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合集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合集 本文关键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合集,学习,李保国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合集 本文简介: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合集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争当李保国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近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热潮,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不言而喻,作为年轻同志,就应当以李保国先进事迹为镜,争当李保国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甘心扎根基层的情怀。1981年2月26日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合集 本文内容: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篇合集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争当李保国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热潮,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不言而喻,作为年轻同志,就应当以李保国先进事迹为镜,争当李保国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甘心扎根基层的情怀。1981年2月26日,李保国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后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任教。3月6日,他就响应学校号召走进太行山,深入到邢台县非常穷困的前南峪村,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原本农家子弟出身的他苦读之后又回到农村,在其他人认为不可理喻的情况下,他心中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我学的东西,只有农村用的着啊。”为了能让太行山上的农村富裕起来、群众生活好起来,他毅然放弃了不晒太阳不淋雨、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将毕生所学投入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当中去,直到燃尽生命的蜡烛。

学习李保国同志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李保国同志在岗位上先后获得了河北省特等劳模、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河北省十大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个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振华扶贫奖等省和国家荣誉,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没有停步不前,而是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奋战在基层一线,一次一次将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追求。

学习李保国同志甘于付出,不图回报的奉献精神。工作30余载,李保国同志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有求必应,多数都是无偿服务。从1989年到2003年,他在沙河市蝉房乡推广板栗集约栽培技术,讲课、现场示范、入户辅导共70余次,分文未取。为农户传授苹果栽培技术,都是自己出路费。担任河北省核桃、苹果两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却不拿一分钱工资,不持一份股份。他不追求金钱和地位,只想着怎么把山治好,把树种活,把果结好,干成些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儿。讲求付出,不图回报,李保国同志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触动灵魂的党课。

作为年轻同志,就应当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对照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查找不足,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用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激励自己,从长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用实际行动向先辈看齐,争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好党员。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扎实苦干,学做“李保国”

李保国是博士生导师,是大学教授,也是实干家,曾荣获国家多项荣誉奖项和称号,但他不骄不躁,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是党员的先锋模范,是我们学习的先进典型。

一要学他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大学毕业20后还能重新走入学校,只这一点就很值得敬佩。为人师者,他身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唯有自己博学、专学,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在学期间,他带领学生研发的多项科学技术研究都获得了一些列奖项,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坚定了他们“学农爱农“的决心和信心,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要学他求真务实,狠攻技术难题。李保国率专家团队,经过深入采样、实测土壤截面,提出了“挖沟修库”的新办法,并种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树,使太行山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其实,很多山区乡镇都存在产业发展滞后的难题,自然条件受限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只要找准突破口,有限的自然环境也能释放无限的发展动力。

三要学他弯下身子,深入基层。一年365天,超过200天都是在艰苦的农村度过。作为农学教授,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是必修课,只有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科学研究成果才能惠及人民群众。同样,作为基层工作人员的我们,也需要经常走村入户,倾听民声,了解民情,领会民意,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四要学他淡泊名利,摆正“三观”。李保国作为农学教授,荣获多项荣誉奖项,拥有遍地学子,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不骄不躁,依然苦心钻研,这种崇高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党的领导干部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更是为群众服务的载体,只有摆正“价值观、事业观、政绩观”,才能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走的稳,走的远。

我们不可能人人成为李保国,但能学做“李保国”,学他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淡泊名利,学他良好的党员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学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愚公不移山

志在济天下

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闭幕式上发表《愚公移山》著名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下定决心挖掉“两座大山”,不懈奋斗,争取胜利,愚公精神由此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继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现如今,巍巍太行又涌现出了

“新愚公”——共产党人的楷模李保国。他的出现丰富了愚公精神的文化内涵,生动诠释了扶贫攻坚,更启示我们:新时代仍然需要愚公精神,打赢扶贫攻坚战需要更多像李保国一样的人,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无私奉献,兼济天下。

