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说明方法体会鲸的特点《鲸》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感悟,体会,方法
感悟说明方法体会鲸的特点《鲸》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感悟说明方法,体会鲸的特点《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的朗读技巧,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运用说明方法介绍某种动物的某一特点。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感悟说明方法体会鲸的特点《鲸》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感悟说明方法,体会鲸的特点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朗读技巧,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能运用说明方法介绍某种动物的某一特点。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鲸》。
1.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鲸的?
2.你们认为《鲸》这篇文章写得怎样?预设答案:生动、有趣
过渡:是的,作者能把深居于浩瀚大海里的鲸描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鲸》的写法。
二、研读课文,感悟写法
(一)精讲第一自然段。
1.分别请男、女同学读不同的两段话,再说一说哪段写得比较生动具体?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点拨朗读技巧。
3.体会鲸的庞大,探讨说明方法。板书: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点拔:说明方法的特点,用法的好处(鲸特点)等。
过渡:这一段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把鲸写得很大很大。说明方法并不是只有3种,常用的还有:板书(打比方、分类别……),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看看有有哪些新的发现。
(二)自主学习第2至7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请默读2-7自然段,把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画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结合汇报情况点拨重点句段。
出示1:他们在海里游的时候……二千多公斤。
把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中的“吸进”与吞进嘴里的“吞进“调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
出示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喷泉一样。
3.再现有趣的鲸,配乐、全班齐读重点句段。
须鲸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公斤。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鲸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过渡: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是因为作者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才能把鲸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动物界里有趣动物有许多,请看《大熊猫》也来了。
三、拓展学习,运用写法。
1.以读引读:先读短文《大熊猫》,同桌讨论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用的好处。指名回答。
过渡:看来这些说明方法还是百用百灵的,我们也来大显身手,试一试吧。
2.以读引写:运用说明方法,用一段话描写某种事物的某一特点。小组交流,推荐同学上台读。其他同学听并说出用了哪些说明法,作者给回应。
四、整体回顾,学习总结。
根据板书小结:课上到这接近尾声了,通过学习《鲸》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认识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还走进了鲸,了解了鲸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任选一题。
1.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2.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附:板书设计
9
鲸
形体特点
列数字
进化过程
举例子
生动、有趣
作比较
鲸的种类
打比方
生活习性
分类别
篇2:《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感想,小石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本文简介: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97中李兆斌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学生抄写、翻译课文,参照译文校对答案,老师简单加以点拨。学习过程:一、导入看图猜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本文内容: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感想
97中
李兆斌
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抄写、翻译课文,参照译文校对答案,老师简单加以点拨。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看图猜诗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柳宗元是孤独的、凄苦的,因为他被贬官了,被贬到了荒僻的地方。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和《江雪》是在同一个地方,时间接近。所以,学习《小石潭记》时我们不但要注意到文中的景色,更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景
情)
二、诵读感知
一读,读准字音
簧(huáng)竹
清冽(liè)
披拂(fú)
佁(yǐ)
然
俶(chù)尔
翕(xī)
忽
寂寥(liáo)
幽邃(suì)
二读,读得流畅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准确,朗读流利。
三读,读出节奏
1.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四读,读懂文句
1、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1)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2)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2、说说下列字词的含义
(1)心乐之(
)
(2)斗折蛇行(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
凄神寒骨(
)
3
、补充省略的内容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读,概括文意
老师读课文,读一段请一个同学概括文段大意。
三、品读理解
围绕着题目的“小石潭”三个字进行品读
“小石潭记”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记”表示文体,以前学过,这里不重复,剩下的“小”、“石”、“潭”三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
