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XX.5

日期:2020-06-16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15.5 本文关键词:互动,小班,语言,活动,研究

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15.5 本文简介:《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会因为信息热潮而成低谷,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即在表达时,能用最简明的语言,准确地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收到尽可能大的效果。《学前教育

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15.5 本文内容:

《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会因为信息热潮而成低谷,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即在表达时,能用最简明的语言,准确地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收到尽可能大的效果。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3岁儿童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由于受到年龄关系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有的幼儿甚至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或词组来与别人进行交流,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匮乏。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它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各项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牟县为县级城市,受社会、环境、文化等影响,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话想说,但不会说。(2)有话想说,但不敢说。(3)大部分幼儿普通话不标准,与人交流时大多用方言。为了在幼儿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区角活动对发展幼儿语言方面的功能,我们特此开展了“在区角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

二、概念的界定

1.幼儿语言能力:是指幼儿在学习和获得语言的过程中不断操作和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本课题中包括准确清晰地发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正确连贯地口头表达等方面。

2.区角活动: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创设富有个性的区域,投放丰富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可操作性的材料,满足幼儿自己探索事物的好奇心和欲望,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互动的活动。本课题中是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有机结合。

三、理论依据

1.社会相互作用论

20世纪七十年代后的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强调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的作用,认为儿童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在与人们语言交流中,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巴甫洛夫的言语获得理论

认为儿童获得言语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语词的声音和具体事物的形象建立起联系,接着是语词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这种暂时神经联系则是通过强化而建立起来的。

3.皮亚杰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既不是环境强加的,也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它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马克思主义活动论、当代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肯定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现代学前教育的必然结论,它符合现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是一个正确的、合乎规律的观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探寻小班语言教育与区域活动互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二)主要内容:调查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分析心里生理发展特点,解决区角活动问题,探索小班语言与区角活动互动的方法与途径。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对象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本地区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

2.访谈调查法:访谈本地区幼儿园教师、行政人员,了解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现状的心理生理特点;

3.观察法:深入幼儿园实地观察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区角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组织活动的方式、区角材料的放置等;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得出的结论和归纳的措施用于实践检验,在实际中切实探索小班幼儿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策略与方法。

5.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中所获得的已有事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以本地区为样本,向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发放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对小班幼儿语言教育的看法,并了解小班幼儿语言教育的程度、表现及特点;

2.回收问卷,进行信息统计、分析,作出调查报告;

3.分组通过实地考察本地区,以图片、录像、文字等形式记录其行为表现,访谈幼儿教师和家长,弥补问卷信息不全的缺陷并寻找促使小班幼儿语言教育如何与区角活动互动;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进行分类,各小组从进行分析,寻找小班幼儿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方法与途径,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尝试,并制定初步的干预计划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收集各小组及时反馈的干预情况和材料,分析、总结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有效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创设了幼儿语言发展相适应的区角活动环境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1.创设合理的语言物理环境,即根据近期的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玩具材料。第一步,根据幼儿园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创设富有特色的区角环境。

第二步,因地制宜,设置合理的区角数量,并将各个区角进行科学合理地分隔,努力形成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第三步,围绕教育目标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材料。

2.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心理环境,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1)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激发幼儿说的愿望。

(2)提倡“敢说先于正确”的原则,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老师不轻易打断幼儿的谈话。

(二)探索了教师指导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开放式提问

2.多角度互动

3.

有效性指导

(三)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师幼和幼儿园在课题研究中获得了共同发展

1.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区角活动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我们通过个案观察记录,比较分析了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发现了以下成果:

(1)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言,态度自然大方,并且幼儿的讲述、谈话愿望强烈,表述时声音响亮,讲述比较完整。

(2)幼儿的发音比较清楚准确,词汇日渐丰富,也注意用词的正确和丰富,注意运用规范的语言积极与同伴、老师进行交谈。

(3)倾听习惯得到了培养。倾听习惯一直是孩子们语言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点,幼儿往往愿意自己讲,而不能注意听同伴发言。通过这样的区角活动,孩子们乐意倾听同伴和老师的讲话,提高了语言交流的技巧。

2.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课题的开展对教师是个挑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我们则结合课题开展了专门的理论学习研究,定时进行研讨观摩活动,通过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反思再反思,教师从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等待,自身专业素质和撰写经验总结、论文、随笔等的能力日趋加强。几年来,在省市区的各类评比中,我们多位教师的文章屡屡获奖。

3.幼儿园积累了丰富的园本教材

八、研究后的思考

1.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等还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教师的理论知识还应进一步丰富,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2.将继续探讨语言这一隐性环境的创设,今后还将组织教师进行区角环境创设、组织实施的观摩和研讨活动,充分挖掘各区角的语言功能。