共产党人李保国35年如一日,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将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彰显了共产党人担当、奉献、实干的优秀品格。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道路上,我们要学习李保国式的“新愚公”精神,带领群众取得扶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打赢扶贫攻坚战,就要学习“新愚公”敢想敢干,不满足于现状的闯劲。“我见不得老百姓穷。”这是李保国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用实际行动去生动践行的一个承诺。中国部分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局面国人都不陌生,但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挑起重担,敢于相信凭借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现状?愚公之所以“愚”,就在于他把别人不敢想、不愿做的事情扛到自己肩上,明知千难万险却义无反顾,历经千辛万苦仍不改初衷。李保国做到了,正在磨拳擦踵徘徊于扶贫攻坚战一线的“战友”们也当放手去做,勇于挑战,一往无前。

打赢扶贫攻坚战,就要学习“新愚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品质。一年之中,李保国有二百多天是在山上度过,太行山发展的艰难现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激发了他进取的斗志。他永远奔走在山间道路上,舍弃一切休息时间,实地考察,入户了解,通过日以继夜的研究攻克一道道发展难关,最终使贫瘠的村寨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乐土。这种不畏艰难险阻的气概,开拓进取的斗志以及持之以恒的决心,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之钙”,临危而不惧,俯身而倾尽全力,是取得脱贫战胜利的关键所在。

打赢扶贫攻坚战,就要学习“新愚公”科技扶贫、精准扶贫的战略。李保国坚持“扶贫必扶智”,35年来向山区农民推广实用技术36项,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把许许多多在贫瘠山沟“刨食”的农民变成了“技术把式”,真正带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习总书记一再强调精准扶贫、科技扶贫,唯有面对面、点对点式的帮扶,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脱贫。新时期下的扶贫工作,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甚至因人而异;要找准产业,深入了解、积极探索、提高效率;要完善机制,健全体系、依靠政策、运用科学。

打赢扶贫攻坚战,就要学习“新愚公”团结合力,大公无私的精神。李保国曾坦言没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太行的青山乐土,源自李保国一家的默默付出和团结合力,而为群众带去财富的他,却从未获取一分一毫,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大公无私和大爱无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期,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任务,需要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不仅仅现有的人要形成合力,下一代人也要形成合力,子子孙孙无穷尽地努力下去。需要全党上下无私奉献,深刻领会“新愚公”精神赋予的时代价值,自觉践行,久久为功,最终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美好蓝图。

愚公不移山

,志在济天下,扶贫且攻坚,任重道不远。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

用生命践行誓言

一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最能体现生命的分量,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用一生时间践行自己入党的誓言,回答了付出与获得,物质与精神,名利与奉献等人生命题,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理想。

责任。“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李保国同志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他说“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他时刻以人民服务为己任,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直至生命的终点。广大党员必须牢记肩上的责任,心中装着人民,自觉吧群众利益当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俯下身子、沉入一线,努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惠民生。

热忱,李保国曾这样说:“有人说我运气好,干什么成什么。我觉得不是运气,而是我这个人‘安、专、迷’。安就是安心下来,专就是专心致志,迷就是痴迷其中”。正是因为他对工作有着满腔的热忱,他才会几十年如一日地行走在田间地头,无论条件多面恶劣,从不抱怨。而我们的工作,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更多的是平凡琐碎的,这就要求我们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工作,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提升自己。工作如同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它,它就给你怎样的回报。

他把“实干”落在行动上。他起早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沟沟坎坎,晚上挑灯夜读、分析数据,寻求破解之道,正是这实打实地干工作,才使得前南峪从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天“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社会主义建设的实干家,就是要沉下身子,他把心根植在“田间地头”;30多年这根太行山,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这些数字无一不是他“能干”的真实写照。在这个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需要的就是这种能干事、干成事拼劲儿,要的就是这敢为人先、有所作为的闯劲。

奉献,李保国的手机中有将近900个电话号码,其中农民的有三四百个。无论何时何地,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农民打来电话,他都会耐心地接听解答。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纯正质朴的百姓情怀,为了群众利益,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