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语文课代表演讲稿 本文关键词:语文课,竞选,演讲稿,代表
竞选语文课代表演讲稿 本文简介:竞选语文课代表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班上的班干部竞选活动,我这次竞选的是语文课代表。我知道,语文课代表这个职位人人都向往,而且这个职位的要求也很高,我不能保证我是最好的,但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我会尽全力去做好这个职位的任务,向班上的同学证明我是一位能干的语
竞选语文课代表演讲稿 本文内容:
竞选语文课代表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班上的班干部竞选活动,我这次竞选的是语文课代表。我知道,语文课代表这个职位人人都向往,而且这个职位的要求也很高,我不能保证我是最好的,但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我会尽全力去做好这个职位的任务,向班上的同学证明我是一位能干的语文课代表。
假如我当上了语文课代表,我一定会为大家带个好头。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学习,我会成为老师身边最得力的助手。当同学们在语文方面有困难的时候,我也会主动的帮助你,和你一起探讨语文题目。我会努力的想出各种方法,使大家的语文成绩有所提高!
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给我投上你们手中那宝贵的一票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唐可欣
今天我竞选的职务是语文课代表。
首先我会每天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同学们学习上遇到了什么问题或麻烦。都可以来找我,我一定会热心的帮助大家……这些都是可以让我当上语文课代表的必要行为。
我知道,语文课代表是班上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也是一个班上语文学习的带头人。
不过,我觉得我能够胜任。并希望能够为大家服务。我会用一颗热情的心,尽心尽力的为同学服务,成为语文老师的一名小助手。我也会和各位同学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如果我当上了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我一定会以身作则,欣慰在座的各位同学能给我这次机会,我会尽我的能力,集大家的智慧,使五(3)班成为一个团结,和睦,富有朝气的一个班级。使大家在我和老师的带动下,使大家的语文成绩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假如我落选了,说明我还有许多缺点,得不到大家都认可,那我将会继续努力,继续自我完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请为我投上您宝贵而又神圣的一票吧!我虽然在工作中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一定会扬长避短,请大家相信我,支持我,谢谢大家
篇2: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预习,调查报告,小学语文,课前,有效性
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精品文档★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调查报告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精品文档★
有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调查报告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研究》,我就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预习的有效性”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现实中,经常看到我身边的老师在教学时,烦恼不断,只因为学生的预习敷衍而使得课堂难以顺利进行,只能为了教学而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老师无视学生预习是否充分,”填鸭式”走完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
“预习的有效性”更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之关键。因此,”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已是风口浪尖上的课题。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制定《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并于2014年6月份发放调查问卷。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共37名学生,发放37份问卷,共回收37份答卷,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习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99%)。可见,”预习”已经走进学生的意识里,但是这种认识还浮于表面,从预习对学新课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真正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还是很少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由此,学生的预习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对预习持有的态度。
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是没有教师的监控自行完成的。因此,完全要看学生的预习态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但学生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缺乏主观能动性。也有10%的学生已把预习当作自己的习惯了,有28%的学生喜欢预习语文,这是可喜的数据,说明这部分学生预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而且对预习也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理解。
3.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懂得预习,都能参与预习活动,但有很多同学参与预习缺乏主动性,他们预习的动机原因到底怎样呢?
