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研究报告,体系建设,区域,创新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河北省科学技术厅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

建设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道路。跨越的标志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决定着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省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从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创新体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明显下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9位,比2001年报告的第14位下降了5个位次,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下降幅度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报告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五个集团,河北省居第4集团。其中,第一集团是北京、上海;第二集团是广东和江苏;第三集团有山东、浙江、天津和辽宁;第四集团有福建、陕西、湖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重庆、四川、吉林、河北、安徽和甘肃;第五集团是广西等剩余的10个地区。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不仅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中西部的陕西、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湖南、河南、吉林等地区。

其次,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近5年持续下滑。自1997年至2001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6、17、18、19,、21位,连年下滑。从长期来看,这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要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必要性

加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紧迫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1、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面对入世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与握有先进技术和设备、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企业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省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配置区域创新资源,在全球一体化中形成特色突出的区域经济格局。

2、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要完成中共河北省委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改革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技术的跨越带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我省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地区实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凸显优势,是解决我省综合竞争力不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根本途径。

4.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我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

产业结构状况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因此,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就成为我省解决产业结构层次低、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等突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5、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我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

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起要素集成、网络互动、系统开放、良性发展的创新体系,才能真正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河北省全社会科技投入逐渐增长,科技活动人员逐年增加,科技进步基础条件逐步改善,为我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比较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地理位置独特,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吸纳京津的科技资源,也可使京津科技成果较容易地在河北省进行转化,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京津科技创新资源雄厚,北京是全国综合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是全国高新技术的中心,也是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集聚地,它的聚集扩散效应将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京津又都是特大型城市,按照现代城市理论,京津的生产制造中心和高新技术试验中心功能将优先转移到环京津区域。河北省与京津有割不断的亲情与乡情,通过地缘优势和联系,可以充分利用京津的各种发展资源,加强同京津的科技合作,建立开放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较强的总体实力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河北国民经济持续保持稳步增长,近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体实力较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76亿元,自1997年以来一直居全国第6位;2002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47元,自1997年以来一直居全国居第11位。河北是一个经济大省,这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3、较好的产业基础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了基础平台

我省是自然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农业设施水平较高,在生物技术、优质种子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蔬、果、畜、禽、鱼等生产基地。工业基础较好,2001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销售收入在全国均居第四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有较强的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被国家列为示范省。同时拥有石家庄、保定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家民营科技产业园区。这些为我省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搭建了基础平台。

4、企业已初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河北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9家。2000年,全社会R河北省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政策等,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平台。第四,围绕河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修订“河北省科技进步条例”,进行科技计划管理、成果鉴定和科技奖励办法改革。第五,加强法制化建设,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取消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法制环境。第六,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第七、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推行“一个窗口、限期办理、全程服务”一站式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二)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区域布局

我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要围绕省委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省区域经济布局,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构筑以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特色突出的、开放型的创新体系。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交融、协调发展的区域创新格局。

1、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区域布局

据2000年全省全社会R&D资源清查显示,科技组织资源:在全省1223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石家庄、保定、唐山有624个,占了51%,这三个地区是科技组织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其中,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石家庄、唐山、保定居于前3位;科研机构石家庄和保定最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则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科技人力资源:石家庄、保定、唐山三个地区占到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57.2%,分别居1、2、3位。石家庄所占比重超过了1/4。其中,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唐山,三市占53.6%;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人员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廊坊和保定,三市占82.7%,而石家庄就有7035人,超过了70%;高等院校的科技活动人员则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市占74.2%。R&D活动人员,石家庄、保定、唐山三个地区占全省的68.1%,分别居1、2、3位。石家庄所占比重超过了1/3。其中,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唐山,三市占63.4%;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占88.2%;高等院校则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市占76.8%。科技经费投入:石家庄、保定、唐山三个地区占到全省的62.6%,分别居1、2、3位。石家庄所占比重超过了1/3。其中,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唐山,三市占56.5%;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占到78.5%;高等院校则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市占86.2%。在R&D经费中,石家庄、保定、唐山三个地区占到全省的69.6%,分别居1、2、3位。石家庄所占比重超过了1/3。其中,企业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唐山,三市占63.3%;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占到了91.8%;高等院校仍然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市占88.1%。科技创新产出:专利申请,石家庄、邢台和保定居前3位,占到全省的60.7%。邢台之所以专利申请比较多,主要是河北华龙集团有102件专利申请,在全省企业中名列前茅。拥有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石家庄、邢台和唐山,三市占了65.9%。科技论文则主要集中在石家庄、保定和秦皇岛,三市占了67.8%。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这三个地区是高等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

