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本文关键词:校本,教研,工作汇报,小学,双河
双河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本文简介:双河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一所学校的成功并不仅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美丽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爱教育、爱孩子、爱学校的好教师。我们学校并不要求每个老师都卓越,但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冲击卓越、追求卓越。我们凭借着“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凸显“从细微处做起,为生命发展奠基”办学理念,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
双河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本文内容:
双河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汇报
一所学校的成功并不仅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美丽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爱教育、爱孩子、爱学校的好教师。我们学校并不要求每个老师都卓越,但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冲击卓越、追求卓越。我们凭借着“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凸显“从细微处做起,为生命发展奠基”办学理念,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促进了教师的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近年来,我们在教科所教科室、小教室、进修校等部门的指导下,在组织校本教研、探索教研规律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下面将学校所作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个汇报。
一、确定了校本教研的目标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围绕四个突破、达到五个结合。
一
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四突破、四建设: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设学习型组织;以写字研讨为突破,建设新的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突破,建设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评价为突破,建设新的评价体系。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二、完善了三级校本教研制度
一级———校长、教导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1.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
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教务主任每月听
10
节课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
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定期学习理论,交流研讨,举行信息交流会。
4
、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
、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6
、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
、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县、市、省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学校教研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8.
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室、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9、教研处的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教研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
、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并严格执行。
2.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安排好组内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
、组织好每月1—2
次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集体备课、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5
、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一般来说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自身学校实际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之为校本课题。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
6
、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每月
2
次听新教师课。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三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
、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
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
3
、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教研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
、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月写
2
个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听10
节课。
4
、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教案,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5
、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能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课改进展如何,关键又在于教师。因此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好青年教师
本学期要求我们的青年教师在“课改”中,必须率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习品位,做“课改”的先行者,努力做好:①自我研读,做好笔记。②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青年教师网上学习和积极交流。④每学期每位教师各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公开课。每学年就要举行一次赛课活动,每次活动年轻教师必须都参加。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行动研究。⑤认真撰写教学反思。⑥力争在相关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2)加强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建设要注重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研活动与培养新教师相结合,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台阶。教研组长做好三项工作:①学期初制定好教研计划,各教研组进一步明确了教研课题。②切实开展好教研活动,按时、积极、认真参加片内、校内教研。③期末进行了反思与总结,物化成果,上交了一篇高质量的特色教研文本。
(3)加强学习与培训
四、务实并创新校本教研活动
(一)以书法教学研讨为特色,全面推进校本教研。
面对一所整合的移民新校,面对大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双河小学确立“和谐教育、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校有特色”的办学宗旨,以写字教育为突破口,打造双小艺术精品,塑造双小书法特色,陶冶孩子幼小心灵。将特色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明确办学目标,创新管理模式、更新教学方式、搭建展示平台。实践证明;这种以写字教育为龙头的教学模式,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提高了学校的育人质量,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落实。