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首先在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指导,否则这个课题的研究就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
4.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太过于形式了,因为是在家中自己学习,因此,也难以看到真正的学习状况,但是从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学生的预习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碰撞而照搬《字词句篇》的现象是大部分,这样的现象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将变得慵懒、不劳而获,变得毫无思维能力、毫无创造能力,有的只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即使有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主动预习的好习惯,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识字,朗读层面,而对于文章所包含的内在内容,以及质疑问难还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尤其是质疑问难能达到目标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多么寒酸呀!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课题研究中”问题意识”也应是我们研究预习有效性的一个话题。
四、家长与教师对学习预习指导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本校中年级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面广,有99%的学生对预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预习的本质的认识还较片面。预习活动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缺乏问题探究意识,再加上本校学生留守儿童不少,因此学生的预习只可见其形难见其神;即使非留守儿童,父母对”预习”也仅是形式上问一下,并没有关心孩子预习的实效性,因此,就导致预习的质量不高,只限于字词的层面为普遍现象。
五、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要创设条件,唤醒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意识。”跳一跳,摘得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快乐的体验中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的情趣,提升质疑能力,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2、教师引导学生的预习要有一定的目标和目的。对重点篇目,要深入钻研,提出有一定的思考力,又有吸引力的,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的预习题。课堂上,要做到检测,要”掷地有声”,有布置有落实。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课文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性是每一个集体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在预习中也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可同言而遇。可以分层进行,建立优劣互补小组,共同进步。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表》: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分析:%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
%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2.预习的主动性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
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分析:有%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预习的独立性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分析:
%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有%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4.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
%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①.有
②.较多
③.适中
④.太少
分析:有%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有%
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课前预习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前提学习要加强课前预习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本-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1
篇3: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关键词:语文课,培养学生,口语,堂中,交际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简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探【内容提要】本课题主要针对学生听说、交际水平差,教师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学生的口语教学,而社会上对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却较高的现状,以语文实践论、学生主体论为理论依据,提出较为切实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口语交际培养训练《语文教学大
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内容: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初探
【内容提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学生听说、交际水平差,教师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学生的口语教学,而社会上对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却较高的现状,以语文实践论、学生主体论为理论依据,提出较为切实的做法,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培养训练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职高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职高语文课程要求:“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口语交际”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但在过去,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却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
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更为直接作用。学生本来就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决大部分要直接走向社会,求职、工作、生活等都离不开与人沟通与交流,而他们的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却相差甚远。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学实际所需,是教学改革所需,应摆在突出的位置。
目前,职高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忽视口语教学的现象,教学仍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考试成绩,却忽视学生最基础的、却又最有用的听说等口语能力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在听说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有的听话不专心,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表述事情时,说不清楚,或罗嗦没有条理;有的朗读文章时,破句,平淡,没有感情;有的声音不响亮,让人无法听清要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当前职高语文教学现状是密不可分的,纵观当前的职高语文的教学实际,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教学似有若无,甚至没有。
一、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1)在阅读情境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新课程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对文本的肢解和剖析,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共生,在对话中实现学生生命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的过程,形成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其一,利用情境的优越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文本的故事性本身就具有了情境,在文本的情境中自然训练口语交际,比单纯的口语交际课刻意创设情境要优越有效得多,更利于实现师生互动。语文教材中,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交际的艺术方式很典型,教学时,应抓住其丰富的含蕴,去感悟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其二,利用语言的借鉴性,培养口语交际
