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本文关键词:上册,五年级,小学语文,期末,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本文简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叶盛第二小学吕文萍一、指导思想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本文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叶盛第二小学

吕文萍

一、指导思想

1、明确复习课的目的。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现,薄弱环节得以巩固,涵盖着全部教学内容

2、复习课过程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进步与成功,会让他们更有复习的动力。卡耐基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

3、复习课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4、复习课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更要密切,探究程度更要深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1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独立阅读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太好,一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拓展性的练习更是无从下手。本班的语文优生占全班学生的28.3%。他们平时勤快、学好,遇到课后要求背诵的课文早着手,对拓展练习的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审题认真,答案准确。中间生占13名,占全班学生的32%。这部分学生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学困生有15人,占全班学生的19.7%,

这些学生大都是因为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贪玩、动作慢引起,他们拼错音、写错字的现象很常见,另外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还需要极大的提高才能赶上同班同学。

三、复习内容

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2)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辨析近义词、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会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各种词语训练。

4、句子。

(1)懂得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能运用常用词和关键词造句。(2)背诵指定和自己喜欢的内容;(3)按要求摘录词句(或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4)按课文内容或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填空;(5)默写;(6)补足词语;(7)词语搭配;(8)会修改病句;(9)能辨别比喻、排比等修辞的作用,能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语言感悟:(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2)按要求找出相关的词句、回答问题;(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4)领悟句子的表达特点;(5)理解、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6)学会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7)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等。

5、标点符号。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九种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6、口语交际。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进行一至二次的口语交际训练。

7、习作。复习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的文章,能表达真情实感;复习写想象作文,能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

四、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对阅读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训练,进一步掌握理解、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3、能主动积极地与别人进行交际,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讨论交流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

4、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弥补平时习作的不足,能写出内容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5、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以达到课内外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五、复习重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多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六、复习难点

1、能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会修改简单的病句。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或体会;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书信及常见的应用文。

3、综合运用,补缺补漏。

七、复习措施

1、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二是新内容,即依据大修订教科书,并适当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

3、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

八、奋斗目标

争取人人都能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与能力,并能在写作中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九、复习方法

归类复习法、练习法、讲解法相结合。

分类性复习:

分为: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五部分。

1、听写训练、基础知识穿插在每节课中进行复习。

2、积累运用总结出题型重在平时的练习。

3、阅读部分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来分,也可以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上分。

4、作文的分类也很多,可以从写人、记事、写景和应用文来分,也可以从命题的形式来分。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点:

1、突出重点。从学生的角度看,我们要特别注意差生,多帮助他们一点,从而提高及格率。从整个学习内容来看,阅读和作文是重点。在阅读的复习中,词、句、段的理解是重点。在作文复习中,怎样把话写通顺,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是重点。从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看,探究性的学习是重点。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

2、讲练结合。在整个复习阶段,教师引导、归纳以练习为主,在一堂课上学生应该有口头的练习,又有笔头的练习。

十、复习时间:2014年1月6日—2014年1月17日

第一单元复习

1、《师恩难忘》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

、编写提纲

、写读后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2、陶校长演讲

一、填字:

Lian

锻(炼)

精(练)(连)接

简(练)(炼)钢

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Li

(历)史

日(历)

鼓(励)(厉)害

激(励)

再接再(厉)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

。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3、古诗三首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第二单元复习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一、字词:

形近字:锦

二、课文:

1

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2、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清凉的绿阴)。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A,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结尾),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答案: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答案: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同时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所以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我喜欢这样的课本,因为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收获。

)

三、拓展练习:

1、描写自然风光的成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沃野千里

2、仿写诗句: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小鸟说):(飞翔吧),(飞向辽阔的天空),(展示少年的才华)!

(沃野说):(耕耘吧),(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甜蜜的果实)!

3、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字词:

同音字:察

;形近字:纺

仿

;多音字:中

二、课文:

1、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告诉我们(答案:从小就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2、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答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在他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

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鸟栖虫居:龙吟虎啸、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龙飞凤舞

2、颁奖词:法布尔,一个从小就迷恋昆虫的人,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执着追求的精神引领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昆虫学家,写就一部宏伟诗篇《昆虫记》。

6、变色龙

一、字词:

同音字:

震、振;

筒、桶;

距、拒

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二、课文:

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它能够(根据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变色龙。

2、本文通过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动物)。

3、简要的介绍一下变色龙。变色龙会变色,外形奇特,一目二视,捕食神速。

三、拓展练习:

