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交通组织方案11956

交通组织方案11956 本文关键词:组织,交通,方案

交通组织方案11956 本文简介: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No.F1标段项目交通组织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No.F1标段项目部2016年4月17日1、编制依据及原则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2、工程概况13、交通组织设计内容24、各施工段交通组织拟采用的基本原则

交通组织方案11956 本文内容:

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No.F1标段项目

交通组织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

No.F1标段项目部

2016年4月17日

1、编制依据及原则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原则1

2、工程概况1

3、交通组织设计内容2

4、各施工段交通组织拟采用的基本原则2

5、交通组织方案3

5.1施工临时道口设置3

5.2交通路线3

设备、材料转场交通路线如下:

那马收费站→那马服务区匝道→K1997+711.7右侧施工道口→那马上行服务区→K1998+241右侧施工道口→那马服务区匝道→K1999+816右侧施工道口→K1999+833涵洞→K1999+813.1左侧施工道口→那马下行服务区→那马服务区匝道→那马收费站。

5.4交通安全组织4

5.5

交通安全防护措施4

5.6人员管理4

5.7施工车辆管理5

6、施工组织机构5

7、临时开道口施工准备6

7.1交通管制设施的准备6

7.2其它报批程序的完善6

7.3交通管制控制区的基本要求7

7.4交通管制实施7

8、安全保证措施8

8.1编制依据8

8.2安全生产控制目标8

8.3安全组织机构9

8.4主要安全防护措施9

8.5安全保证体系图11

9、安全生产应急预案12

9.1总则12

9.2应急体系及职责13

9.3、预防预警机制15

10、应急响应16

10.1、应急响应级别16

10.2、应急响应行动16

11、应急保障17

11.1.

信息报送和处理17

11.2.

应急保障18

12、设施恢复施工方案19

12.1设施恢复施工顺序19

12.2

交通安全设施的撤离19

13、附件19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交通组织设计)》;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

(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6)《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细则》;

(7)《道路作业交通安全标志》(GA182-1998);

(8)《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

(9)《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平价规范》(JTG

B03-2006)

(10)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土建工程NO1标合同文件;

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招标文件、合同等规定和要求以及施工现场勘测、施工组织部署、有关资料和数据,指挥部、运营公司的管理办法要求及已批复的总体施工组织等。

1.2编制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新观念、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建设“优质、安全、环境、生态、阳光、和谐”文明样板工程为目标,合理交通组织部署、确保施工期间安全畅通的方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等措施来保证交通的正常运行。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那马服务区工程位于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附近。本工程项目含那马服务区内上、下行线总平及各建筑单体,主要包括:那马收费站收费大棚、综合楼、加油站、食堂、司乘人员休息室、配电房、泵房、修理间等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及总平(道路、场地硬化、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

上行线总用地面积88717.6㎡,建筑占地面积11803.39㎡,总建筑面积22409.12㎡,-综合楼为3层,局部塔楼为5层,为框架结构(砼灌注桩基);建筑面积:8246.9㎡;上行线-职工宿舍为7层,高度21.6米,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799.69㎡;上行线-食堂为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02.88㎡;上行线-司乘人员休息室2663.1㎡;上行线-修理站为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56.64㎡;房水泵上行线-配电、为地上1层,地下室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2.6㎡;上行线-加油站为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037.31㎡;

下行线-综合楼为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555.02㎡;下行线-加油站为2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6.25㎡;下行线-配电、水泵房为地上1层、地下室1层,框架结构。332.92㎡,道路及场地硬化:97663㎡。

3、交通组织设计内容

(1)上行线那马服务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2)下行线那马服务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

(3)临时交通工程设计

4、各施工段交通组织拟采用的基本原则

改扩建对主线交通的影响很小,可以保证正常通行,改扩建工程施工占道实行交通管制主要是主线上不改变交通流向的半封闭路段交通安全组织施工(即占用外侧行车道与应急车道进行运输通行)。根据施工交通组织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的实施计划与工期安排,拟定方案设计中采用以下原则组织施工:

(1)

