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景谷造林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景谷造林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本文关键词:造林,提纲,工作情况汇报

景谷造林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本文简介:景谷营林造林工作情况介绍材料县林业局长王力(2012.1.6)永德县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景谷林业工作实际,下面,就景谷林业基本情况、人工速生丰产林造林工作情况、开展营林造林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三个方面向您们作简要介绍,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一、景谷林业基本情况景谷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

景谷造林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本文内容:

景谷营林造林工作情况介绍材料

县林业局长

王力

(2012.1.6)

永德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景谷林业工作实际,下面,就景谷林业基本情况、人工速生丰产林造林工作情况、开展营林造林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三个方面向您们作简要介绍,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景谷林业基本情况

景谷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位于澜沧江畔,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誉。全县国土面积7550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傣、彝等26个民族,总人口30.1万人,是以傣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6.3%。全县辖10个乡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1943个村(居)民小组,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均相对湿度77%,平均气温20.2℃,年均无霜期354天,具有热带、亚热带植物快速生长的优势条件,森林资源得天独厚,森林、矿藏、热区、能源等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全县有林业用地89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2%,人均拥有林地30亩,森林覆盖率在74.7%;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确定生态公益林214万亩,商品林680万亩,拥有活立木蓄积量4832万立方米,理论经济价值193亿元,是云南省重要的林浆、林化、林板基地;森林资源年总消耗量为145万立方米,年净生长量221万立方米。我县林业工作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纸为龙头,林板、林化为两翼,林下资源开发为补充”的发展路子,建成了“云景林纸”和“景谷林业”两个林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林浆、林化、林板为主的林产工业体系。

多年来,我县立足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打基础、建支柱、兴产业、促发展,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走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纸为龙头,林板、林化为两翼,林下资源开发为补充”的林业发展路子,建成“云景林纸”和“景谷林业”两个林业龙头企业,形成了以林浆、林化、林板为主的林产工业体系。“景谷林业”是云南第一家、全国第二家林业上市企业,拥有年生产能力3万吨松香的林化厂、年生产能力14万立方米的人造板生产线和51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是云南省最大的松香、人造板供应商。“云景林纸”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林浆纸一体化企业,总投资19.7亿元,拥有一座年生产能力11万吨和正在扩建9万吨的纸浆厂以及1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

2011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8.2亿元,完成营林造林14.2万亩,其中:中低产林改造10万亩(含5万亩的人工速生丰产林抚育改造),完成目标任务10万亩的100%,其它造林4.2万亩;争取上级下达木材生产计划102.824万立方米,全年共生产纸浆9.6万吨,完成年初计划9万吨的106.7%;生产人造板等板材13.3万立方米,生产松香2.21万吨,松节油0.48万吨。

二、人工速生丰产林造林工作情况

在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逐步落实以后,社会各界投资林业、营林造林热情高涨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各界营林造林,业务部门加强造林指导、检查和验收,全县基本形成了以云景林纸和景谷林业两大公司带动为主,以“公司+农户+基地”为辅、群众自发造林为补充,利用农户和村社的集体林、自留山、承包地合作开发种植、社会各界广泛投资,广大农民千家万户积极参与的营林造林趋势。

为确保林业企业工业原料的供应,景谷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建成思茅松高产脂示范林基地8133亩、种子园450亩,建成“云南省景谷林业试验示范区思茅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6万亩、母树林2000亩、种子园500亩。自2002年起,公司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扶持、农户种植的“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与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利用农户的自留山、轮耕地、集体林地,大力发展种植桉树。现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农户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1998年—2011年,全县累计完成以思茅松、桉树为主的人工速生丰产林168.6万亩。

