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 本文关键词:高二,必修,期末,总复习,材料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 本文简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学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春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末总复习材料 本文内容: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程目标: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学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2.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3.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4.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

儒家

孔子

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为政以德”,包含民本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创办私学;整理六经

孟子

民本思想:“仁政”,“民贵君轻”;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

民本:仁政、法治并重,“君舟民水”;伦理观:性恶论

道家

老子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

墨家

韩非

墨子

“以法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小生产者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3、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v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v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v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v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v

⑴答: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v

⑵答: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v

⑶答: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v

⑷答:材料一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展,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v

春秋兴起

v

战国受冷落

v

秦朝受压制

v

西汉独尊/正统

v

魏晋南北朝:危机

v

宋明:理学是儒学主流(高潮)

v

明清:批判

v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v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2、西汉——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新发展:理学是儒学主流

4、明清——遭到批判

春秋: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1、思想:

政治思想:

①核心:“仁”和“礼”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②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③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

①举办私学和“有教无类”

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③学习方法:实事求是和独立思考

2、整理和编订:

《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

战国:

孟子(亚圣)、荀子

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学说

②民贵君轻

③人性本善

荀子的思想:

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②君舟民水

③礼法并施

④性恶论

表二:孔子、孟子、荀子观点异同点

孔子

孟子

荀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表一: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思想家

时代

主要观点

孔子

春秋末期

政治思想:“仁”即爱人;“礼”,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善论”

荀子

政治思想:“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伦理观:“性恶论”

学礼义,隐含法治思想

西汉:

董仲舒

新儒学的主要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仁政”:薄赋敛、省赋役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

(2)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

儒学地位的确立:

时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大一统的需要)

过程:

⒈提高儒学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儒学成为正统,阻碍其他学说的发展

实质:文化专制

⒉启用儒生

⒊兴办太学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含义:以“天理”为核心的儒家观念系统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主要思想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三纲五常)

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学派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内容

理;仁、礼;

实质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影响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认识“理”

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

理是内在的“心”

实现“理”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v

两者构成宋明儒学主流,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

v

积极: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v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

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李贽的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反对绝对权威。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肯定个性自由发展,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三大进步思想家: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2、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

3、提倡经世致用

4、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走向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危机更加严重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

思想:理学僵化;八股取士

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v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v

汇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的影响很大!

“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伦理关系。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以人为本与人2004年岁末,中共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一个新重要理念。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

类的和谐持续发展

v

1、百家争鸣的“家”指的是:

v

A、豪门望族B、文学体裁C、士人组织D、思想流派

v

2、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系上的新变化最显著的是:

v

A、工

B、农

C、士

D、商

v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v

A、“民本”

B、“仁政”

C、“德”

D、“仁”、“礼”

v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孟子为发展孔子思想而提出的主张是:

v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v

B、“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v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v

D、施“仁义”,“以德服人”

v

5、针对“人之性恶”,荀子极力主张:

v

A、“以德服人

B、礼法并施

C、以礼教化

D、有教无类

v

6、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最重要原因是:

v

A、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B、生产力的发展C、私学兴起D、频繁的兼并战争

v

7、“君舟民水”的观点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v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v

8、

“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v

A、认为君主不重要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反映了重民思想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v

9、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v

A、荀子B、庄子C、孟子D、孔子

v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哪位思想家首先提出的:

v

A、荀子B、庄子

C、孟子D、孔子

v

1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在:

v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v

12、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

v

A、君权神授B、独尊儒术C、实行仁政D、人定胜天

v

13、以下韩非子的主张,表述不准确的是:

v

A、以法为本

B、不应改革,应遵循古代的传统C、性恶论

D、国家大权集于君主

v

1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v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轻民贵”

C“大一统”

D“人道有为”

v

15、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是:

v

A、孟母堂B、京师大学堂

C、太学D、京师同文馆

v

16、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

v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v

1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是有利于:

v

A、巩固中央集权B、促进儒家文化发展C、礼治德化教育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v

1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的关系:

v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v

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v

19、“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这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

A、程颢B、程颐

C、朱熹

D、王阳明

v

20、程朱理学和汉代儒学的关系是:

v

A、完全更新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

v

21、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v

A、道教、佛教B、法家和“经世致用”C、道教、佛教、法家思想

D、阴阳五行家

v

22、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共同点在于:

v

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v

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v

23、提出“三教合儒”的主张开始于:

v

A、西汉B、魏晋南北朝

C、隋朝D、唐朝

v

24、二程的理学把“天下之定理”与什么直接联系

v

A、大一统

B、心性

C、五常

D、人伦

v

26、“致良知”学说属于:

v

A、心学思想

B、理学思想

C、佛教理论D、道教理论

v

27、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v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v

28、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v

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v

29、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主张的思想家是

v

A孟子

B董仲舒

C李贽

D黄宗羲

v

30、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害”是:

v

A、“人之性恶”

B、君主专制

C、“君权神授”

D、“以一人疑天下”

v

31、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v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v

B、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v

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

v

D、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v

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

v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v

3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有:

v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②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③对传统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④都是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v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v

34、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v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v

35、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v

A社会环境变化

B思想内容变化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v

36、明清时期出现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v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v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v

C.进步思想家勇于探索

v

D.专制主义统治严酷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复习

课程目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先进的中国人进行探索的历程?

地主阶级(学技术)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资产阶级(学制度)

维新派(君主立宪)

革命派(民主共和)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思想)

(民主与科学)

NO.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学造器物--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

一、学造器物(具有启迪作用)

1、林则徐、魏源

(1)时间:鸦片战争爆发后

(2)思想特点: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活动:编译书籍

仿制战舰

2、地主阶级洋务派

(1)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2)思想特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活动:洋务运动

(4)结局:甲午战败,标志失败

二、仿行制度

1、维新变法思想

(1)时间:19C60-90S

(2)思想特点: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活动:戊戌变法

(4)结局:1898-6-23至9-21

失败

2、民主共和思想

(1)时间:19C末20C初

(2)思想特点: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3)活动:辛亥革命

(4)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半状况依然

三、提倡思想解放

1、前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资阶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2、后期新文化运动

思想特点:宣传马克思主义

NO.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

1、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最大影响)

?

2、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NO.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期

(思想革命)

?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文学革命)

?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

宣传马克思主义

NO.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进步性:

A、前期性质是资阶新文化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基础

E、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F、是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

A、带有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偏向,片面

B、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子。

NO.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

?

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

问题与主义之争

?

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

3、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4、(1999上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