主线上不改变交通流方向的半封闭路段交通安全组织

①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要求,施工作业控制区按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纵向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进行交通标志牌设置,警告区限速由100km/h,最终在上游过渡区控制速度为60

km/h。其中警告区最长度为1600m;上游过渡区最小长度190m,纵向缓冲区150m;下游过渡区最小长度30m,终止区不小于30m。

②各区按照规范摆放管制标志牌,同时设置专职安全员24小时维护现场标志标牌及指挥车辆通行。

(2)除了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要求施工设置之外,还需注意加强如下几项措施,以保障交通安全。

①在改道施工作业区域配备约50个反光锥筒,以备应急使用。

②每个夜间施工作业点均设置车速检测反馈仪,并于上游过渡区锥筒前设置“前方测速”提示反光标志牌,以警示过往车辆减速慢行,保障行车及施工安全。

③严格按规范及方案所附图示设置施工标志标牌,不占用车辆通行车道,不影响过往车辆行车视线。

④施工车辆严禁于半封闭施工路段进行掉头,任何车辆及机械设备不得超出作业控制区进行作业,且不能影响过往车辆行车安全。

5、交通组织方案

5.1施工临时道口设置

由于服务区建、构筑物处于匝道围合的区域内,与外部无法直接连接,因此本方案主要设计主线K1998+384至K1999+820段右侧、K1998+050至K1999+461段左侧开设施工道口,具体开设位置为K1997+711.7右侧匝道处、K1998+241右侧匝道处、K1999+816右幅右侧处、K1999+813.1左幅左侧各一个。本方案只适用于K1997+711.7右侧匝道处、K1998+241右侧匝道处、K1999+816右幅右侧、K1999+813.1左幅左侧处施工道口。

5.2交通路线

在K1997+711.7右侧匝道处、K1998+241右侧匝道处、K1999+816右幅右侧、K1999+813.1左幅左侧处开设施工临时道口4个,开设道口前后将设封闭区,主线封闭区将占用第四行车道及应急车道。封闭区与正常行车道间按高速公路临时交通管制设施摆放标准摆放相应的交通设施。具体详见附件。

封闭区设立后,设备、材料运输车辆将在封闭区内通过道口进行设备、材料的进场转运工作。设备、材料转场交通路线如下:

那马收费站→那马服务区匝道→K1997+711.7右侧施工道口→那马上行服务区→K1998+241右侧施工道口→那马服务区匝道→K1999+816右侧施工道口→K1999+833涵洞→K1999+813.1左侧施工道口→那马下行服务区→那马服务区匝道→那马收费站。

5.3交通安全组织

改扩建对主线交通的影响很小,可以保证正常通行,改扩建工程施工占道实行交通管制主要是主线上不改变交通流向的半封闭路段交通安全组织施工(即占用外侧行车道与应急车道进行运输通行)。

5.4交通安全防护措施

封闭区除按高速公路临时交通管制设施摆放标准摆放相应的交通设施外,由于上行线施工封闭区域位于行车道的边缘,主线K1998+384至K1999+820段右侧、K1998+050至K1999+461段左侧封闭段设水马和反光锥加强防护。K1999+816道口处沿第四行车道内侧边线设联排水泥桩加强防护。

封闭区按标准围护好后,将在拟定位置开设临时道口,施工设备、材料运输车辆行至临时道口前,值岗人员做好车辆的到达时间、车牌等记录,同时负责车辆进出道口的交通指挥,确保无过往车辆时指挥施工车辆进出道口,并指示按本方案指定路线行驶。

设备在封闭区转场运输过程中,注意高速公路过往车辆,进出道口时车速不大于5Km/h,以防车辆设备意外冲出封闭区,驶入行车道。运输过程中若有土石、杂物落在原高速公路路面上,应及时安排人员进行清扫。设备材料运输车进出道口时应实行一栏一车。施工作业区内按有关规定摆放临时交通标志,并报请有关部门验收,批准后方开始施工。施工期间安排人员巡查施工路段,维护交通标志和安全设施,如有缺失或损坏,及时补漏和更换。施工完成后及时清扫路面,报有关部门验收后,收回标志牌等,恢复原有交通。