(一)思茅松人工速生丰产林种植成本及效益分析

景谷自1999年开始搞大面积的思茅松人工速生丰产林造林,目前思茅松人工林尚未开展采脂和采伐作业,但作为本地的乡土树种,经长期经验和初步测定:1、以2米×2米的规格种植,每亩定植167—175株,思茅松人工林种植后前3年的种植及抚育管理护成本为994.2元,20年后采伐成本为250元每立方米;2、种植后第10年可采脂,采脂期10年,每亩可采脂树为120株,按2011年价格以每年每株思茅松采脂收取承包费3-5元计,每亩收取承包费为120株×5元×10=6000元;3、种植后第20年可采伐,每亩出材15立方米,按2011年木材价格每立方米800元×15立方米=12000元;4、以上两项合计18000元。5、扣除种植成本994.2元,林木采伐、运输及林业规费等采伐成本每亩250元×15立方米,每亩思茅松人工林净利润为18000-(994.2+3750)=13255.8元(详细情况见附表)。

(二)桉树速生丰产林种植及效益情况分析

1、桉树在景谷种植的主要来源

为加快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保证云景林纸持续生产,实现对林地资源节约利用和永续利用,实现原料纤维长短结合和原料供应周期长短结合,做强做大林纸一体化产业。通过多方考察和反复分析,2001年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营雷州林业局开展桉树引种栽培技术合作,于当年从雷林引进10个在雷州半岛生长表现较好的桉树无性系品种进行测定和中试。通过试验示范,选育出4个适合在景谷种植的优良无性系品种推广种植,并取得了成功。2006年8月1日,由云南省林业厅主持,邀请省内外林业专家对云景林纸桉树优良无性系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项目进行了验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试验研究具有创新性,提供的桉树优良无性系引种及丰产栽培技术实用性强,项目应用面积大,效益显著,可在相近的条件下推广。

2001年12月,开始以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种植模式进行集约化探索性试验推广种植桉树工业原料林。2003年,正式开始进行全面推广种植。

“公司+农户+基地”种植模式是指公司有偿提供物资、资金、技术配套服务,农户在自有土地上按公司营造林技术规程要求定向培育林木,待林木采伐后木材统一交公司,公司扣回投入成本和资金占用费,其余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的一种合作种植模式。

“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是集资金、技术、物资捆绑式扶持,是紧密型的合作造林模式,农户积极性高,培育成功率高。这种模式合作造林主要选择在在距离厂区100公里范围内,交通方便、立地条件优越、林地权属清晰的地块;投资标准、技术、物资配套服务、木材收购价格、资金占用费回收标准、管理要求等实行统一标准;在种植区域内公司安排技术员事前落实林地、事中技术指导、事后跟踪督促检查日常管理工作。

2、“公司+农户+基地”桉树种植情况

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与国营雷州林业局合作引种桉树,取得成功后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与农户、个体户合作在集体林地、自留山、承包地上种植,截止2011年累计种植38.11万亩,参与农户1万多户。

3、“公司+农户+基地”桉树种植效益分析

“公司+农户+基地”种植桉树人工林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天然林木材资源的供给压力,既保证了企业制浆原料的持续稳定供应,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还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真正体现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

(1)公司效益

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模式合作经营期一般为15年,分三个轮伐期采伐,按第一轮采伐(轮伐龄5年)平均每亩出材7.93立方米,两个留萌轮伐区(轮伐龄4年),平均每亩出材7.22立方米。

2006年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种植的桉树相继进入采伐利用期,2007年开始大规模组织桉树人工林的采伐。2006年至2009年累计采伐“公司+农户+基地”种植的桉树人工林面积7.23万亩,涉及1979户农户和业主。公司以此获得制浆桉木纸浆原材料45万立方米,其中:2006-2008年22.45万立方米、2009年22.55万立方米。2010年公司采伐“公司+农户+基地”桉树人工林27.5万立方米,占全年60万立方米供材任务的46%。“公司+农户+基地”桉树人工林已逐步成为公司原料供应的主渠道,为公司浆厂的持续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

(2)农户效益

按公司的扶持政策,对符合“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种植桉树条件的农户(业主)给予造林物资、种植管护、抚育劳务费、技术指导等扶持。公司的扶持政策使项目区农民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主要体现在:农户(业主)在造林、管抚过程中对所提供的劳务费及桉树采伐后的收入。