3.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我们对幼儿个案作了一些记录和积累,但相应的策略研究还较浅,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理性认识的提升。

4.组织活动中还缺少严谨,虽然我们已经注重个别差异,但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较多,还是不能面面俱到。由于教师人数较少研究中积极干预还不够深入,因此研究还只停留在有限的程度,对幼儿情感、认知的关系,发挥家庭的作用还没有做到最佳,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篇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参考答案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文关键词:教育活动,练习题,参考答案,幼儿园,语言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文简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在幼儿园中对学前儿童语言进行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2.讲述活动:讲述活动是以培养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给儿童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文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在幼儿园中对学前儿童语言进行训练和教育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2.讲述活动:讲述活动是以培养儿童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给儿童提供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实践机会的一种活动,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3.儿童诗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韵体作品的统称,包括:儿歌、儿童诗等,其特点为:语言精练、想象丰富、有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极富童真、童趣。

4.独白言语:是人们独自构思并表达对某一事物完整认识的过程。

5.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

6.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7.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儿童学习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8.谜语:古称隐语,又名庚辞。其方法是以某一事物或某一诗句、成语、俗语、文字、人名等为谜底,用隐喻、形似、暗示或描写其特征等手法作出谜面,供人猜测。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前者是题,后者是答案。

9.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以低幼儿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儿童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

10.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儿童提供语言学习的样板,让儿童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的一种方法,有时也可以由发展较好的儿童来示范。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1.答:

1.从对话语言发展到独白语言;

2.从情景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语言;

3.产生了内部言语。

2.答:

1.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2.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3.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4.依据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3.答: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

4.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5.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6.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4.答:

1.题材广阔、主题明确而有意义。

2.结构完整、情节具体、清新。

3.时代气息和传统内容相结合。

4.反映各年龄班儿童的特点。

5.答:

1.理解的技能。

2.概括的技能。

3.预期的技能。

6.答:

1.语音练习的游戏。

2.词汇练习的游戏。

3.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4.描述性讲述练习的游戏。

5.猜谜、编迷和绕口令。

7.答:

1.有成人的言语范例。

2.其次,要有丰富的生活内容。

3.多为儿童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

8.答:

1.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

2.儿童词汇教育。

3.口语交际训练。

4.儿童文学教育。

5.儿童读写教育。

9.答:

1.句法结构的发展:句型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句子理解的发展:从听懂语句意义向应用语句进行交际发展;儿童理解语句往往受直接经验影响;儿童理解新语句易受事件可能性影响;儿童理解新语句时常受词序影响。

10.答:

1.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2.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言语。

3.讲述时的语言情境较为正式。

4.讲述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11.答:

1.作品要符合儿童已有的经验水平。

2.作品题材广泛。

3.作品构思巧妙、想象合乎逻辑。

12.答:

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2.游戏规则即为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3.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份。

13.答:

1.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作品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2.运用恰当的言语、绘画、动作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想象力仿编、改编、创编诗歌、散文或续编故事结尾。

14.答:

1.内容选择的多向性。

2.内容的选择要符合讲述活动的特点。

3.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15.答:

第一,阅读区活动应建立必要的规则。

第二,要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

第三,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论述题

1.

答:

1.幼儿园语言教育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2.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3.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举例说明

答:(缺一点扣2分)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

4.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5.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6.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举例说明(6分)

四、设计题

答案略

活动目标:

(要求目标具体、可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情感、态度目标结合)

活动准备:

(准备充分、具体)

活动过程:

(过程步骤清晰,能完成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高起专)练习题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语言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内,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儿童语言的教育形式。

2.外部言语:是交际性言语,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言语活动,有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一般都要求清楚、完整、符合逻辑。

3.谈话:也可以称作谈论,主要指教师根据既定的题目,引导儿童围绕一定主题进行交谈。

4.绕口令:也叫“急口令”“拗口令”。它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语言游戏。绕口令把声,韵、调容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准确地念出来。

5.呀呀语:就是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

6.早期阅读行为:是指学前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

7.命名图书法:要求儿童用简练的词或短句给图书起个名字,实际上是让儿童学习归纳图书内容的主题。适于中班后期以后的儿童使用。

8.语言游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儿童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含有较多的规则游戏的成分,能够较好地吸引儿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活动中来,并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完成语言学习的任务。

9.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单词句有以下特点:一是和动作紧密结合。二是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三是词性不确定。

10.积极词汇:是指那些既能理解又会用的词汇。

二、简答题

1.答

第一,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目标;