5.5人员管理

波形护栏拆除后,高速公路上车辆可能利用这些路口出入进行逃费行为,给我项目施工车辆带来威胁和损害高速公路运营公司的利益,因此,除了在开口处建设配有锁头的活动栅栏外和值班活动岗亭外,必须配备人员24小时值班看守。每个路口配备2名值班员,负责24小时轮班看守路口。负责路口看守的人员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值班或巡查期间必须按要求穿着反光工作服、佩戴安全帽和袖章,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不得擅自离岗。

5.6施工车辆管理

5.6.1开口处设立好值班用活动岗亭、监控设施和防护设施。要求对过往车辆进行监控录像,录像保存至少3个月备查,24小时有人值班看守并登记进出相关车辆,施工车辆需配备道口通行证(卡),道口通行证(卡)须注明车牌号、使用期限、编号,并盖有指挥部与项目经理部公章方能有效,且要统一样式。

5.6.2车辆在进出道口过程中,须注意高速公路过往车辆。未出示或无通行证(卡)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出开设的临时道口。

5.6.3运输车辆必须粘贴反光标贴及施工标志,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施工车辆必须保证车尾双闪灯正常工作,且不受污染。

5.6.4施工车辆必须保持车况良好,严禁带病工作。

5.6.5严禁“三无”车辆、报废车辆及带病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6、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适应施工需要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设置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李海龙为组长,项目总工刘伟、副经理陈财勇为副组长,下设施工组织成员:孙庆、王友平、雷虎军、刘海龙、张文水、王彦文、刘志强、王云飞等人员组成,共同管理下设施工作业队伍,对全标段进行施工组织设施。

1、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整个实施过程中的全面管理工作。

2、

项目总工主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面技术工作及对外的技术联络工作。

3、

由质检部和工地试验室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为更进一步保障每一道工序的施工,在每个施工班组设专职质量监督员,用以监控施工。

4、

由协调部负责外部协调。

5、

由安全部主管孙庆负责服务区施工过程中交通组织的实施工作。

6、

安全部成员负责施工过程警示牌、指示牌、监控等安全设施的检查;负责施工技术人员、民工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

7、临时开道口施工准备

7.1交通管制设施的准备

根据施工计划及交通组织设计,按照相关交通规定定做相应的标志、标牌、隔离设施、防撞设施等。计划标志牌、导向牌、文明标语牌4套,反光锥650个、反光水马桩300个、反光背心35套;频闪灯10个;夜间方向导向牌8个。

7.2其它报批程序的完善

按照有关规定,在相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制定交通管制方案。

7.3交通管制控制区的基本要求

7.3.1交通管制控制区应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组成,其布置规定:

1、警告区长度1600m。警告区内每一定距离设置有关警告标志,第一个警告标志至下一个警告标志的间距为800m,最后一个标志距离上游过渡区的第一个渠道装置间距为400m。警告区内设置限速标志,前方车道变窄标志。

2、过渡区:分为上游过渡区和下游过渡区,当车辆行驶至上游过渡区时,车速应小于80km/h。该区段长度为190m。下游过渡区长度大于30m。

3、缓冲区:缓冲区的长度为150m。

4、作业区:其长度根据施工作业需要确定。

5、终止区:终止区长度大于30m,在终止区末端,解除所设的限制标志。

7.3.2各种交通安全管制设施的规定

1、锥标、水马: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的规定,布设间距为2-3m,具有反光功能,同时配置施工警示灯号,保证夜间行车安全。

2、夜间作业时设置照明设施,照明满足作业要求,并覆盖整个作业区域。

7.4交通管制实施

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在主线、匝道相应的位置开设临时道口,道口共4处,其中上行线区2处,下行线区2处,在开口处逆车向1.6km处设置“前方施工”,“限速100km/h”的标志,然后向前行驶800m摆设“前方施工800m”、限速80km、车道变窄标志牌。