1、以“石”字为例,作品读指导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到了“石”的句子。
学生回答,老师指导: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直接点到了石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写到了“石”,“坐潭上”自然是坐在石头上面。这是属于间接写到石头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字句,发挥联想能力。而且,“凄神寒骨”不但写到了石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还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失意、忧愁苦闷之情。这是由景领悟出情。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也写到了石头。翠绿的藤蔓,飘拂在潭边的石头之上,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这是对文章的一种审美思考。
我们的品读就可以这样找句子,这样品味。
2、话题品析活动
学生按照刚才提示的角度,在下面两个话题中选一个对课文进行品读。
话题一:说说石潭的
“小”
话题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和潭边的景物谈)
四、小结
“以柳之流连景光,模写山水,曲致微妙,心与物化,亦韩所无有也!”——《读柳之厚山水诸记》
《小石潭记》所写的景色是曲折变化、细致入微的,在这景色之中,又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感情,所以有人评价说它是“心与物化”。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
板书设计:
景
情
小
石
潭
作
者
幽
寂
忧愁苦闷
凄
清
凄凉寂寞
上完这节课,让我对中小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又了一些新的认识。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实质应该是要让学生更顺利地、更好地形成语文素养。八年级,学生已经习惯了初中的学习生活。从衔接的角度讲,更多的则是如何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级迈进,以最终符合中学学习的要求。具体反映在教学中,则应该是引领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实实在在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因此,这节课,我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正确把握教材
这是一节课效果的根本保证。我认为,只有在正确把握、处理教材的情况下,才谈得上教学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这节课,我抓住课文的景和情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文字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这是成功的保证。
二、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时常看到一些步骤繁多、流程复杂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我佩服设计者的心思细密,另一方面,我也会怀疑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一节课要成功,要能真正地让学生形成语文素养,其教学设计必须是重点突出、思路简洁、层次分明的。这次的《小石潭记》的教学设计,主要就是两个板块:诵读感知、品读理解,每一个板块都层次分明。尤其是后一个板块,具有很强的探究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也有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像这次的话题品析活动,就生成了一些内容:
师:下面我们进行话题品析活动。请同学们在以下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来品读课文,两个话题分别是:一、说说石潭的
“小”;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或潭边的景物来谈。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说的是小石潭的“小”。“全石以为底”可以看出小石潭的“小”,石潭是以整块石头做底,那石头不可能太大。
生2:我也是说小石潭的“小”的。从第四段“坐潭上”可见石头超出了水面,水面应该是很浅的,估计石潭也大不到哪里去。
生3:我也说潭小。第三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是写溪水的,这溪水是石潭的源头,这溪水是很小的,可见流入石潭的水也不多,潭应该也是很小的。
师:“明灭可见”也有可能是青树翠蔓的遮挡造成的,当然,你从这里猜测石潭的小,也符合文意。
生4:我说的是潭的小。第二段开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后面又写到这鱼“尔远逝,往来翕乎”,可见鱼很小,又只有百许头,潭大不到哪里去。
生5:第四段说“四面竹树环合”也说明潭不大。
学生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较之于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更进了一层,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三、教师要恰当地指导
老师的正确指导是把教学引向深入的保证,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老师应该在学生无疑处引导学生生疑、在学生疑惑出指明方向、在学生不明白处讲解。本课教学的成功,与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1、朗读指导当讲在关键处
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的朗读。然而,八年级的朗读,与小学、与七年级的朗读应该有什么不同呢?显然,应该在此前学习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本课的朗读教学,我就比较注重让学生透过朗读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感受语言的优美之处。请看教学实录:
师:我觉得,朗读《小石潭记》要读出文章的节奏。读出节奏,其实就是要读出文章的变化。变化从哪里来?要依据课文的特点。
本文在形式上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文有一种整齐之美,整齐之中寓有变化。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三个四字词语组合在一起,有一种整齐之美。朗读时首先要注意其内部节奏。“青树翠蔓”是一个并列短语,停顿为“青树/翠蔓”的形式,但如果三个短语读起来节奏一样的话就不好听了,“参差披拂”这个短语朗读时中间可以适当拖长,可以这样读……(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其次,本文还有一种变化之美,本文的句子有长有短。如“近岸”,短,读起来简洁有力,琅琅上口,后面的“卷石底以出”要稍长,读起来显得舒缓,有抑扬之美,朗读时要注意。(老师范读,学生朗读)
这样的指导,既让学生知道了课文形式的特点,明白了朗读的要点所在,又有老师的示范,所以,这个环节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指导当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学生的思考应更加深入,这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向九年级过渡的要求。为此,对学生的发言,老师应该迅速地进行判别,并且给予指导。请看教学实录:
师:文中哪些句子是写了“石”的?
生:“全石以为底”。
师:还有呢?
生:“卷石底以出”。
师:还有呢?
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师:还有呢?