·营造“书香”环境——潜移默化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已具有四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人们谈到书法,总会说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现代小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华书法的历史,进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学校精心布置环境,努力使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在诉说与书法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让学生在富有书法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每期开学初,布置书法展览室、教室走廊、书法室,给学校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篆书、草书、行书、楷书、隶书……让学生感受书法字体的百花齐放;对联、条幅、斗方、扇面……让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不同形式;唐诗、宋词、名言、警句……让学生接受书法作品内容的教育和感染。我相信,学生在驻足欣赏中定到艺术的熏陶。
·培训研讨抓建设——强化队伍
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书”道路上的引路人与指导者。
1、岗位练兵强化素质。要指导学生练好字,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必不可少。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力争每位教师学书法、懂书法。定期请万州区书协专家培训教师,安排书法练习室,提供练习用品(笔、墨、纸、砚),规定教师每周必须完成一定练字量,练字作业每一周交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对教师书法作业的检查和登记。规定教师寒暑假必须充电,加强练习。每期进行教师书法技能检测,规定内容,统一时间书写,电脑存贮,教师人人参与评价等级。每年的“爱家乡,爱校园”书法比赛中教师要参赛……目前,练字不再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已经成为教师的业余兴趣爱好,课余时间,总能看到教师凝神书写,陶醉其中的情景。教师的书写水平普遍提高。一批教师脱颖而出,今年,有一名教师将被吸收为重庆市书协的会员。
2
教学研讨练习实战。书法是一门艺术,同样,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书法课堂上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值得研讨。学校由教导处牵头,通过举办书法教学讲座、观摩课堂实录、请教科所教研员专题辅导、请学校中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写字课堂教学竞赛、写字教学行动研究(说课、上课、评课)等形式提高书法课堂指导质量。从写字教学需要的坐姿、握笔姿势到写字教学所有渗透的美育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书法教学的课程结构安排进行研究探索,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成绩。
(1)形成书法教学课型
书法欣赏课(重在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书法家、不同书体的作品,了解书法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书法综合实践课(收集名家名作,走出校园参观书画展览,书画有关的主题活动课)
书法练习课(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书写指导观察书体、强化练习)
书法展示课(按期汇报交流学习心得,整理书法成长袋,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2)形成书法课堂教学模式,如:
激发兴趣—引出新授—观察发现—练习交流—总结收获
展示习作—评价习作—巩固练习—展示练习—评价练习
提出目标—方法指导—运用练习—合作评价—展示习作
欣赏名作—自由练习—个别指导
还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起到辅助增效的作用。
(3)采用分班、分层、分教材教学
根据教师的特长设置不同书体的教学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不同的班级上课,每个班的教师又根据余下大多数学生的选帖进行指导,既发展特长生,又兼顾全面,既张扬个性,又尊重共性。比如字帖,学校已经自编出了两种字帖(张猛龙
张迁碑)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研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务实求新,紧扣学生兴趣,创新教法;突破学科,整合发展。
3、培训家长共谋进步
我校学生农村居住居多,学习主要依靠学校,家长无意识也无条件送孩子进少年宫等课外辅导班学习,学生的成长主要靠学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练字效率,只有再借助家长的力量,因此,学校多次举办学生家长培训会,一是征求家长对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二是请书法教师为他们讲授书法历史,书法基本知识,如何对学生练字进行辅导,请他们配合学校,督查指导学生在家的书写练习。
4、确定课题深化研讨
在注重写字日常教学、写字家学研讨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调查、研讨、论证,提出了书法课题《利用书法教学载体,培养学生书写自觉行为》,于今年9月作为万州区教研课题立项开题研究。力争通过书法教学载体,实现多途径、多方式达到书法教育素质目标。
(二)以“校本教研双月谈”为基本方式
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就老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与困惑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得出了三个结论:1、目前教师负担较重,工作量大,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加压效果不佳;2、教师从事校本教研的兴趣不浓,对校本教研的内涵认识不清,导致不同教师的参与热情、参与程度不同,特别是中老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3、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能力,许多教师问题意识不强,发现不了问题,也分不清问题的轻重。没有问题,校本教研无从谈起。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行政、教导处、处室干部马上召开专门会议,就目前教师这种状态下如何全面推进校本教研会诊。最后统一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全校推进,全体教师参与;二是要循序渐进,先从小处着手,从教师被动接受开始,经过一两年时间能有大部分主动接受并主动研究;三是问题意识要通过一定途径逐步培养起来。于是,出台了校本架研每月谈的制度,其具体流程如下:
1、确定问题——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寻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阶段我们共收集了100多个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2、收集资料——根据老师发现的问题,学校行政和教研室根据目前课改的要求精选了二十几条问题,归类到每月的一个主题之中。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在网上或教育杂志上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并打印下发到每个教研组,让每位老师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关键和做法。
3、集体研讨——根据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教研组成员定时(每周语文星期四下午
数学星期二下午
艺体星期四上午)定点开展集体讨论。集体讨论分两个步骤,首先由教研组长提出本周主题,本周思考题和重点思考题,学习相关资料;然后针对思考题进行集体讨论,思维碰撞,组长就共同点和不同意见作小结。
4、个人反思——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反思记录卡,进行自我反思。
5、学校反馈——学校通过老师的自我反思记录卡所反馈的意见向老师作出明确答复,有价值的建议马上采纳并实施。
(三)、以“学科论坛”为平台——提升教学水平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们凭借“学科论坛”这一深有特色又富有实效的学习平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这样的“盛宴大餐”让人大快朵颐。
听课观摩:学校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开阔眼界,活化思想。
教学诊断:要求年轻教师每学期一次提出问题,并邀请学校组织有关专家对他的教学情况进行会诊,帮助他发现问题,找到方法,或提炼特色小型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各教研组提早公布集体备课的课题,各成员搜集资料,在会上各抒己见,言无巨细,取长补短,力求精品,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互动评课:对教师的研讨课从各个角度提出欣赏批判,对上课进行质疑问询,上课老师进行答案,以示思想的共融和提升。
行动研究: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学科行动研究。
