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二环路填石路堤试验段方案 本文关键词:安顺,路堤,二环路,试验,方案
安顺二环路填石路堤试验段方案 本文简介:安顺二环路路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22.工程概况23.工程设计34.试验日期35.试验目的36.试验段选址37.准备工作38.填石路堤施工工艺及方法39.试验检测方法310.质量标准311.试验总结3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安顺二环路施工图》;《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
安顺二环路填石路堤试验段方案 本文内容:
安顺二环路
路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
目
录
1.编制依据2
2.工程概况2
3.工程设计3
4.试验日期3
5.试验目的3
6.试验段选址3
7.准备工作3
8.填石路堤施工工艺及方法3
9.试验检测方法3
10.质量标准3
11.试验总结3
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安顺二环路施工图》;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
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理位置
安顺二环路起于安顺西南面的改造后的黄果树大街,由西南向东北途径西航路、开十号路、上跨杨家桥水库、开二号路、经六路、星火路、上跨三河水库、北一号路、开十九号路、纬四路、迎宾大道、机场路、纬二路、纬一号、开四号路、安普路、北山路、武当路、安顺市新行政中心的四条规划道路、市府北路、北五号路、安轿铁路、西八号路、北四号路、西六号路、北十九号路,终点平交两六路。
2.2工程地形、地质条件
安顺二环路K8+000~K11+620段位于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形地貌主要为峰丛谷地地貌。海拔标高1365~1520m,坡高约8~155m,坡面坡度20°~90°不等。区内多孤立山丘,多为基岩裸露的山体,几无土壤覆盖,植被多为稀疏杂草、小柏树和荆棘。
(1)地层岩性及构造
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第一段(T2gl1)及第四系(Q),其岩性分述如下:
1)关岭组第一段(T2gl1):灰、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
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分布于整个工作区,厚度大于470m,未见底。
2)第四系(Q):由土黄、灰黑色粘土、粉质粘土及碎石组成,分布于坡度较缓的斜坡及地势低洼处,厚0~2m。
表层岩体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
(2)工程地质
根据岩性特征、岩石强度及构造等将岩石划分为硬质岩类、软质岩类及松散岩类。
1)
硬质岩类
工作区地层露头均为白云岩、灰岩,其结构致密,强度高,变形小,节理裂隙较发育。
2)
软质岩类
由白云岩、灰岩的夹层——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其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脱水易崩解。
3)松散土类:
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Q)耕植土,土黄、灰黑等色,分布于坡度较缓的斜坡及地势低洼处,结构松散。
3.
工程设计
3.1主要技术标准
按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道路设计车速为60km/h,路基宽度46m。
3.2设计要求
根据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堤采用石料填筑,石料强度不小于20MPa。填石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如下:
填石路堤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分区
路面地面以下深度(m)
压实干容重(KN/m3)
孔隙率(%)
硬质石料
中硬石料
软质石料
硬质石料
中硬石料
软质石料
上路堤
0.8~1.5
由试验确定
≤23
≤22
≤20
下路堤
>1.5
由试验确定
≤25
≤24
≤22
4.
试验日期
拟定于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进行填石路堤填筑试验工作。
5.
试验目的
(1)根据填料种类,选定适宜的压实机具,确定填料填筑的松铺厚度、压实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等施工工艺参数,使填筑路基的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2)对试验路段进行试验成果总结,指导本项目路基填筑的全面施工。
6.
试验段选址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K8+840~K9+040段填石路基作为全线路基试验段,该段路基全长200m,宽度约46m。回填料均取于K9+300~K9+700挖方段,石料采用爆破开挖或破碎机破碎,经项目部试验室同监理取样试验确认该石料为硬质石料。
7.
准备工作
7.1组织机构
为保证路基试验段试验工作的正常开展,项目部成立以项目总工游富然、项目工区长郑修平为首的路基试验段指挥领导小组,负责路基试验段施工管理及试验总结等各方面工作。
另有项目部测量组负责配合沉降观测和其它有关测量工作,路基作业队负责按照指挥小组施工安排进行路基试验段的具体施工。除上述指挥小组成员外,另投入试验段人员数量如下表:
人员项目
施工负责人
路基工程师
试验员
测量人员
推土机司机
压路机司机
划线工
指挥卸土
汽车驾驶员
挖掘机司机
人数
1
1
2
4
2
2
6
2
10
2
7.2仪器、设备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投入填石路基试验段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试验路段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出厂时间
数量
进场时间
推土机
山推YT-220
2012
1
2013.3.1
挖掘机
1.6m3
2012
4
2013.3.2
压路机
20T
2011
1
2013.3.1
自卸汽车
10吨
10
2013.3.2
装载机
柳工ZL50
2012
1
2013.3.1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试验路段的主要测量仪器表
设备类别
仪器、设备与设施名称
型号
用途、功能规格
数量
设备
寿命年
已使用年限年
合计
自有
租赁
新购
测量
全站仪
拓普康102
测量
2〃级
1
1
0
测量
硬钢尺
50M
距离及沉降观测
1
1
0
测量
水准仪
ZEISS
中国
高程
±0.1mm
1
1
0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试验路段的主要试验器材表
设备类别
仪器、设备与设施名称
用途、功能规格
数量
设备
寿命年
已使用年限年
合计
自有
租赁
新购
试验
盛水容器
土工
1
自有
1
0
试验
天平
土工
1
自有
1
0
试验
烘箱
土工
1
自有
1
0
试验
量筒
1
自有
1
0
试验
温度计
1
自有
1
0
7.3填料准备
填筑石料强度不小于20MPa,取于路基挖方路段,经试验检测其强度为63MPa,属于硬质岩石。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填石路堤粒径要求见下表所示:
序号
路面底面以下(m)
最大粒径(㎜)
备注
1
0~0.8
100
2
0.8~1.2
150
3
≥1.2
≤500,且≯2/3层厚
石灰岩填料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50~500㎜,不均匀系数应为15~20,其中粒径>200㎜的颗粒应控制在20%~40%,粒径<20㎜的颗粒应控制在10%~15%。
8.
