我们要做生活得强者,要做一个内心强大的,骨格很“硬”的年轻人。
2、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就是财富”。对这句话,我有过很深的感触。(在这个例子中我暂且把“财富”片面的理解为金钱)记得刚到大学时,做了人生的第一份兼职:餐厅服务员(钟点工)。工资不高一小时一元。干了一段时间后老板“大发慈悲”,又涨了五角。辛辛苦苦干了一个多月,拿到了46.5元。手捧这“可怜”的薪水,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直在反问自己:难道你只能干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吗?你甘心只靠这样的工作来挣自己的生活费吗?
客观的说我不甘心。但想想此时的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和能力去做其他更好的工作呢?没有!
思考良久之后,我决定暂时放弃做兼职的想法,沉下心来通过读书打开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我要厚积薄发。从那以后,图书馆成了我每周去的最多的地方,我如饥似渴的读着书,在时刻准备着(现来用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状态最为贴切:虽疲于奔命,但乐此不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大二上学期凭借自己专业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一份工作:路演主持人。从此便开始了我一年多的在课余时间做路演主持人的生涯。期间凭借扎实的语言技能和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赢得了演出单位的肯定。演出费也是一路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一天100元,到后来的200元,250元,300元,400元,再到后来做婚礼司仪的一场800—1000元。从大二下学期开始,通过演出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而且还有了一些积蓄。而这些积蓄又支撑着我在毕业后的二次备研中走了很久。
回顾这一历程,我不得不说,当时是理智让我暂时放弃了那些唾手可得的小钱,让我投入了知识的怀抱,也让我更好的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追逐知识吧,当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走进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时,不知不觉中,一些有形的东西就会以附属品的形式向你靠近。这也让我想起了老子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无为,则无所不为。
再说说“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
以这次参加北大法学院的复试为例来阐释这一信念是如何在我的身上得到验证的。我的初试成绩并不理想,在有资格参加复试的190人大名单中名列第175名。按照以往的录取情况来看,我,被刷下来,是“当仁不让”的。但当时内心一直有一个信念:只要还有1%的希望,我都要全力以赴。我坚信天无绝人之路!
在参加复试前的十来天里,我仍旧同以前一样,按部就班的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英语听力;我依然静心的总结着逻辑题和社会热点法律事件,认真的看着自己买来的《法学家茶座》并有感而发的写下自己的一点法律思想片段;还是时不时的走进农大图书馆翻阅法学期刊,培养法律思维。直到进考场的最后十分钟我还在翻阅那本早已被翻的破旧不堪的《法硕大纲分析》。我坚持到了最后,我告诉自己:李真,你没有问题的!相信天道酬勤!退一万步说,即使这次失败,你也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我就怀着这样的情愫,坦然的走进了那个足以改变我整个人生轨迹的电教楼一楼的多功能报告厅。古人说“自助者,天助之。”就在那个下午,2010年3月20日的那个下午,我又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是的,许久以来“厚积”的知识终于“喷薄欲出”,我尽情的在那两张白纸上挥洒着青春的印迹。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楚的记得那篇可以改变吾之命运的论文中的几个片段:“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活的法治事件犹如一连串美丽的浪花,总是让人如此心动,荡漾着法治的醉人涟漪…….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法治需要的不是人们单纯的默认而是积极的参与:遇有不平,拔刀相助;遇有不公,奋起抗争。因为优良的法治生活向来无法仅在人们的期待中生存和维持,而需要依赖于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法治并非悬隔在庙堂之上,也并非停留在政府的自觉构建,它的根需深扎在百姓的点滴生活之中,它的价值体现在公民社会主体地位的巩固上,它的价值依赖于每一个人的坚持和创造………….正是因为一些人的坚守和努力,公民权利木桶上那块短板在渐渐的增长,中国的法治传统也在一点一点的积攒………….和谐社会的建构,不是同志之间的寒暄,不是用权力消除异己异见,也不是稳定压倒一切,而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达到的一种社会生态平衡…………。”
我的命运就是因为这样一段段的文字而改变,复试结果出来了:我的名次前进了82名,我成功的被北大录取。
是的,是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亲爱的朋友,请快快放下那些抱怨、牢骚等无谓的情绪,平稳心态,重新拿起书本。请坚信:知识也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
以上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花了很大的篇幅阐述了核心竞争力中的“软实力”。那接下来我将简单罗列下我心中的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中的“硬实力”:
1、有一个够硬的身体。在这里还是要重复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身体是咱革命的本钱。没了身体,一切都白搭。
2、至少学好一门外语。今后,无论是功利性的应付考试还是为自己在社会上打拼增加砝码,学好外语都是必须的!
3、有意识的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毕竟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不断地被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的主体就是人。人际交往能力的增强,无形之中就扩大了自己的人脉圈。在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4、练得一手漂亮的字。都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实不为过。第一张脸漂亮,那它就锦上添花;第一张脸一般,第二张脸漂亮,也会让人刮目相看。
5、写得一手好文章。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相信大家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和推敲,驾驭文字的能力一定会有不小的提升。而这又会成为你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筹码。
请谨记:艺多不压身。
这些就是我,一个过来人,关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一点浅见。写出来,以飨学弟学妹们。
限于能力和时间,文章水准可能很一般,但确是用心写成。希望在读完后能带给你一点点警醒和启发。同时我也相信如果你能在以上那些方面用心的改变和提高,若干段时间之后,你一定可以春风满面,底气十足地对众人说:“其实,我是一所三本学校的大学生。”
写在后面:不知不觉中已洋洋洒洒写了七千多字。相信大家读到这里,多半已经头昏脑胀,眼睛发木了。为了你的健康,我不再啰嗦。
花费三天,17个小时写成这一篇拙文。想法很简单:只要这篇文章所传达的东西在一个学弟或学妹身上起到作用,使他(她)有所顿悟和改变,真的,值了!
李真
写于2010年4月18日23点37分
分享
已被分享12次
分享来自:left的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