配备称职的专职安全员3人,在控制现场的上行服务区和下行服务区各设固定的交通安全管理人员1人,中间布置一名流动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检查各类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有移位、破损、遗失的及时补充归位,出现事故及时上报。

在施工过程中,K1998+384与K1999+816之间沿第四行车道外侧线用反光水马桩隔离,加强警示牌与交通标志安置,防止施工过程中对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8、安全保证措施

8.1编制依据

1、沿海高速《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71-2006)

5、《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细则》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56-08)

8.2安全生产控制目标

本工程我们安全生产目标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火灾事故、无设备事故、无重大事故、粉尘合格率100%;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轻伤的负伤频率控制在10‰以内;创省级安全文明工地。

项目部安全生产指标:

特大责任(大于或等于50%)交通行车事故:0

重大火灾事故:0

重大用电事故:0

安全目标责任状签订率:100%

施工场地、责任区段致死亡事故:0

施工场地、厂内工伤事故死亡率:0

施工场地、厂内工伤事故重伤率:0

刑事案件发案率:0.5%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

安全劳保用品配备率:100%

单位内部矛盾纠纷的处理成功率达100%,杜绝民转刑案件、集体上访和群众性闹事等事件的发生。

8.3安全组织机构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健全岗位责任制,从组织上保证安全生产,做到规范施工。安全保证组织机构如下:

长:李海龙

副组长:刘伟、张财勇

员:孙庆、王友平、雷虎军、刘海龙、张文水、王彦文、刘志强、王云飞

8.4主要安全防护措施

8.4.1交通管制措施

交通管制措施已在上篇的交通管制方案中已详细描述,这里不再重复,主要强调几点:

1、设交通管制维护队及专职安全员11人,协助交警,运营公司等进行管理,维护好通车路线,除施工车辆外,其它车辆严禁放入施工区。

2、在路面上设置警示、限速、禁行等各种标志,采取三角反光路标、水马、反光锥等隔离设施,严格隔离施工路幅和通车路幅,严格控制交通流向。

3、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及《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JGH30-2015)的规定和要求设立交通管理标志,配备防撞栏、隔离墩等设施,按规定设置各种其它交通标志。

4、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反光服,作业机械安装黄色警示灯。

5、施工现场两端设专职交通管制人员,建立工地值班室,防止外来车辆进入施工区域,特别是通车路幅的交通维护,用无线对讲机加强交通管制人员间的联系,确保通车顺畅施工安全。

6、在隔离栅拆除路段及时设置警标标志和临时防护设施,并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巡视检查,防止闲杂人员进入高速公路。在波形护栏拆除路段,设置隔离墩,警示锥、警示标志牌,加强与高速交警部门的联系,禁止社会车辆通过施工便道进出高速公路。

7、在施工匝道口设置活动栅栏及值班室,防止社会车辆及闲杂人进入高速公路及施工现场。

8、所有施工车辆都应核发进出栅栏口通行证,没有施工通行的车辆及机械一律严禁进入施工现场。

9、设立流动安全员。及时通报安全事故及将损坏、遗失的交通管制设施进行更换有补充。将位移及斜、倒的交通标志复位。

10、施工人员严禁在高速公路逗留,更不准横穿高速公路。施工车辆进出高速公路开口时有专人指挥。确定安全时,才能进出开口。

11、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得乱扔东西到高速公路或做其它影响通车的动作。

8.4.2夜间作业的防护措施

1、夜间施工时,照明灯光/施工机械的灯光严禁射向来车方向,以免影响司机视觉。

2、在作业区前300m设置黄色警示灯。作业区接口处设置红色警示灯,并根据交通安全规定作业区前300m开始设置“前方施工”“注意安全”“限速60km/h”警示牌,该标志牌间距不大于100m。

8.4.3防护及排水

1、根据场地土石方工程施工情况,对场地进行修整,并开挖排水沟,用浆砌片石砌筑,排水沟与原互通区内的水系相通。

2、及时对路基及边坡进行维护。

3、及时对开挖基坑、管沟地段进行防护,防止雨水流入引起塌方,影响施工安全及质量。

4、疏通施工区的排水系统,当改道或修建施工便道影响排水时采取预埋涵管的方式维持现有排水体系。

8.4.4施工安全措施

由于沿海高速是南宁主要干线,车流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车辆及行人安全、顺畅的通过本施工路段,是本工程的重中之重。为此我项目制定以下原则进行施工;

