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内经读书计划》

日期:2020-06-16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内经读书计划》word版 本文关键词:内经,计划,读书,word

《内经读书计划》word版 本文简介: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课程教学课外学习备忘录(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一、学习《内经》的任务追寻经典中医之根!①追根溯源,穷追不舍,探源而创新;②由源溯流,从历史的发展中致力于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系统化,进而现代化,在发展中创新。二、如何分析理解古典医籍《内经》尊重原文,历代注疏,不要拘泥于一家。三、学习《内

《内经读书计划》word版 本文内容: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课程教学课外学习备忘录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一、学习《内经》的任务

追寻经典中医之根!

①追根溯源,穷追不舍,探源而创新;

②由源溯流,从历史的发展中致力于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系统化,进而现代化,在发展中创新。

二、如何分析理解古典医籍《内经》

尊重原文,历代注疏,不要拘泥于一家。

三、学习《内经》方法

①利用工具书,弄懂文理;

②借助注家,弄通医理;

③联系临床实践,领会精神实质;

④以学原文(经文)为学习的根本。

四、学习《内经》主要参考的文献资料

㈠参考古文献资料目录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⒉唐·杨上善《太素》

⒊晋·皇甫谧《甲乙经》

⒋元·滑寿《读素问钞》

⒌明·张介宾《类经》

⒍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⒎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⒏明·吴昆《素问吴注》

⒐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⒑清·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

⒒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⒓日·丹波元简《素问识》、《灵枢识》

㈡参考今文献资料目录

⒈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2007年)

⒉中国中医药科技(1994年~2007年)

⒊中医杂志(1985年~2007年)

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年~2007年)

⒌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2007年)

⒍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2007年)

⒎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2007年)

⒏山东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2007年)

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2007年)

⒑中风与神经病病杂志(2000年~2007年)

⒒中医药学报(1995年~2007年)

⒓黑龙江中医药(1995年~2007年)

⒔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2007年)

⒕中国中医药杂志(1996年~2007年)

⒖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2007年)

⒗老年医学与保健(2001年~2007年)

⒘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2年~2007年)

⒙实用老年医学(2001年~2007年)

⒚新中医(1995年~2007年)

⒛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2007年)

21.河南中医(1995年~2007年)

22.浙江中医药杂志(1985年~2007年)

23.辽宁中医(2002年~2007年)

24.中西医结合(2004年~2007年)

25.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2007年)

26.《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

五、《内经》读书计划的实施方法

班级为单位,成立《内经》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工、课外完成二项“古文献资料”的学习与讨论,课程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所自学的古文献资料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相互讨论理解教学内容;课间及业余时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相互促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内经》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主讲教师或以多媒体形式展示,或复印学习资料交给《内经》学习小组学习讨论;临床带教,和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及其亲朋好友病患疾苦,利用所学《内经》理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展示《内经》的魅力、经典中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内经》课程学习的读书计划(备忘录)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阴阳的概念及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治病必求于本”的临床价值。

⒉掌握运用阴阳理论认识和阐明人体生理、病理、诊法、治则、养生及药食气味的理论,领会其临床应用。

⒊背诵:

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⑵“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按教学使用顺序陈列、下同):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明·吴昆《素问吴注》

⒌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⒍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按教学使用顺序陈列、下同):张景岳《景岳全书》、朱丹溪《丹溪心法》、《王九峰医案·泄泻》(清)、《名医类案·痞满》(清)、吴又可《温疫论》、张琦《素问释义》等。

第二节《素问·脏气法时论》

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五脏病愈、甚、持、起时,掌握其一般规律。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宗金鉴》、《难经经释》、张元素《医学启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门》等。

第三节《素问·六微旨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亢则害,承乃制”的意义,理解其临床应用。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介宾《内经图翼·运气上》、王履《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戴思恭《续名医类案》等。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素问·灵兰秘典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十二官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⒉掌握“十二官不得相失”及“主明则下安”的理论。

⒊背诵“心者,君主之官也……形乃大伤。”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⒊唐·杨上善《太素》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叶桂《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唐容川《医经精义》、《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难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等。