填石路堤施工工艺及方法
8.1填筑路堤施工工艺
填前碾压→压实度检测(合格)
→测量放样(获取原地面高程数据)
→第一层填石→整平、测量检测(数据回收整理)→静压一遍→振压第4遍→压实度、测量检测(数据回收整理)→振压第二遍→压实度、测量检测(数据回收整理)→振压第N遍(压实度满足要求)→压实度、测量检测(数据回收整理)→总结、整理获取该层相关技术数据→第二层填石(重复第一层步骤)→数据整理、上报试验路段技术总结报告。
8.2原地面处理
该段路基原地面覆盖层主要是农田,表层有约50cm的种植土,其下约1m厚度淤泥质土,下卧基岩。先清除表层土方和淤泥质土层,然后用石料填筑一层(30㎝厚)找平,找平后用20吨振动压路机进行强振碾压(碾压12遍),碾压后无轮迹,检测孔隙率达到压实标准后,测量测出顶面标高,并做好记录。
8.3分层填筑及摊铺:
为保证填料均匀、密实、强度高和减少不均匀沉降,填石路堤采用渐进形式摊铺法,要求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摊铺。施工中填料的堆料和摊铺同步进行,首先摊铺出一个作业面,填石料直接堆放在摊铺初平的表面,上路堤分层松铺厚度按50㎝、60㎝,最大粒径应小于分层厚度2/3,且应小于30㎝;其中路床底以下40㎝内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下路堤分层松铺厚度按60㎝、80㎝,最大粒径应小于分层厚度2/3,且应小于50㎝。
由推土机向前摊铺,形成新的工作面,自卸汽车在新的工作面上卸料,推土机再向前摊铺,填料向前推移的距离不小于3m。逐层填筑时应注意安排好石料运输路线,由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
8.4路基面、边坡找平:
个别不平处应人工找平,尤其注意路基边缘部位的整平工作,当细料明显偏少,影响压实段落,在摊铺初平的填石料表面,铺洒一层碎石或石屑料,保证碎石或石屑料填充大粒径料尖缝隙。务必注意,石料粒径过大时必须2次破碎再摊铺碾压。在推土机初平、人工找平后,其摊铺面平顺,压路机轮无明显的架空形象。以利于压路机碾压施工。
8.5碾压夯实:
路堤填料压实的标准为重型压实标准,分层摊铺,均匀压实。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规程进行;压路机碾压最大时速不超过4km/h,在路堤高度低于4m时,压路机碾压到路基边缘0.5m的位置,在路堤高度大于4m时,碾压到路基边缘1.0m的位置,压路机在路基边缘2m范围内压实时,可适当减低振幅或用弱振挡进行压实;行与行的碾压轮迹重叠0.4m,前后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错开3m,到达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8.6边坡码砌:
边坡码砌与填筑同时进行,到第二层填筑时进度适当超前,每层边坡码砌要在碾压前完成。边坡采用粒径大于30cm的硬质石料(强度大于30MPa)码砌。填高小于5m时码砌厚度为1m,填高5~12m时,码砌厚度为1.5m,12m以上时码砌厚度为2m。
8.7填石路堤的质量控制:
为保证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路堤两侧填筑宽各增加3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稳定后再对边坡进行清理;填料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试验确定的厚度。
路面底面以下80cm路床范围内要求填筑碎石土,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cm。
9.