1、保持现有的运行能力不变,维护现有的交通设施是我们的当然责任,并接受沿海高速公路路政等方面的管理与指挥;

2、需要拆除交通设施、开设路口、改变行车道位置等均应认真作好方案,提前报有关方面批准,方可实施,否则不动工;

3、当施工与交通干扰时,需要施工方面让步时,我们自觉地服从交通管理方的指挥;

4、成立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由专人直接落实的交通维护工作小组,负责施工期间交通维护及协调工作;

5、在全路段施工期间,投入专业的交通维护人员,佩戴袖章和指挥旗沿线巡逻管理,巡逻应全天24小时指派专人轮班上路;

6、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缩短施工工期;

7、充分考虑应急方案,必要时抢修便道,将车辆暂时疏导,确保交通万无一失。

8.5安全保证体系图

9、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9.1总则

9.1.1编制目的

为了保证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那马服务区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到“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警钟长鸣、万无一失”。

9.1.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结合本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突发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9.1.3适用范围

应急救援范围: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那马服务区工程

可能发生的几种事故:

(1)

施工引起的交通事故及营运中的交通事故。

(2)

施工引起的触电事故。

(3)

高空坠落事故。

(4)

物体打击事故

9.1.4工作原则

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救援”的方针;执行经理负责制、分级责任制、分管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全面部署,科学管理,保证在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那马服务区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进行处理。

9.2应急体系及职责

9.2.1应急指挥机构

1、

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领导,保证在救援工作中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

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长:李海龙

副组长:刘伟、陈财勇

员:安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各施工队负责人。

9.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1、

组长李海龙,全面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交底、培训和演练,负责启动、实施以及调动所需人员、物料等资源的供给。

2、

副组长刘伟、陈财勇配合组长做好人员机械设备调配和具体负责发生事故后的应急预案的全面实施。

3、

专职安全员孙庆配合组长做好人员机械设备调配和具体负责发生事故后的应急预案的全面实施,负责安全组工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所需车辆调配、物资材料及所需机电设备和调配使用;负责所需资金的筹备、使用和管理工作,并配合现场进行救援工作。

5、

施工现场负责人负责做好相关人员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并协助应急小组成员就行救急。

6、

抢险人员在接到高空坠物事故消息后,立即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事故的抢救工作并协助保护好事故现场。在接到交通事故事故的信息后,立即组织人员疏导交通,急救伤员拖走事故车辆,上报险情。

7、

各施工队应急救援组织

各施工队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各施工队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现场负责人担任,组员由技术员、安全员等组成,出现紧急情况应全力动用一切人力、物力将事故划小。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全力配合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

9.2.3应急物资

1、报警系统及通讯设备:对讲机、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

2、应急设施及机具:备用电线、电缆、电灯、手电筒、应急灯、移动配电箱等照明所需物料。

3、其他材料工具:氧气、乙炔、木材、型钢、铁锹、撬棍、钢丝绳、枕木等。

4、伤员急救设备:伤员担架、消毒剂、急救箱。

5、救护车辆及交通工具:指挥车、面包车、材料运输车、救护车等。

9.2.4

应急指挥联络方式

上级主管、政府部门

指令

上报

启动应急程序

项目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现场抢险救灾领导小组

指令

指令

求助

求助

事故

现场

社会支援

救援人员

救援

赶赴

9.3、预防预警机制

1、预警信息

由现场作业人员根据情况和响应原则进行逐一上报,由项目部领导确认并发布预警信息和实施救援工作。

2、预警支持系统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现场遇到紧急情况及时上报至项目部有关领导。

3、预警预防行动

加强作业人员和设备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与培训。

4、预警级别及发布

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将建设工程事故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事故为Ⅰ级、重大事故为Ⅱ级、较大事故为Ⅲ级,一般事故为Ⅳ级,并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别以红色、橙色、黄色、蓝色予以标志。

