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 本文关键词:专项,训练,材料,历史,高三
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 本文简介: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选自《中国新闻网》(11分)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
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 本文内容:
高三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选自《中国新闻网》(11分)
一本十分罕见的清代地图集近日在湖南被发现。这本名为《广舆记》的地图集是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木刻的。
《广舆记》共收集十九幅地图,即当时的十八省图加一全国图。“广舆”即广阔的疆域,就是全国之意。该书长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用毛边纸木印线装,里面的标记有几十种之多,不仅有行政区划,连地形地貌也标注得十分清楚,在这本地图集里,台湾的全部版图清楚地刻印在《福建全图》里。
(说明:右边地图1749出版于德国柏林(Bellin
))
请根据所学习知识回答:
(1)说说台湾被割占、回归祖国和再次分裂的过程。
甲午战争战败(《马关条约》)后,台湾被日本割占;二战结束后台湾回归祖国;大陆解放是国民党撤退到台湾造成分裂。(3分)
(2)针对上述材料有以下三条评论,分别作一简要分析。
①中新网:专家指出,《广舆记》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对台湾版图标记最详尽的木刻地图版本。它清楚地表明,清康熙年间,台湾早已在中国的版图以内。
我们已有清朝的文献地图证明台湾早已在中国的版图以内。(2分)
②台湾中央社:陈水扁今天(2006年1月29日)中午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时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以彰显台湾主体意识。
陈水扁春节讲话重申其“台独”主张。(2分)
③日本政论月刊《诸君》论文:台湾正名运动是“以和平的方法强调台湾的独立性与台湾有权利参加国际社会的运动”。
日本右翼势力还在支持“台独”活动。(2分)
(3)说明第二张地图的意义
意义:当时西方的地图已经把台湾画在中国版图内。(2分)
2.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右图)。请回答:
(1)从以上七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或一组人物,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5分)
可以任选一个(如秦始皇)根据其作为谈历史功绩;也可选择一组(如孔子、老子、孟子在思想领域的成就;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的制度创新;蔡伦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就其某一方面的共性谈其历史作用。
(2)从以上七人中,你能看出作者选择的标准是什么?(2分)依据此标准,如果让你从中国古代史中再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填入表中空白处,你会选择谁?简要说明理由。(5分)
其标准是不仅对中国而且是对世界的影响最大。政治类:如商鞅、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等;思想类:如韩非子等;科技类:如张衡、毕升、沈括等;文学类:如屈原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
地点
80年代前状况
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江西
茶叶每公斤700文
茶叶每公斤640文
广西
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两
桂皮每50公斤白银8—9钱
材料二:
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的分布
企业性质
行业
工人人数
外商
近代企业
34000
洋务
军事工业
9000至10810(江南制造总局一厂有工人2000)
民用工业
5500至6000
采矿业
16000至20000
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企业
27250(厂平均100人)
材料三19世纪后期中国人创办的主要近代企业分布
地区
性质
企业名称
京津地区
洋务企业
天津机器局
开平矿务局
民族资本企业
贻来牟机器磨坊
长江流域
洋务企业
上海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安庆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
民族资本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吞并)
东南沿海
洋务企业
福州船政局
基隆煤矿
民族资本企业
陈联泰机器厂
继昌隆缫丝厂
⑴材料一说明什么问题?(2分)
说明我国当时由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分)
⑵根据以上三个材料可看出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试加以简要说明。(6分)
它的劳动力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它都建立在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的地区;(2分)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它的规模比它们要小,甚至有被吞并的危险;(2分)它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从地域看,它总是伴随着它们,从行业看,一般都不敢与其竞争,只能开办一些辅助性的企业。(2分)
⑶以上材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有何特点?(4分)
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中国已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掠夺地。(2分)
4.阅读下列材料:(14分)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⑴
你是否同意梁启超的观点?(1分)
同意。
⑵
你认为梁启超提出上述观点的意图何在?(2分)
中国还需要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
请你选取文中提及的2-3个国家,联系中外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选题1分,观点4分,史实4分,文字2分)
注意: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要泛泛而谈。联系中外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合乎逻辑。
评分标准说明:
(一)题目:1分。内容和观点有创意,可加1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0分。
(二)基本史实和基本观点方面:(具体内容略)8分-0分
⑴
“这个五十年”(1870年代-192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进化;
⑵
与同一时期的文中提及的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惭愧无地”的方面;
⑶
列举文中提及的2-3个国家的“一日千里”的有关史实;
⑷
造成中外差距的主要原因。
(三)论证逻辑文字表述方面:2分-0分
6、张学良将军的“苦闷”。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1936年1月张学良对青年人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张学良文集》第Ⅰ集
材料二:
蒋介石西安督战,张学良、杨虎城与其合影
西安事变报导
材料三:近年来有两封写于1946年,又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与众:
其一为
《张学良致周恩来》: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驱出,实(为)最快心之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近日友人惨死,数难闻之,为之一痛,只心吊而已。良一切尚好,勿念,余不尽一。
弟良四月十九日
其二为
《周恩来复张学良》:“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
(1)阅读材料一,分析当时张学良将军有什么“苦闷”?