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

7、金蝉脱壳

一、字词:

多音字:壳

;形近字:柿、肺

;同音字:协、胁、协、谐

二、课文:《金蝉脱壳》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事物)。

三、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

枝繁叶茂:桃红柳绿、风和日丽、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练习二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请你再写出几条歇后语:(并选一句说一句话)

芝麻开花——节节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4、写出两句关于“观察”的名人名言:

第三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回答课后问题,掌握本组生字词及“练习3”中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八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下列词语:新|课

|标|

|一|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惊叹不已

3、造句:

……总是……w

W

w

.x

K

b

1.c

o

M

不要……而要……

二、复习第九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理解推敲的意思?

3、字、词语。

二、复习第十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回答: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多音字:逢

4、造句:

犹如----

像……一样……

三、复习第十一课。

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四、复习“练习三”

1、积累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2、诵读《幸福》并仿写。

3、学会拒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默写本组要求背诵的课文篇段。

第四单元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回答课后的问题,掌握本组生字词及“练习4”中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十三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你觉得文中那里写的最精彩?读一读。

3、这篇文章介绍了伟人邓小平的什么品质。

二、复习第十四课。

1、背诵课文。

2、了解高尔基和相关作品。

3、懂得“给永远比那愉快”的道理。

四、复习第十五课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X

K

b1

.C

om

2、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五、复习“练习四”

1、学习改错别字。

2、背诵成语。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默写“练习四”第六题的两句名言。

3、填上合适的提示语:

(1)妈妈(

)说“你学习得自觉啊!”

(2)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王华(

)说“以后我做事也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了。”

(3)柴进(

)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4)听着听着,我(

)说:“他俩的情谊真深啊!”

第五单元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回答课后问题: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及“练习5”中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16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文中的“三种松树”都有什么特点?

3、造句:

二、复习第17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文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什么特点,然后连起来简要地说一说。

3、找出文中有引号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引号的用法。

三、复习第18课

1、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2、了解莫高窟的特点。

3、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复习“练习5”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诵读《边疆小夜曲》。

3、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词语搭配

记录

形象

精美的

语言

描绘

故事

精彩的

计算

反映

生活

精炼的

壁画

描摹

生活

精确的

演出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答课后的问题;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及“练习6”中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19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第2、3、4自然段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文是怎样将它们联结在一起的?

3、造句:

4、理解富兰克林为了做成实验的可贵品质。

二、复习第20课

1、了解课文内容。

2、回答课后第三题。

3、感受谈迁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三、复习第21课

1、学习字词。

2、体会诺贝尔的精神。

四、复习第22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说一个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3、多音字:给

五、复习“练习6”

诵读《浪花与礁石》。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1)漓江的水多清啊,(

)。

(2)这座大楼真高啊,(

)。

(3)校园里盛开着(

)花朵。

(4)我一直(

)参加班级各项活动。

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课后的问题;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及“练习7”的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23课。

1、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解释下列词语:

发配

八十万禁军教头

流配

依草附木

3、多音字:

二、复习第24课

1、背诵文中第5自然段。

2、学习字词。

3、回答课后习题4、5。

三、复习第25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讲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3、造句:暂时

凝视

四、复习第26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说一说。

五、复习“练习7”

1、读背“朝代歌”并说出所知道的各个朝代的名人。

2、背诵第5题的12个成语。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默写《清平乐

村居》。

生字复习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读字音,能准确判断前后鼻音的字。

2、会写生字表(二)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识生字表一)中的生字。

3、正确区分本册书中出现的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书183页生字表(二)中我会写的字

1、易写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2)全班汇报交流、并写在小报

(3)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2、形近字

方法(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本册形近字

(2)小组合作出题写在小报上

(3)小组交换做题

(4)重点引导以下几组

瞻很眺瑰拂燥娇

檐恨跳魂佛噪骄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3、多音字

方法(1)分单元总结多音字、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练说

(3)出示几练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同桌互批

二.、书179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方法(1)同桌合作读生字、相打分

(2)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踌躇、笤帚、腼腆、蔓、哞、翕、诫

(3)合作注音同桌互出

三、复习字谜

1.复习书上78页字谜学生读一读

2.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字谜

3.同桌合作互猜字谜

四、复习一字多义

完成练习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靠近

B.到,来

C.对看

D.

将要,快要

1.

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

)

2.

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

)

3.

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

4.