试验检测方法
9.1试验准备
施工前应由项目总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试验施工技术交底,同时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标定,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对料源质量(粒径、不均匀系数)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的料源方可使用。
沉降差测点布置:沿道路每20m为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在道路中心线两侧按5m横向间距布置,左右两侧分别设置4个测点,中心线设置1个测点,每个断面共计9个测点。测点采用10㎝×10㎝×2㎝钢板埋设,以便检测压实沉降差。
9.2试验参数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和施工设计图,拟定本项目填石路堤试验段试验参数如下:
试验段填石路基试验参数表
初
步
拟
定
试
验
参
数
试验参数
填石路堤分区
备注
下路堤(>1.5m)
上路堤(0.8-1.5m)
松铺厚度
60cm
50cm
80㎝
60㎝
碾压速度
25m/min
25m/min
30m/min
30m/min
碾压遍数
6
6
8
8
10
10
12
12
填料粒径(㎝)
小于分层厚度2/3,且应小于50㎝。
小于分层厚度2/3,且应小于30㎝;其中路床底以下40㎝内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
孔隙率(%)
≤25
≤23
硬质石料
根据初步拟定的压实参数分别按上路堤和下路堤进行试验,在满足设计压实标准的前提下收集有关试验参数。
9.3压实检测方法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填石路堤试验段其压实检测方法应采用水袋法测定孔隙率进行压实检测,试验过程中同时测定满足设计要求压实度的相应沉降差,一旦取得试验参数后正式填筑即可采用压实沉降差检测路堤压实质量。
9.4原地面压实度检测
该段路基原地面有淤泥质软土,必须清除换填石料之后进行路基填前碾压,其压实度应≥85%。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填石施工。原地面换填的压实石料进行孔隙率检测,符合压实标准。按道路桩号、具体位置测量高程。
9.5压实试验检测
根据初步拟定的试验参数,分别测定不同松铺厚度、不同碾压速度、各碾压遍数下压实效果(沉降差、孔隙率),采集相应数据填入《填石路堤试验数据采集表》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佳施工工艺参数。
松铺厚度:打方格网填筑铺料,按拟定松铺厚度控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摊铺整平合格后,邀请监理工程师按照上料前测出的部位测出上料整平后相应位置高程,二者差值即为实测松铺厚度。
碾压检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照先两侧后中间,静压→弱振→强振→强振……→强振→静压的顺序进行碾压,相邻两往返轮迹横向应叠加20~40cm。
碾压第6遍后开始利用水袋法检测孔隙率、利用水准仪检测沉降差,之后每碾压一遍检测一次,直到满足碾压12次要求。注意最后静压仅起表面找平作用,不应计入碾压遍数。
数据采集:根据初步拟定的试验参数,针对上、下路堤不同质量要求,不同松铺厚度采集碾压试验参数。采集数据按照如下要求填入对应表格内,以便统一整理。
填石路堤试验数据采集表:下路堤(>1.5m)
测点位置:
碾压遍数
检测指标
60cm控制松铺厚度(cm)
80cm控制松铺厚度(cm)
设计控制孔隙率(%)
备注
实测平均厚度
实测平均厚度
左幅碾压速度25m/min
右幅碾压速度30m/min
左幅碾压速度25m/min
右幅碾压速度30m/min
第6遍
孔隙率
≯25
沉降差
第7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8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9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10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11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12遍
孔隙率
沉降差
试验:
记录:
日期:
填石路堤试验数据采集表:上路堤(0.8m~1.5m)
测点位置:
碾压遍数
检测指标
50cm控制松铺厚度(cm)
60cm控制松铺厚度(cm)
设计控制孔隙率(%)
备注
实测平均厚度
实测平均厚度
左幅碾压速度25m/min
右幅碾压速度30m/min
左幅碾压速度25m/min
右幅碾压速度30m/min
第6遍
孔隙率
≯23
沉降差
第7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8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9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10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11遍
孔隙率
沉降差
第12遍
孔隙率
沉降差
试验:
记录:
日期:
有关沉降差抄平计算资料按照有关测量表格另行整理,作为资料附件另附。
10.
质量标准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标准、检查方法和频率如下:
路床顶面应嵌缝牢固,表面均匀、平整、稳定,无推移和松石。边坡应稳定、平顺、无松石。压实度应符合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工艺,沉降差不应大于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每1000㎡检测3点。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测频率
检测方法
范围(m)
点数
路床纵断面高程(㎜)
-20
+10
20
1
水准仪测量
路床中线偏位(㎜)
≤30
100
2
经纬仪、钢尺测量取大值
路床平整度(㎜)
≤20
20
3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大值。
路床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B
10
1
钢尺量
路床横坡
±0.3%且不反坡
20
6
水准仪测量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20
2
坡度尺量
注:B为施工必要附加宽度。
项目部根据上述检测标准、检查方法和频率对试验段路基进行检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编制《填石路堤试验段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指导全线施工。
11.
试验总结
根据要求,填石路堤试验段总结报告按如下提纲要求进行编写:
(1)
试验目的
(2)
试铺段布置
(3)
组织机构(人员分工)
(4)
仪器设备(施工机械、试验设备)
(5)
填筑工艺试验
(6)
试验报告
(7)
数据处理分析(对比数据)
(8)
结论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