总体来看,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和廊坊都比较好,是河北省科技创新的重点地区。因此,河北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区域布局是:以石家庄市为中心,以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四市为科技创新的重点地区,并以此来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2、河北省不同特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不同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要针对区域特点和科技资源特点,形成与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

冀中南区域

石家庄市产业基础较好,是中国重要的医药生产基础和纺织基地,也是华北重要商埠和北方特色农业区。制药业在石家庄市占有重要地位,在原料药、生物制药方面已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维生素、土霉素等几大原料药为主,中药、生物工程药品、农药等几大系列共同发展的产品格局。2002年全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27亿元,在全国3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位,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0%,约占全国的7%。

同时,石家庄市又是全省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地区,无论科技组织、人才、财力资源,还是科技产出,均居全省首位。科技进步水平连续五年均居全省第一位。是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

冀中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要重点利用省会和京津两种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依托产较好的产业基础,围绕中国药都、纺织基地、食品工业、北方特色农业区,全面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并带动相关区域的发展,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集中度高、综合实力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石家庄“药都”建设,要遵循医药产业发展与聚集两大规律,瞄准构建中国药品加工制造基地、中国中药生产供应基地、中国药品会展交流中心四大目标,发挥大北京地区城镇群、医药生产基础、中药药材资源和流通区位四大优势,组织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生物制药、生物农兽药四大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医药工业园区、中华药博园、中药材养殖基地、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医药教学科技基地和医药关联产业助推等六大重点工程,处理好医药高速发展中的内外部、政府与企业、生产与流通服务、创新与质量提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六大关系,把石家庄市建设成为国际药业大都市。

邯郸、衡水、邢台三市,要发挥交通便利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在冶金、建材和食品等领域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和进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区域特色经济水平。

环京津区域

环京津的保定、廊坊、唐山等区域,有突出的科技创新资源特点:有较好的科技资源基础,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较强,特别是在胶片、电力、冶金、建材、陶瓷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更为突出;高校科技资源较好,拥有华北电力、河北大学、河北农大等科技资源;有快速发展的一批高新技术园区,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可以依托科技丰富、知识创造能力强京津两大城市。按照现代城市分工理论,环京津区域是京津两大城市的成果转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现代制造中心,京津两大城市的丰富科技资源、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是这一区域的主要技术创新园。

这一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京津以及世界跨国公司的科技资源,以高新技术园区为基地,大力加强与京津的技术合作,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现代制造中心、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和教育产业化基地,形成知识创新—知识流动—成果转化—制造基地的良性循环系统。这一区域是我省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前沿,也是我省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区域,将成为我省率先发展的重要地区。

环渤海区域

由秦皇岛、唐山、沧州等组成的环渤海区域,处于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外具有外联环渤海经济圈,对内联接京津和华北广大腹地的特殊区位,可以广泛的利用国内外两种科技创新资源;这一区域又是我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建材工业基地、化工基地,还是我省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的主要地区。从科技资源特点来看,具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较好的基础,拥有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科技资源优势。

这一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发挥沿海优势,广泛吸引、利用环渤海经济圈的科技资源,依托大中型企业、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京津的科技资源,围绕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以能源原材料、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的改造升级、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

张承区域

张承地区是我省经济发相对为落后的区域,地处京津冀的西北上风、上水向,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特定的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和经济发展现状,使这一区域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和条件。从科技资源特点来看,科技创新资源较少,创新能力较弱。