第二节《素问·六节藏象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藏象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中医脏腑名称的含义。

⒉掌握五脏的性能、阴阳属性、与五华、五体和四时通应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⒊理解“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论。

⒋背诵“心者,生之本……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

⒋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⒌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⒍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辞源》、李今庸《读古医籍随笔》、1984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李杲《脾胃论》、敦煌医书残卷《明堂五脏论》等。

第三节《素问·五脏别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脏和腑的不同功能和生理特点。

⒉掌握“气口独为五脏主”的理论。

⒊背诵: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实而不能满也。”⑵“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变现于气口。”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⒊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⒋明·张介宾《类经》

⒌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⒍明·吴昆《素问吴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辞源》、陈士择《石室秘录》、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难经》、王洪图《黄帝医术临证切要》等。

第四节《素问·经脉别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和“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观点。

⒉掌握水饮和食物的输布生化过程。

⒊理解“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的道理。

⒋背诵:“食气入胃……揆度以为常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吴昆《素问吴注》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明·吴昆《素问吴注》

⒌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⒍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⒎《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王洪图总主编)

⒏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傅贞亮《黄帝内经素问析义》、李国清《素问疑识》等。

第五节《素问·太阴阳明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太阴、阳明的不同生理、病理特点。

⒉理解“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及其意义。

⒊理解脾“为胃行其津液”的理论,掌握“脾病而四肢不用”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⒋从“脾不主时”的理论理解脾胃的重要性及其临床意义。

⒌背诵:⑴“阳者,天气也……阴受之则入五脏。”⑵“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唐·杨上善《太素》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伤寒论》、张琦《素问释义》、明代周慎斋《慎斋遗书》、敦煌古医籍残卷《明堂五脏论·脾与胃》、赵献可《医贯》、张介宾《景岳全书》等。

第六节《灵枢·本神》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⒉理解由心任物到智处物的思维过程。

⒊理解五脏虚实病候及治疗原则。

⒋背诵:⑴“生之来谓之精……因虑而处物谓之智。”⑵“肝藏血……实则胀,五脏不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⒊明·张介宾《类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清·程文囿《医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等。

第七节《灵枢·营卫生会》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营卫的生成、性质及功能。

⒉理解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及其与寤寐的关系。

⒊掌握“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道理及其临床意义。

⒋背诵:⑴“人受气于谷,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⑵“中焦亦并胃中,故人有两死,而无两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⒊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⒋明·张介宾《类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唐宗海《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北京中医杂志》(刘文昭)、李今庸《中医药研究》、《黑龙江中医药》(袁立人)、《中医杂志》(李志道)、《贵阳中医学院学报》(高伯正)、孙思邈《干金要方》、《福建中医药》(江中坚)、《山西中医》(蒋贤跃)、《中医杂志》(庞近宜)、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第八节《灵枢·决气》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六气”的概念。

自学。

第三章

经络

第一节《素问·骨空论》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第二节《灵枢·经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⒊《中国医药学报》(史常永1992年)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宋·窦材《扁鹊心书》、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邱幸凡《络脉理论与临床》、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关幼波临床经验选》等。

第三节《灵枢·九针论》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晋·皇甫谧《甲乙经》

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⒊明·张介宾《类经》

第四节《灵枢·血络论》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⒉晋·皇甫谧《甲乙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喻昌《医门法律·络脉论》等。

第四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素问·生气通天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⒉掌握阳气与阴精的相互关系,理解阴阳平衡协调的重要性以及阳气在阴阳平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

⒊掌握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风、寒、暑、湿外感邪气致病特征、机理。

⒋理解饮食五味对五脏的影响,了解五味偏嗜致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⒌背诵:①“阳气者,若天与日……四维相代,阳气乃竭。”②“阴者,藏精而起亟也……气立如故。”③“凡阴阳之要……春必温病。”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⒉明·吴昆《素问吴注》

⒊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类经附翼》

⒋唐·杨上善《太素》

⒌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⒍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朱丹溪《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等。

第二节《素问·玉机真脏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五脏相通、移皆有次”的五脏病传变规律。