(生愕然,有的学生露出了惊讶的笑容。学生们低头思考。)
生:“坐潭上”,因为作者不可能是坐在水上面,所谓“坐潭上”应该是坐在潭边的石头上。
师:他找的这个句子和刚才大家找的句子不同,刚才同学们找的都是直接写到“石”字的句子,他找的这个则是间接地写到“石”的句子。找这样的句子难度更大,需要我们细细地思考,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且展开联想。
几个“还有呢”,让学生出乎意料,引发了他们的深思并使之最终有所发现。接着,点明学生前后回答的不同,教给他们思考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真正的收获,后面的课堂活动也才有了成功的基础。
四、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要有保证
这节课生成了一些东西,但也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品读理解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话题,但是学生的回答都是围绕着话题一的,而且都没有能够讲到景物描写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呢?我想还是课堂活动时间不够造成的。设计时我只给这个环节留下了12分钟。事实证明,这还远远不够。没有足够的时间就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另一个班再教《小石潭记》的时候,我对教学环节作了调整,给学生更充足的品读时间,收到了更好的效果。以下是当时部分学生的回答:
生1:第四段说:“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这是说小石潭环境的幽寂,同时,从第五段看,同游者有三个人,隶而从者有两人,总共有六人游小石潭,但作者却说“无人”,我想,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柳宗元受到环境的影响,是心里面十分忧愁苦闷、凄凉寂寞的反映。
生2:由柳宗元想传递的感觉可以推想出,他所见到的潭是“小”的。如果是“大石潭记”就不容易突出作者被贬官后的寂寥、凄凉的心情了。
生3:我反对你的说法,其实大的景也可以突出孤寂的感觉。
生2:但是我觉得大的景通常是抒发大的感受,像国破家亡的悲凉,以死报国等伟大的情怀啊之类的,例如《过零丁洋》;而小的景更适宜于抒发小一点的感受,这是一般的情况。所以我觉得小石潭应该是比较小的。
虽然回答还显得稚嫩,但是思考的角度、深度都比原来的一节课更进了一步。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讨论更有效呢?是否可以认为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方向呢?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16fw.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篇3:信用工具与货币教学设计
信用工具与货币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货币,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与货币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灵丘四中高中政治教研组2010年10月8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常见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理解外汇的含义;明确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的关系;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正确使用信用工具,能熟练计算汇率,能运用相关知
信用工具与货币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教学设计
灵丘四中高中政治教研组
2010年10月8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信用工具的基本知识;理解外汇的含义;明确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的关系;理解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正确使用信用工具,能熟练计算汇率,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认识到信用工具使用的意义,认识到我国稳定外汇市场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信用卡使用的意义,两种支票的区别
2
汇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的关系;
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讨论法,课堂练习,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呈现导学提纲:
⒈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有哪些?
⒉信用卡:含义;凭证;优点;吞卡和丢失时如何处理。
⒊支票:含义;种类。
⒋外汇和汇率:含义;外汇的特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试一试
假如,今年暑假,你和父母到国内一些地方去旅游,你能够帮助父母制定一种灵活而又风险最低的带钱解决方案吗?
假如,你是要出国留学,怎样将钱带出去?
导出:
1、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
办理结算
转帐结算
就是把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核算清楚
(2)信用卡
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信用卡的作用
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
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课堂练习
自1986年中国银行首发人民币长城卡之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
农业银行相继发行了牡丹卡、龙卡、金穗卡。目前,我国发卡总量5亿多张,
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生活的现代化水平。据此回答:
1、下列对信用卡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往来结算中使用的信用工具
②在经济往来中直接进行现金结算的工具
③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购物和消费
④持卡人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信用卡之所以能够迅速普及,是因为信用卡(
)
①是一般等价物
②简化收款手续
③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④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关注生活
1、你使用过银行信用卡吗?
2、如果ATM机(自动提款机)吞了信用卡,该去找谁?
3、如果你的银行信用卡遗失,应该怎么办?
(4)支票
①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
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分类: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见下图:
2、外汇
(1)什么是外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一)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二)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四)特别提款权;(五)其他外汇资产。”
练习:下列在我国不属于外汇的是()
①
欧元②美国国债③外国银行的支票④海尔公司的股票
辨析:有人说外汇就是外币
了解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定义
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资产即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目的: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辨析:国家持有的外汇越多越好
练习
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95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
安全构成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
)
①中美之间贸易额下降
②美国超额发行美元
③美国对中国投资减少
④美国国债价格下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什么是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间的兑换比率
称呼上有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之分,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本币汇率,相对的美元汇率、欧元汇率是外币汇率
见下表:
单位:人民币/100外币
日期:2008/09/15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英镑
1222.2
?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
?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
?
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港币
87.55
美元
682.73
瑞士法郎
602.58
新加坡元
475.15
瑞典克朗
101.77
丹麦克朗
130.11
挪威克朗
119.21
日元
6.3107
加拿大元
642.74
澳大利亚元
561.48
欧元
969.48
泰国铢
19.61
练习
2010年9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1人民币元=0.1495美元(人民币汇率)
1美元
=6.6879人民币元(美元汇率)
计算:当日人民币100元能兑换多少美元?假如国庆节当日人民币升值10%,其
它条件不变,则100美元可兑换多少人民币?
思考:人民币汇率与外汇汇率的关系
列表比较
人民币汇率
外汇汇率
人民币币值
外币币值
上升
下降
升值
贬值
下降
上升
贬值
升值
练习
(2010江苏,2分)
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3)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从利的方面看
1有利于进口贸易的发展。
2
降低出国的成本,利于国外旅游,上学。
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从不利方面看
1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2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3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人民币贬值的利弊分析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
1.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
2.增加就业
3.来中国旅游成本降低,利于国内旅游业发展
从不利的方面来看
1.
进口贸易受影响。
2.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练习
(2008宁夏文综,4分)
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元调整为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
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易错点
1
外汇等同于外币;
2
人民币升值就是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上升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积极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练一练
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人民币兑美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20分)
1
该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
2
2010年10月6日,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是100美元兑人民币669.00元,与9月17日的1美元=6.72人民币元相比,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百分之几?(5分)
3
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这一经济现象对我国有怎样的影响。(12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