第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第三,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2.答:

1.单词句阶段(1——1岁半)。

2.简单句阶段(1岁半——两岁)

3.复合句阶段(2——3岁)

3.答:

1.面向全体儿童。

2.发挥儿童学习语言的主体性。

3.加强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联系。

4.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

4.答:

1.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2.儿童自由阅读。

3.师生共同阅读。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5.答:

1.看图讲述。

2.生活经验讲述。

3.情境表演讲述。

4.实物讲述。

5.拼图讲述。

6.剪影讲述。

7.绘图讲述。

6.答:

1.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2.创设情境为引出诗歌、散文作铺垫。

3.初步理解诗歌、散文的含义。

4.深入理解诗歌、散文的内涵。

5.迁移诗歌、散文的内容。

7.答:

1.幼儿园语言教育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2.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3.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8.答:

1.在语音能力方面:连续的音节增多;近似词的音节也增多;无意义的音节逐渐减少;不完整地模仿词音。

2.在词汇能力方面:以音代物是1岁以前儿童说出词汇的一个明显特点,即常常以物体发出的形象地声音来代替物体的名称,能说出的大部分是名词,其次是动词,以及个别的形容词。这个阶段说出的词有几个特点:以词代句;一词多义;和动作紧密结合;词性不确定。

9.答:

1.谈话活动拥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2.谈话活动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3.谈话活动是多方参与的言语交往活动。

4.谈话的语境随意、宽松、自由。

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10.答:

1.创设情境为引出文学作品作铺垫。

2.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3.运用想象进行创造性的仿编或创编。

11.答: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3.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4.集中倾听。

5.巩固与再实践。

12.答:

1.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13.答:

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主要包括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1.语言产生的准备。包括反射性发声阶段和呀呀语阶段。

2.语言理解的准备。包括语音知觉和词语理解。

14.答:

1.示范模仿法。

2.视、听、讲、做结合法。

3.游戏法。

4.表演法。

5.练习法。

15.答:

1.选择和安排内容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取材的内容和范围应广泛,有教育意义。

3.谈话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应与幼儿的言语和知识经验相符合。

三、论述题

1.

答:缺一点扣3分

1.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

2.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3.围绕话题深入交谈。

4.迁移谈话的经验。

(举例说明6分)

2.

答:(缺一点扣2分)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儿童的交往语言。

4.通过听说游戏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5.通过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6.通过其他教育活动发展儿童的语言。

举例说明(6分)

3.

答:每点3分

第一,如何将高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层次目标;

第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各个层次教育目标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第三,教师如何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方法,从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举例说明6分)

四、设计题(答案略)

活动目标:8分(要求目标具体、可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情感、态度目标结合)

活动准备:4分(准备充分、具体)

活动过程:13分(过程步骤清晰,能完成目标)

篇3: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夏天的歌》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夏天的歌》 本文关键词:中班,教育活动,的歌,夏天,语言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夏天的歌》 本文简介: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诗歌《夏天的歌》1、设计意图诗歌《夏天的歌》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幼儿熟悉的大自然中的声音展现有趣的夏天场景。诗歌意境优美、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篇幅较小、语言简单、句式反复,易于幼儿理解与掌握;诗歌结构工整,层次清楚,适合仿编创造。诗歌中有“蝈蝈蝈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夏天的歌》 本文内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诗歌《夏天的歌》

1、

设计意图

诗歌《夏天的歌》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幼儿熟悉的大自然中的声音展现有趣的夏天场景。诗歌意境优美、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篇幅较小、语言简单、句式反复,易于幼儿理解与掌握;诗歌结构工整,层次清楚,适合仿编创造。诗歌中有“蝈蝈蝈”“咕呱咕呱”“哗啦哗啦”等幼儿喜欢的象声词,将夏天里大自然各种动物的歌声这一生活素材纳入语言活动中,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引导幼儿在自身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聆听诗中夏天的歌。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学习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音律美。

结合诗歌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我觉得这首诗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进行理解掌握以及仿编。

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掌握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3、根据诗歌的结构和夏季的特征大胆地仿编。

重点: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掌握诗歌内容。

难点:幼儿能根据诗歌的结构及夏季的特征学习仿编。

3、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夏天的特征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事先录制好的蝈蝈、知了、青蛙的叫声。夏天的歌《课件》、图片(蝈蝈、知了、青蛙;戴太阳帽的小朋友、撑小花伞的小朋友;草丛、大树、池塘、冰激淋)学具准备:记号笔、操作材料。

4、

活动过程

(1)

谈话引出话题,诱发兴趣。

1、

组织幼儿谈论夏天的特征。

2、

听动物录音,引出儿歌《夏天的歌》

(2)

欣赏儿歌,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念一遍儿歌,帮助儿童理解内容。

提问:(1)诗歌的名称?(2)你听到了那些小动物?声音是怎样的?