⒉理解“风为百病之长”的意义。

⒊掌握五虚、五实证的病候、病机及“其时有生者”的机理,理解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第三节《素问·举痛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百病生于气”的病机学观点,理解九气致病的病机、病候。

⒉背诵:“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俞震《古今医案按》、刘冠军《现代针灸医案选·气厥》等。

第四节《素问·调经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和“守经隧”的理论。

⒉理解血气、表里虚实的含义及其病因、病机。

⒊掌握“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胜则外热,阴胜则内寒”病机,理解该理论的古今差异。

⒋背诵:①“夫心藏神……是故守经隧焉。”②“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⒍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⒎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万密斋《续名医类案?咳嗽》、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俞震《古今医案按》、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杨继荪医案》、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漠·泄泻》、李东垣《脾胃论》等。

第五节《素问·至真要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病机的概念及掌握病机的重要意义。

⒉掌握“病机十九条”。

⒊理解“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病机分析法。

⒋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⒉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⒊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蒲辅周医案》、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吴考盘医案》、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李振华医案》、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薛立斋《续名医类案·痈疽》等。

第六节《灵枢·百病始生》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三部之气,所伤异类”和病“起于阴”、“起于阳”的含义。

⒉掌握“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学基本观点,理解正邪在发病中的辨证关系及临床意义。

⒊理解并“生于阴”的具体内容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

⒋背诵:①“夫百病之所生也……致其淫,不可胜数。”②“风雨寒热……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学心传》等。

第五章

病证

第一节《素问·热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伤寒的概念及其病因、病机和预后。

⒉理解伤寒六经分证的症状、病机、传变以及其对后世伤寒学说的影响。

⒊背诵:①“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必不免于死。”②“治之奈何……可泄而已。”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⒋张仲景《伤寒论

第二节《素问·评热病论》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阴阳交的概念、病机和预后,理解邪热与阴精正气胜复斗争对热病预后的影响,以及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唐·杨上善《太素》

⒊明·张介宾《类经》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张仲景《金匮要略》、程土德《素问注释汇粹》、等。

第三节《素问·咳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理解肺咳“内外合邪”的致咳病机。

⒉理解“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病机及其临床意义。

⒊背诵:“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甚则为泄为痛。”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中医内科学》(规划教材)

⒉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林佩琴《类证治栽》、《证治准绳》、《医宗必读》、秦伯未《内经类证》、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张仲景《金匮要略》等。

第四节《素问·举痛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痛证的基本病因病机,了解各种痛证的具体病机。

⒉理解痛证的辨证要点及四诊合参的临床意义。

⒊背诵:“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

参考第四章第三节《素问·举痛论》

第五节《素问·风论》

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风者,百病之长也”的理论及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自学。

第六节《素问·痹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痹证基本病机及临床意义。

⒉掌握行、痛、著痹的具体病机及证候特点。

⒊理解五脏痹、六腑痹、五体痹的病机,了解其病候及预后。

⒋理解营卫之气与痹证的病机关系。

⒌背诵:⑴“风寒湿三气杂至……湿气胜者为著痹也。”⑵“荣者,水谷之精气……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李中梓《医宗必读》、张介宾《景岳全书》、陈梦雷《医部全录》、张璐《张氏医通》、《辨证奇闻》、《兰室秘藏》等。

第七节《素问·痿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五脏使人痿”及五体痿的病因、病机、病候。

⒉掌握“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⒊理解各类痿证的症状及辨证要点。

⒋背诵:⑴“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⑵“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明·张介宾《类经》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程国彭《医学心悟》、熊继柏《内经理论精要》、《湖南中医学院学报》(熊继柏1982年2期)、《痹痿专辑·陆养愚医案》、李中梓《医宗必读》、林佩琴《类证治裁》等。

第八节《灵枢·水胀》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水胀、鼓胀、肤肿的主要病候及鉴别要点,理解其临床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唐·杨上善《太素》

⒉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肿胀》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等。

第六章

诊法

第一节《素問·脈要精微論》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诊法常以平旦”及四诊合参的诊病原则及其临床意义。