景林公司已向参与“公司+农户+基地”

模式种植桉树的农户和(业主)支付劳务费4300多万元;并支付已采伐1979户农户和(业主)桉木款14000万元,扣除公司扶持投资、林业规费后农户和业主获得收益9852万元。平均每户收益4.97万元、每亩收益1350元。

(3)社会效益

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每年可向山区农民提供约2万多个就业岗位,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带动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还带动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司在大力发展基地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建设与基地配套使用的道路,特别是共建共用寨子进村道路。农民把参与种植和采伐获得的收益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了新房、娱乐文化场所和垃圾处理池等一些基础设施,极大的改善了寨子环境卫生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原料林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对农民进行生产技能等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农户拓宽了信息渠道,掌握了生产技能,学到了致富本领,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4)生态效益

利用农民的荒山荒地和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极大的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利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调整林分结构和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为相关行业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对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开展营林造林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全面抓好我县营林造林工作,确保造林质量,为农户建立产业项目,为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以政府引导为主、多种模式开展造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大量林地均山到户,林农、私营企业、大公司的爱林、护林、造林的积极性高涨,在没有上级造林扶持项目、农户零星造林启动难、成本高的情况下,政府积极出面引导、实施了由企业提供扶持、农户种植的“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此外,大量的民间资本也投短周期的桉树人工速生丰产林,县内就出现了大公司造林、个体企业造林、合作造林、农户造林的多种造林模式。

2、加强工程造林管理:对工程造林地块先做作业设计后进行施工,作业设计严格按照《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要求执行,造林结束后由建设单位自检自查,并把检查结果报林业局存档备案,年底由林业局汇同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的签发《造林验收合格证》。

3、强化采伐迹地更新管理:根据《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年度商品林木材生产计划安排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采伐单位和个人,在采伐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迹地更新,更新结束后,由生产单位进行自检自查,并将检查结果报林业局造林绿化股备案存档,年底由资源林政股、造林绿化股及其它有关部门对伐区迹地的更新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采伐迹地更新不欠帐,真正做到“凡采必种、凡种必活”。

4、加强农户零星造林管理:为提高林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把造林绿化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农户自留地、箐边、沟边种植竹子的,以亩为最小计算单位,每亩给予120元的补助。

5、强化种苗管理: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为了确保造林质量,必须严把种苗质量关,加强林木种子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林木种苗质量检查工作,提高林木种苗质量。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种子法》、《云南省林木种子条例》及《云南省林木种苗质量检查规定》,建立健全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严格种子检验、检疫,要求思茅松人工林统一使用由省示范林场种子园提供的种子或苗木,桉树人工林种苗统一使用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或景谷林业股份公司苗圃提供的苗木,保证种子和种苗质量。

6、积极开展林业科研:自1998年开始进行大面积人工造林以来,林业局及相关林业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与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县内造林大户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全面掌握思茅松良种嫁接培育技术及枝条扦插快繁技术、桉树良种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和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建成思茅松无性系籽种园1000亩,精选40个家系,全部挂果后预计每年可为10万亩以上的造林地种植提供种苗;建成桉树种源采穗圃基地40余亩,每年可产穗条3000万枝以上;建成桉树品系测定对比试验林基地177亩;建成连体温室大棚10500平方米、练苗场10万平方米,每年可生产扦插苗2500万株以上,可满足种植10万亩基地的种苗供应;建成组培室一座,年可生产组培苗100万株。

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威远镇云海建立科研试验林地4600亩,开展思茅松种植、松脂采割研究。当前科研基地对思茅松高产脂树种选优、思茅松良种扩繁(扦插)及嫁接技术、思茅松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科学采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建立拥有大棚、组培室及配套设施的50余亩桉树苗圃中心,年可提供2万亩优质造林用苗。建立起104亩竹苗供应基地。科研基地和苗圃中心的建立,为开展大面积的人工速生丰产林及其它树种造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各位领导,以上是景谷在近几年来开展营林造林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的介绍完了,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业局

二0一二年一月六日

11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