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教务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教务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本文关键词:教务处,任期,工作总结,考核,年度考核

教务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本文简介:教务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即将过去的一个考核任期和考核年度,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考量教务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时期,全校上下围绕创建一流本科教学,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教务处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

教务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本文内容:

教务处任期考核与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即将过去的一个考核任期和考核年度,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关键时期,也是考量教务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时期,全校上下围绕创建一流本科教学,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教务处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现根据学校要求,将我处任期与年度工作、本科评建工作总结如下,共分三部分:工作思路,工作实效,工作体会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教育部

2001年“4、5号文件”、2005年“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以落实学校本科教育的整体规划为抓手,以创建一流本科教学为目标,以稳定日常教学秩序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以评建工作引领本科教学,以学分制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实施“质量工程”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开创教务处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引领和促进评估优秀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实效

(一)以扎实的工作实现评建达致优秀

1、评建办工作

评建办挂靠教务处,负责全校评建工作的策划、实施、检查与服务工作。策划了学校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方案并建立了相应领导机构与工作机制;筹备召开了全校评建工作动员大会、评建工作阶段总结暨再动员大会、迎评冲刺阶段动员大会和13次校评建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完成对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相关单位两轮校内自评及两轮督察工作;落实5000万“建设与发展基金”的审核;评建信息的收集、加工、发布工作,编辑《评建简报》25期、《本科教学评建资料》13期、创建并维护“本科教学评估网”;安徽省预评估、教育部评估期间担当指挥中心的重要工作,设计、规划评估工作流程,整体协调并处理所有评估业务工作。

2、教务处评建工作

三年多来,教务处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字方针贯彻于工作的始终,将迎评创优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一方面认真抓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本科教学高效优质运行;一方面深刻领会和把握评估指标体系的精神内涵,针对指标要求,集中精力进行建设与整改,以评估促管理,以管理创优秀。

在迎评工作中,任务非常繁重,覆盖了教务处所有岗位的工作,所承担的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8个观测点,在评估中取得了迎评创建的预设目标。具体做法是:统一认识、健全组织,吃透指标、制定方案,明确思路、重在积累,认真自评、加以整改。档案建设是日常工作和评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分年度装订了2002~2005年教务处函件及相关教学材料、建立2002~2005年教务处文件分类电子档案;编印了《教改示范专业建设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质量控制》、《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实验室开放建设》、《学分制改革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等专辑98本。

(二)以教学改革与建设推动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1.搞好教学基本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1)招生工作规范严谨,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依法治招,建立和规范各项招生制度,将“阳光工程”贯穿招生全过程,使招生工作“公正、公开、公平”;科学规范地制定了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多渠道、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地区分布更加合理,一志愿录取率由2003年85.76%提升到91.86%。

(2)积极调整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

从我校专业结构布局看,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有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新办专业的设置总体上满足社会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经过1999年、2003年、2005年三次修订,更加优化,体现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3)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不断优化课程结构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建立从课程准入、课程达标、示范课程到各级精品课程的层层推进的课程建设机制。按照“基础深度夯实、专业广度发展、方法能力优先”的思路,更新课程内容;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实施教学建设专项等措施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在进行大面积课程建设工作的同时,分期、分级、分层次地开展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实行资源共享。

(4)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05年,组织召开了全校性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三项改革”,即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二是加强“三项建设”,即实验人员队伍建设,实验室与现代实验技术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三是提高“三个百分率”,即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室开放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

根据评建要求在重新签订和置换实习基地协议书的同时,又建设一批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管理科学,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发展前景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淘汰了一批设备落后管理低下的企业,使实习基地达到了145个;建立了8个校内实习和创新基地。

(5)进一步强化实习实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目前,我校共有实验课程的门数为691门。近三年来,我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数占实验课程门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其开课比例已达到86.25%。

制定实验室开放规划,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05年,制订“实验室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开放模式,从时间、内容、范围上,不断提高开放程度。

规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始终坚持按照“早启动、勤检查、高标准、严把关”的原则和“紧抓两头,严控中间”(抓好选题与答辩质量关,加强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工作要求,常抓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不放松,《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安徽日报》等媒体均在显著位置予以报道。开展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2004、2005和2006年分别评出优秀毕业论文82、88和90篇,评出优秀指导教师38、21和30人。

(6)加强教材管理,有计划、有重点开展教材建设工作

规范教材选用机制,注重选用优秀教材、规划教材、新版教材;针对优势学科,采取措施重点支持教师编写出版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我校有37部教材被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

(1)推进学分制改革

我校于2002实施学分制,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平稳的实现了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一线教学秩序井然。

修订学分制指导性教学计划。按照学分制要求,修订了学分制指导性培养方案。2005版培养方案中,一是建立了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技术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的三级平台课程体系。二是课程设置体现了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的基本精神,大量增加选修课比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开出的总学分分别为学生应修学分的1.5

