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 方案 计划 总结 报告 体会 事迹 讲话 倡议书 反思 制度 入党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日期:2021-03-27  类别:最新范文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故都,设计方案,教学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江西省赣县中学杨慧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了解课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二)过程和方法:运用缘情入景的赏析方法,把握情境,感受情物,探究情缘,揣摩情语,领悟情思,形成鉴赏抒情散文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的价值取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江西省赣县中学

杨慧琴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了解课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运用缘情入景的赏析方法,把握情境,感受情物,探究情缘,揣摩情语,领悟情思,形成鉴赏抒情散文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一)

全面理解本文的题旨。

(二)

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

欣赏作品的绘画美

学生活动:诵读、鉴赏、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名篇和佳句举不胜举,(和学生一起举例)名篇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王维的《山居秋瞑》、欧阳修的《秋声赋》、峻青的《秋色赋》等等。佳句如: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等。有的描写了秋天的萧杀凄凉,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烂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天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独领30年代咏秋散文风骚的精品《故都的秋》!

二、

作者、背景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这期间,他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热忱。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后来,郁达夫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经新加坡,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堪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风格。郁达夫的散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叙传的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1933年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国民党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游山玩水的隐逸生活,这期间,作者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三、

整体感知,感受基调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范读,学生看书默读,感知课文。指导学生体会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色味、情调和作者内心淡淡的哀愁。

四、

把握思路,分析结构

1、

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应把握总体思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先获得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再以这个总的认识为依据,去理解、赏析、评价文章的各个局部。

(1)

读标题:“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

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本文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在作者心里投下阴影,以致对故都清秋的“品味”夹杂着一些苦涩。

(2)

读开头,抓文眼句

问:故都的秋有何特点?(清、静、悲凉)

文眼句上哪一句?有何作用?(“北国的秋天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定下感情基调

读第2段,寻找描写江南之秋的字词(慢、润、淡、多雨、少风)

1、2段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对比,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3)读结尾

问:最后两段写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南国的秋,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之情)

(4)文章的总起部分和总括部分有何关系?

(5)哪些段落情景交融,描写了北国的哪些景?

五、鉴赏

1、观秋色

(1)体现秋天色彩的词语有哪些?注意间接描写的地方。

明确:芦花(白)

柳影(灰)

夜月(白)

碧空(碧)

牵牛花(蓝)

落蕊(白里透黄)

天底(灰沉)

青布(青)

秋果(淡绿微黄)

探究:作者为什么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

明确: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情。

(2)文中描写的诸多色彩的总的格调是什么?

明确:冷色

(3)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

2、闻秋声

(1)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明确:

虫唱

钟声

鸽声

帚声

蝉声

雨声

人声

(2)那么这么多声响交杂在一起故都的秋是喧闹呢,还是宁静?

明确:静。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就反衬了故都的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

探究:雨后话秋“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这是为什么?

明确: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

(3)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静的秋天里,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明确:孤独、痛苦。

3、品秋味

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静越孤独越痛苦。如果你处在这样冷清的秋色和寂静的秋天,你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悲凉,这便是故都那浓浓的秋味所在。

4、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

明确:“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由写作背景可知,白色恐怖使作者心境不好,产生冷落和孤独之感,所以喜好冷色,总想找宁静处,“躲进小楼成一统”。由此可见,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⒋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明确: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

六、小结

文贵创新,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在不少人面对众多的咏秋佳作望而生畏,欲写止笔时,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为咏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文章也正如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渗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七、布置练习

请以“家乡的春(夏、秋、冬、雨、雪、……)”为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八、板书

    以上《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最新范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方案》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