红色预警(Ⅰ级):是指一次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建设工程事故。

橙色预警(Ⅱ级):是指一次事故造成10—29人死亡的建设工程事故。

黄色预警(Ⅲ级):是指一次事故造成3—9人死亡的建设工程事故。

蓝色预警(Ⅳ级):是指一次事故造成1—2人死亡的建设工程事故。

(Ⅴ级):是指一次事故造成2-3人重伤事故。

(Ⅵ级):是指一次事故造成1-2人轻伤事故。

5、预警信息确认和发布程序

发生事故时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报告指挥部—组织人员撤离—指挥、疏导交通—抢救伤员—抢救财物—全员撤离—事故调查

6、预警警报解除

由项目经理负责确认、发布。在未确定之前任何人员必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按职责进行分工。

10、应急响应

10.1、应急响应级别

(Ⅵ级)响应:事故发生点相关人员报告至所属施工队负责人,由项目部施工点负责人协同一起把事情解决,并组织查明原因,看是人为因素,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Ⅴ级)响应:由施工队负责人上报至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上报至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或副经理在现场施工救援工作,各组成员到达现场,随时听取命令。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救援工作。

(Ⅳ级)蓝色预警响应:各小组成员、车辆、应急物资到达现场,联系划最近医院,各组成员明确其职责。项目经理负责上报至有关单位。

以下预警项目部在立即抢险过程中,由项目相关领导与上级单位汇报

10.2、应急响应行动

10.2.1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一般发生突然,由于事发地点、时间的特殊,所以如果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当,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交通事故一般分为:

①、伤及行人及其它物品造成损失;

②、翻车、碰撞伤及乘坐人员;

③、车辆、机械部分自身损伤,造成塞车;

④、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发生事故。

10.2.2应急处理:

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伤及他人以及与其它车辆碰撞、翻车等事故后:

①记录好事故现场的原始,拍照、摄像等。

②抢险人员先要竖起警告标记,积极抢救伤者,拨打当地120急救,一定要讲清出事详细地址、行走路线,并派人在路口接应,就近送入医院抢救。在救护人员没有到达出事现场前,先实行自救,如压迫法止血、人工呼吸等,努力减少伤亡。如果有困难也可向周围的行人、过往车辆、单位部门请求帮助。

③第一时间通知路政和交警等部门,拨打122报案时一定要讲清事故的地点、位置及现场的大致情况。在来车前方300m处,第一时间设置警示标示牌、标志,指挥疏导交通,避免塞车,及时指挥施工用推土机、铲车、吊车、挖土机等施工机械将事故车辆拖离车道至应急避险区。

④尽快和单位领导取得联系,讲清事发地点、损失情况、需要什么帮助等。

⑤如果事故车辆起火,应该就地取材,利用车载灭火器、土、砂压盖、用水浇(对油箱着火不能用水浇)、用衣物等扑灭,并同时拨打119火警救助电话。

11、应急保障

11.1.

信息报送和处理

11.1.1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指挥部接报后应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及各相关单位,指挥部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到救援指挥办公室报到。

11.1.2

指挥部接报后,应立即启动紧急救援程序组织人员抢险,并向上级报告请示支援,及时联系当地医院。

11.1.3应急处理

(1)离开后现场救治,对重伤人员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2)立即进行现场封锁,无关人员禁止进入现场,并检查高空坠落事故后周边的状态,对有可能发生的状况进行处理,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通讯部门派专人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照相、录像,对现场进行认真、全面地勘验,发现和收集确定事故原因的各种痕迹、物证等。

11.1.4善后处理:

现场急救工作完成后,对现场进行隔离,在进行清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现场的保护,现场要有人值班看守,防止闲杂人员入内。

项目经理按照调查程序安排相关部门配合、协助调查;在征得事故调查小组的同意后,召集各部门研究、讨论制定恢复生产方案。

安排对受伤人员进行治疗,把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技术部门研究制定防止事故再发生的可行性具体措施,并对措施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11.2.