交际训练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是口语交际的主要内容。在阅读课中训练口语交际,文本所提供语言的表达方式、情节的思维过程,都可供交际时借鉴。交际训练时往往需要利用或组合文本语言,是一次对文本语言的内化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就能厚积而薄发,学生在口语表达时自然能滔滔不绝了。口语交际方式要求掌握分寸,态度和蔼,语言平和。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学到的口语交际对其在生活中的的交际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其三,利用应变的可能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交际就要有临场应变的素质,都按原先预设的行程一问一答,不能称为“交际”,还只能说是停留在过去的“听说”层面。结合文本学生思考、研讨、回答问题,既是学生深入、领会文本价值的需要,也是训练口语交际的好形式,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应变能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与人交际,需求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与蒋干的交际原则是先发制人式:蒋干乘小舟到江东去说降周瑜,周瑜听报蒋干来访,顿悟蒋干来意。一见面说道:“子翼,为曹氏作说客耳。”一句话封着了蒋干的口。大会群英,周瑜解佩剑与太史慈曰:“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这种先发制人式的口语交际艺术震慑着蒋干,使蒋干说降阴谋彻底落空,稳住了吴军的作战阵脚。又如《项链》中路瓦栽夫人参加夜会,为了满足其虚荣心,前去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的交际是乞求式的。她发现想借的项链又恐对方不借,手颤抖着说:“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显然带有乞求性,这种交际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艺术能吸引人,感染人。这就是路瓦栽夫人达到交际目的奥妙之处。
语文教材中,人物的交际方式很多,《守财奴》中葛朗台想让女儿放弃母亲财产的继承权与女儿的交际是诱骗式的;《鸿门宴》中沛公到鸿门向项王谢罪,用的是恭维式的。此外,中学课本《陌上桑》中罗敷与使君的交际是拒绝式的;《晏子使楚》中晏子与楚王的交际是应对式的,等等。授课时,适当引导学生效学书中人物健康的交际方式,以便与人交际时恰当运用。
(2)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现代作文训练的深入与发展,口语表达在作文教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口头作文可以提高说话的条理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口头作文也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帮助大家明确题意,开阔思路,使所有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说话与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学生作的口头作文评论,又可由其他同学作补充,甚至对评论作出评论,这就是很好的说话训练,可以锻炼说话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说话能力的增强,极大地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体现了说、写互动的正面效应。
其一,看图说话写作法。即指导学生对所看之图进行口语评价和描述,对画面的构图、造型、线条、色彩、静动态的评价和描述,最后形成书面表达。
其二,说、写新闻法。即指导学生将其耳闻目睹的“新闻”,用口语的形式进行报道,对一些重大“新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跟踪采访和跟踪报道。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三,说、写思路训练法。即对某一作文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各抒己见,然后比较筛选,每一作文题都有若干种构思路线,要引导学生善于区别各种思路的优劣,实行择优汰劣。通过反复训练说、写思路,使学生思路开阔、顺畅。
其四,情境描述法。即组织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并用口语描述真情实景和自己的感受。
(3)重视教材中的口语表达训练
新编的职高语文教材新增设,口语表达训练课,由此也体现了对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教材安排有关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如大胆开口、文明得体。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说话材料,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环境,教给学生良好的体态语。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一举多得。一句话,只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锻炼,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讲,大胆练,如加大学生发言的比重,经常组织课上的一些“大型说话”项目。并教以方法,适当指导,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在课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而丰富多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教师在思想上树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深入挖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种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正如口语交际的实践性特点所要求的,课堂训练并不能真正代表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训练还要在真正的生活情景中开展起来。
(1)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学校开展的讲故事、演讲比赛,课本剧的表演等等;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进行训练的好机会;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感兴趣的话,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在活动课时,可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
(2)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社会教育更是口语交际的大课堂,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让口语交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还可以安排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也可以进行一些有主题的社会调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在语文教学的其他环节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如利用教材内容、插图、课堂发言等机会,不失时机的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时刻抓住运用语言的机会。每次课余都可布置一个话题供大家训练,讨论。下次上课时分组讲述讨论结果。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课余说话的动机和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发挥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口语交际”训练途径
(1)利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
职业学校不少农村孩子从小就用方言说话,给学生的口语交际造成障碍,因此,平时师生接触交谈时,教师尽量要用普通话与孩子对话,而且要从一词一句中引导孩子说话规范,用词准确,说话完整,为学生做好示范。鼓励孩子多说话,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毛病,随时纠正。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重视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乐于交际
赫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卑感,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儿童的内心深处,有渴望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学生在说话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要耐心地听取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即使某个词错了,也要允许他换个词再说,对想法独特的同学,还可奖给“智多星”的称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增强每一个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就会乐于口语交际。
(3)大量模仿、朗读、背诵
让学生模仿与课本配套的磁带,或在家中听广播、看电视,这些读音标准纯正地道的有声材料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模仿范例。大量反复模仿,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语调,培养熟练的口头表达能力,获得初步的课文语言方面的语感。在基本熟悉、掌握了标准读音语调的基础上,坚持朗读、背诵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直接、有效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笔优美、内涵丰富、琅琅上口的课文,让学生先听课文录音,在反复听录音的基础上模仿、朗读、背诵,在整个过程中要坚持做到语音标准语调正确、声情并茂,表达出语文的韵味和美感。长期坚持模仿、朗读和背诵可以提高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4)精心营造交际氛围,让学生喜欢交际
口语交际的开设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现场操作,效果显而易见。因此,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学生进入情景,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宛如就在生活当中,能够自然而然的进行交际,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与人交际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景中去,去做进一步体验。可见,创设口语交际情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创设口语交际的情景呢?我认为可以借助具体内容创设特定的情景。如:致生日词、组织主持会议、组织辩论会、相声小品表演、情景剧、课本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艺术人生”、“道德观察”等节目,在特定的情景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创设情境,还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产生想说、要说、不说不快之感,这是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利用课文为学生创设表演情景:学生对内容有趣,情节生动的课文犹为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学生会其乐无穷。如在指导完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就把分角色朗读和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体验到了说话的成功和喜悦。