⒉理解脉诊的原理及各种脉象的主病机理。

⒊掌握望精明、辨五色诊病的原理、要点及其临床意义。

⒋掌握五脏“失守”、“失强”的临床表现及诊病意义。

⒌理解“脉合四时脉象”的理论及四时相应脉象。

⒍理解“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的诊法原则。

⒎背诵:⑴“诊法常以平旦……决死生之分。”⑵“五脏者,中之守也……失强则死。”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明·吴昆《素问吴注》

⒌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尤恰《医学读书记》、清·何梦瑶《医碥》、《医门法律》、李中梓《诊家正眼》、滑伯仁《诊家枢要》等。

第二节《素問·平人气象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平人脉息及平息调脉诊脉法。

⒉掌握“脉以胃气为本”的理论,了解四时五脏平、病死脉及其区分根据。

⒊理解“虚里”诊法及其诊病的意义。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⒉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介宾《景岳全书》等。

第三节《灵枢·五色》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五色主病及面部色诊的要领。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清·汪宏《望诊遵经》、等。

第七章

论治

第一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因势利导”和“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疗法则。

⒉理解解表、泻实、补虚的各种治疗方法。

⒊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吴昆《素问吴注》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汉·张仲景《伤寒论》(51、54、171、381)、《金匮要略》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郭霜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等。

第二节《素问·异法方宜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的道理,了解不同地理方域对体质、发病及治法的影响。

⒉掌握“杂合以治,各得所宜”的因地制宜治则。

自学。

第三节《素问·汤液醪醴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水肿的病机、病候及治疗法则。

⒉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⒉唐·杨上善《太素》

⒊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⒋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⒌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实用中医内科学》、楼英《医学纲目》等。

第四节《素问·脏气法时论》

主学习目的要求:

理解“毒药攻邪”和谷、肉、果、菜补养身体的药食运用原则。

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9月17日“王洪图教授时间证治临证赏析”)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医宗金鉴》、《难经经释》、张元素《医学启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门》等。

第五节《素问·标本病传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标本缓急的临床运用。

⒉理解辨别标本的重要性。

⒊背诵:“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⒉明·张介宾《类经》

⒊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明·吴昆《素问吴注》

⒍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⒎《名医类案》(秘结、痞满、泻)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缪希雍《本草经疏》、何梦瑶《医碥·标本说》等。

第六节《素问·五常政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掌握毒药治病的用药原则。

自学。

第七节《素问·至真要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正治法与反治法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⒉掌握“治求其属”的治疗法则及其临床应用。

⒊背诵全文。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⒉张仲景《伤寒论》273、317、321、350、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⒌明·吴昆《素问吴注》

⒍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⒎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张仲景《金匮要略》、《蒲辅周医案》、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眩晕》、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吴考盘医案》、任应秋《病机临证分析》、董建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李振华医案》、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薛立斋《续名医类案·痈疽》等。

第八章

第一节《素问·上古天真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掌握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⒉理解人体生长壮老生命过程

⒊掌握肾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

⒋背诵: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故半百而衰。”⑵“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得所愿。”⑶“女子七岁……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⒉日·丹波元简《素问识》

⒊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⒋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⒌明·张介宾《类经》《景岳全书》

⒍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⒎李今庸《读古医书随笔》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李国清《素问疑识·上古天真论》、周长有《内经翼注》、王洪图《内经新论》、《老子》、《庄子》等。

第二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四气调神”的养生方法。

⒉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及其目的意义。

⒊掌握“治未病”养生防病原则。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⒊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⒋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本草纲目》等。

第三节《灵枢·天年》

学习目的要求:

⒈理解生命的形成,掌握“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的理论及其意义。

⒉理解长寿的特征和禀赋体质与寿夭的关系

⒊理解生命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形态特征。

主要参阅文献资料:

⒈明·张介宾《类经》

⒉清·高世栻《黄帝素问直解》

其它参阅文献资料::《中华大字典》、《淮南子》等。

15

    以上《《内经读书计划》》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内经读书计划》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内经读书计划》》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