(2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亡,张学良将军被人们称为“不抵抗将军”。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国家问题”的?(2分)
日本侵略步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
(3)观察材料二的图片指出张学良所指“别来十年”中十年前发生的事情?(2分)当时张学良和周恩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过重大的合作,结果如何?。(4分)
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举行“兵谏”(兵变),扣押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答应抗日后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张学良在信中所说的“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指的是什么事?(1分)此事结果如何?(2分)
周恩来辅助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签署协定,防止内战。
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最后,国民党发动内战。
(5)周恩来在信中写道“前途有望,后会可期”。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愿望?(1分)
在解放后相见。
7.阅读下列材料:(22分)
图一:北伐战争形式图(右图)
图二:红军长征示意图(下图)
图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右图)
请回答:(1)图1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1分)革命的区域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1分)说明转移的背景和重要的革命成果。(4分)
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中心区域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背景: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图2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时期,(1分)中国的革命中心区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移,(1分)转移有何意义?
(3分)
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到西北。
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抗战和解放战争的主干;宣传了中央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3)江西被称为红色的土地,这里有三大摇篮,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摇篮。请分别指出三大摇篮分别在何地。(3分)结合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从革命力量、思想理论、军事斗争、政权建设等方面说明江西成为红色土地的有利因素。(4分)
分别是南昌、井冈山、瑞金
有利因素:①大革命时期这里形成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②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⑧南昌起义,“反围剿”等武装斗争的开展;④井冈山、湘赣、湘鄂赣、闽浙赣、中央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及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
(4)图3中,中国革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1分)这时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中心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有什么历史意义?
(2分)
解放战争时期。由内线打到外线去。是蒋介石反动政权近20年统治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谜面为“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结果出现了四种答案:一曰屈原(代表美国美国),二曰苏武,三曰蒋干,四曰共工,这四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注:苏武西汉人,出使匈奴被拘十九年,始终不屈,后归汉;蒋干,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企图盗窃情报反而中计;共工,神话人物,怒触不周山使天崩地裂。)
⑴
如果你是当时的猜谜人,你会选中谁?(1分)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4分)
共工:中共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战略;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承担了一半以上的侵华日军的压力;牵制了日军兵力,使国民党正面战场得以坚持下来。
共工的另一种:中国抗战的胜利首先是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结果。抗日战争是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战争,面对强敌人侵,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相互支持配合缺一不可,因此,抗战的胜利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屈原:美国是盟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对中国提供了援助;制止蒋介石反共行为,维持了中国的统一战线;在太平洋战争中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与中、英先后发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彻底摧毁了日本法西斯的军心,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投降。
苏武:苏联是盟国中的强国;对中国抗战提供了援助;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蒋干: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统帅了中国军队,领导了中国的抗战;与英美先后发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从国际法方面维护中国领土的完整;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血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4分)
⑵
联系相关史实,请指出另外三种答案的合理之处。(6分)
(见上问)
9.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到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使命和流通历程。
⑴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导致图中粮食生产在1952你和1960年发生两次变化的原因。(5分)
1952年增加:政权巩固;土地改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0年下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及“反右倾”斗争等“左”倾错误;自然灾害。
⑵材料二中提到1977年的粮食情况,请思考:除去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哪些。(6分)
原因:文革对经济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人民公社、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党中央领导人坚持“左”的错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
⑶
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2分)
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提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0.欧洲的重新崛起。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苏兹贝格:《七大洲四十年》
材料二:1951年———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7年———上述6国在罗马签订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987年———欧共体签订在1992年底前成立单一市场的条约。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着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2002年1月———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在欧盟12国流通。
2003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欧洲一体化进程大事记》
材料三:欧洲国家痛定思痛,为免遭战祸而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合众国;届时国与国的界限将大大减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将成为可能,欧洲经济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将再现辉煌。
——《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1946年)》
请回答:
(1)请举20世纪欧洲国家之间相互对抗的具体史实一例,并分析它导致了什么影响。(2分)
“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欧洲的衰落(言之成理即可)
(2)戴高乐总统对记者的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1分)为实现上述思想,欧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欧洲联合;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盟等(任意2个)
(3)根据二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表现出哪些特点?(4分)
持续时间长(半个多世纪)。范围广(从少数国家扩展到大半个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拥有共同的组织和货币。
(4)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一进程的初衷和对世界的影响。(4分)
初衷:二战结束后,为防止类似的战争。
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欧洲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