临考的几天,小明发高烧.(

)

A

使人满意

B

友好,和睦

C.易于,便于

D.很,甚

E.完,完成

F.表示赞许

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着说:“这件事,好办!”()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老师表扬了我。()

A.表示转折

B

C.推辞

1.草色遥看近却无。()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4.

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D用力完成

E.全,所有的

1.

竭尽全力()

2.

山穷水尽()

3.无穷无尽()4.尽量帮忙()

A.向远处看

B.探望

C.望,希望

D.名望

E.怨

F.对看;着

1.

一望无际()

2.

喜出望外()

3.德高望重()4.看望病人()

A渗透、穿透

B

暗地里告诉

C.透彻

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牙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

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3.果园里的苹果熟透了。()

生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会认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的词。

2.

对于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单元词语盘点中出现的成语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能对这些

3、四字词语归类

复习时间:3课时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师听写难写的词

嫌疑、屋檐、诞生、环绕、担忧、崎岖、瞻仰、告戒、诱惑

同桌互相说一说平时易写错的词

四字词语归类复习练习

四字词语归类

(1)AABC

AABB

ABB

ABCC

(2)含数字的词

(3)含反义的词

(4)带不的词语

(5)描写人物心情、外貌、神态。

(6)描写英雄人物的词

学生互考词义,练习

练习词语褒义、贬义

教师出示词语辨析

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不求甚解

用词造句:学生在词语盘点中选择四字词语造句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

同桌互读一读词语

出示补充词语填空

)匆匆

)(

)绿绿

)盆大雨

饥肠(

)(

)(

)不舍

)林好汉

毫不(

)(

)(

)有味

(

)囵吞枣浮想(

)翩如(

)似(

)

(

)然神伤不言而(

)

句的复习

复习要求:

1、积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名言警句,如在回顾拓展一、四、六中的名言,回顾拓展二、三、八中的诗句,

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运用一些常见关联词,如:“是……也是”“虽然……可是”“不论……总”“……总是……”这些就要求学生

3、用词说话。(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写话)

4.写拟人句,比喻句,并能将陈述句的反问句进行互换,并能了解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2课时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书上的句子

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句子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

歇后语

谚语

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同桌互背

教师抽背,抽查默写

做以下练习

1.一日无书,。

2.读书破万卷,。

3.书犹药也,。

4.

,白首方悔读书迟。

5.读书有三到,谓、、。

6.浮云天宇旷,。

7.浮云终日行,。

8.落叶他乡权,

9.

,年年相见在他乡。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江南几度,鬓已斑。

12.

敦和睦,笃诚信。

13.

,不在于饰貌。

14.爱亲者,

;敬亲者,。

15非淡泊,非宁静。

三、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课文中的句子

自己读一读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比喻句

2、拟人句

3、排比句

4、夸张句

5、反问句

仿写几句

完成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

1、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阅读的复习(两课时)

课时目标:

a)

结合课文,掌握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b)

熟读28篇课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c)

学会默读、快速阅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d)

通过再次阅读掌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巩固阅读方法。

1、梳理要求背诵的课文

检查方式:开火车背诵同位互背

背诵难点:《圆明园的毁灭》《窃读记》

2、体会还以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长征》《狼牙山五壮士》《落花生》《梅花魂》

复习方式:提问中下学生,鼓励表扬;优等生总结做题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用相关资料)

3、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读补充阅读生自由概括文章内容

B、师生总结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C、补充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查找原因,个别辅导。

4、复习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

阅读《新型玻璃》查找说明方法

同位互说《鲸》《松鼠》说明方法

补充阅读,运用说明方法,总结说明方法使用的意义。

二、按内容做复习练习。(以复习试卷为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a、c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课文

重点抽查中下学生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师生共同分析易写错的字。

检查古诗词的背诵默写

二、限时快读补充阅读,感知快读的方法。

用眼看,用心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即可。

三、做阅读分项测试阅读卷

习作的复习

课时目标:

a)

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纪实作文。

b)

能合理想象写出有创新的作文。

c)

能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d)

能主动阅读欣赏他人优秀作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8次作文内容。

1、学生翻阅习作,整理归纳。

2、交流整理学生认为困难的作文类型。

二、指导写读后感和活动的文章。

1、再此阅读《开国大典》《难忘的一课》

2、阅读欣赏班机同学的优秀作文,交流写作方法,谈听后收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习作。

三、全班欣赏课外优秀习作。

四、修改习作。

1、讲授正确修改符号。

2、运用正确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3、背诵自己满意的习作。

24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