口语交际情景创设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陈设相关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录像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等。
(5)实现双向互动,让学生敢于交际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的用武之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激励学生敢说。在课堂上“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化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已经精心创设的口语交际情景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互动,通过商讨实现互动,在创造条件中实现互动。从而实现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之间的交际。
(6)创造一切可以“说”的机会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人人有说话的机会,人人乐于说话。
①角色表演说话。选择有情节、有趣味、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戏剧或寓言故事来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但要让学生注意行动、神态的表现,更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条理性。
②开展活动练说话。教师组织和开展即兴演讲、辩论会、采访、主持人比赛等,要求让学生办完报刊后向全体同学介绍报刊。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③课堂语言及回答。课堂上老师、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老师要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该激昂时激昂,应哀婉处哀婉,再现言语章的情境和氛围,并对学生的发音、语速、语气停顿等做出及时地规范。还可以抓住课文内容的丰富含蕴,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作有价值的有实质内容的发言。像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中,我在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学生踊跃发言,我适时地指正学生语言组织上的错误,使学生明白“中流击水,浪渴飞舟”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帆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不仅使学生深入感受“我”的形象,还提高了学生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四、用活教材,使口语交际训练科学有序
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内容丰富,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成一体,一练一得,预留空间大,便于因地制宜。但是,我们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地展开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只会使口语交际教学走入死胡同。教材编得再好,它永远是有缺陷的、那就是它的滞后性和定型性。我们必须用活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因为口语交际的灵魂就在于交际时的生成性、不确定性。它不再是“听说训练”那样单向的、独自的,而是多向的、互动的。所以每位老师在课前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更有计划地对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等方面多加预设,把课堂教学跟学生学习和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又有趣的内容紧密联接,以增加课堂中的临场应变的能力和成功的机率,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尽量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科学有序。具体安排是:
①训练学生克服害羞、怯场心理。我选择背诵课本后补充资料中的短诗的训练方法。由于内容简单,学生花少量心思在记内容上,可留下大部分心思克服害羞、紧张心情,同时这种方法也丰富了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量。
②训练学生有条理完整地说完一段话,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我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喜欢的来复述,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复述时能抓住课文中心,,突出内容重点,层次清晰地讲述出来即可。复述是说话训练同时也是听话的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复述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听复述、评复述。
③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能使用语体语言表达情感。采用“说日记”的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说出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听别的学生说也启发了自己的表达。
④训练学生能从容自如、乐乐大方的表情达意。我采用“三分钟演讲”、“两分钟评说”的训练方法。为此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个学生在课文中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在纸条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纸条做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有补充,对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⑤是在前面的基础上,使口语表达富有思辨色彩,能有理有据地论述清楚一个问题。我采用辩论会的训练方法,辩论训练的形式除了司空见惯的“擂台赛”式,还可采用“开放型”。开放型的辩论,除了担任主席、计时员的人以外,在场的人都可以参与辩论。而个人意见,除主辨人以外,也可以在辩论过程中改变立场,双方只规定相互发言的总时间,不计助辩发言人次。这种辩论训练灵活多变,益于更多学生从中获得技巧,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⑥通过训练使学生能针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论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社会实践接轨。我选择“某某问题之我见”的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专题训练的方法。仍然是一说一评,在评中得到补充和肯定,学会针砭时弊同时也学会与人交际的能力。
五、几点思考
1、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动态环境,因此,必须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口语交际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目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书面测试的分数仍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度量衡”,这种长期沿袭下来的只考文,不考语,只笔试不口试的考试制度及评价方法,日益成为制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障碍。我们认为应当制定相应的评价制度,使语文口语测试与笔试一样占有一席之地。《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部分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要实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提出不成熟的建议:改革语文成绩的评价机制,加大口语交际的考试内容及比重,除了可以把平时的课堂发言纳入到平时成绩以外,每学期期中、期未考试可以由口试和笔试两部分组成,口试成绩可占总分的20%到30%。
3、要培训实施有效的口语教学,必须扩大知识面,提高口语交际技能,并训练学生胆量,注重说话的连贯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应变训练。我们进行口语教学,实施教学的前提,就是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因此必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训练部分学生克服不敢开口训练的问题,使后续的口语教学能顺利完成。让学生感受语言思维过程,学习语言思维方法,掌握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口语教学中,实践教学与训练,课堂教学提问与口语训练的同步进行,使语文课口语教学与专业课相辅相成,尽量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众多,方法纷呈,各人也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口语交际对学生的一生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好各种资源,多找捷径,有的放矢,这样做一定会使口语交际教学硕果累累的。
科学、活泼、规范、有序地对学生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中必须解放思想,有所作为,努力开辟教育和科研新天地,更快更好地提高职高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
考
文
献】
1、高林生《口语交际的界定、特征及操作》江苏教育2002.9
2、李冰梅《美国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学语文教学2006.8
3、邵守义《中学生口才训练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尚文著《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丽水教育》2009、7
6、《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6
7、《教育探索》2009、11
8、《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9、《教学案例》201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