2、

教师出示图片念一遍儿歌。

(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幼儿学念两遍儿歌。

(3)

引导仿编。

1、

帮助儿童理解儿歌的结构特点。

(主要分析前三句句式:夏天的歌在哪里?。。。在。。。)

2、

帮助儿童回忆经验。

(请小朋友想一想,夏天还有什么歌?试着编在儿歌里)

3、

教师示范

(夏天的歌在哪里?嗡嗡嗡,在香香的花丛里。)

4、

儿童学习仿编

(幼儿结伴尝试仿编,请个别幼儿展示自编的儿歌,教师适当评价指导。)

5、

延伸活动

1、

午睡后,带幼儿户外散步,观察夏天还有什么声音,体会夏天的美妙。

2、

讲幼儿仿编的儿歌贴在主题墙上,作为识字材料。

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说课稿

1、

说活动内容

诗歌《夏天的歌》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幼儿熟悉的大自然中的声音展现有趣的夏天场景。诗歌意境优美、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篇幅较小、语言简单、句式反复,易于幼儿理解与掌握;诗歌结构工整,层次清楚,适合仿编创造。诗歌中有“蝈蝈蝈”“咕呱咕呱”“哗啦哗啦”等幼儿喜欢的象声词,将夏天里大自然各种动物的歌声这一生活素材纳入语言活动中,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又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引导幼儿在自身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聆听诗中夏天的歌,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学习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音律美。

结合诗歌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我觉得这首诗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进行理解掌握以及仿编。

二、说活动目标

(1)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情感、技能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掌握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3、根据诗歌的结构和夏季的特征大胆地仿编。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掌握诗歌内容。

因为诗歌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诗歌内容,才能进一步进行感受和创编,所以我把“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掌握诗歌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幼儿能根据诗歌的结构及夏季的特征学习仿编。

由于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发展水平有限,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编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我认为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学习是可以进行简单创编的。所以,我把创编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3、

说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夏天的特征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事先录制好的蝈蝈、知了、青蛙的叫声。夏天的歌《课件》、图片(蝈蝈、知了、青蛙;戴太阳帽的小朋友、撑小花伞的小朋友;草丛、大树、池塘、冰激淋)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图片,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的内容。引导仿编环节让幼儿回忆经验并编入儿歌,幼儿说过的可能会忘记,所以我准备了各种他们可能会提到的事物图片,帮助幼儿看图仿编。

4、

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了以下四个环节:

(1)

谈话引出话题,诱发兴趣。(二)欣赏儿歌,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三)引导仿编。(四)延伸活动

下面我具体说明一下各个环节设计的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以及理由。

(1)

谈话引出话题,诱发兴趣。

这个环节我的目标是引出活动内容,诱发幼儿兴趣、吸引注意力。基本活动策略是谈话法。首先组织幼儿谈论夏天的特征,让幼儿回忆对夏天的经验,然后再通过播放动物叫声录音引起幼儿兴趣,从而引出今天的活动任务诗歌《夏天的歌》。

(二)欣赏诗歌,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意境。基本活动策略是讲解法和直观教学法。教师先念一遍儿歌,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内容。(1)诗歌的名称?(2)你听到了声音?然后教师出示图片念一遍诗歌,通过图片直观地讲解诗歌的意境。再让幼儿学念两遍,加深理解。

(3)

引导仿编。

这个环节的目标是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仿编。基本活动策略是讲解示范法和直观教学法。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诗歌的句式特点(夏天的歌在哪里?。。。在。。。);通过让幼儿回忆以往经验,掌握诗歌的元素;教师示范,使幼儿清楚怎样把元素编进诗歌(如:夏天的歌在哪里?嗡嗡嗡,在香香的花丛里。)

;最后让幼儿与同伴合作尝试仿编,教师指导。

(四)延伸活动

1、午睡后,带幼儿户外散步,观察夏天还有什么声音,体会夏天的美妙。

2、将幼儿仿编的儿歌贴在主题墙上,作为识字材料。

六、结果

本次活动我采用的重要方法是直观教学法、谈话法和讲解示范法。通过谈话法使幼儿联系以往经验,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便于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达成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方式和学习特点,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和讲解示范法,便于突破活动难点,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仿编。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和思考,还存在不足,还望老师批评指教。

    以上《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XX.5》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XX.5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小班语言教育与区角活动互动的研究20XX.5》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