问题研讨:对于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每月一次在一起众说纷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教学观摩:每学年上期举行骨干教师观摩活动,下期举行赛课活动。
专题讲座:定期有学校的观点报告时间,教师把平时学习的知识、实际的教学心得、自己的认识观点整理成文,脱稿主讲10到15分钟。这种形式贴近教学实际,颇受老师们的欢迎。
专家引领:定期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座,并现场答疑,及时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引进校园。
在这里,“学科论坛”成了一片水草丰腴的原野,老师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氧气,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花朵。我们的老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努力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研究者、思考者、创新者和促进者。他们在互动中拓宽了自己的视界,在对话中分享了教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丰富了研究的思路。
“学科论坛”为教师的成长、创新提供飞翔的翅膀,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氛围中,教师的专业水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在尝到学习的甜头后,学习变成了老师内心真正的需要。学习有了后劲,我们的“校本教研”就踏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四)、以“课改实践”为舞台——转变教学行为
新课程看上去很美,但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一线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学校要积极搭建研讨载体,促使我们的教师全力以赴,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应对,勇于实践,力求更好地达成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改交流会:每月开展一次学习课改精神,研究课程标准,钻研实验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共享资源,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课改资讯:利用办公室的网络资源,每月汇集资料,办好《课改资讯》。学习其它地区的课改经验,强化思辨意识,防止“拿来主义”现象。
课改案例:每学期交两篇案例(期中期末各一篇),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来消化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意识。
课改论文:每个实验老师每学期撰写一篇课改论文,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理性反思课堂成败、总结经验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课改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每个学期,我们都举行了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以展示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在前进中发展、完善。
一位参加课改实验的老师用这样一段富有诗意的话告诉我们:与课改同行的日子,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课改,焕发了老师内在的精神力量;课改,让老师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教师们不再像默默无闻的、牺牲自己的红烛,更像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火把,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在学生茁壮成长的时候,教师也得到不断的升华和发展,同在校园这块青春热土上绽放亮丽的风采,与学生一道成为终身发展的生命主体。
(五)、以“骨干工作室”为纽带——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名师一小”工程,
我们制订了《双河小学“骨干教师”实施细则》,成立了“骨干工作室”,共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英语,分别聘请教科室、小教室专家作为工作室总监,还聘了学校的新秀为二级导师,学校的青年教师报名成为学员。按照要求开展活动,从备课—研课—导课—磨课—上课—评课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导师要作示范课,学员要做研讨课。还有每月的案例研讨,论文评点等多种形式,茶座式、沙龙式不一而足。
“说课问答”:大家钻研教材后,由一名成员说课,其他教师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思考,请说课老师解答。
“精品课”:发挥导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每一单元提供一堂观摩或研讨课,供组内成员学习。
“自我欣赏课”: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或最具有商讨价值的课拿出来供大家学习研讨。提倡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切入点。
“教学争鸣课”:工作室内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课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求优摒劣,以求螺旋上升之效。
“会诊课”:组内指定一教师课,针对其教学的一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讨论诊断后,该教师再上直至满意。
这样的一个学术团体,改变了以往“师徒结对”的一对一,研讨气氛不浓,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弊端。“学而无友必然孤”,这样的一个工作团队,大家相互请教,广泛交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导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权威,学员没有低人一等的拘束,思维在这里碰撞,操作在这里完善。更重要的是工作室的成员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归属感,那就是“家”的感觉。所谓物能类聚,人以群分,在教学上大家有了共同的语言。年青老师找到了自己学习的方向和讨教解惑的对象;而导师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体现点,暗中较劲,发挥个人所学,把本工作室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各个团队喊出自己的口号——“为自己鼓掌为别人鼓掌”“你的成功里有我的付出,我的成功里有你的汗水!”。团队成员之间努力建立一种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和朋友的全新观念。学校教研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研工作重心的下移,从“输血功能”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五、我们的困惑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校要发展,校本教研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校本教研每月谈”,“学科论坛”“课改实践”“骨干教师工作室”达到让老师自主科研的目的,而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研,事实上我们也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改变能维持多久,这种改变是否发自教师内心,我们有太多的困惑之处。
1.对教师而言,校本教研的动力是什么?如果不是自下而上的教研,教师又怎么能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比较好的教师也只是在学校将其作为学校的一种学习运动,参与一次也只能是一次。要想校本教研常态化,有效化,我们不知到哪里寻找促进校本教研的真正动力。
2.校本教研的时间哪里来?对大多数人来说教师毕竟是一种职业。我们都希望教师能把教育当成一份事业,但这毕竟是管理者的一种奢望。目前的老师们面对的是越来越难教的孩子,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细致的班主任工作,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加上课改的压力,教师在学校的活动疲于奔命,没有多少人还有空闲的时间进行科研。
以上是我们学校近年来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和我们面临的一些困惑,恳请教科所的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前段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多作指导和帮助。
校本教研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将凭借“校本教研”这一平台,在执着教学的背后痴心不改地探索教育的真谛,升华教学的行为,用行动去擦亮教育的梦想天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