张承区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抓住建设首都生态屏障的机遇,以特色产业和绿色环保为重点,在生态农业、旅游业、绿色食品、绿色环保、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基地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在生态屏障方面与京津形成技术支撑与经济补偿良性互动机制。

(三)重点建设工程

围绕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在创新体系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实施重点支持政策,加快形成完善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1、京津冀科技联盟

要促成京津冀联盟组织机构的建立,推动我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主动与京津相关单位科技对接。重点完成四项任务:(1)京津重点转移产业的接纳,形成重点互补产业群。(2)在京建立我省的京津冀科技联盟协调机构。主要是针对与京津的技术合作开展工作,围绕与京津的联盟,在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各部委、以及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广泛开展科技合作的沟通与联络,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3)科技人才培养。针对河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强与京津联盟,培养一批急需的科技创新型高级人才。

2、环京津科技创业带

建设“环京津创业带”,借助京津智力资源,构建有利于科技资源流动的载体平台和创新创业的环境平台。“环京津创业带”重点以环京津周边6个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等为载体,在创业带内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完善和加强高新产业孵化、科技中介服务和科技风险投资体系,主动吸引、接受京津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辐射和产业扩散,使之成为河北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3、科技园区再造

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民营科技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带动、引导示范作用,成为辐射作用显著、区域特色鲜明、发展速度迅猛、拉动经济强劲的创新创业基地。(1)高新技术园区,要以落实《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机制创新,发挥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家级高新区要围绕“二次创业”,着力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级高新区要加强动态管理,进一步优化并突出产业特色,逐步实现良性发展,尽快形成人才、技术、资源的聚集优势和竞争优势。(2)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要突出区位特点和示范带动作用。重点在城市郊区、山前平原、滨海平原、低平原、浅山丘陵、坝上高原六种自然类型区建立6个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区,支持和发展100个省市两级农业科技园区;在抓好原有16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同时,新建一批农业科技园区,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总数达到30—50个;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加速农业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建成公司制运作、合同制连接农户、主体产业突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加强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建设,要围绕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培育电线电缆、玻璃钢、羊绒精细加工等一批民营科技产业园区,要搞好园区规划布局,完善园区的技术开发机构和行业服务机构,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开发中心,负责组织民营科技园区的人才引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技术管理人才培训,逐步发展成为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基地,形成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的民营科技园区。

4、企业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强化其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加快推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激励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为企业创新提供制度保证。(2)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2001年建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仅占28.8%,要普遍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重点形成150家省级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3)引导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加强对技术开发机构的研发投入,扭转企业重技术改造、引进轻研发投入的局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4)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平台。

5、民营科技发展

实施县域经济聚集产业科技助推工程。目前,在我省县域经济中,当地政府有规划、能够形成年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以民营企业为主,有强烈的科技需求,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的地方特色聚集产业(工业园区)有30多个,2002年实现营业收入660多亿元,利税总额67亿元,就业人数51万多人。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50家左右。在这些聚集产业中,如清河的羊绒、河间的线缆、安平的丝网、辛集的皮革、盛坊的家具、邢台和文安的胶合板、白沟的箱包、永年的标准件等等,不但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当地的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升这些聚集产业的科技含量,使之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基地,必须坚持以地方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为定位,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力军,以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改造地方特色产业为核心,以地方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为保障,引入市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行业技术发展中介组织,重点开展涉及本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新产品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的投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对聚集产业的扶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把县域聚集产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发挥县级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县域聚集产业工作的指导,一是以县级科技部门为中心,建立行业技术发展中介组织和科技中介机构,开展信息、技术、人才、认证、招标及新技术应用等多种服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二是加强聚集产业的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打破各项事务均由政府牵头操办的局面。三是有效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保护。

大力培育县域经济聚集产业,争取到2007年,重点扶持发展30家聚集产业基地,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800—1000亿元。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呼应,使聚集产业成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省地方经济特别是地方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重要的支撑力量。

积极发展壮大民营科技企业群体。把工作重点转向全面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的素质和

TAG标签: