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能找出生活中的具体信息技术应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通过观看视频片段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通过讨论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能找出生活中的具体信息技术应用;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
通过观看视频片段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通过讨论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通过精彩视频片段感觉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难点:把握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
讲解、情景任务体验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颠覆的世界
电灯颠覆了黑夜,电话颠覆了通信,电视颠覆了传播,飞机颠覆了距离,基因工程颠覆了生命,太空技术颠覆了边界,什么颠覆了世界?
2.
【活动】找出视频中使用了哪些信息技术
播放科普视频《生活在信息社会》及电影片段(《碟中谍4》片段),视频中使用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学生分组比赛找出里面有哪些信息技术,看哪组找出的最多,用于引出信息技术的定义。
3.
【讲授】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
然后解释视频中同学们没有找到的一些信息技术。
3D人脸面具
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材料使用氯乙烯树脂,由于面具材料本身具有弹性和光泽,所以做出来的面具不论是脸上的细毛孔、雀斑、睫毛,还是皮肤色泽都和真人的脸一模一样
无线信号传输
目前我们常用的无线信息号传输方法有wifi和蓝牙,通常它们都需要在一定距离范围内。
穷举算号器
迅速用0-9测试每一位数字
声音信号放大器
让微弱的声音听得更清楚
裸眼伪装屏
片中的视觉伪装技术是通过屏幕背后的摄像头采集背后的图像,然后显示在显示屏上,从而达到视觉隐身的效果。我国也曾经研发出类似的隐身衣,将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显示在衣服上,以达到隐身的效果
黑客技术
使用计算机技术破解对方防御体系,载入对方系统
(2)【讲授】为什么说信息技术是代替、拓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讲解人体器官对应的信息技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例:一个球砸向自己时身体做出的一系列反应:
人体器官
功能
对应的信息技术
感觉器官(眼、鼻、耳、舌、手、足、皮肤)
信息的获取
(拍照、录音、录相)
感测与识别技术
神经系统
信息的传递
(写信、电话、电视、报纸、网络)通信技术
思维器官大脑
信息的加工、处理
(草稿纸、计算机、算盘)
计算与智能技术
效应器官
信息的控制
控制与显示技术
大脑皮层组织
信息的存储
(文字记载,磁带,硬盘,闪存卡)存储技术
4.
【活动】分组讨论:
举例我们身边有哪些信息技术应用?
5.
【活动】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语言的产生
文字的发明
造纸术和刷术的发明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自人类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每次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学生连连看)
6.
【活动】你知道吗?
通过一段视频“你知道吗”让学生感觉信息技术让世界发生的变化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7.
【讲授】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8.
【活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学生创新设计
播放视频《外媒评选出的2013年全球最新科技》、《什么是大数据》,通过一些新时代信息技术产品的魅力来感受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让学生在符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自己的信息技术产品并讲解展示自己的产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想象的能力。
附:外媒评选出的2013年全球最新科技简介
Smart-Glasses
谷歌交互式眼镜
Leap
Motion
体感控制器
3D
Printing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Transparent
phone
透明手机
Flexible
Technology
柔性技术
Flying
Car
Newest
Technology
飞行汽车最新科技
9.
【讲授】课堂小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事物不断被代替,我们的世界不断的被颠覆,但我们的人脑仍有着机器无法取代的优势
,那就是创新的能力和个性化的思维。所以同学们爱护好我们的爱好,保护好我们的个性,发挥好我们的想象力,未来的世界就是属于我们的!
颠覆的世界,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篇2:《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特征,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他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比较
《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其中《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模块分别渗透到其他章节,没有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编写。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比较方便地融理念于操作与应用过程。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上了一堂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的课,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打响了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第一炮。
首先,精心设计情境,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这一概念。“万事开头难”,怎样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我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境,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富有挑战、过程体验、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充分讨论和教师引导点评,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其次,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信息的概念。我根据教材内容既巧妙地避开了信息的概念,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让学生有一种信息扑面而来的感觉。
再次,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中。我花了近三天的时间,找到30多个信息案例,最后筛选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诸葛亮(空城计)”等三个经典案例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释放他们蕴藏的能量,喜悦伴随着他们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最后,突出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并没有提及“信息的可伪性特征”。但我感觉到“信息的可伪性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章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联系紧密。根据这一设想,我把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通过投影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分析资料(
或进行科学实验)
,得出科学结论。在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综合采用了讲授法、问答法、操练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行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如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可伪性
过程与方法
(1)能采用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能初步掌握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信息的各种特征,体验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能源会用完,会受潮。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是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与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有较深理解,下面的实验说明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二、循序渐进,趁热打铁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的结论。
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由雅典奥运会大家最关注的奖牌数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组、环境卫生组和家庭文化组等7
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通过在小组内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最后教师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那7个字是什么?
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服从决定;甫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由此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重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说明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信息日新月异,甚至是稍纵即逝,所以同学们必须要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下面就进行实践,锻炼同学们运用直接观察法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请同学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然后分别由三人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U盘、移动硬盘,将不同目的盘发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信息未丢失。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的共享性。
教师活动: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U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五、拓展训练
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六、总结归纳,布置课外学习与作业
(1)教材P4(1),P5(2);
(2)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两种定义,并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等特征。
篇3:信息及其特征 (2)
信息及其特征 (2) 本文关键词:特征,信息
信息及其特征 (2) 本文简介:信息及其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与本节内容的联系,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
信息及其特征 (2) 本文内容: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根据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与本节内容的联系,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过程、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
三、教学方法
讲解、激趣法、游戏法、事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推出“感觉剥夺实验”,凸显信息的重要性。
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要求被测试的人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被试者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试者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者移动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的所有感觉信息。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长时间在那种环境下会怎样?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2、情景模拟,了解信息概念
教师: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1)请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3)教师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他们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
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
作为资源,物质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能量提供各种各样的动力;信息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
板书: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维纳
猜谜语:鹅、蒲公英、不倒翁……(谜面略)
如何猜到答案的?
根据它们的用途、形状、颜色等等特征信息,即根据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达到了对这个事物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对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板书: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香农
板书: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钟义信
即:凡是表达了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的的现象都是信息,信息包含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如:冰河解冻,男孩子长胡子……
总结:什么是信息,从信息的本质、作用、内容来看。
3、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普遍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顺序进行教学。
(1)一个人从早上醒来后,就不断地接收到:
闹铃―――-起床信息;
厨房香味――――用餐信息;
路上红绿灯――――交通规则信息;
老师讲课―――――知识教学信息;
天气预报―――――出行穿衣信息;
……
教学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学生活动:例举说明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板书:信息的普遍性。
(2)教师用屏幕展示图文:9月3号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同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学生活动:当时最快得到这条消息的形式是什么,组织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随机选择学生参与“我做你猜”的游戏。
学生活动:参与游戏,感受信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信息具有的依附性。
教师总结: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载体,说明信息具有依附性。
板书:信息的依附性
(3)教师活动:让学生分享暑期的见闻,相互交换信息。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板书:信息的共享性。
(4)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是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
板书:信息的价值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5)教师活动:
俗话说:“老皇历看不得。”一条及时的信息可能价值连城,一条过时的信息则可能分文不值。
板书:信息的时效性。
总结:信息无处不在,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信息又是被多个人所共享;信息的价值是对信息的获得者而言的,并且信息具有时效性。
练习:
1.
以下四个选项中不能称其为信息的是(
A
)
A
桌子
B
这张桌子的高度可以升降。
C
我们学校的课桌都是钢木结构的。
D
新课桌是浅黄色的。
2.
下列哪些属于信息的载体(
A
)
A
声音
B
光纤
C
硬盘
D
扫描仪
3.
下列能够说明信息特征的是(
ABD
)
A
无时空限制
B
可共享
C
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D
可以进行买卖
4.
“目前许多年鉴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信息瞬息万变,滞后一年的信息,决策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分析报告中使用数据要注重信息的(
)。
A
共享性
B
存储性
C
时效性
D
依附性
5.
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此时语言是信息的(
)。
A
载体
B
时效
C
价值
D传递
6.
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