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体会 本文关键词: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体会,经验
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体会 本文简介: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体会阜阳市一职高:冯新成、田东伟国家级刊物发表作为省教育厅首批认定的国家级“半工半读”试点学校,阜阳市一职高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结合学校实际,确定骨干专业进行大胆实践,在“半工半读”工作上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体会 本文内容:
谈“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体会
阜阳市一职高:冯新成、田东伟
国家级刊物发表
作为省教育厅首批认定的国家级“半工半读”试点学校,阜阳市一职高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结合学校实际,确定骨干专业进行大胆实践,在“半工半读”工作上做了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将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7年2月接到省教育厅“关于同意合肥市电子学校等37所学校为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的通知”后,我校立即于3月13
日成立了校“半工半读”领导小组,由校长杨新同志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常新亚同志任副组长,职业部、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等有关处室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职业部具体布置办理这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多次召开我校骨干专业教师座谈会,调动一线教师积极参于这项工作的主动性,集思广益共同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半工半读工作的新思路,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确定首先在机电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开发试点工作,并在先期到厂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先后与广东东莞七群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华虹电器有限公司签定了开展半工半读活动的协议书,分别于2007年4月1日和2011月4月20日两次安排学生共计168人到上属两厂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
一、
取得成效
“半工半读”是职业中学人材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我们在实践中发现:
1、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方向的定位。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仍是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职教模式,培养目标以对口升学为主,不注重学生就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校明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一上岗位即可独立工作。劳动价值观念和对职业环境的适应,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2、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教学方向不很准确,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与岗位群,忽视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造成教学和就业严重脱节。教学内容陈旧、滞后,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过多注重理论性,实际操作少。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紧贴经济发展设置专业,建立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分配有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时间。
3、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针对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许多学校都进行过多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专业教师的结构却没有多大变化,制约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益。通过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缓解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同时拓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
4、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
目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生源不足,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还有大量贫困学生一方面对专业技术的渴求,另一方面昂贵的学费成了拦路虎,贫困生上不起职业学校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行工学制度、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弟铺就求学之路、创业之路、成才之路的同时,也增强了职业学校的招生吸引力,扩大中职招生。
三、“半工半读”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国际上成功的半工半读模式都有政策法规强有力的保障,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半工半读模式都是依靠立法来规范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并不断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在我国职业教育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企业持久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学校教学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学生的双重角色如何得到保障?我国相关的制度建设必须提上日程。现在教育部已出台了关于全国107所职业学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和企业签订书面协议,共同组建半工半读工作的领导或协调机构,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半工半读模式将会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法规出台。
2、政府缺乏主导性,行业、企业缺乏积极性。
半工半读不是职业学校一家的事,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的鼎力配合,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行业、企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对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利好”政策,让半工半读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中运行。
3、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教材等方面与企业严重脱节。
半工半读要求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学校一方面可以从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工学结合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要有所体现。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适用的教材。但现实并非如此,大多数职业学校仍然只能采用与全日制班级相同的课程和教材,对教材的处理只能作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没有针对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材的编写者不仅要有来自学校的教师,还要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教材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应取自于工,用之于学。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
半工半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有效的培养模式。随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的推广和不断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