倍以上;全校各专业选修课的比例达到25%~30%。三是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集中性实践环节不低于40周,增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和课外的素质培养计划的“综合创新实践”学分。

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在学籍管理、弹性学制、选课制、优秀学生校内转专业、重修制和免修、免听等学籍管理方面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措施。

(2)实施“质量工程”

自2003年,相继实施了“质量工程”系列建设计划。

实施精品课程建设。03年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做到了组织落实、政策落实和经费落实,计投入精品课程建设专项资金249万元,教务处对此资金进行了有效管理。己建立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其中1门文未下),省级精品课程22门,校级精品课程26门。

强化教改示范专业建设。03年启动教改示范专业建设工程,每个教改示范专业专项建设经费20万元;建立教改示范专业建设责任制,加强教改示范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目前共有教改示范专业16个,其中省级2个,校级14个。

加强教学名师队伍建设。03年启动教学名师队伍建设,在全校范围里内开展“吾爱吾师,师达生益”的“最受欢迎教师”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的2004年度、2005年度“最受欢迎教师”62人次。开展教学名师的评选活动,遴选出6位校级教学名师,获省级教学名师奖5位。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出台并实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计划,贯彻执行新的“大学外语教学基本要求”,建立科学的分级机制,实施大学外语分级教学;探索大学外语的选教工作,积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180所高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外语教学新模式,其成效得到了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巡讲专家组的好评。

加强学科竞赛。为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支持并加强各级各类竞赛的管理工作。05-06学年参加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的共9项,其中荣获集体一等奖的1个,二等奖的9个,三等奖的12个,赛区二等奖的4个;获得个人特等奖4名,一等奖的3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38名,赛区优秀奖2名。

(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探索双语教学

近年来举办8期多媒体教学软件培训班,有1279名教师接受了培训。每年组织两次以上对新的课件的评估,每次将评估专家对课件提出的肯定或改进的意见反馈至每位教师手中,以便教师改进,第一次进入课堂的课件必须经专家评估通过后方可使用,

05年7月-06年12月经5次评估共有68个课件通过,目前学校通过评估的课件有342件,加上38个获奖而免评估可使用课件。我校可使用的课件共380件。每年均组织开展多媒体课件评奖活动,已进行多媒体课件评奖6次,近三年共评出各种获奖课件68件次。而05年-06年获多媒体课件各类奖项40次,其中国家级获奖课件8件、省级获奖课件17件。我校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不断增加,现已达到33.72%。

采取设立专项经费、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动态管理等措施,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工作,目前己开设了30门课程。

(4)加强教学研究

重视各类教研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01年、05年的两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27项成果获省级教学奖、3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现代化教育手段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中的应用问题研究与实践》和《基于多媒休和网络技术的工科高等化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项目分别获得2005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以强化教学管理来确保本科教学的秩序和质量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系统制定或修订了教学过程和主要环节的规范和制度,包括专业建设管理、培养计划管理、课程管理、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61个文件,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秩序的稳定的条件下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并举的目的。按照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管理工作失误等,严格按《合肥工业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规定》执行,三年来共进行六批次教学事故处理;对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等行为,严格依照《合肥工业大学课程考试考场规则》和学籍管理规定,及时进行处理。

2.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自主研发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目前能实行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网上管理,如招生管理、学籍与成绩管理、选课与排课、考试管理、学生网上评教、毕业信息管理等。此外还能进行教务信息处理、教学资源状况实时分析。

3.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监控措施

根据“强化功能、全员参与、重在改进”的原则,按照“诊断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自我监控与外部督导并重,质量文化建设先行”的思路,构建了由决策与指挥系统、信息收集与监控保障系统、分析与评价系统、反馈与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立了本科教学督导组,充分发挥了督导组专家的作用。

4.规范考试管理,狠抓考风考纪

规范考试管理的命题、考试组织、阅卷、分析以及试卷库建设等各个环节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帮助整改提高,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统一格式要求”、“统一随机抽卷”、“统一印制试卷”。狠抓考风考纪,每次期末考试前,都要召开专门的考风考纪检查会议,加强监考人员培训,成立校院两级考风考纪巡查组,开展考风考纪宣传教育。

5.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教务处是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17人,队伍稳定,平均在岗年限10.4年。教务处秉承“热情、规范、和谐、创新”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创新管理,服务师生;预防为主,全程监控”的思想,工作中求“实”即“决策符合实际、执行实事求是”,求“快”即“反应快、行动快、办事快”,求“严”即“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格管理”,求“和”即“和谐处室”。06年7月,教务处党支部荣获学校及机关党委“先进基层党支部”。

三、工作体会

三年来,教务处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本科教学与本科评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一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二是要有强有力组织保障;三是要有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四是要以评建工作为中心,学分制和质量工程为两翼,将评建、日常管理与教改有机融合;五是要加强人员管理,努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管理团队。

2006-12-6

5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