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本文关键词:初心,常温,心得体会,三篇,范本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本文简介: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范本三篇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1: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网上发起了手抄党章接力活动。平日里敲惯键盘、疏于动笔的党员纷纷拿起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党章,并在“朋友圈”中展示成果。抄写党章的形式有助于重温党章,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促进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值得鼓励。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本文内容: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1: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网上发起了手抄党章接力活动。平日里敲惯键盘、疏于动笔的党员纷纷拿起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党章,并在“朋友圈”中展示成果。

抄写党章的形式有助于重温党章,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促进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值得鼓励。然而如果抄写只动笔而不“走心”,“朋友圈”里只为了“晒字”而不见行动的“真章”,不触及思想和灵魂,就会把这一初衷很好的活动搞变味,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这是需要注意和防止的。

“抄”的目的在于学、在于悟,要在“走心”中重温“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手抄党章的形式促进学党章,党员应在边学边悟中自觉扪心自问:当初入党为什么?许下的誓言是什么?常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危机感,“不论走多远,都不忘出发的理由”。想想那些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党员干部,许多并非入党之初就心术不正、动机不纯,而是疏于思想改造,日渐放松放纵,忘记了初心,丢弃了信念,违背了入党时的誓言。所以,只有常温“初心”,常用党章和入党誓词警醒约束自己,不断补充精神之“钙”、校正人生航向、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

习主席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一些党员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本,就在于内德不修、心志不坚,导致党性缺失,心“软”体“弱”,精神“缺钙”,最终遭遇“外邪入侵”,染上“软骨病”。抄党章学党章真正“走心”,才能在学习中明志、强心、壮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和政策、制度、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把握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和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提升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能力,增强抵御诱惑迎接挑战的底气,在学习中改造主观世界,修炼内心世界,摒弃私心杂念,努力培养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胸襟和操守。

党章刻画了合格党员的标准,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既为我们履行职能使命、发挥党员作用提供了遵循,也为评判党性“纯度”、丈量品德“高度”提供了度量和标尺。学习党章就是要把党性修养当作共产党人的“心学”,真正使党纪党规入心入脑,强化看齐意识,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管理”心态、“打理”心境,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在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中强党性、励品行、作贡献。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2:

王岐山书记曾将党性教育比作共产党人的“心学”,作为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理想信念是每一名党员自身发展的“灯塔”,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离不开理论指引和信念支撑。笔者认为,深刻把握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以“心学”立身,需要用心做到三“心”。

以书为友,静以养心。“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党员干部在接受党性教育的过程中,自身就是一个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体,而不能单纯机械式接受灌输。需要静下心来,无为寡欲,真正把理想信念看成是“务实”,不是“务虚”的东西,多读有益之书,多学益智之文,尤其要经常学习党章,唤醒党章意识。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自觉激活内在的“红色基因”,激发奋斗奉献精神,转化为行动的指南。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党龄长不等于党性强,职务高不等于觉悟高。近年来,中央纪委重拳反腐,在通报开除党籍和公职的高级领导干部时,“理想信念丧失”频频出现。无数鲜活的实例证明,高官落马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只是“表”,党性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才是“里”,而理想信念缺失则是“根”。只有把党性教育作为天天坚持、终其一生的必修课,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对于党的理论既要学深悟透、常学常新,也要虔诚执着、至信笃行,才能实现由“感动一阵子”上升到“铭记一辈子”。

以民为鉴,独具匠心。党性教育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要扑下身子用专注精研的匠心,进行深入地、创造性地思考,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把握大势,看清时势,顺势而为,坚持实践出真知,主动走出机关,到艰难复杂的一线中去,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在担当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中体悟党性、淬炼党性、提升党性。

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心得体会3:

尺,作为测量工具,有度量之意,有正思维的作用,故而又称戒尺。《禅林象器笺》曾记载:“受戒专用之,故得戒尺之称。”作为执行戒律的器具,戒尺以相击之声警示犯戒之事,用正念降服邪念,使其改邪归正,使其回归正道。常怀戒尺之心,心存敬畏,是处世为人的基本准则,更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操守与指南。

心中有尺,方能有戒。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尺度”,注意“分寸”,才是发展的真理与永恒。以尺为戒,有所不为。纵观十八大以来的落马官员,几乎都是心中无尺、心中无戒,对法纪意识淡漠使然,从而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忘记了做人为官的本心与初心,忘记了该有的担当与责任,忘记了该有的情怀与使命,要么纵情声色贪图享受,要么以权谋私大肆敛财,把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抛之脑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如意金箍棒”,随意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最终飞蛾扑火,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在铁窗下“品味”玩弄权术所酿下的苦果。

心中有戒,方能有畏。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和情感,更是一种自警和自省。敬畏应来自于人内心深处,来自于品性的修养,来自于“三省吾身”的坚持。广大党员干部应心存敬畏,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与谨慎,要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筑牢思想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权慎行,慎独慎微、自敲警钟,防微杜渐,做到有权不“任性”,始终把党纪国法装在心中,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权与法的关系,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方为明智之举。正如古语所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的确,人一旦无敬畏之心,往往会肆无忌惮,变得毫无底线,以至于以身试法,为所欲为,最后只能自食其果,身陷囹圄。

心中有畏,方能有民。敬畏人民,方有“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至理名言传承千古,不知让多少君王了却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民为邦本,固本邦宁”是何等重要?为政之要,在于利民。而要利民,就应常温初心,就要有对人民的尊重之心、敬畏之心、关爱之心,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俯下身子,甘当孺子牛,甘当铺路石。工作中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目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为官者,当不忘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当不忘步政坛的初心,当不忘党的“为民”宗旨,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心中有畏、心中有民。涵养一身正气,淡泊明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强化底线意识,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常系民情,方为百姓心中的好官。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