应急保障

11.2.1.通信保障

项目部综合部电话:

广西沿海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期工程指挥部:0771-

2110261

南宁市交警紧急电话0771-122

11.2.2.运力及装备保障

项目部财务部、安全管理部根据情况贮备一定量抢险救灾资金和专用抢险救援装备(包括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救护器材等)。保证事故、灾害应急处置所用

11.2.3.队伍保障

桩基施工队

土建队

总平队

11.2.4.经费保障

由项目部财务负责人进行财务规划

11.2.5.技术储备与保障

由项目总工负责技术力量储备和保障

11.2.6.训练和演习内容

(1)事故的报告程序及要求。

(2)人员疏散及扑火救灾方案。

(3)各种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的熟练使用。

(4)一般的避险标准。

11.2.7.考核标准

(1)抢险人员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消防设备,熟悉电源开关及操作要领。

(2)熟悉疏散路线、避险部位及避险的各种知识。

(3)从仓库库区按规定就近撤离至安全地带,时间不超过3分钟。

(4)熟悉伤害事故的各种救治办法。

(5)熟悉事故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11.2.8.奖励与责任

由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实行奖惩,责任的划分:按应急预中的相关职责,如是因个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进行处理。

11.2.9.预案管理与更新

由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更新。

11.2.10.预案实施时间

实施日期:施工工程结束。

12、设施恢复施工方案

12.1设施恢复施工顺序

服务区工程完工后,先恢复原有混凝土隔离设施,然后恢复波形护栏,波形护栏的恢复严格按照高速公路波形护栏施工方案进行。

12.2

交通安全设施的撤离

由于安全设施涉及到水泥桩和塑料水马及反光锥,因此安全设施在撤离的时候严格按照先远后近、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撤离。具体为待混凝土隔离设施达到80%强度后,由交通协管员配合有关部门指挥交通,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先进行水泥桩的撤离,再撤离反光锥及水马;

安全设施撤离时,施工人员及车辆严禁越过封闭路段。

13、附件

1

、应急物资表

2、安全应急预案联系表。

3、安全应急预案救援路线图。

4、交通事故应急流程图

5、交通拥堵应急流程图。

6、高速公路施工车辆行驶路线交通示意图。

7、不改变交通方向的外侧车道封闭交通管制示意图。

附件1

应急物资表

序号

应急物资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对讲机

4

2

手机

17

3

电缆

m

100

4

电线

M

200

5

电灯

18

6

手电筒

20

7

应急灯

15

8

移动配电箱

3

8

氧气

5

9

乙炔

5

10

铁锹

30

11

伤员担架

5

12

消毒剂

1

13

急救箱

2

14

面包车

1

15

皮卡车

3

附件2、安全应急预案联系表

序号

姓名

岗位

分工职责

联系电话

1

李海龙

组长

负责项目全面工作

15034577229

2

刘伟

副组长

负责项目方案制定及相应交通安全组织方案技术工作

13752059189

3

陈财勇

副组长

负责项目施工管理

13653545925

4

孙庆

安全主管

主管项目路线交通安全工作

15635179078

5

王友平

施工现场负责人

负责服务区上行线现场施工管理

18607768712

6

高体雄

施工现场负责人

负责服务区下行线现场施工管理

18207715768

7

许大琳

专职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13515028898

8

王云飞

专职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管理

18677659230

8

刘会

综合部主任

负责后勤保障

13737134563

9

高仁杰、高明

道口值班人员

临时道口1值班

15777222234

18276396560

10

林辉、林宾

道口值班人员

临时道口2值班

15977378888

18877302222

11

薛作求、黄建伟

道口值班人员

临时道口3值班

15977798682、15078851193

12

黄长伟、黄名刚

道口值班人员

临时道口4值班

15978163554

13

高仁建

交通协管员

K1998+384~K1999+810右侧

18350198553

14

刘海龙

交通协管员

K1998+050~K1999+461左侧

15022339524

附件3、安全应急预案救援路线图

附件4

交通事故应急流程图

附件5交通拥堵应急流程图

23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